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母教會我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父母教會我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父母教會我作文

父母教會我作文1

如何做人,與一個人的品性有關。而一個人品性的形成,不能排除有遺傳的因素,但大多是後天培養而成的,這其中有科學知識和社會知識積累的結果,但更重要的是受家庭的薰陶、父母的影響。從父母那裏,我知道了勤勞與節儉。父母都是很普通的人,可能與天下父母沒什麼兩樣,整天爲了生計在不停地奔波,甘心情願地爲老人與子女付出,再苦再累也認爲理所當然。因爲勤勞,所以生活不是很富有,但也可以過的從容一些;節儉也是他們一生的習慣,持家過日子,從來都是計劃周全,不會隨便浪費一分錢,特別是在他們自己身上。這些習慣也許與當時的環境與條件不無關係,能夠無私地爲家庭付出,重要的是需要無私的愛。

從父母那裏,我學會了寬容與理解。在每一個人成長和生活的過程中,無論是什麼樣的環境,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滿足,而這樣的不滿足有時候是外界故意影響而造成的。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如果只記着別人的不是,再想着如何去報復,心中充滿了怨恨,那麼,就不可能以平常心待人,事事則可能斤斤計較,好象別人不能有任何對不起自己的地方。但是,要想到有時候一些事也許別人是不得已而爲之,對於別人的過失,需要從對方的角度去多理解,進而寬容一切可以寬容的行爲,心中則會充滿着溫馨。

從父母那裏,我明白了堅強與自信。在人生道路上,往往不只是平坦大道,即使再怎麼努力,一帆風順也只能是美好的祝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時,首先冷靜想想事情的原委,再想着如何去解決,不要輕易選擇放棄。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無法改變的事實時,要學着勇敢地面對,不要一蹶不振,更不能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從父母那裏,我懂得了努力的意義。不得不承認,人的天資是有區別的,但是,先天的條件並不能決定人生的命運,更無法代替後天的努力。同樣的起跑線,人家努力了,就可能得到更大的成功,而你懷着僥倖的心理,不願意付出艱苦的努力,那麼,不要說理想和成功,即使是最基本生存問題,也是難以解決的。

其實,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有時候是潛移默化的,生活的一點一滴,那怕是一個生活細節,都會對子女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父母對於子女的影響,大到人生觀和價值觀、目標與追求,小到細微的生活習慣,都會慢慢滲透到骨髓裏,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這個離開金錢不能生存的社會裏,我不否認金錢對於一個人來說的重要性,但我更加感激父母給予我的精神上的東西,可以說父母給予我的,是一生的財富,會讓我享用終身。

父母教會我作文2

我們家有兩大派,媽媽是嚴肅派,爸爸是輕鬆派。對於怎麼教育我,他們總是各有一套,互不相讓。媽媽似乎把我的學習和品格看得很重,在學習上,她總是對我千叮嚀萬囑咐:“要認認真真做作業,還要仔仔細細地檢查,可千萬不要馬虎啊!”如果她有時間,就會幫我檢查作業,並且指出錯誤的地方進行修改。她還時不時地幫我買各種各樣的練習本,讓我有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她經常說:“刀不磨不快,腦子不用會生鏽。”唉,爲了我的腦子不生鏽,越用越靈活。我只得做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再去攻克媽媽買的各種輔導書上的難題。如果和學習比起來,媽媽對我品德上的關心肯定不亞於學習。她教我做個一個勤勞勇敢,有教養的孩子。她總是以爲孩子也有一雙手,自己的事就該自己做,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就學會了自己梳頭髮,扎辮子,學會了收拾房間。媽媽說:“一個有出息的人,得有毅力,有能力,有知識。”媽媽的.教育是嚴肅的,所以絕對是個嚴肅派。

我的爸爸就不一樣了。和爸爸在一起,我可以拋開作業,整個人舒舒服服的。下盤棋,直殺得天昏地暗,打一會兒羽毛球,笑聲灑滿了家門口那一片水泥地。爸爸經常說:“一個人要會生活,只會做作業,那就是一個書呆子。”因爲爸爸媽媽教育我的觀點不同,所以他們總會有一些爭論。

不過,雖然他們的觀點不同,但父母對我的愛卻一樣深。媽媽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一支筆。你給她塗什麼,她就上什麼色。”所以我這張白紙在爸爸媽媽的精心塗抹下,越來越多姿多彩了。

父母教會我作文3

生活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回憶中,我們也可以學到許多。在我們降生的第一天,父母便成爲了我們的第一位老師,他們將教會我們堅強、自立、包容、誠實、善良,總而言之,父母就是我們人生中最好的老師!

記得在一年級的時候,我總是能看見許多同齡的小夥伴們,在一起騎着自行車快樂的玩耍。每當這時,我便一個人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心想:我也一定要學會騎自行車!於是,我對爸爸媽媽說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欣然答應了。

第二天,我們便推着自行車來到了樓底下,找了一塊相對空曠的地方,把這作爲練習的場地。訓練開始了!我先坐上自行車,爸爸媽媽則是在後邊扶着我,來讓我保持平衡。剛開始,儘管爸爸媽媽在後邊扶着,我騎得還是歪歪斜斜。漸漸地,我找到了感覺,便對爸爸媽媽說:“你們不用扶了。”誰知,他們剛一鬆手,我和車子便一起倒在了地上,膝蓋也蹭破了皮。看到這,我賭氣地把把車子放到一邊,說:“我再也不騎了!”爸爸走了過來,對我說:“站起來,你要堅強,這等小事算不了什麼。”聽了爸爸的話,我便想再試試,可還是有些害怕,想讓爸爸媽媽來扶着我再找找感覺,可媽媽說道:“我們這是在鍛鍊你要堅強。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你要是事事都害怕,都退縮,都想讓別人幫忙,那你是無法立足於社會的。”媽媽的話讓我深有感觸,於是,我便又開始刻苦練習。雖然許多次失敗,可是每一次都有進步。就這樣一直練習,我很快學會了騎自行車,並掌握了它的技巧。

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老師,從教會我們說話開始,一點一滴的讓我們學會各種生活的本領,並以他們的一言一行影響着我們,讓我們在學做事的過程中敢於面對困難,樹立自信,逐漸成長!

父母教會我作文4

從小父母就教我百善孝爲先,孝是做人的基本,孝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孝就是懂得感恩,勇於擔當,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感激每一個給予自己關心,支持幫助的人。

小時候,有好吃的,父母總是說自己不愛吃,便讓我吃。長大了,我發現並不是他們不愛吃而是他們不捨得吃,於是,再有好吃的,父母若不吃,我也不吃,我會幫媽媽幹我力所能及的事。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那麼他還會愛誰?

做人不光有孝心,還要懂禮貌,樂於助人。在生活中,說話要講文明,他人幫助你時,要說聲謝謝。見到長輩主動問好,見到老師要主動敬禮,見到同學要打招呼,這都是父母教我的話。古人有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懂禮貌,還要有愛心。愛無處不在,捧着一個心來,不帶一棵草去。每個人都有愛心,我也不例外,在公交車上,我總是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座。在學校裏,我幫助同學。只要同學需要我,我都會幫助他們。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侯,一次衝突後的忍讓,一次跌倒後的攙扶,這些細微的助人行爲,彷彿是爲別人綻放的一朵花,有了它生活便芳香四溢,四季如春。這不應正了“給”,永遠比“拿”愉快。

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人。如果我們做到這些,還有一點我們要有自強不屈的精神。否則一事無成。記得我八歲多的時候,學騎自行車,當然沒有不摔倒的。當我摔倒時,媽媽沒有扶我,而是對我說堅強的站起來,父母不可能扶你一輩子,人要靠自己,堅強的走下去。這句話點亮了我心中的燈,給我打足了勇氣。

感謝父母教會我做人的道理,我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