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縷墨香,愛上閱讀的作文

在我這短短十幾年春秋的人生中,伴隨我成長的,恐怕就是那一縷縷墨香了。

那一縷墨香,愛上閱讀的作文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就會捧着一本書,讓我坐在她的膝旁,聽她一字一句的細聲誦讀,通常都會是陽光明朗的午後,陽光正好,透過窗戶靜靜地灑在書頁上,折射出一片淺淺的陰影,幾絲清涼涼的風不時輕拂過母親的鬢角,輕柔的掀起幾縷髮絲。而幼小的我,就坐在那兒,伴着細碎的翻頁聲,陪着母親,追溯到那些不爲人知的歲月裏去。

現在回想起來,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也算是我童年的一塊樂土了。

在我看來,讀書人,都透着一股子儒雅,真的是就往人羣裏一看,就能感受到那股溫潤如玉的氣質。如果說一定要我爲未來做一個簡單地定型的話,我就從心底的,想成爲那種讀書人。

興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隨着年歲的增長,走過的路越來越多,經歷過的人和事也越來越複雜,但無論沿途的嘈雜聲有多麼明顯,只需要一本書,我也能拋卻雜念,獨自一人沉澱其中,我想,閱讀,其實是一種柔和的力量。如清泉,細水長流地流經每個人的歲月。那是一種,柔和而有力地流淌。

許多事情,許多話,許多辭不達意的時候,也會不由得懊惱着,覺得,怎麼自己在文學方面的領悟如此淺薄,有些生硬粗糙的話,如果再多那麼一點修飾,就會很不一樣了。

當然了,看再多的書,看天還是天,看水還是水,但是,看天也可以是,江靜碧雲天,江風木落天,遠水倒垂天,風勁欲霜天,一江春水碧於天,小舟翻動水中天,臥看秋濤蹴遠天,一行白鷺上青天,憶君迢迢隔青天,五千仞嶽上摩天。看水也可以是,山遠低於水,月來滿地水,蓮子青如水,思君如流水,曾經滄海難爲水,遙憶美人湘江水,長恨人心不如水。千載秦淮嗚咽水,古來萬事隨流水,萬里秋風吹錦水。語言可以表達的自由,就跟宇宙與自然一樣,橫無際涯,幽邃曠遠。許多人窮盡一生所尋求的,興許只是冰山一角罷了。就像,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裏面,錢鍾書老先生的一句話一樣,他說,從此,我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我永遠記得我當時看到這句話時內心所受到的那種難以名狀的震撼,這句話,可以翻譯成:我想和你共度餘生,也可說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錢鍾書先生的話,沒有任何加綴,只有死別,再無生離,裏面飽含的深情,何其深遠呢?

這就是文人,這纔是讀書人。

真正的凡夫俗子,除了送幾隻玫瑰,講幾句老套的甜言蜜語,什麼也不會吧。

書讀得越多,你的.世界才越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雖然膾炙人口,但真正細品的又有多少?翻譯倒是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但誰又能確定,他們真的體會過?“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所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其實每個作者所著的每一本書,都是他或她自我的釋放。以自己獨有的文字,獨到的見解,獨一無二的人生,所引發的感情,將其傾注於筆墨,給讀者細細品讀。

其實寫書的過程,就是尋找知音的過程,世界上不會有同樣的經歷,也不會有同樣的心得,但總會殊途同歸的,作者是孤獨的,讀者也是孤獨的,倘若二者的心性有如伯牙和鍾子期,能有高山流水的不謀而合,那豈不是一件幸事?再孤芳自賞的人,也會期盼有人與他一同駐足,飛的再高的鷹,也需要一個不離不棄的影子。

縱然我孑然一身,但有世界上最偉大的靈魂作伴。他們一直在,他們將智慧如同耳語一般告訴我,無孔不入地,滲入生命的每一個罅隙,使我像顆灌漿的麥子一樣充盈飽滿。

而這偉大的靈魂,便是書籍。

那一縷縷墨香,雖然單薄,但是有着它們獨特的芬芳。

我想,有關閱讀的見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那一縷墨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