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範文(精選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範文(精選6篇)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1

昨天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飢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飢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闢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大,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勳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麼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勳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2

昨天下午我從網上得知袁隆平爺爺逝世的消息。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從未見過袁老先生,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袁爺爺,不會忘記他的貢獻他的精神。我們中華民族在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個又一個像袁爺爺這樣的明星指引護航。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穀雜糧,在我們國家人們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平爺爺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雜交水稻的種植,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溼漉漉的水稻田裏親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爺爺爲了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經過上千次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最後終於成功了,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都種上了袁隆平爺爺培育的雜交水稻,增加了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這是多麼了不起的貢獻啊!

當我們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脫飢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所以如果想要紀念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費,一粒糧食都不要浪費!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3

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一個看似平常日子和時間,卻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的`事情——被稱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

每當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時,我的眼前,我的腦海裏就會立刻浮現出袁爺爺的身影。他那古銅色的臉上,總掛着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的皺紋記錄着他那不平凡的歲月;他總是穿着那幾十塊錢的襯衫,頂着嚴寒,忍着酷暑,在農田中奔波……

“永不滿足,永遠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讓中國人端穩中國碗,讓中國碗裝滿中國糧。”這是袁老至死堅持的信念。想當年,當袁老發現了第一顆雜交水稻時,當他公佈這件事時,是那麼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兩位學子依舊堅持在崗位上。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當時的堅持,可能就不會有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顆雜交水稻餵飽了全中國人民,也餵飽了多少國家。像美國,日本當時那些科技發達的國家,早就開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們向裏面砸進了多少錢,卻依然沒有好的成果。但是當袁隆平爺爺向世界、向國際發出這一發現時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動了。美國還輕蔑的說:“我們做不到的事,區區一箇中國鄉村教師卻能做到?”但是事實卻讓他們打臉,正是袁爺爺發現的那一粒種子餵飽了我們所有人。

我們現在還不能向袁爺爺那樣,爲雜交水稻,爲國家做貢獻。但是我們現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糧食,實行光盤行動。不讓遠在天界的袁爺爺心寒。

袁老,走好!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4

這是全國人民悲痛的一天,超級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去世,舉國上下,悲痛欲絕。

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消息在各個媒體平臺上出現,廣大人民紛紛表示不敢相信,不敢面對他們的“食神”去世了的消息。

袁爺爺真的是太偉大了!

他年雖近百,卻不在家樂享天倫之福,而是終日奔波在實驗田,用慈愛的目光注視着一株株如同一隻只精靈的秧苗,在和風中翩翩起舞,那鐫刻着歲月滄桑的臉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袁爺爺畢生追求的是所有人遠離飢餓,他做到了。我們中國人,因爲有袁隆平爺爺,端穩了飯碗,不再爲一日三餐發愁,世界都爲之震驚。像這麼一位對人民做出卓絕功勳的傑出科學家,廣大人民怎麼忘得了他?請看看各個媒體平臺下的評論: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稻花香處憶袁老,泣雨聲中送英雄。我們的“神農”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帶着種子去往了其他地方,我們再也見不到他了。再聽聽人們的請求: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沉痛哀悼爲中國人的溫飽奉獻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的袁爺爺。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活着,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活着。”司馬遷也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袁隆平爺爺的死,重於泰山,而且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袁隆平爺爺生前說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他將一生奉獻在水稻之中。除了他可以說我浪費糧食,其他人沒有資格。因爲是他讓我們不再飢餓,不再擔憂溫飽問題。

請求國家將5月22日設爲珍惜糧食日!以此紀念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學生們應該銘記5月22日,好好學習,帶着袁隆平爺爺那份對我們的希望,爲國家爭光!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5

袁隆平,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世界公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國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爲名的績優股。然而,我們第一眼看見我們的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這個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點兒像從某個山村裏走出來的一個農民!你看他膚色是那麼的黝黑,身材是那麼的精瘦,皺紋是那麼的深刻。

記得有一次,一家畫報刊登他的照片,編輯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給誤配了“農民獲得豐收後的喜悅”的文字。這雖然是出版界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說明:袁隆平,他太像一個農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確是屬於很快會被淹沒在人海中的那種人。

“談雜交水稻”,這是袁隆平來母校爲我們所作報告的題目。這個題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沒有什麼修辭的運用,更沒有任何學術的賣弄。但我們深深地知道,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題目的背後,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擠在兩間用木板從澡堂隔出的潮溼發黴的小屋裏,還要不時承受“不安心教學,專想歪門邪道”的冷嘲熱諷。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終於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嗎?

我們手捧着鮮花簇擁着袁隆平,並一齊涌向他主講的報告廳,我們如此熱情,一點也不比我們追逐心目中最紅的明星差。我們知道,我們也許並不能完全聽懂他所要講的“雜交水稻”,但我們會用我們的心去感悟大師所說的每一句話。

他開場的第一句話是:“我只是個普通人……”

夠了,我們哪怕聽懂的只有這一句話,就已經夠了!我們從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與偉大的關係。

這也是校友袁隆平給我們的最主要感受,的確這就夠了。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的作文6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說過這樣一句話:“7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20歲的肌肉彈性!”他80多歲每天還堅持打排球游泳,現在年輕已經90歲了,已經遊不動了,打不動了。但他還是在學習,他在辦公室裏全都是書,書桌上堆滿了書,書櫃裏塞着滿滿的書。老師說有句俗話叫:學到老,活到老!90多歲了還在學習,我們現在在是小學生,更應該學習!

有一天,一位記者來採訪袁隆平爺爺,記者問他:爲什麼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呢?袁隆平爺爺說,因爲幾十年前人們吃了上頓就沒有了下頓,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現象,希望長大了以後想不要再出現這種狀況,就想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經過長期研究,他最終完成了這個願望。袁隆平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在水稻下乘涼,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袁隆平一個人解決了半數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他非常的偉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費糧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說,“我們辛辛苦苦鑽研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難,提高之後,又浪費了。浪費不但可恥更是犯罪……”多年過去,浪費糧食現象依然存在!希望人們不要浪費水稻,現在我們有飯吃了,卻變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袁隆平爺爺這種淡泊名利、艱苦奮鬥、堅持不懈、一心爲人民的精神!老師說我們以後要光盤行動用這種方式來紀念袁隆平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