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以及體驗作文

我先以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話開頭吧: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照我理解,這裏講的是不同個體對文本的不同解讀,這“一千個哈姆雷特”便是個體體驗世界的個性化表現。但是卻有很多人將其誤解爲不同個體藉助閱讀產生了不同的體驗。爲什麼說這是一種誤解呢?

我的閱讀以及體驗作文

因爲在這裏,他們是將閱讀作爲一種工具來看待,爲體驗而閱讀,即將閱讀置於一種附庸的地位。這道理同借景抒情一般。如果“景”只僅僅作爲潤飾情感的工具,那麼其本身豐富的世界又該如何體現呢?同樣的,閱讀若只成了追求體驗的工具,其本身飽滿的世界也將被忽略的,

波德萊爾,這位“充滿叛逆精神的文學大師”在《什麼是浪漫主義》中寫道:“有多少種追求幸福的習慣方式,就有多少種美”(這話本身就是對“浪漫”的最好詮釋)。但是N多現代人沒學到大師的“浪漫”,卻招來了“氾濫”:人家說可以有多少種美,“美”便開始氾濫;人家說可以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越來越多的“哈姆雷特”前仆後繼的出現了。

然而,最富血肉、形象最立體飽滿的哈姆雷特只有一個,那便是個體在純粹的閱讀世界裏遵循文本自身而尋找到的文本形象。

我們這個時代在追求“創新”,彷彿走別人走過的路便是一種“罪過”。於是就有那麼一批人,成天逼自己“標新立異”。他們甚至來不及將閱讀進行到底,便迫不及待的紛紛跳出來解讀一個又一個“新哈姆雷特”(說是解讀,到不如說是解剖)。這些個從本體上撕扯下一角,然後極盡語言之能事鋪張刻畫的“現代藝術品”,不僅沒有大師所說的“美”,卻因“大批的製造、言語的泛濫、數量的失控”而使經典的`文化一步步走向消亡。試想一下,世界人口那麼多,中國人口那麼多,只要其中一部分人以這種功利的心態去“解剖”文本形象,那恐怕再富血肉、再飽滿立體的哈姆雷特也要因太多來自不同方向的撕扯,而離心離散,最終支離破碎。

我想說的是,我在這裏並不是說不要去解讀經典,更不是說排斥閱讀後有所體驗。只是希望對於閱讀,大家能夠抱一種純粹的、不夾雜功利的心態去欣賞。這裏借《金薔薇》譯序裏面提到的作家李慶西的一句話:讀書若不是爲了做學問或找題目寫點東西的話,總歸是一種享受。

說到這裏,或許有人會有疑問:照你這種說法,那“體驗”從何而來呢?對此,我覺得可以打個比方:如果說,閱讀是一種純粹的“入乎其內”的讀書境界,那麼體驗應當是一種“出乎其外”的精神上的美學追求。之所以把“體驗”說是一種美學追求,是因爲不純粹的閱讀只會令體驗因夾雜太多的功利性,而失去“親切感、歸屬感及認同感”,而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美感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