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馬老師初一作文1000字

多少次想提筆寫寫我的恩師,卻又多少次拙於語言的表達而擱置。寫下這個題目,就是爲了表達我的埋藏在心底的十幾年之久的感激之心及敬佩之情。

懷念馬老師初一作文1000字

馬長春,是我村小學的一位在教壇奮鬥了30多個春秋的老教師,他把自己全部的愛心傾注在我村上上下下幾代人的身上。在我村,老老少少都感激他。

馬長春老師的經歷比較特殊。父親是一個高幹,戰爭年代,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可謂是南征北戰,屢立戰功。馬老師和母親及奶奶生活在農村,六十年代末,他的父親曾經想把他與他的奶奶接到大城市裏生活,可是當馬老師看到村小裏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他還是放棄了這讓多數人夢寐以求的機會。豐富多彩的課堂和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成了他一生的迷戀和牽掛。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大地,恢復高考的喜訊傳遍了角角落落,象他這樣有學問的老師都閉門自學,以求取得鐵飯碗。可是馬老師卻放不下他的學生,拋開自己的利益,捧着一顆滾燙的心,一如繼往地躬耕在這三尺講臺上,把勤勞和智慧融入這小小的三尺講臺,使這塊沃土上的花兒茁壯成長。

就這樣當他的人生面臨着前途和命運的重要抉擇的時候,他總是把學生的利益放在前面,唯有學生在是他的牽掛。

記得有位作家曾經說過:“人生的路雖漫長,但緊要關頭卻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他走對了,雖然走得那麼步履艱難,卻鑄就了他無悔的人生基石,成就了他的堅定信念:讓孩子們有教師教,走出祖祖輩輩耕耘着的黃土地。爲了這一信念,爲了他的學生,他從來顧不上家庭和孩子;爲了這一信念,不知犧牲了多少個人利益。

七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家家戶戶都分到了農田。在我的印象中,每到農忙時,村小的老師都要忙裏偷閒地回家幹活。可唯獨馬老師,不曾見他離開過學生,而是一板一眼地躬耕在講臺上。記得有一天,我回家吃午飯時,母親對父親說,今天上午馬老師的對象推着一車子玉米暈倒在水溝裏,路人把她送往醫院。後來聽馬老師的對象說,馬老師太敬業了,心裏只裝着學生,不但不能抽點時間來幫她乾點農活,還時不時帶學生的作業回家。這多麼年來就是她一個人種着全家七口人的地,裏裏外外全靠她,真是太辛苦了。

馬老師始終如一,心裏裝着的永遠是他的學生。

馬老師的一生很平凡,爲人忠厚,不善言談,淡泊名利,只是默默地精心備課,虔誠的批改作業,耐心地與學生談心,引領他的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目睹他的學生一天天長大、懂事,直至走向更爲廣闊的天地。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那個人心混亂、動盪不安的年代裏,幾乎沒有老師找學生談心,輔導功課。可是在我們班裏,馬老師總是細心地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儘可能多地給學生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我就是馬老師學生中的一個。那時我很調皮,課下生龍活虎,課上無精打采是我最好的寫照。我從來不知道學習,聽老師講課時,如同聽天書,如墮霧中。也從不動腦筋思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轉眼就是三年。

四年級開學了,我換了班主任,就是我的馬老師。開學兩週後的一個下午,我是第一次被老師“關心”,也是第一次知道作爲學生要有理想,第一次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第一次知道該怎樣聽課。也是從那時起,我經常被老師開小竈,進行輔導,伴隨老師的關心,我“走進”了知識的殿堂,盡情領略知識的魅力。

對於小學生來說總是富於想像,喜歡新奇,喜歡多變,喜歡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他就不顧勞碌,盡己之所能,經常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班隊活動,利用一切機會教育我們,鍛鍊我們,爲我們的健康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他從教的三十多年中,不管多調皮的學生,只要進入他的班,都會很快轉變過來。在他的教學生涯中,他就是這樣,全心全意地善待每一位學生,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沐浴着愛的春風,駛向成功的彼岸。

“我願是一條河流,讓孩子們順着我的脊背,淌進廣闊的海洋;我願是一粒石子,鋪成大道,讓孩子們踏着我的胸腹,走進知識的殿堂……”這不僅僅是他的心聲,也是他一生辛勤的寫照。他就是這樣,不求回報,樂於奉獻,辛苦又快樂地工作着,從不褻瀆教師這個光榮而又神聖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