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有感 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童年》有感 ,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童年》有感 15篇

讀《童年》有感 1

童年是快樂的,是幸福的,是美好的。我一直都認爲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如此,可當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時,我便改變了這個看法。

《童年》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真實的描繪出了當時的俄國社會,體現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的殘酷、野蠻,以及令人窒息的生活。也表現了新一代人追求光明的崇高思想。

《童年》主人翁阿廖3歲喪父,跟隨母親與外公一同生活,在黑暗、令人窒息的生活中,他慘遭外公毒打,也看見唯一愛他的外婆被人打斷手臂。還要在處處瀰漫着外公的自私殘暴,舅舅們的唯圖勢利的壓抑氣氛中生活下去。

而我的童年是多麼快活,無憂無慮。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叫一聲就得送的,有時還亂髮脾氣,動不動就大吼大叫。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如此黑暗、壓抑和悲慘。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而正是這充滿污穢的生活,成就了高爾基。也正是《童年》這本書,教會了我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作爲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讀《童年》有感 2

我是懷着激動的心情翻開《童年》的,但我卻是用顫抖的雙手合上《童年》的。

那一年,阿廖沙還沒長大,卻被迫外出謀生了。回首童年時光,正如他自己所說,“那段生活彷彿是一個心地善良且又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地講出來的一個嚴酷的童話”。誰能料到,若干年後,他由一個從黑暗小屋走出來的貧苦孩子成爲文學界一顆璀璨的明珠;誰能料到,若干年後,他被世人所敬仰,名垂千古;誰能料到,正是這個“嚴酷的童話”孕育了他,造就了他。

我沒法想象,阿廖沙是如何能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熬過童年。我只知道有個詞語叫“生不如死”,用它來形容阿廖沙的感受應不過分吧。父母雙亡,孤獨無助,要想活着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意志!我想如果換作是今天的少年,他們之中大部分絕對受不了這種地獄般的煎熬。

在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阿廖沙每日噩夢連連。他忘不了姥爺那張猙獰的面孔,忘不了兩個勢利和人面獸心的舅舅,忘不了狡黠僞善的老彼得……然而阿廖沙並沒有染上半點濁氣,迷失自己。命運強迫他早熟,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人性的醜惡。他變得更堅強、更勇敢、更明智。

我仍記得那天,當阿廖沙得知“好事兒”要被趕走的消息後,可以不顧一切地頂撞家人;可以於深夜望着“好事兒”遠去的背影而淚流滿面……在物質匱乏、道德淪喪的年代,在勾心鬥角、自私自利的現象恣意縱橫的情況下,阿廖沙義無反顧地挑起一個時代的良知,卑微渺小卻彌足珍貴!

我又想到今天。這個充斥着繁華的時代,物慾橫流。許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父母倍加寵溺,含在口裏怕化了,捧在手上怕碎了。這些孩子甘願做溫室的花朵,一旦脫離父母這顆大樹,懶惰無能等本性便暴露無遺。

他們對錢的慾望極大,總是向父母大把大把地要錢,再大把大把花錢;他們可以向同學大肆炫富,可以對父母“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可以學習無能但“賺錢”有方。對於富家子弟來說,錢就像金子堆在金子上,嘩啦嘩啦地流……

別林斯基曾說過,苦難是人生的第一所大學。高爾基在這所大學中跌爬滾打,最終鑄成了錚錚鐵漢,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今天的孩子是否也要經過身體的煉獄和精神的洗禮才能判若兩人呢?

今天的孩子真的應該好好讀《童年》,他們太缺少愛人的觀念和智慧靈動的眼睛了。

讀《童年》有感 3

寒假裏,老師讓我們讀了幾本書。在這幾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童年》這本書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他,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他的童年。

書中的主人公是阿謬沙,他的童年是悲慘的。在外祖父家,沒有人喜歡他,除了他的媽媽、外祖母、格里高裏和茨岡。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在書中,阿謬沙的童年是黑暗的、醜陋的。在他的周圍總會有吵架、鬥毆、偷盜等一系類的事,這讓年幼的他成熟了許多。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就是陽光的、美麗的。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相親相愛。周圍的人都很善良、和藹、關心我,每個人臉上都掛着笑容。可我卻不懂得珍惜,有時候還覺得他們的關心是多餘的。現在想想看,我是不是太奢侈了?

在書中許許多多的事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茨岡幫阿謬沙的二叔扛十字架的時候被砸死的事了。茨岡真的好可憐,因爲當時他才19歲啊!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阿繆斯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爲童年的艱苦生活,使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終於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並勇於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讀《童年》有感 4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值得回憶的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我們有高爾基那麼貧苦嗎?不,我們沒有,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接下來,我就來爲大家講高爾基的,《童年》。

這本書大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高爾基的父親去世以後,他就在外祖父家裏度過了童年的歲月。在高爾基的眼裏,大人的世界是醜陋的、無情的。母親在感染霍亂而死的父親遺體旁生下了□,但不幸夭折了,外祖父家裏舅舅們整天爲了爭家產而吵架鬥毆,愚弄弱者,家裏強壯的男士,欺負、毆打女士,毒打小孩,被鞭子抽,甚至連外祖父自己也爲了一點小利益而傷害自己的家人,而且放□,錢統統讓高爾基和□媽還。從此,在高爾基幼小的心靈裏留下無光、黯淡、悲慘、痛苦、黑暗的童年。讀了這本書我的心如波浪在翻滾,如針在扎我的心,就像打翻五味瓶似的不知道什麼滋味。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中所描述的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可憐的小高爾基出生的地方是多麼黑暗,多麼的沒有生機,到處都是壞人,好人是非常難找到的,那些讓人厭惡的醜事,比鉛還沉重的醜事,是無法讓人喜歡的,正是因爲這些醜惡的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不良的影響,使他在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小高爾基從小受外祖父的虐待,使他從小就養成不向惡現象屈服的性格。

童年,每個人都有美好,純真難忘的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着美好的故事,現在我們與高爾基相比,我們太幸福了,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天堂,而高爾基的生活就是一個地獄,如此的悲慘,沒有好玩的玩具,沒有一本象樣的書,沒有一件新衣服,沒有一個好的環境,沒有一個良好的教育,沒有一個知心朋友,沒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沒有父母的關愛。高爾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他都能堅強不屈的生活下去。如果換做我們,我想我們很難生活下去的。假如我們沒有玩具,我們的生活將枯燥無味,假如我們沒有父母的關愛和教育,我們人生的旅途上將是一片混亂,越來越難,假如我們沒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我們將會是街頭流浪兒,或許是一名罪犯。假如我們沒有一個知心的好友,那就等於你的生命中缺少了最重要的友誼。我們現在要玩具有玩具,要書有書,要“星星”可以摘“星星”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如此的幸福,所以呀,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學習高爾基的知足,滿足,不屈不撓,艱苦,堅強的精神。他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堅持自己讀書的夢想,通過他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爲了大文豪,他這種精神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高爾基這種滿足,不屈不撓,堅強,堅持夢想的精神吧!

讀《童年》有感 5

這本書是根據作者高爾基他童年生活寫成的,十一歲走向社會,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主人公阿廖沙早年市區父親。寄居在外祖父家,並在那成長。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經常用鞭子打人,一邊打一邊罵。阿廖沙在這樣的家庭中受了很多委屈,他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愛和溫暖。

阿廖沙在這殘酷、黑暗的世界裏長大,而我們卻恰恰相反,我們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長大。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我們有時還生在福中不知福。阿廖沙如果再自信一點,那麼,他心中一點點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角落,也會被自信照亮。他再多一點力量,他心中也會更加亮一點。他只要有自信和力量,心中將永遠會有無限的光明。

只要心中對光明懷有希望,那麼,心中的這一小點光明就會更大、更亮、更耀眼。

讀《童年》有感 6

童年是最快樂的時光,童年是最純真的夢想。童年是滿載糖果的船,繽紛而香甜;童年是佈滿貝殼的沙灘,多彩而絢麗。但高爾基的童年卻是一片昏暗的天空,讓人感到煩悶。

高爾基4歲時死了父親,便與母親在外祖父家生活,後來,母親到別處謀生,他就跟着外祖母,外祖母深深地影響了他。可在這裏,他過得並不愉快,因爲外祖父與米哈伊洛、雅柯夫兩位舅舅很讓人討厭。外祖父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人,有一次把高爾基打得生了場大病,在牀上躺了好幾天。兩位舅舅也一樣,他們報復外祖父和高爾基的父親,虐待自己的妻子,還害死了“小茨岡”伊凡。半盲者格里戈裏說,外祖母是卡希林家最好的人,其他人他都討厭。幾乎每一天,這個家都會發生“戰鬥”,似乎這裏從未安寧過。我從“我渾身的皮給打得又粗又硬,簡直可以拿它縫手套!”這句話體會到,高爾基當時的家教很嚴,他外祖父脾氣也很壞,也很殘忍。

現在的我們多幸福呀,吃得好,穿得好,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簡直是經不起風雨的“溫室花朵”。高爾基生活得很艱難,他只上過一年學,並且靠撿垃圾來維持生活。他要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而我們呢,有着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辛辛苦苦賺錢供我們上學,我們不僅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還可以盡情地玩耍。與他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這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讓我們珍惜現在的時光,努力學習吧!

讀《童年》有感 7

我們的童年就像一輛豪華的小轎車,裏面載滿了糖果、玩具以及我們的歡聲笑語和快樂時光。就在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童年》。這本書寫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童年與母親、外公外婆和舅舅等人一起度過的時光,主人公的童年可和我們不一樣,書中生動地描寫了他們當時生活的困難和他們好不容易獲得了一點點溫暖時的開心等種種情感。這本書最使我深受啓發的是,主人公三年級畢業時發生的一件事情。

在阿廖沙三年級即將畢業時,由於他在學校裏表現優秀,學校頒發給他一張獎狀、兩本書以及一點獎學金。當天,他回到家,把獎狀給了外公,外公喜出望外,說要好好收藏着。而阿廖沙呢?他原想把那兩本書好好看完,珍藏起來,又想到,家裏現在的經濟如此貧困,大家都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自己怎能如此自私,明明可以把書賣掉,自己卻要留着呢?於是,他飛奔到附近的小書店,換回了幾個小錢,再加上獎學金,全交給了外婆。外婆看見他如此孝順,流下了熱淚……

讀《童年》有感 8

在我的記憶裏,童年,應是無比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的,讀完了但在高爾基所着的自傳體小說《童年》之後,我對於童年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童年,是我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磨鍊我們意志的重要過程。

《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小染坊的主人,由於染坊瀕臨破產,他的性情逐漸變得暴躁、乖戾、貪婪、自私,經常爲了一點小事就毆打親人。在外祖父家,他目睹了兩個爲了分家而不顧兄弟情分的舅舅,認識了一羣勾心鬥角的親戚。其中,樂觀善良的孤兒“小茨岡”和阿廖沙建立了真摯的友誼,他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身體會被抽得紅腫,但他還是義無返顧的護着阿廖沙。令人唏噓的是,如此強壯的他,後來卻被可憎的兩個舅舅害死了……在這麼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有着一顆寬大的胸懷,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又敏感的心靈,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在外祖母的教導下,阿廖沙逐漸變得堅韌不拔,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阿廖沙這段不平凡的童年裏,我看到了一個樂觀,自信的男孩,而正是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使它成爲了一位傑出的作家。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跟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和他卻有着天壤之別。阿廖沙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喪父喪母的悲慘事,走上社會,獨自謀生;而我們整天生活在蜜罐裏,被甜水泡着,有着無窮無盡的親人的寵愛,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我們是多麼快樂啊!阿廖沙十一歲就爲了生活努力打拼,接受着殘酷社會的'重重考驗;而我們不用考慮每天的衣食住行,只用享受親人所帶來的一切甜蜜,我們是多麼天真啊!阿廖沙生活在一個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而我們生活在紅燈綠酒的繁華都市裏,我們是多麼幸福啊!而我們卻從不知足,總想奢求更多的關愛,跟阿廖沙相比,我們又是多麼可悲啊!想到這裏,我的心裏油然而生了一種慚愧、內疚之情,我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侈,不再只懂得享福,而應該像阿廖沙一樣,獨自創出一番天地,當然,拼搏的本錢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我們要掌握一切時間,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像阿廖沙一樣成爲一個不平凡的人!

讀《童年》有感 9

《童年》通過講述主人公阿廖沙從三歲至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真實的反映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俄國民衆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阿廖沙四歲時失去父親,外祖母把阿廖沙母子接到自己的家裏。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市民家庭。高爾基生動地表現了當時俄國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向鉛一樣沉重的”、殘忍可怕的的小市民的世界。外祖父卡希林是一個貪婪而殘暴的染坊老闆。兩個舅舅也極端殘酷自私。爾虞我詐、爲爭奪財產而爭吵打架,是這個家庭司空見慣的事。他們把小阿廖沙看作眼中釘。只有外祖母阿庫林娜真正愛護阿廖沙,成爲他童年時代的唯一保護人。她講的那些生動優美的童話故事和民間歌謠,使阿廖沙大爲神往。她把自己對俄羅斯大自然的熱愛,對童話、民歌的熱愛,傳給了外孫。外祖母不僅激發了阿廖沙對民間文學的熱愛,並且使他產生了對正義事業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外祖父的染坊裏,阿廖沙還有兩位善良的朋友。一位是青年學徒茨岡。每當外祖父打阿廖沙時,茨岡總是攔在中間,用自己的手臂去擋鞭子。但在舅母忌辰那天,兩個舅舅叫茨岡背十字架上墳。十字架太重,茨岡被壓倒在地,因脊背斷裂而死去。另一個好朋友是老工格里高裏。他給外祖父幹了一輩子活,雙目失明後,被主人趕出家門,淪爲乞丐。

阿廖沙的母親也非常不幸。她改嫁給一個貴族出身的大學生。繼父是個賭棍,對母親和阿廖沙都不好,阿廖沙只好又回到外祖父家。這時老人已經破產,因此在母親病逝後,十歲的阿廖沙只好離開外祖父家,走進了複雜的社會。

想想我們自己,與阿廖沙有着天壤之別,但還不滿足:阿廖沙的父母雙亡;而我們的父母卻能每天陪伴我們,與我們玩耍。阿廖沙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但他沒有氣餒;而我們生活在高科技時代,生活在蜜罐裏,卻還要向父母發脾氣,不滿意。阿廖沙生活在貧苦之中,但還堅持的生活下去;而我們呢,生活在錢堆裏,但還有一些人自暴自棄。讀了童年,真的值得我好好深思。

從現在開始,我們來做第二個富有良好品質的“阿廖沙”吧!

讀《童年》有感 10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對我來說童年就是我最珍貴的寶藏。而高爾基的童年,我想,對他來說,是一段悲慘的遭遇。同時,也是一份深情的回憶。

這個“五一”節我看了不少書,彷彿想在三天內將以前沒來得及看的書統統看完。而在那些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屬高爾基的《童年》了。據我瞭解,《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向我們生動地敘述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展示了19世紀70到80年代的□社會風貌。

讀完《童年》,瞭解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讓我覺得我是多麼的幸福。因爲作者3歲時,父親就病故了,母親帶着他回了孃家。在那裏,外婆對他很好,是個慈祥的夫人,可是他的外公卻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小阿廖沙在他那裏不知吃了多少鞭子。而他可憐的母親在改嫁後,生病死了11歲的阿廖沙就此被外公殘忍地趕出家門,在社會上自謀生路

據此再反觀下我自己,我猛然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在我身邊呵護着我,犯了錯誤至多隻是嚴厲的批評而不會是鞭子的抽打;永遠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

在這些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面前,我陷入了沉思。我忽然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幸福,那麼的快樂。所以,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否則,以後你哪怕再後悔,都晚了。

讀《童年》有感 11

童年是人生中美好的時光,童年的孩子是幸福的 、快樂的,但著名的作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殘酷的、無情的、不幸的。

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失去了父親,寄住在外祖父家,十一歲就走向了“人間”,飽嘗了人間的苦楚。他來自底層,自學成才,登上了文學的聖壇;接着他投身革命的涌流,成爲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一部,裏面包括了他三歲到十歲的生活經歷。

《童年》這本書很好的詮釋了“黑暗”一詞,它藉以主人公阿列克塞孩子的眼睛講述了當時沙皇統治時期的黑暗社會,人們之間以各種仇恨恩怨作爲紐帶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人們貪婪,自私,甚至可以爲了利益而不顧一切。但正如那句話所說的:“有壓制的地方必然會有反抗,有黑暗的地方也必然會有光明。”這個世界裏也有一些高尚的人,像學徒岡茨和科學家“好事情”。他們都有着自己做事的原則,從而使自己被排在“黑暗”的圓圈之外,成爲“光明”中的一分子。但他們的下場終究悲慘,這又該怪誰呢?追根到底,錯的,始終是這個人性泯滅的扭曲社會。

從另一種方面來說,其實,在當時那麼黑暗的社會中,主人公阿列克塞的童年可以算是幸福的了。至少他活下來了,免遭死亡的命運。雖然父親不在了,但他還有母親、姥姥,不僅不會無依無靠,而且也不必每日爲一日三餐所擔心。

而現在的我們呢?和當時阿列克塞所處的黑暗社會相比,我們現在的社會治安好,不用擔心隨時會遭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命運;而且,要什麼有什麼,不用擔心飢寒交迫,風餐露宿的厄運,簡直太幸福了!

我們大家幾乎都是在父母的手心裏長大的,有父母疼着、愛着,所以對於父母們體貼入微的關愛,我們早已習以爲常了,不會想到要去珍惜,更不會想到要去感恩這一切,我們總認爲自己擁有着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在這樣沒有硝煙的和平社會裏,我們不是更容易施展拳腳來爲祖國的發展而努力?

我想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大感受就是: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好好珍惜父母、老師、同學對你的關心與幫助,好好讀書,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我們的生活的年代,是多少人做夢都得不到的。

讀《童年》有感 12

說起來真讓人慚愧,我以前並不愛讀小說,因爲篇幅太長,總需要花很多時間。所以,每次總是虎頭蛇尾,從未完整讀過一篇長篇小說。但是《童年》這本厚達400餘頁的長篇小說卻深深地吸引了我,居然被我破天荒的讀完,而且說是聚精會神地讀完也毫不爲過。小說讀完了,我爲書中的主人公的命運深深牽掛,我流過淚,與他同苦;我歡笑過,與他同樂,可以說這是一本令人震撼、難忘和啓迪的好書,不愧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下面還是讓我們一同感受一下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吧!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俄羅斯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一些小事常常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黑暗社會屈膝的人。

和他相比,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的事情。

擁有現在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不應該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現在,我能坐下來,靜靜地跟父母一起看書、交流,這是何等的幸福!

讀《童年》有感 13

黑暗中的馬燈,黑暗中的光明。

——題記

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看不見任何東西,甚至看不清路,看不清地和天。在這一片寂靜而又恐怖的夜色中,一盞小小的馬燈孤獨地亮着,不算耀眼,在黑暗中卻顯得那麼明亮,那麼溫暖。它照亮了提着它的一個小男孩,那個男孩子身穿綴有補丁的衣服,在茫茫黑暗中顯得那麼渺小,卻又那麼堅定,正一步又一步,毅然地向黑暗深處走去……

我仔細端詳着《童年》的封面,久久沒有翻開——我畏懼即將到來的黑暗的深淵。

再三思索後,我終於小心地打開了第一頁——

立刻,我被捲入到了一股黑暗洪流之中……

小男孩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在悲痛之中將他寄託在了兇惡的外祖父家中。從此,阿廖沙的生活徹底改變了:外祖父嗜酒成性,愛財如命,暴戾冷酷,動不動就打阿廖沙;兩個舅舅爲了爭奪家產而打鬧不休,無視任何兄弟情誼,殺紅了眼,對阿廖沙總是橫眉冷對;家中的女人如溫順的羔羊,對丈夫唯唯諾諾,任人宰割……到處瀰漫着絕望的煙幕,仇恨的硝煙,家中好像成了戰場,隨時都會大打出手,大人全中了貪婪的毒,甚至連小孩子都一樣。面對這樣的生活,阿廖沙憤怒,阿廖沙不平,阿廖沙恐懼,但更多的是厭煩與無奈。黑暗伸手不見十指,濃重的硝煙散不開,阿廖沙迷茫的小小身影孤獨地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是走向“附和”,還是走向“抗拒”。

所幸的是,生活中並不是只有黑暗,也有小小的一點光明。外祖母、“小茨岡”、“好事情”……他們始終都是阿廖沙的朋友與至交,引領她尋找大道,順利前行。他們就像滿天的星光,黑暗中的燈火,爲阿廖沙照亮前方的道路。其中,外祖母始終伴隨着阿廖沙,爲他注射生活必須的營養,是外祖母給了阿廖沙前進的動力,使他能夠義無反顧地在生活大道上越走越遠。

不幸一個接一個降臨:“小茨岡”被砸死了;“好事情”搬走了;納塔利亞舅媽去世了……到最後,連母親也疲倦地撒手走向了天國。於是,外祖父像扔垃圾一樣把年僅12歲的阿廖沙扔進了社會,任他一個人孤單地揹着小包袱走進了社會,被一團黑暗吞沒了。那濃稠的夜幕如同膠水,撕也撕不開。

阿廖沙童年如此黑暗,爲什麼他能夠保持着正確的方位走過來,而不是如同那些殘酷、冷漠、暴戾的人一樣,在謾罵與痛苦中度過一生?因爲他在人生的茫茫黑暗中有着一盞“小馬燈”,因爲他每到一個岔路口就會停下讓正義的光芒驅散邪惡的黑暗,因爲他有着並且也正確地使用了那點黑暗中的光明。

我相信,阿廖沙雖然走進了更加黑暗更加不堪入目的社會,但他在接下來的一個又一個人生岔路口中,決不會走向“愚庸”,也不會走向“冷酷”,更不會走向“軟弱”,而是提着那盞用堅強、樂觀、自主、毅力點燃的小馬燈,驅走黑暗,走向遠處已經泛出了一點魚肚白的東山,走向遙遙在望的光明……

《童年》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也就是說,高爾基就是文中那個堅韌的小男孩阿廖沙。那麼,爲什麼高爾基要將自己如此淒涼的童年寫出來呢?

也許,他是希望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不要懼怕黑暗,更不要順從黑暗,應該盡力去尋覓、去點亮那盞小馬燈,那冥冥黑暗中的光明吧。

讀《童年》有感 14

童年是小孩主宰的世界。他充滿了童真,童趣和童稚。童年好比幸福的小窩,擁有一張舒適的大牀;擁有一份真心的關愛;擁有一個幻想的天堂。但是,童年真的那麼那麼幸福嗎?不是的。有時也要和條件成比例。著名的作家高爾基,小時候的生活竟然如斯不堪,不可想象,過着貓狗不如的生活。

阿廖沙的成長總是一波三折,坎坎坷坷。他很小的時候,爸爸就逝世了,失去了偉大的父愛。母子倆被逼到外祖父家居住。在外祖父的家居住的人,充滿了怨恨,阿廖沙處處受折磨、虐待。但是,有一個很疼他的外祖母,處處關心他,照顧他。外祖母的善良,也影響到他。高爾基有今天的成就,其中也有外祖母的功勞。

大家還記得丹麥安徒生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嗎?她的遭遇和阿廖沙的一樣悲慘。諷刺了沙俄時期統治的黑暗,平名百姓凍死街頭,慘無人道。同時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同情。而《童年》的作者高爾基更是親身經歷過着封建社會的統治。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幸福的、快樂的。我的童年也是難忘的、興奮地。從我第一眼看到這個世界,就被註定擁有生、老、病、死的過程;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擁有酸、甜、苦、辣的味覺。童年又似彩虹,由赤、橙、黃、綠、青、藍、紫組成。童年的一幕幕,我現在還記憶猶新,歷歷在目——3歲時,到公園玩樂;5歲時,牙牙學語;6歲時上幼兒園;9歲時,樹立一個目標;11歲時……這13年的記憶,儘管已被抹去一部分,但是,最真摯,最動人,最快樂的部分。已經用枷鎖深深的鎖閉起來,新的一切,將迎接我們。

童年已稍縱即逝,我們不能再任性,再野蠻了。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需要結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的一切都要三思而後行,要與身份相一致。我們,不再是兒童了。

儘管童年是快樂的。我們都不能自私的扣留它,該走的,總會走。高爾基即使沒有童年該有的特點和幸福,但他依然能創作出如此出色的作品。是因爲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童年,再見了。你帶給我的快樂,我會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心。童年將離我遠去,再見了。

讀《童年》有感 15

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童年往往是最美好的.對於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可是高爾基的童年,是一段悲慘遭遇,一段不公平的人生!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據我瞭解,《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說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我比他幸福,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疼我愛我的爸爸媽媽,還有關心我的同學,老師......可是在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外公卻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家庭生活非常困難。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小小年紀的阿廖沙真可憐,和我們一般大,卻要遭受我們承擔不起的痛苦,老天爲什麼這麼不公平!難道十九世紀的俄國社會就這麼黑暗嗎?當我一次又一次讀到阿廖沙所受痛苦時的情節都歷歷在目,這時我的心也在痛.恨不得馬上就進入他們的時代,找到阿廖沙,再把他解救出來.帶到我們21世紀,帶到我們家,和他一起生活,使他也成爲我爸爸媽媽的孩子,讓他也有一個溫暖的家.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在校園裏認真學習知識.然後我們一起吃美味可口的飯菜,一起看有趣的電視,一起過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成爲一個有父母疼愛,有老師,同學關心的孩子.

我真希望我的夢能實現,讓19世紀的俄國社會不再黑暗,永遠光明!讓更多的孤兒也能得到多一點的關愛!

從中我也明白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與阿廖沙相比,真的是一個在天堂,一個 在地獄般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呀!

書中還告訴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