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第二章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童年第二章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第二章讀後感

童年第二章讀後感1

《童年》是高爾基寫的小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第二部《在人間》,第三部《我的大學》),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爲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童年》通過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的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在這本書中,給阿廖沙講故事的外祖母,還有樂觀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幫助,使他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高爾基真是的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時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是粗暴、自私的人。

阿廖沙就在這個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那種痛苦,我們的童年,身邊都有父母,家長的保護,是家裏的掌上明珠,從不受苦,受累,無論什麼事情都對我百依百順。小時候,媽媽經常帶我去親戚家玩,如果我看見什麼東西好,無論是誰,都會滿足我的要求。我的童年充滿了幸福與快樂,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啓發,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一定要不怕困難,做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童年第二章讀後感2

第二章寫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孫們的兇殘,令人慘不忍睹,毛骨悚然。後來他來病牀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覺得此老頭兒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雖然他的兇狠不能原諒,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別是在讀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識字和講人生哲理以後。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爲一代名家,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童年第二章讀後感3

體會片斷:“回想起那段日子,連我自己都難以相信,我安慰自己說也許是我記錯了,那並不是真的,可事實就是事實。”阿廖沙不願承認那段在外祖父家的生活是真的,也許是一個十分悲慘的結果,因爲這是一個開頭,所以要往後讀才能知道“我”爲什麼不願說那是真的。

“外祖父的家裏充滿了仇恨,大人之間的一切都是以仇恨爲紐帶的,就連孩子們,也都爭先恐後地加入這個行列。”讀到這句話,我十分的震驚。現在都是以愛去面對每個人的,而“外祖父”的家裏卻沒有了一丁點兒愛,全是透徹的恨,想想和上文聯繫,怪不得“我”不願承認那段生活。

“他的脾氣太壞了,從來不與人爲善,總是擺出一副打人的架勢來”因爲“外祖父”的脾氣不好,所以“我”的兩個舅舅纔要鬧分家,有其父必有其子。“我知道,別人都有點兒怕我母親,外祖父跟她說話也是小心翼翼的。”上句說“外祖父”那麼脾氣不好,脾氣惡劣的人跟“我”母親說話也小心翼翼,可見她的威性十分高。

“每一下抽到薩沙身上都會落下一條紅紅的腫線,表哥殺豬似的叫聲震耳欲聾。”這句可見“外祖父”是多麼嚴厲。“腫線”說明他打的十分重,絲毫手下不留情,真是不可想象他怎麼能下得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