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從內心的聲音的作文

朋友,請傾聽你心底的聲音,它會指引你去書寫人生的畫卷,讓你成爲畫卷中綻放精彩的主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聽從內心的聲音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聽從內心的聲音的作文

【篇一:聽從內心的聲音】

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畫,但在涉世未深,懵懂無知,認不清方向時,我們只是觀畫的讀者,當我們經歷了風雨,傾聽來自心底的聲音,做真實的自己,我們纔是畫中的主角,纔可以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傾聽心底的聲音,讓我們擺脫幼稚,做勇於擔當的自己。

孟佩傑,那個帶着養母上大學的堅強女孩,四千多個日夜,她守在養母的身邊,做飯洗衣,餵飯喂藥,用自己年輕的熱血延續養母的生命。是什麼讓她從6歲就肩負起照顧養母的責任,直至今日仍面帶微笑的生活?當養母想要自殺時,她急切地喊出了心底的聲音:“有媽就有家!”她要一個家!她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勇敢而堅定的擔起了家庭沉重的責任。她做了擺脫幼稚,勇於擔當的自己。

傾聽心底的聲音,讓我們堅韌勇敢,做受人尊重的自己。

劉偉,10歲因事故截去雙臂,成爲殘疾人,14歲奪得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冠軍,20歲用腳彈鋼琴達到了專業七級水平,22歲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23歲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試問,一個沒有雙臂的殘疾人憑什麼在社會上立足並贏得人民的尊重?劉偉用行動告訴了我們答案。不需要別人的憐憫,做堅韌勇敢,受人尊重的自己,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終於做到了。

傾聽心底的聲音,讓我們毅然抉擇,做鑄造輝煌的'自己。

李娜,法網公開賽女單冠軍,可以與姚明一較高下的體壇一姐。可是,她也曾有過迷惘,02年,她退出體壇修讀新聞。然而,她始終按捺不住那顆爲網球跳動的心,她毅然抉擇重返網壇,並突破體制單飛。她用自己的人生精彩爲中國的網壇史書寫了新的篇章,也爲我國的體育事業增添了不一樣的輝煌。如果娜姐忽略自己心底的聲音,固執的奮戰在新聞戰線,那恐怕她也獲不了今日的燦爛人生呢!

古往今來,名垂千古的偉人無一不是善於傾聽心底聲音,做真實自己的人。陶淵明傾聽自己歸隱的心聲,採菊南山,做了一個寧靜淡泊,傲岸高潔的自己;文天祥傾聽愛國的心聲,丹心指南,做了一個正氣凜然,名垂史冊的自己;錢鍾書傾聽做學問的心聲,著書立說,做了一個學貫中西,受人尊崇的自己……

朋友,請傾聽你心底的聲音,它會指引你去書寫人生的畫卷,讓你成爲畫卷中綻放精彩的主角!

【篇二:聽從內心的聲音】

善於傾聽永遠是一種做人的美德。只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有人習慣聽從來自外界的聲音,有人則習慣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後者似乎更少一些。

伊莎多拉·鄧肯的一生跌宕起伏、絢爛多姿,這在她坦率、聞名的《鄧肯自傳》中有真實可感和深入人心的講述。這位誕生在大海邊的女兒自幼不相信聖誕老人,而且蔑視一切陳規,討厭所有的浮華做作,僅僅聽從內心的聲音。

鄧肯還在小姑娘的時候,母親送她到名師那裏去學芭蕾舞。芭蕾舞在當時是西方舞臺的主流,高雅、神聖,不可侵犯,人們也以此爲榮。但是鄧肯只上了三節課就離開了,而且再也沒有回到跳芭蕾舞的人羣當中。她厭惡芭蕾舞的程式化,厭惡那種約束人的舞鞋和束身衣。從這時起,她就朦朧地意識到她理想中的舞蹈應該是這樣的:一定要表現人類的精神與靈魂,僅僅需要聽從內心的聲音——那至高無上的指令。

在她的舞蹈學習班上,哪怕面對的是最年幼無知的學員,她也要告訴他們:“用你們的心靈去聽音樂。現在,你一邊聽,是不是同時能感覺到有一個自我正在你內心深處覺醒?——正是靠這個自我的力量,你才擡起你的頭,舉起你的臂,慢慢地走向光明。”

她的觀點驚世駭俗,她跳舞的方式更是驚世駭俗。在排練室中,鄧肯常常一動不動地佇立幾個小時,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不停地思索,努力尋找舞蹈動作的最佳噴發點。演出時,她徹底拋棄了傳統的舞鞋和舞衣,改穿寬鬆裙袍或透明紗衣,赤着雙足,自由擺動,自由起舞。她相信“最自由的身體蘊藏最高的智慧”。

爲給自己的舞蹈爭得一席之地,鄧肯攜帶家人流落異國他鄉,屢敗屢戰,百折不撓;拒絕了權貴們用以尋歡作樂的高酬演出邀請,一度身無分文,僅靠一箱番茄和母親的支撐維持了一個星期的生計。經歷無數的坎坷波折,她依然聽從內心的聲音,依然“跨大步伐,跳前跳後,跳上跳落,仰高頭,揮動臂膀,跳出我們先人的開拓精神,我們英雄的剛毅,我們婦女的公道、仁慈和純潔,和因此表現出來的我們母親的慈愛和溫柔”。聽從內心的聲音,這給了她異乎尋常的生存勇氣,使她在絕望的谷底得以重生,終於使她的舞蹈大放異彩,轟動世界,也使她最終成爲“現代舞之母”,以她振奮人心、難以超越的舞蹈思想和舞蹈動作,影響了世界舞蹈的發展進程。

一個人,無論他身在何處,他永遠能夠傾聽到的首先是他內心的聲音,首先應該聽從的也是這種聲音,這纔是成功者最有力、最可依賴的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