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1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糉子呢?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賽龍舟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在門前掛桃樹枝呢?

沒錯,的確,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要說起來這端午節,還得從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說起。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上大夫屈原上諫楚王,提出富國之計,可楚王不僅不聽,還將其流放。結果屈原悲憤交加,傷心欲絕,抱一塊石頭,帶着自己的憤憤不平,帶着他的高遠志向,一起永沉淚羅江底。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這天,滿街都有一股糉葉的清香。要說這做糉子,先得把糉葉洗淨,用糉葉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從鍋裏散發出的誘人香味,不禁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着,想着早點煮熟。終於,冒着熱氣的糉子上來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那兒一起吃,其樂融融。夾起一塊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膩。讓我忍不住想把整個糉子吞下去。雖然家附近幾乎天天都有糉子賣,但今天的糉子彷彿有股節日特有的,濃濃的氣息。

吃完糉子,大人們便忙着去灑雄黃酒,據說可以驅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這天,滿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還會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個大大的“王”字,象徵生龍活虎、虎虎生威。

灑完雄黃酒,大人們便在兩邊大門上掛菖蒲等中草藥,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驅趕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掛完後,還要在孩子身上塗藥酒,可保以年不生瘡。塗藥酒也可使你百病不入,一生平安。

轉眼間,這年的端午就要過完了,但是,端午給我留下的痕跡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又開始期待來年的端午了。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2

同學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日子嗎?哈哈,我來告訴你吧,是端午節。

其實,同學們應該都知道,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屈原本爲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主張楚齊聯合,共抗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有一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後來曾經被召返。又過了幾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驅逐屈原。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妹妹問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賽龍舟呢?我對她說完屈原的故事後,她便恍然大悟:“原來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了很遠,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這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我還知道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還要吃五黃,掛菖蒲等。”我便笑着說:“你真是厲害,知道這麼多。”

我們就在喜樂融融的氣氛下,很快就度過了這個難忘的節日。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3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