雙聯工作個人民情日記精選

民情日記必須要跳出紙上談兵的怪圈,不但要記,更要去做,對羣衆所反映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想方設法儘快幫助解決。

  雙聯工作個人民情日記【篇一】

2016年開春的第一場雪,比往年來得更冷一些。老天從農曆正月初一就一直陰沉着臉,颼颼冷風伴着寒霜把先開的花朵吹殘凍蔫。

立春、雨水節令早已過了,氣溫還在個位數上徘徊。昨天最低氣溫降到-2℃,中午飄起了雪花,參加迤車鎮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和各村總支書記會議後,我們及時與中寨村“三委”班子修改完善發展規劃和脫貧實施計劃。爲加快工作進度,我和楊建軍分頭行動。他聽取村黨總支書記計加眺介紹實施方案及項目規劃,我到火燒寨村民小組入戶調查。

從“掛包幫”、“轉走訪”活動開展以來,省市縣一再強調要精準識別貧困戶,並開展了兩輪“回頭看”工作,按照“五看、五不錄、六優先”(看住房,看大件,看勞力,看產業,看負擔;有機動車的不錄,有新建住房的不錄,有城鎮商品房的不錄,有公職人員的不錄,有較大實體產業的不錄;有重病人的優先,有重度殘疾的優先,有在校學生的優先,無壯勞力的優先,住危房的優先,重災戶優先)原則,做好前期建檔立卡工作,爲精準扶貧打牢基礎。新來乍到,我放心不下,還是決定親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村委會宣傳員吳啓成帶領我來到火燒寨時,村民小組長李友平正在李廣萬家準備吃春客宴。李友平瘦小精幹,從相貌上看不出他已經是62歲的老人。我隨機點了劉志高、李廣亮、劉志龍3家,請他帶我入戶走訪,看看農戶家的實際情況。李友平面露難色,看我態度堅決,只好直說:“表冊上的劉志高,名字登記有誤,實際叫劉志富,外出打工去了,只有他父親劉庭先在家。”沿着泥濘的小路,拐了三道彎轉過五排房子,纔來到一個逼仄的小院,一輛畜力車上雜亂地擺放着鋤頭、釘耙等農具,兩間土木結構的正房年久失修破爛不堪,西側土夯的牆體開裂傾斜,冷風直灌屋內,房檐下掛着幾串包穀。李組長連喊幾聲“庭先――庭先――”,才從黑屋子裏探出一個黏着黃灰的腦袋。他就是劉庭先,才46歲的人,就頭髮稀疏,腰桿彎曲,老態龍鍾。20年前,他的妻子嫌他窮,離他而去,拋下兩個兒子與他相依爲命,如今兩個兒子劉志寬、劉志富已長大成人,但不務正業,在外飄蕩,過年還要劉庭先寄錢作車費纔回得來。劉庭先寒心地說:“坐着這點破房子,我討不着媳婦倒無所謂,兩個兒子在家裏也蹲不住,更難說媳婦了。做夢總想着蓋新房子啊!”走訪出來,我的鼻子酸酸的,真爲他家擔心。轉過一個牆角,來到劉志龍家門前,正門緊閉,人不在家。低矮的門楣上黑黢黢的,院壩裏飄着一股腐臭味。他家裏的境況也不會好到哪裏去。李組長說,劉志龍歲數倒不大,就是常年生病,缺乏勞力,媳婦得白血病死了,兩個娃娃正在讀書,日子越過越困難。我請李組長帶我去看看李廣亮家,李組長說李廣亮在馬路鄉做生意,要了解情況,只能去問問他父親李世成。踩着豬糞雞屎,翻過幾個土堆糞堆,跳過一條髒水溝,來到一個開闊的高臺上,終於見到了80歲高齡的李世成老人。他正準備吃晚飯,見我們造訪,高興地迎出來。老人精神矍鑠,器宇軒昂,只是有點耳聾,需大聲說話他才聽得見。老人自豪地說:“我有3個兒子。大兒子李廣書就在村裏盤田養家餬口,子女很成器,不用大人操心。二兒子李廣學在箇舊生活,有輛車跑運輸。小兒子李廣亮在馬路鄉做生意,兩個娃娃也爭氣,大姑娘李徐考取曲靖衛校,已經去實習,小這個男娃娃李偉在會澤一中讀高中,學習好!”從李世成老人家出來,走了一段水泥路,剛好遇見李友平的老伴高文秀在掃地,她有些肥胖,行動遲緩。高文秀說,過小年前她纔看病回來,醫生診斷爲骨膜炎,感謝黨的農村合作醫療政策,這次住院花掉4000多塊錢,政府幫助報銷了一大半,自己只出了800多塊錢。

李組長告訴我,火燒寨有118戶455人,其中貧困戶26戶,在外打工的人有30多人。希望上級領導支持,爲我們村修一條排灌渠,可使100多畝糧田受益。要是能爭取立項,我們村可集中規劃建設80套左右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觀。後山上栽了10000多棵核桃樹,但嚴重缺水掛果不多,要是能在山上修個蓄水池,加強灌溉,產量會提高。我們還想試種100畝軟籽石榴。我由衷佩服老組長有這樣的膽識,跟他說會積極彙報爭取項目,但目前村中濫堆亂放的髒亂差現象要想辦法治理,還有脫貧的產業支撐也要拓寬思路,多想辦法。

  雙聯工作個人民情日記【篇二】

今天,陽光晴好。按照鎮黨委統一安排,全鎮幹部下村入戶訪民情。

在中央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南平結合開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動,進一步建立深化“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繫服務羣衆工作機制,要求幹部蹲點駐村,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線真正爲羣衆排憂解難,這也是新形勢下,建立和促進黨羣幹羣關係融洽的一項有效舉措。

鎮裏立足實際,將每週二定爲“下基層日”。爲深化落實,不紙上談兵,今天,鎮裏統一派車,將十九名駐村幹部以及一些包村幹部送到各自聯繫的村中, 這也是區委召開“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繫服務羣衆工作機制動員推進大會以來,我鎮首次大規模、強力度的深入推進開展這項工作。

根據分工,我這次安排蹲點的村不是我所掛點的,而是因爲某些客觀不可抗的原因,人員調整後的另外一個村-坋壋村,由於這個村原是由政府另外一個副鎮長掛點聯繫,而我剛來王臺工作不久,除了自己掛點的際州村,全鎮十九個村還未曾一一深入,所以,對要蹲點的這個村村況,還不是很瞭解。在粗略通過文字瞭解了這個村的大概情況後,我決定趁着今天下村的機會,能夠深入瞭解一些實際並且真實的情況。

匆忙帶了自己的水杯,包裏塞一個筆記本、一支筆和一些文件材料,便開始出發。陪我一起到村的是鎮裏的包村幹部-文化站站長盧愛珍,作爲一名本地幹部且一直包村聯繫坋壋的她,顯示第一次帶我去是很必要的,因爲她對這個村的情況非常熟悉。

我們到了村後,下車的地方便是這個村的本自然村-坋壋自然村,本來提前和村支書鄒來仁約定好先去村部看看,聽組委說這個村是區裏的黨建示範村,出身組工幹部,又做過黨務工作的我還是改不了以前工作的思維慣式,所以計劃先去村部瞭解下。盧站長陪我去村部要經過村民的家門口,這時候剛好遇到要出門的原來的村老支部書記,因爲上次團委工作調研,我到這個老村主幹家喝茶過,雖然只有一面之緣,卻還沒待我主動問候,老支書看到我們便熱情地邀請來他家坐坐,既然是下村,我便也欣然答應,老支書主動拿了兩把凳子,我們便在他家門口閒聊起來。

先和老支書聊了聊村裏的情況和他以前做村支書的一些感受想法,後來問起他離任後的生活狀況,得知他除了家裏的農業,偶爾還在南平搞搞投資做一些投資的小副業,感覺很欽佩,便玩笑地請求他教我一些致富經驗。他看我隨身還帶着杯子,一直問我要不要添水,我笑了,說,這不是下來不能給村民增加負擔嗎?水當然也要自己帶了,書記和盧站長都笑了,“水我們還是有的……”

聊了大概半小時,鄒書記騎着摩托車來了,便先帶我們去村部轉轉。到了村部,發現一樓很多人,走近才發現,很多人在掛吊瓶,我才知道,原來坋壋村的村醫在村部一樓,聽說這個村醫的醫術還不錯,我在村支書的陪同下進去看了下這個村醫診所,常規藥品還是挺多的,雖然條件有限,但是看起來還是比較乾淨,村醫和我親切地握手後,我便到了村部二樓,聽說我要來蹲點駐村,鄒書記專門給我安排了房間,我去的時候村裏的通訊員正在打掃衛生,看他們這麼熱情,我說不用客氣,按照區裏的要求,我們要住在村民家,這樣也便於我和村民聊天,不想給村裏增加麻煩。

大致看了下村裏上牆的一些黨建制度等後,鄒書記說上次區委組織部領導來檢查,對黨建工作還不是很滿意,他也有一定的壓力。我說,沒事,作爲區里黨建的示範村,該做的還是要好好做,但是黨建也是一種長期工作,成效必定很難短期實現,以後認真按照要求,會得到肯定的。

離開村部後,因爲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正式來這個村蹲點,村情必須首先了解,所以,我讓村裏的支部書記首先帶我把三個自然村走一遍,在坋壋自然村正遇到農村電網改造,看到很多農戶在工人的帶領下按裝電錶,一個村民知道我是鎮裏的領導,便問我能不能把電錶轉在他自家的門口,這樣方便他查詢,我笑了,說,這電網改造裝電錶都是統一的集箱表,放心吧,能統一管理,也比較好看,如果都裝在自家門口,那就等於白改造了……在村民後門繞看的時候,看到一個幾乎近80歲的老奶奶,戴着眼鏡在讀聖經,嘴裏還在哼着頗有味道的調,神情怡然自得,我走了上去發現她旁邊的凳子上放了兩本聖經的書籍,便問下老奶奶是不是信基督教,她摘下眼鏡,也許是因爲發現我比較感興趣,自己找到知音,便停下自己的吟唱,熱情招呼我坐還拉着我的手要給我講,我笑了笑,說等我這次把村轉完再專門來聽你講解,旁邊的人都笑了。

最後到了這個村最美的自然村,蓮花新村,之所以最美,是因爲這個自然村共有51戶,全部是比較典型的別墅,規格非常整齊,後來到書記和村支委家坐了下,瞭解到這個自然村的實際情況,反映了一些村民對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構想,比如,周邊的美化工程、娛樂廣場等一些思路。提到美化工程的時候,鄒書記給我講了今年村裏新申報的一個項目,一個護坡工程已經初步審定,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這個工程的土方來填補新村周邊的低窪地,然後搞一片綠色生態觀光區,我感覺這個想法很好,同時也得知村裏想建一個蓄水池,因爲我分管水利,所以希望能夠趁機反映下這個問題。作爲分管水利的,事關村民飲水安全的問題不可忽視,近來一直在忙鎮區水庫工程和水廠水飲用水安全的事情,今天得知原來坋壋村民也存在這個問題,鄒書記說這個村的水源由於毗鄰兩個村,經常會發生爭奪的狀況,偶爾就會發生一些糾紛。要能建一個自己的蓄水池非常好,但是這個需要項目,村財比較薄弱,無法實現,所以只能希望上級給予支持。我把這事記在心裏,這也是初次來村蹲點收集到的最重要的民情民需信息,希望真有辦法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我同時在想,作爲一名初來乍到的幹部,真切希望來日和這個村儘快一起成長,期待和它一起共同進步……

  雙聯工作個人民情日記【篇三】

一大早起來,天灰濛濛的,有些冷,好像要下雪的感覺。可是我們辦公室的一幫同事都忙的熱火朝天,因爲我們今天要去所聯繫的村裏面去聯繫幫扶對象。

因爲之前沒有來過,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爲了不打擾鎮政府的工作,也就沒有找鎮幹部帶路,但好在一些熱心路人的指引,我們也就順利地到達了。

之前準備的時候,已經大致地瞭解了一下這個村子的基本情況:距離城區26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年平均降雨430毫米,溝壑縱橫,土地瘠薄,自然條件很差,貧困面較大,交通不便等等等等……

對於26公里,起初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但真實的在路上的時候卻感覺恐怕實際要比26公里多得多。在接近當地鎮政府的地方有條小路,過溝,上坡,下坡,過鐵路隧道……其實,這纔是艱難道路的開始,從過了隧道不久就是六七十度的上山路,大約二十來分鐘後纔上去,之後就一直在山頂上起起伏伏地向目的地進發,而上山之後鵝毛大雪同時也飄了起來,感覺那些雲彩好像就在自己的眉毛邊上一樣。

終於,在風雪中大家都趕到了一起,已經有村幹部在那裏等着我們,大家到齊之後就在村幹部熱情的指引下與自己結上的親戚相認,然後幫大家將我們自己掏錢買的化肥送到了農戶手裏。

在將化肥分發下去後,我們就按社分組自行往農戶家裏出發。 一戶、兩戶、三戶……因爲工作忙而今天沒有來的同事的幫扶戶

我們也都一家家地進行了拜訪。並且逐戶將家庭詳細信息都記錄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以便日後能夠按照實際情況和需要來幫助他們大家。凡是去到的親戚們對我們都相當熱情,雖然需要幫扶,但是熱茶、便飯都會擺上桌,言辭中不時地透露出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也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大家對我們的期盼和感謝。

一路翻山過溝,爬上爬下,雖然很累,很渴,但是看着親戚們臉上綻放的笑容和對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我們頓時也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於是又鼓足了勁向着下一家進發……

晚上快六點的時候,終於將我們組的每家每戶都拜訪到了,大家才拖着疲憊的腳步,相互攙扶着往今天的集合點出發準備返回,在路上大家熱烈地討論着該怎樣怎樣幫助張家,又怎樣去幫助王家等等,不知不覺中就回到了家裏。

顧不上休息,倒杯水趕緊整理下今天記錄的信息,完了還要好好聯繫這些親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