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歷程作文

篇一:大學,我的心路歷程

我的心路歷程作文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爲關鍵的階段。在入學的之前就有人教導:你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規劃。爲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爲了在畢業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興趣培養、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爲人處事。只要做好了這七點,大學生臨到畢業時的最大收穫就絕不會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而應當是“對什麼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這七點,你就能成爲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快樂的畢業生。但是我沒有做到,雖然來到這個學校很意外,但是畢竟是來了我不得不不接受這個現實。心理畢竟有着那麼一層陰影。我還是不喜歡這個城市和這個學校,我不喜歡這裏乾燥少雨的氣候,我不喜歡這裏菜全是辣椒……..但是我還是已經在這裏呆了兩年。

雖然這個學校在寶雞還是一個挺不錯的學校但不是我所喜歡的,我更喜歡工業類的學校已經相關的專業,所以在對於一個崇拜理科的人來說,這所文科院校是很有打擊性的。雖然我學是比較可以的金融專業,但心裏還是很難受的。

我高考分數挺高的,卻與我報的專業失之交臂,我感到很心痛。但是我又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我在內心計劃到了學校後要好好學習,多看書,努力以後能夠考研,考我所喜歡的專業。

話雖然是這樣說,但做並不是這樣。到了學校過後才知道,後悔是種什麼樣的滋味。在學校我不是努力加油,而是放任自己,並最終導致了很不惡劣的後果。我的考試不及格,我的興趣全部滅絕,我的人緣也是差得要命..問題還有很多。我想爲什麼我就成了這樣?我覺得這與我進入大學前的思想準備不足和主觀放任有很大關係。 首先在進入大學之前,我知道的關於大學就是一種很自由的環境。我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開心的去玩,去曠課,去戀愛,而學習是很遙遠的事情。在整個暑假我是全部在玩,根本沒看書或者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而上了大學,則很不適應大學的情況,我對大學的期望過高,所以很失望,我

看見周圍的人的一些行徑讓我感到很難過,大學生怎麼就是這樣子了?但是我連逃避都做不到,我只能夠接受周圍的現實。在開學後不久,雖然大家還不知曉根系,但是我已經喪失了我的底牌!於是以後在自我的更改就很難了。我改變自我可以,但是改變不了大家的看法。所以活是很辛苦的。

我自己嘗試着在這種苦悶當中去改變自己,我想我獲得一些東西。就像換個角度就如同換片天地一樣,感覺好多了。我在自己鬱悶的時候,去圖書館看書或者上網,而上網並不像以前的那樣是沉迷,現在是娛樂和學習;我也經常去打球,而打球也不再是以前那樣的是爲打球而打球;當我上課的時候,不再是過分的主觀去學習,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學習,學習的是知識的思想,而不是它的內容,而課後的複習也不再是盲目;與周圍的同學,雖然在心理上還上不齒他們的某些爲人和做的事情,但是已經不再憤怒,不再和他們計較,因爲我知道,我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達到我的目的,我不用從正面攻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追求的已經不是很單純的知識或者實物,我渴望自己能夠獲得精髓,我想我應該能夠實現這個目標。我加強對自己的道德約束,努力培養自己擁有高尚情操。我即使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也不能做一個有害的人。我從小事做起,通過小的事情來慢慢培養自己。我在停水的時候關上所有開着的水龍頭,在水箱壞了的時候,自己爬上去修理水箱,在晚上的時候督促宿舍的同學關上不用的電器,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盡力的幫助他們…雖然我很渺小但我希望能夠幫助別人,幫助自己。雖然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巨人,但我已習慣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而且爲自己是一個平凡而有節操的人感到的自豪!

我接着來分析一下,我的心理變化。首先從性格上來講,性格可以說是自己對待事物的態度:對待集體和社會的態度、對待工作學習的態度、待自己的態度。性格實質上是一種態度!我來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變化。在以前我膽汁型的,但是我最近的測試告訴我:我現在是多血和黏液型的。這種轉變可以說是很明顯的。因爲在生活的過程中我知道,我已經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所以人對待事物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由憤

世嫉俗邊得相對寬容和柔和,甚至有點退縮和怯懦。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改變是很難正好符合自己的需要的,改變就已經是一種勝利。而改變得十分好則又是一個勝利。當然我的這種改變也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有人說自己老了,沒有了銳氣。我想銳氣是自己的心態產生的,當自己的心很累的時候,自然不會有什麼銳氣。不是銳氣的喪失導致人老去,而是人的老去導致銳氣的喪失。銳氣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我們需要它就像需要水一樣。銳氣的激情是力量的源泉。

而在我對工作和學習的態度的轉變上可以歸結爲一句話“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雖然我還是不能做得很好,但我知道掌握主動的重要性,把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我做的不夠好,但未來是我的。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倖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我已經不能決定我的現在,但我可以決定我的將來!積極主動是對自己的一切負責,勇敢面對人生。不要把不確定的或困難的事情一味擱置起來。我是一個害羞而且內向的人,經常用拖的辦法解決問題,在等待中喪失了自己的機會,像在自己的感情問題上。但是,我認識到,不去解決也是一種解決,不做決定也是一個決定,有些決定將使我面前的機會喪失殆盡。對於這種消極、膽怯的作風,我已經付出代價的。我覺得自己的現在是自己的過去決定的,自己的將來是自己的現在決定的。與其去咒罵過去的罪惡和後悔自己的過去,不如認真的對待自己的現在。這是對自己負責的辦法,也可以避免以後再爲現在後悔。努力不僅在戰術上,更重要是在戰略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很久以前在公交車上,我聽見一個人在說“這麼大的人,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當時真是“聽者有心”啊。給我的感觸很大。

在對自己的態度上,變化應該是最大。因爲我逐漸的認識到自己的真實水平和價值(當然這其中可能還是被高估或低估),我不再強求自己去做到什麼。當自己不再苛求自己的時候或者放棄不實際的計劃以後,感覺是很輕鬆的。我雖然放棄不切實際的計劃,但是加強了對自己情操的陶冶,不再幹什麼無聊的事情。同時也逐漸的培

養自己的興趣,像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書籍我看了很多。而在自我的控制力和自我調節上,我已經可以控制自己的慾望以及個人感情和情緒。調節不是讓自己停止,而是讓自己繼續力量去做得更好一點。我在看不進書的時候,不再感到鬱悶和煩躁,我會耐心的去活動一番,然後再回去學習。當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讓人憤怒的事情,我不再表現得很明顯,我會讓這些事情慢慢的消失在我的記憶中,不再爲很多事情而煩惱是很難得,如果我們很多人能夠做到,我們大家也可以生活得更開心更幸福,可惜的是我們很多人做不到。很多人不是表現得很激烈,要不就是在心中鬱結,甚至記仇,最後下毒手。其實,很多事情是本應很小的,我們沒必要那樣看重它。像名譽,像金錢,我們是它的主人,我們不是它們的奴隸!追求自己的夢想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一個爲自己而活的人最渴望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我的生活不是爲自己而存在,甚至是爲了別人活着。我“爲”自己的父母去上大學,去考試,很多事情得考慮自己的父母,我有沒有爲自己想過,我爲誰而活?爲自己還是爲父母?如果說父母是爲我,那麼我是不是更應該爲我們而活?當然這絕對不是告訴我要自私自利,忘記自己的父母,我的意思我的理想是我自己的,我不能讓別人來干擾我。同樣對於這個社會,我是沒有力量去改變它的,但是我渴望着我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可有通過不直接的影響來做到。我可以影響別人,可以傳播的自己的思想通過影響一些人,而改變這個世界。

大學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爲我第一次能夠自己決定我該幹什麼!這是一個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去學習的地方,也是我接受系統的教育的地方,思想將會在這裏成熟,未來在這裏展開自己的翅膀。

篇二:伴隨成長---我的心路歷程

伴隨成長——我的心路歷程

剛參加畢業的時候,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當班主任,因爲我總是在擔心:我拿什麼獻給學生?感謝領導,前三年讓我平平安安的讀過。第四年,領導終於注意到我,讓我接替一個老師擔任初二的班主任。兩年下來,雖然我的班級多次被評爲校優秀班級,但我已心力交瘁,所有的感覺匯成一個字——累。所以我在一篇反思的文章中寫到:

說實話,我很怕當班主任。不單是因爲累,大概是性格的原因,我有理想主義者的傾向,當理想無法實現的時候,還常常帶有壯志難酬的失落感。數年前,我曾爲一屆學生傾注了很多心血。我們全班同學爲班級命名,開展了一系列活動,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社會、家長、學校的不理解,我備覺艱辛,心力交瘁。當時曾暗暗對自己說:從今以後,千萬不要主動要求當班主任。

2003年,我卻主動提出要當班主任。因爲我終於明白:教育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與其在擔心我有什麼可以教給學生,不如問問自己:我可以和學生一起學到什麼?擔任班主任,我的出發點是爲了更好地體驗新課程,更真切地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一、與學生一起伴隨名人成長

新課程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探究

新課程,班主任,初一(4)班。學校正在建校舍,學生在悶熱的簡易房中煎烤。新課程恰如望梅止渴。竟使本來原定50人的一個班,猛漲到60多人。我想:這可怎麼實施新課程?但身在其位,當盡其職。我挽起褲腿,從這裏下去。有點惶恐,會從哪裏上來?不想也罷,做吧!

我首先做了一番鼓動,把班級命名爲“行知班”。含義有二:1、生活即教育,實踐出真知正是這次課改的重心所在。2、紀念陶行知他老人家。呼籲同學們到書上、網上查查行知的含義和陶老的教育主張。

以走進新課程,走進行知班爲主題,我作了一份表格進行了三個專題的調查:

1、亮出自我 融進集體

2、確定目標 放飛夢想

3、出謀劃策 共鑄行知

以陶行知老人家的教育思想爲教育契機,我着手組建行知小記者團並設計班刊《行知同期聲》,同時將學生們查出的陶行知格言加以張貼,供大家討論學習。可以說,幾個月來,大教育家陶行知一直伴隨着我們。這學期,當學校召開班級座談會時,很多同學不僅對陶行知的名言銘記在心,而且還能結合實際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與學生一起伴隨名著成長

提倡教師讀書並帶動學生閱讀,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意義,這就是爲新世紀培育“讀書人口”。

我認爲,沒有學習化的社會就沒有現代化的社會。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十分深刻又富於詩意地指出,一個不讀書的社會就是一個牢獄,一個不讀書的人就如生活在這種牢獄之中。“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學校的不幸,社會的不幸!一個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無形的鐵柵欄把自己跟廣闊的天地隔離開來,然而誰知後來這道無形的鐵柵欄也許會變成真正的牢獄呢!”(《給教師的建議》P.355)

縱觀全世界,凡喜歡讀書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優秀的民族。在猶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會在《聖經》上滴一點蜂蜜,讓孩子去吻,讓孩子在心靈上知道書本是甜蜜的。在那種書香社會裏,我們知道,他至少誕生了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這樣一些人類的天才。俄羅斯每20人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韓國以書櫃代替酒櫃,着力建設書香社會;美國的大學入學人數在中國的十五期間可以達到佔總人口數的80%的比例我們呢

知識經濟時代強調終身學習。人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活到老,學到老。當讀書的習慣卻是在幼年、青少年時期培養的。幼年、青少年時愛上書籍,學會從書籍裏認識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這個人的終身學習纔有可能。如果在中小學時期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甚至不知名著爲何物,只侷限於看那些卡通、漫畫、言情或武打小說,那麼這個人的精神世界必定不會高雅,他就可能到那種毫無人性的地方去尋找刺激性的享受。我想,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爲了培養完整的人,培養終身可持續發展的人,爲了我們民族的興盛不衰,我們應該組織學生讀書、讀經典名著。

開學初,我們班購買了圖書櫃,建立了圖書角。我將家中文學名著、人生修養方面的書籍捐了出來,學生們也紛紛捐書,現在班級已經擁有圖書數百本,儼然是一個小型圖書館。同時班委對同學們所捐書籍進行審查,對捐出經典名著的同學給予通報表揚。經班委商量,中午時間爲讀書時間,下午第三節課後爲反思時間。中午時間,教室更名爲行知雅室,時間一到,圖書管理員掛出牌子,教室爲閱覽室,不能高聲喧譁,以創造一個愉悅、安靜的學習氛圍。同時,我們還成立了行知班小記者團,創立班刊《行知同期聲》,貼出我的教學反思《班主任手記》,同時也向同學們推薦一些名篇佳作。在全體同學的努力下,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更加真實地品嚐到讀書的樂趣。

三、與學生一起伴隨實踐、反思成長

在擔任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教育在線和K12論壇上發表了班主任工作日誌,一般是一天一篇,題爲《挽起褲腿,從這裏下去》,對自己的班主任實踐進行反思。現在分主題摘錄一些反思性的帖子:

1、有關習慣教育的實踐反思

習慣教育之我見

在收上來的調查表中,我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同學說自己喜歡讀書,但同時也很遺憾地看到很多同學看的是作文選、卡通之類的書。我們的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會。今天的學生,明天的公民。很難想象不讀名著、不讀科普著作的孩子會編織起一個富有文化氣息、充滿人

文關懷的社會來,我們民族素質的提高也無從談起。也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讀名著、科普讀物等有益書籍的人會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另外一個只有遺憾,那就是很多孩子都寫到很少幹家務活。勞動創造財富,也惟有勞動纔有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我常常想起我的童年生活,我總是感到在勞動中、在幫助家裏幹家務中思想特別的純淨,靈感不時地迸發。勞動過後,常常臉色紅潤,身心舒泰,備覺充實,也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容易陷入悲觀厭世的泥潭中。

2、有關思想教育的實踐反思

讓自己體驗崇高

在孩子們面前,我常常感到慚愧。同樣是作一件好事,我可能要左思右想,這裏考慮自己能否完成,那裏又考慮別人的看法。於是,做好事的行動常常就在彷徨中沉寂。孩子,特別較少受到人情世故侵蝕的孩子,往往特別的真。不過,到現在我還在內疚,這些孩子付出了真心,得到了什麼呢?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錯了。我不能也不應該懷疑孩子的所得,他們得到了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他們在我們集體中體驗也體現了什麼是崇高。

第一天,我們班級領來了新書。可是今年的人太多了,每個班級都有一部分同學拿不到書。不分給哪個孩子,對我是一件爲難的事。我只是覺得:我不能也沒有權利作出決定。

我感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在集體中體現和體驗奉獻的好機會。我拿出領到的八份書,讓十八位同學自己作出決定是否要讓給別人。十八位同學有十六位願意讓給別人,我相信另兩位同學是沒有聽清我的意思,從他們的表情看,他們也願意讓給別人。接下來,採用哪一種方式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下課後,已經很遲了。經過一天的軍訓,同學們早已疲憊不堪。我望着又髒又亂的教室,想着要不要再給自己一個挑戰。最好,我下定決心。考慮到體力的原因,我讓所有的女同學先回去,男同學也不勉強,讓他們自己決定誰願意留下來打掃教室。望着,陸續離開的人羣,我有點失望。但轉眼一想,孩子畢竟是孩子,一天站下來也難爲他們了。看來只能留到星期一再來打掃吧!就在我也打算離開的`時候,我看到三位同學(吳毅、劉榮驍、金孟浪)跑到跟前,他們默默地動手打掃了。我一邊幫着他們整理教室,一邊問了他們的姓名,看着他們有條不紊、不怕髒不怕累地幹着,心裏萌發了一種由衷的感動。

3、有關學生學科學習的反思

走進語文課堂

今天語文課,我走過班級時,聽到裏面正在熱烈地討論着。我想起了前兩天的音樂課。那天,我也是路過門口,突然聽到了陳深那充滿激情的演講,禁不住在窗戶邊鼓起掌來。我很欣賞陳深那風趣幽默而又透着哲理性的談話風格。他說自己想成爲主持人、演員、播音員之類的人。我看着他那有形有款的手勢,心裏想:也許再過幾年,他會出現在電視上,給我們一個驚喜。不過,我也有點擔心,不知他是否能夠靜下心來投入學習。接下來是林瀟瀟和王揚揚

兩位同學上臺。我瞭解到林瀟瀟數學不錯,王揚揚可稱得上是我們班的小書法家了。沒想到兩人的歌聲也是那麼得動聽,看來是我對同學們瞭解得太少了,當然她們也博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今天語文課,不知又是什麼樣子?好奇心使我從後門走到陳慶旁邊坐下。黃老師正在教一篇我很喜歡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看過英文的原文,覺得這篇文章很耐讀。我進去的時候,正看到吳毅同學在慷慨陳詞。吳毅的發言邏輯清楚,用詞較爲準確,更可貴的是他能在傾聽他人的基礎上在得體禮貌地提出不同的看法。然後就更熱烈了,劉榮驍、金孟浪、林瀟瀟、林慶翔和還有很多我暫時叫不出名字的同學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直到下課了,還有很多同學纏着黃老師要說出自己的想法。這種樂於探究的精神直讓黃老師高興地說:(4)班的同學太可愛了!我不禁在想:是什麼讓他們可愛?也許正是那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好勝心。

4、有關班級管理的實踐反思

值日班長

我們班級開始實行值日班長制度。那天值日班長是黃朝曉,他性格內向。我有點擔心,他是否敢於管理。所以在做眼保健操的時候,我輕輕地從後門進去,想看個究竟。可讓我高興的是,黃朝曉同學早已在班級巡視,並不時提示一下那些不夠自覺的同學。那副認真負責的態度讓我放心了,我又悄悄地從後門走出。心裏想:是否可以多給值日班長一些權利。這幾天來,值日班長韓秀,還有前陳宗鵬、王志偉、周燕等。在值日班長這個崗位上他們是那麼的敬業,這份敬業、這份責任心不就是我們所想要弘揚和培養的嗎?

只是我看到還有一些同學沒有充分的理解,於是他們對值日班長的管理還有點陌生。其實,值日,讓每一位同學都有管理班級的機會,你是管理者,但同時你也是被管理者。配合他人意味着幫助自己。這份回報往往來得很快,很可能今天他值日,明天就是你值日啊!所以我想:每一位同學對值日班長是否多一份支持,多一份理解呢?!

5、有關班集體的思考

我理想中的班級

-----與行知班的同學們共勉

我理想中的班級,每一個同學都在快樂地追求着自己學習、生活的目標。他們的目標是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他們是一羣懂得如何高效學習的人,而不僅僅是裝了很多知識的容器;他們是一羣懂得如何做事的人,而不是象牙塔中只會誇誇其談的清談家;他們是一羣懂得如何協調相處的人,他們懂得如何在尊重和關心他人的前提下進行競爭,而不是爲了競爭而閉關自守,孤軍奮戰。他們是一羣高尚而富有情操的人,他們在學習以外有很多有益身心的愛好。他們懂得如何做人,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做一個有創造性的個體,而不是那些讀書以後狠讀書的人,也不是那些沉溺於低級趣味而不能自拔的人。他們愛讀書,他們愛寫作,他們愛藝術,他們愛運動.總之,他們中的每個人,在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前提下,也許會寫一筆好字,也許是會彈一手好琴,也許是

棋中聖手,也許是丹青妙手,也許是文章高手,也許是運動健將

就學習來說,學習的內容包括了生活周遭環境以及整個大自然所有看得到、感受的到的東西,他們有考試,但並非僅僅完成紙上的題目.他們會去完成一項人生作業,每一階段、每一人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作業,老師所做的指示是給他們一個方向,真正要出題目、執行、評估的人都是他們自己。

我理想中的班級,教室也許簡陋,但不失乾淨整潔;教室也許窄小,但一切井然有序。這裏有爭論,但不爭吵;這裏有笑聲,但不喧譁;這裏有批評,但不責罵。在這裏,每一位同學的困難都能得到熱情的幫助;每一位同學的成功都能得到真誠的祝福。在這裏,大家慷慨陳詞,即便是再沉默的同學也能得到鼓勵,從容說出心中的想法;即便是再雄辯的同學也懂得學會傾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課間,這裏安詳文明。最好有古典音樂輕輕從耳邊飄過,同學們或自在漫步於校園之中,或輕輕交談於教室之內。課後,這裏的故事還在繼續。同學們或投身鍛鍊於操場之上,或探究實驗於自然之中

當然,理想中的班級不能也不可能就一種版本---班主任版本。我期望,我們行知班每一位同學都說出寫出自己的版本。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實踐着、探索着,用自己的“知”指引着、收穫着,然後匯成一股澎湃的力量,向未來流去。

5、有關新課程評價的實踐反思

新課程的評價

說到實施新課程,就不能不談到有關新課程的評價。我們的學生和家長很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在新課程中,怎麼樣的學生纔是好學生?其實,這個問題每一位老師、每一個實施新課程的學校都很關心。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一個電視節目:新課程進行時。昨天,它播完了最後一集。看完之後,我沉思了很久。新課程第一批初中畢業生在2004年也就是明年誕生,儘管國家教委的有關負責人說屆時將提出一箇中考招生方案。但我在深深地擔憂,不是擔憂這個方案不完善。而是在爲我們學校擔憂,在爲我們班級擔憂,在爲我們學生擔憂。我清楚地記得電視中那些領導和專家提到要將成長記錄袋、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作爲中考招生的條件之一。

可惜,我們還在等待,還在猶豫,還在懷疑。

當然,我們無法準確地說出三年後迎接我們學生的中考將是什麼樣子的。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等到一年、兩年以後再去準備肯定是來不及的。我迫切的希望我們的學校從現在做起,我自己從現在做起,同學們從現在做起。

成長從這裏延伸

成長記錄檔案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