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5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

人類步入21世紀,生活被冠以了一個新形容詞——碎片化。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每一天都不再專心執着地做一件事了,而是將每天的事情"打碎”胡亂"拼接"成一個碎片化的一天。

究竟是什麼讓生物碎片化呢?第一大原因必然是生活的快節奏化,不論是誰,我們都不得不去尋着那微笑的時間空隙去刷刷手機、休閒娛樂。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被指認成罪魁禍首。40年前,人們根本不會想到手機的存在。而如今,各品牌手機互相競爭,微信、QQ都在使我們的生活不再是完整持續的生活,它們重重向人類生活敲下一拳。碎片化生活,就此誕生。

就拿碎片化閱讀爲例,它就這麼一無是處嗎?並不是。也許僅僅在早上刷牙的3分鐘裏,我們就可以用手機瀏覽完當天天氣、微信朋友圈,甚至還可以短時間內看完一篇對熱門新聞的評價。碎片化的閱讀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好處,它將每日精華分揀好,擺好盤呈現在我們面前供我們觀看,一下子我們就瞭解了更多流行資訊,也不會再落時了。

可這時又不禁要問了,你真的記住這些了嗎?你記住引力波是什麼了嗎?你記住中國最新提出的政策了嗎?你只記住了區區5%的內容,剩餘的就隨着新內容的進入而消失在腦海。可以說碎片化的閱讀根本沒讓我們學到了什麼,甚至就在浪費時間。從未來考慮,習慣了碎片化閱讀的我們還能否靜下心來完整閱讀下一本書呢?我們早已習慣了爲我們調減好信息的日子,已經變藍不再願意去自己勞動、整理知識。“碎片化”如今正吞噬着人們一直崇尚的勤奮自覺的美德。

迫於生活的快節奏,難道我們真的要被“碎片化”所控制嗎?可說到底,閱讀、購物只是一種形式,並不影響其本質。而關鍵的因素是人們抱着什麼態度去生活。

生活註定是碎片化,可倘若我們能以認真的態度去度過每一日,我想,碎片化生活的不利之處是一定能被消除的,取而代之,“碎片化”的利益將最大化。所以說,很難去判斷“碎片化”的好壞,最終的還是人們所持的相應態度。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2

點點滴滴,零零碎碎,是生活。一天,一天;一秒,一秒,淌過去的是時間,也是生活。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短暫的戲劇,由一幕幕或喜或悲的表演組成。又有人說,我們都走在漫長的夢裏,零零散散的一分一秒都演化成永恆的記憶。

是的,這是生活,我們碎片化的生活。

我躺在太陽的身邊,盯着散亂的雲兒,就這樣想着,想着……那些雲兒們吶,請你們等一等,也請捎上我零散的生活,一直一直,向前飛。

想到那孩童時的追逐打鬧,那些天真的年少時光,我心裏起一點波瀾。各式各樣的遊戲,無邪的話語,也從我心中一一掠過。那是碎片化的童年,忘卻了一切憂傷與愁緒,留下了所有的笑聲與美好。它就變成五彩繽紛的碎片,在心靈的匣子裏閃閃發光。

接踵而至浮現的是少年堅毅的臉龐,我心中難免思緒萬篇。身邊的夥伴漸漸成長,幼稚的臉龐漸漸消失不見,稚嫩的羽翼漸漸豐滿,我看到了成長,他們的,還有我的。經歷過的苦難,磨鍊歷歷在目,嬉戲打鬧的場景模糊不清,銘刻在心底的是大家對於榮耀而感到的驕傲。這些零散的苦與傲,也成了碎片,在汪洋心海中發酵。

朦朧之中,蝶翩翩起舞,芳香變幻無窮。緩緩合上眼,我又看到了,更加清晰。

滴……滴……微弱的聲音在一片寂靜中迴盪。我無力地睜開眼,所看到的只是一片死氣沉沉的灰白色,單調,令人恐慌。我拖着混亂不堪的頭部,使勁地轉向窗外。灰白色,我的視線逃不出它的魔爪,唯一的不同只是它含着虛假的淚。這是醫院,我努力地想着。我再一次扭過笨重的頭,所看到的是母親。母親的身子微微傾斜,眉頭仍然輕微的皺起,坐在灰白色的凳子上,輕輕地靠在灰白色的扶手上,緊閉的雙眼和平穩的呼吸都表明着母親的狀態,臉上的疲倦姿態倔強的還留在那裏。我放棄了思考。我的世界的單調被母親的美衣裳感染。我緩緩合上了眼,一簇溫暖的火苗在我心中悄悄點燃,我微微傾斜,向着母親靠了靠,沉沉睡去。

當我再一次睜眼之時已是夕陽西下,對着那些我拾起來的碎片不禁莞爾,心中感慨萬千,也有五味雜陳。這就是我的生活啊!我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啊!真的如世人所說,枯燥的,乏味的,都會濾去,成爲那些珍貴的,值得收藏碎片,再而被收納心中。

思慮至此,我的雙腿邁開了,朝着一望無際的晚霞走去。明天吶,又是新的一天,指不定又幸運地在生活這塊變幻莫測的蛋糕上又掰下一片呢。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3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不得不過上碎片化的生活。手機,電視,無不在分散我們的心神,試問一下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泡上一壺好茶,捧上一本好書,靜靜地體會生活的寧靜了?

身爲一個高中生,每天的生活就是早晨5點起,晚上6點歸,稍事休息後便開始做回家作業,就連雙休日也被各種補課所佔據,很難找到一點空閒且連貫的時間。不由得感嘆光陰之吝嗇。

既然碎片化的生活我們無法避免,那我們是否能充分的利用好這碎片化的時間呢,而不是被生活所奴役呢?

答案是肯定的。

若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擠出屬於自己的時間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不然再忙碌也是爲了他人,爲了成績而活,即使最後成績斐然,也只不過是一隻優秀的綿羊而已。可是高中生活的忙碌已經不言而喻了,怎麼又能擠出時間呢?

的確,時間的海綿擠得再扁也不能擠出25小時的水量,可我們可以緊緊得鎖住水滴讓它不易蒸發啊。比如,上學如果是乘坐交通工具的話,便可以在車上閱讀一本好書,雖然時間不多,但長久以往,高中畢業之時你的文化功底可就不容小覷了。

再比如週末,把一天內的課外補習班都湊在一個時間段裏,這樣剩下的時間就是連貫的了,我們可以在適當的娛樂之後,培養自己的愛好與興趣,繪畫,書法,音樂,在各種中西方文化之中遨遊豈不美哉?

再者,深度工作也是極爲重要的。何爲深度工作?簡單的來說,心無旁騖的做完一件事就是深度工作,這看似很簡單,可其實很難做到。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是否會每隔幾分鐘就拿起一次手機查看微信或QQ?那你的心思肯定不會完全的在工作或學習上面,工作效率可就大大降低了,如果能高效地完成課後作業,那每天的時間便自然的會寬鬆許多。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幾點,那你的生活就並不只是苟且了,你會爲你碎片化生活中所擠出的屬於自己的時間樂此不疲,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或許有人抱怨,有人厭煩,但當你順着生命的體驗走,不驕不躁,不卑不亢,把破碎浮淺的每一天活成屬於自己的每一天,人生就會大有不同。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4

記得當我收到黃玉峯校長親筆手書的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時,最打動我的就是那句“日出之陽,最當珍惜!”是啊,猶如八九點鐘太陽的我們,生活本應該是一個完整而又高效的,但現實卻是受制於各種因素,我們的生活變得零零散散,迷失方向。這都歸因於越來越碎片化的生活。

就以閱讀爲例。閱讀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我們變得有文化、有修養,可不知何時,閱讀卻被碎片化了。有次,同學問我:“你有多久沒有像小時候那樣廢寢忘食的看書了?那時我們認爲小說書是多麼有趣啊!爲主人公的勝利而喜悅,因主人公的失利而悲傷。”我愣了一下,答到:“好久沒有像那樣看書了,現在科技發達,大家都可以在手機、電腦上輕鬆閱讀,而各種各樣的資訊更是吸人眼球。”他嘆了一口氣,說道:“是啊,閱讀也在不知不覺之中被碎片化了,如果能把那些時間整合起來認認真真讀懂、讀透一本好書,那該有多好啊,那些標題黨的文章、那些快餐一樣空心化的文章真是不宜多讀。”

現在,我們的日子可以說過的是一地雞毛,雞飛狗跳,生活被活生生地切割得七零八落。在學校中上課、刷題、閒聊、遊戲,可是一學期結束回頭看看,往往是玩也沒玩好,學也沒學好,就這樣荒廢了自己的時光。一到假期,鋪天蓋地的補課和興趣班又會讓我暈頭轉向;一打一打的試卷還未做完,我卻又想着見縫插針的去玩遊戲了。循環往復,疲憊而又乏味的日子啊。

我們中誰的生活不是碎片化的?原本好端端的生活被折騰的粉碎。人類爲何要這樣生活?我一直在想,還不如像陶淵明這樣過隱居的生活,每天採菊東籬下,讀書忘憂;或者像王維一樣,去看鬆間明月,去看石上清泉;或者像盧梭一樣,隱居在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過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那樣的話,一定有“衆人獨醉我獨醒”的得意之感。

可是命中註定,我們要成爲這個時代的一份子,命中註定我們要爲之忙碌。可是,我們可以將生活儘可能變得完整,變得更有意義。

日出之陽,最當珍惜啊!請讓我們自己安排我的時間,我們不但要學習知識、學會才藝,更要慢慢學會如何管理自己。家長和老師,你們要理解和相信,只有這樣,我們菜會有機會從公轉變成自轉。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5

在移動互聯網大爲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的心態與認知。碎片化生活指的是我們的生活被分割成很多個零散的小塊。

活在這個時代,時間逐漸變成碎片化。人們總在感慨時間太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身處於碎片化的世界中,我們似乎越來越難在這個嘈雜而紛擾的世界中有時間靜下心,享受片刻的安逸。一切都太快、太瑣碎、太複雜。

碎片化各種資訊充斥在我們周圍。以前需要三四天傳開的消息,現在十分鐘就演變出三四個版本。爆炸增長的信息非但沒有改善我們的生活,反而讓我們爲其所累,不斷地分散我們有限的注意力。時間已悄然從我們的身邊流逝。碎片化閱讀導致人們缺少思考。

生活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似乎常常身不由己。時間又不自主的分割成一塊塊的碎片,計劃總是被一遍遍地打亂,不停地被外物所幹擾,碎片化的時間總是差不多的去幹不同的事,不知不覺就成了碎片化生活的奴隸。

但碎片化也有其優點,碎片化時間管理,能幫助我們挽回些流失的時間,在做某件事時,我們可以把任務碎片化或是可以利用碎片時間,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身處於碎片化的生活之中,我們要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通過碎片化的時間,可以節約很多的精力,去完成一些碎片化的事情,把整段的時間留給對我們真正有用的事情。對於更加珍貴的整段時間,我們更應該多加以利用而不是被無意義的事而碎片化了。隨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生活、學習、交友、工作,我們似乎很少再擁有整段的時間來做這些事,時間被他們所碎片化,我們或許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來利用這些時間,實現自己的目標任務。

如何合理的看待碎片化生活,利用碎片化,對這個時代的我們至關重要,我們應積極的對待它們。不管是碎片化還是整體,都將是我們的工具,無故盲目否定是愚蠢的,不能因爲其缺點,就盲目加以排斥,但也不能無視其不足而濫以運用。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6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現在,生活似乎方便了許多,動動手指就能買東西,點外賣,看各種新聞,與天南海北的人聊天。但也正因爲這些方便,讓我們的生活不知不覺變得碎片化。

在暑假剛開始的時候我就爲自己安排了一張作息表:幾點起牀,一天的安排等等。我原來以爲自己會嚴格按照作息表過完暑假,但事實證明我還是高估了自己。差不多五六天後就堅持不住了,明明暑假了我爲什麼還和上學的時候一樣,拿下了作息表。之後的我每天都要九到十點才起牀,不緊不慢的刷完牙洗完臉就快中午了,再吃一頓“早中飯”半天就這麼過去了。下午我開始做我的暑假作業,手機在一旁放着歌,我時不時刷動幾下,看看喜歡的歌手的主頁,換換曲目,點開歌曲評論,再看看有沒有新出的歌單……不知不覺好久,我才做完了作業,已經是下午三點了。我揉揉眼睛,伸了伸懶腰,看見了茶几邊上幾天前去書展買來的一大堆還沒拆封的書,心想反正沒什麼事就看看書吧。我又打開客廳的空調,拉開冰箱倒了一大杯牛奶就窩在沙發裏看書。看了沒幾頁,手機又震動了幾下,我解了鎖,原來是同學讓我拍幾張語文書,我又放下書拍照片去了。同學又和我說起了最近發生的事,也許是好久沒見面了,我們又在手機上聊得火熱,而我也忘記了沙發上的書。

等我重新拿起書翻了幾章,我的肚子又不爭氣的叫了起來,都要六點半了,也該吃晚飯了。可我還是懶得下樓,也沒決定好吃什麼。於是又打開了外賣軟件,手指在屏幕上滑來滑去,點進了好幾家店總於選好了一碗蛋包飯然後下單付錢。我百無聊賴的刷着朋友圈等待着我的外賣,期間還和幾個朋友打了幾通電話。

外賣來了之後我調出一部電影一邊吃着一邊看,然後把一次性的餐具丟進垃圾桶。爸爸媽媽還沒回家,我洗完澡就爬上牀,依舊戴着耳機。等有了倦意才把手機放在一邊充電然後靠在枕頭上與周公下棋。

暑假裏的我過着碎片化的生活,幾乎沒有一件事是從頭到尾一直做下去的。碎片化的吃飯,碎片化的作業,碎片化的娛樂,碎片化的書籍使我的作息也有些混亂。現在的我也在改進,希望碎片化的生活也只是從我的全世界路過一樣,不再從復。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7

在我們這個現代化的信息時代,由於互聯網與種種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得不在一個碎片化的生活裏生活,碎片化,是個怎樣的概念呢?是指時間的分散,是人們體力與精神的分散,說時間如流水,不錯,水在大地上奔流,沒有人能阻擋它奔騰向前,然而,水有乾涸的時候,時間卻永不停步。那我們更應該把握時間,儘快解決碎片化的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就感受並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週六我來到羽毛球館打羽毛球,這是我平常的興趣愛好,在打羽毛球的時候,我能沉浸並沉醉在其中。不到一個半小時就被媽媽趕着去補課,假設週六的時間是一張白紙,那麼這張,我白紙上可能已經被塗上了顏料。之後我回家吃完飯,看着書,那麼白紙又被塗上了不同的顏料,我從生活中總結出碎片化生活的固定定義:你一天的時間是24個小時,碎片化,也就是把時間分割成不同的長短,並在每個時間段中,幹不同的事。可像這樣的生活每個人渴望的嗎?

顯而易見。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例如運動,看書,養寵物等等,可以找到,可你能找到你最愛做的事嗎?我猜大多數的人每天的紙上,都是那樣美麗,五彩繽紛,奼紫嫣紅,可這都是你愛做且想要做的事嗎?只有最初的那張白紙纔是最真實的你,是最真正的你,還是最純真的你。

這是碎片化的生活,而不是系統整體的生活。

這就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問題,碎片化的生活會造成什麼?正如社會上的白領,他們可能爲老闆佈置的任務活着,快遞員可能爲了要把這些貨送走,想多賺些錢而活着,可這種生活有意義嗎?你每天只是做各種各樣的事,而沒有跟隨自己的內心,你的內心深處一直都有一個慾望,那就是你最想做的事。

如果我們要解決碎片化生活的話,那就必須找到那張白紙,並先從週末開始改變,要抽空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是兩三個小時,一個早上或是一整天,你會覺得不是爲生活去生活,是爲自己去生活,碎片化的生活,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毫無疑問是無可避免的,只有你遵從內心,努力去改變,碎片化的生活就能迎刃而解。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

在現代的城市中,每個人爲了生活、學業而奔波、忙碌,常常過着兩點一線、三點一線的生活。而生活看起來是一個整體,在實際上卻是由一個個細小的碎片組織而成的。

有的碎片是根據你的所思所想而構成的,但是,與此同時,碎片中還有另外一個“幫派”——這些就是根據你的長輩或老師的所想讓你做的思想而構成的碎片,生活則是由這兩個部分的碎片而組織起來的整體。

但是,那兩個部分的碎片有時也是相互矛盾的,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的壞處。

例如:你對吉他感興趣,而你的父母卻想讓你彈鋼琴,最終你還不得不妥協於這個安排,而你的內心實際上還是相對於彈吉他來說,是有點抗拒的,可能還有點排斥,你也許會學着學着就覺得無聊了。

又例如:父母同意你去學吉他,而你卻是三分鐘熱度,才上了幾節課,就覺得很累,不想學了。這種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上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考慮。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這種選擇都是如上述這樣的,還有很多更好的正面的`例子,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好的一方面。

那麼,到這兒,很多人就要說了,碎片化的生活的好處又在哪兒呢?別急,我這就來闡述我自己的觀點。

在生活中時間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子,當然了,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時間也是由碎片組成的,往往當我們爭分奪秒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充分的利用時間碎片,我們用這些碎片來做作業,做工作,等等,當然了也肯定會有人利用一些時間打遊戲,其實我想說,遊戲可能會給你帶來勝利的快感,五殺的激動,但是他不能讓你有一技之長,你的技術再好,可是受不了高強度的訓練和學習,你可能會成爲職業選手嗎?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如果你用玩遊戲的時間來多讀幾本書,多做幾個練習,你的成績說不定就會提高,你的文筆說不定就會變得更好。

所以,我想說:生活中的碎片也要好好利用哦!不要浪費哦!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9

當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不能明白“碎片化”的意思。於是,我就藉着等車的空閒時間,打開手機,開啓流量,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搜尋出最多的解釋。

當我輸入“碎片化”這三個字時,無數個網頁立刻呈現在了我的面前,讓我眼花繚亂。我隨手打開了一個網頁,上面給我的解釋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碎片化的生活,一定是生活被分成許許多多分。

當今,生活節奏非常快,網絡傳遞信息的速度也是如此。記得小時候,家裏還沒有網絡,每次都要在晚上,用整塊的時間在電視上了解新聞。而現在,手機隨時隨刻在身邊,總會時不時震動一下,發送最新的消息。當我看到感興趣的新聞,就會打開,仔細看看裏面的內容,在看看別人的評論。正是這樣,網絡使得看新聞的時間變得碎片化,讓我能更好的瞭解隨時隨地發生的事情,也能使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使時間能夠更好地被利用。

從以前的飛鴿傳書,到後來的車馬驛站;從電波跨海,到視屏通話,網絡就像一張密集而交錯的網,編織着人們的生活。網絡的高速發展,無時無刻給人類帶來了便利。也將生活變得碎片化。當媽媽出差後,我和爸爸可以在空閒時間跟媽媽打網絡電話或開啓視頻聊天,讓彼此的距離貼近。

有時候,乘地鐵的時間漫長,想要帶些書閱讀,又怕帶書不方便。隨着網絡的發展,電子閱讀更受人歡迎。我打開網絡,發現有很多種類的書本可以下載。當看完了一本或者沒有興趣再看同一本書時,還可以下載另外一本。在電子書的陪伴下,我度過了一個個無聊的碎片化生活。電子錢包,電子書……這些功能都能在互聯網手機中實現,使生活變得更輕鬆。

網絡生活還給人帶來了便利。購物,飲食等都能在網絡上一鍵搞定。十年前,我和媽媽幾個星期去一次大超市買一些生活用品,光是在來去的路上就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尋找需要的物品也同樣如此。而現在,就算是睡前躺在牀上,都可以逛一逛網上超市,挑選需要的物品買下,最快隔天就會送到家,生活變得如此碎片化。陰雨天如果不想出門,還能點一些外賣,足不出戶在家吃到餐廳裏的菜。

“碎片化”的生活我讚歎不已,生活竟能變得如此便捷。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點。當我們無法控制,無法合理運用網絡時,就會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浪費的是我們的時間。

所以,“碎片化”的網絡生活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合理利用它,使它讓我們遇上更美好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

我們是21世紀的青少年,有人說我們這一代趕上了科技、信息發達的好時代,我們的生活可以足不出戶、非常便捷,往往只需在電腦或手機上輕輕一按鍵,我們的需求便可得到滿足,但我們的生活被髮達的科技分割成一塊塊,遇上這樣碎片化的生活是禍還是福呢?

早上伴隨着鬧鐘的鳴叫聲醒來,睜開惺忪的睡眼,起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查看手機,刷朋友圈,看新聞,生怕遺漏重要的訊息,時間就在無聲無息中如流水般流逝……有時會覺得有些浪費時間,內心提醒自己趕快做重要的事情,出去鍛鍊身體,但自己的手卻不聽使喚,繼續刷微博,時間一久,難免有些懊惱自責,自己與外界的聯繫顯得那麼遙遠、蒼白!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下去,時間久了,看到手機會又恨又愛,很懷戀從前在圖書館挑選了一堆好書回家,很懷戀紙質書本的香味及觸感,很懷戀捧着書本如癡如醉閱讀的過程及滿足感……然而手機和網絡改變了這樣的生活,我們能在百度之下獲得大量的信息、進行碎片化的閱讀,很多時候我們只關注標題、重要消息,成了“標題黨”,很少去深入思考人生和社會百態,但它給我們帶來便利、迅捷,又讓我們離不開它。手機和網絡生活,不能代替家人親切的笑臉和溫馨的相處,卻能打開與世界的聯繫,可時間久了又會發現,從前和睦歡快的家庭時光早已不復存在了,徒留下面無表情注視着屏幕的“陌生人”。手機和網絡究竟能爲我們帶來什麼?是讓生活更爲便捷,還是更加碎片化?

仔細想想,自己已經很少閱讀實體書了,一直在手機或網絡上看電子書、新聞,看的內容明顯多了,信息獲取快,信息量是明顯增加了,一切都是短、頻、快爲主,也不需要動腦筋,單純的接受信息就可以了,留下深刻記憶的東西明顯減少,也沒有了以前的激動,不再有以前的專注,不再有以前的深入思考,不再有閱讀玩一整本紙質書後的成就感,鑽研精神似乎減少了,這樣一想又對碎片化生活中的碎片化閱讀有些擔憂了。所以我們在接受碎片化閱讀時,對紙質書籍的閱讀仍應堅持,讓我們的文化能更深入人心、更枝繁葉茂!

所以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是一種挑戰,我們應該充分了解它的優點和缺點,在享受它的快捷、便利的同時,我們不能摒棄對傳統文化及生活優良部分的傳承,仍需要深入思考人生!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1

現在的時代在進步,人們也要跟着時代進步。在進步的同時,我們也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社交給人們帶來了利和弊,那究竟是利多還是弊多呢?帶着這個問題來討論一下吧!

碎片化的社交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有利之處,比如說,在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增加了許多方便。在以前,人們往往要通過寫信的方式聯繫,而且在運送的過程中,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還有可能出現交通事故的這類情況,那不就等於把你的運送之路斷了嗎?而現在,我們只需要用一部手機,點開裏面的軟件,不出幾分鐘,你就可以把你要表達的言語告訴對方了,那可比以前方便多了呀!比如說有的時候,你不想出去買東西了,你可以用手機裏的購物軟件,選擇你要購買的物品,不出意外的話,3天之內便會把這些物品送到你家。這不是也很方便嗎?

但是碎片化的社交也會給人們帶來許多弊的地方。有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家,我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正當我快寫完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電話,我本來想等作業寫完了再去接這個電話的。但是,我還是沒控制住自己,去接了電話。原來是爺爺奶奶來問好的,我接完電話後,又想去寫剛剛沒寫完的作業,我的手機又響了。這次是我的一位小學同學給我發的一條微信的信息,我又去回了那條信息。就這樣,我們越聊越開心,我甚至都忘了那剛剛沒寫完的作業。等我們快聊完的時候,媽媽叫我大廳裏吃水果。我嘴上說:“等一下就來。”可身體卻很誠實的去了,就這樣,我把剛剛要發的信息又給忘了。如果照這樣下去,一天下來,我一樣作業都沒完成,那不就一事無成了嗎?

其實我並沒有覺得利多或是弊多,只是覺得碎片化的生活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的人說利多,有的人說弊多,這確實沒有一個很準確的說法。

所以我們都應該往一個角度去想——這種碎片化的生活雖然把我們的生活分成許多塊,但不得不說它也有好的地方。我們應該利用好利,消除弊,纔會是最好地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2

生活,可以是一杯令人回味的醇茶,也可以是一個“零亂”的碎片,構成的水晶球。

傍晚,一名女孩理了理衣角,走上了擁擠的地鐵。些許是因爲獨自一個人沒有什麼安全感,看着周圍形色各異的人們,聞着混合在一起的各種“體香”,女孩的眉頭不禁緊鎖起來。

不錯,那個女孩便是我。

環視周圍一圈的“低頭一族”,我陷入深思,人類真的要被電子科技所控制,變成薄情之人,進入碎片化時代嗎?人類文明,真的又一次要停滯不前了嗎?

望着窗外不停變幻的景物,我久思不得其解,便使勁搖了搖腦袋,終止了一切思緒。

畢竟盯着別人在手機屏幕上飛舞的十指並不是什麼有趣的事情。我終於厭倦於充滿新鮮感的電子世界,托起了書包,尋找裏面有什麼可以打發時間的消遣物。

一本書悄然映入眼簾。它靜靜躺在一堆花花綠綠的教科書裏,顯得那麼突兀,卻又充斥着和諧的氣息。書中有幾頁還粘在了一起,而這卻打開了我回憶的大門——-

曾幾何時,我將書視爲最好的朋友,終日不釋卷。是誰,爲了哈姆雷特的悲劇而感懷不已;是誰,流連於作家筆下充滿驚喜與童貞的童年時期。而又是什麼時候,手中那老朋友被毫無感情可言的手機給替代……

我捧起了書,心中思緒如同粘起的書頁一般複雜。最終,我輕輕撥開“抱成一團”的書頁;翻到上次指尖停留的頁碼。

時間彷彿停止了,地鐵中廣播的聲音也停滯了。我又一次沉迷在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情緒,又一次被書中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給牽動着……

恍惚間,我回到了現實之中,聽着耳畔站臺內播報聲,我提起書包,急急忙忙衝出車廂——-坐過頭了。

然而,我的腳步卻輕盈了許多。我這樣,也算是碎片式的生活吧?

不過,這種生活卻更加富有人情味一些——-在喧囂之中,一份淡然的寧靜;匆忙之下,放慢腳步體會到的樂趣——-

這樣碎片式的生活,一定會構成一個美好的“水晶球”世界,不是嗎?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3

碎是瑣碎、零碎,亦是雜碎。生活在上海這個高節奏的城市裏,你會發現時間已經碎成一小塊一小塊。時間的碎片化讓我們人類興趣發生變化,也將我們的生活割得支離破碎。但似乎大多數人似乎並不在乎,因爲他們找到了相同的方式來填補這碎片時間。而這種方式真的能使碎片化的生活變得圓滿了嗎?

當今社會幾乎所有人已將微信、微博、QQ這類社交軟件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在最繁忙、最需要注意力的時候也會把手機視爲掌中寶。工作間隙、過馬路時、又或在漫長的等待中,放眼人羣,你或許會發現在如此高速的城市生活中,80%的人在專注於電子產品。他們在網絡裏漫遊,不斷被新的事物吸引,去追求各種新的目標。不得不說,這樣高刺激的社會娛樂活動無時無刻不吸引着人們的目光,使他們對低刺激的事物,哪怕是與他們息息相關、需要去關心的事物置之不理。

而另一方面,碎片化的時間卻讓我們體驗更多。

做一件事的中途被打斷,或許可以讓你換一個角度感受這一天,換個方式來思考問題,或是回憶一份美好。你可以在疲勞中無意識地親近了大自然,再或是將自己從混亂的社會泥潭中拔出,投身公益獻一份愛心。如果我們用碎片化的時間打個親情電話、發條慰問家人的信息、或是與家人一起享受一頓晚餐,那碎片化的生活會不會串起一片溫馨,串起一家人的愛。如果我們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讀一段美文、聽一曲打動心扉的音樂、或是喝一杯濃香四溢的咖啡,那碎片化的生活會不會能幫你停止無休止死板的生活節奏,跳出循環,讓你發現另一個自己。

我曾今不止一次的想過讓自己的一部分習慣迴歸原始。停下匆忙的腳步,慢慢地、細細地、一點一點地去揭開不同時代、不同世界的美。可惜,現實總是推着我前進。那麼嘗試改變現實呢?時而跟着感覺走,時而與自己的內心背道而馳,我會踏開不同的機關嗎?我時刻爲那一天的到來而準備着,去尋覓一片全心的祕密花園。然後,一點點去將生活的拼圖變得完美,然後悄悄藏進心裏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4

我的爸爸是一位公司的負責人,平時工作繁忙,經常外地出差,回家也有接不完的電話,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奶奶和媽媽陪着我。我真的好想讓爸爸多抽出些時間陪陪我啊!

那天爸爸出差回家,我要求爸爸陪我下象棋,爸爸說:好啊,好久沒有陪你了,今天我在家休息,就好好陪陪我的寶貝女兒。”爸爸摟着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拿出象棋和爸爸對戰,“跳馬!”爸爸大喊道。眼看我的老將無處可逃,家裏的座機響起,我跑過去接起電話,那頭傳來一位男士的聲音:“請問您需要買房嗎?”我連忙掛掉電話,生怕他會滔滔不絕地爲我介紹房產。我迅速回到剛纔的戰場中,突然計上心頭,我把我的將向右移動一步,我得意的瞄了爸爸一眼,爸爸的眉頭皺了起來,肯定是在想對付我的招數。“叮咚”爸爸的手機響了起來,爸爸拿起手機,對我說:“我回個微信就好。”我只能在一旁無聊的擺弄着已經被“吃掉”的棋子。

還好,還好,爸爸回微信的時間不長,他坐下後問:“剛纔下到哪啦?是你出棋還是我出?”我剛想張口回答爸爸,卻一時間連自己都不知道該誰下棋了。“爸爸,我們重新下……”還沒等我說完,爸爸那刺耳的手機鈴聲又一次響起來,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爸爸,多麼希望他不要接電話,爸爸抱歉地看了我一眼,迅速接起電話,只聽他很嚴肅地說:“張總,你放心,我會馬上安排工程師,保證及時到您那裏維修機器……”聽到這裏,我知道今天的“象棋大戰”徹底泡湯了,可我想跟爸爸多聊一會不僅是和爸爸下象棋,我還想跟爸爸聊聊我在學校和小夥伴發生的趣事呢……

好好的一場“象棋大戰”變得支離破碎,我多想爸爸能長時間在我身邊,而不是碎片化的陪伴我。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5

什麼是碎片化的生活?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聽歌的前60秒決定去留,或是看完文章的標題就想好是否去看,亦或是從來只瀏覽最新最熱的那些話題。

和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方式對比,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其一是客觀的原因。有人說:“人類在信息時代一天產生的信息量超過了之前兩千年的總和。”這話不假。沒了手機,就彷彿回到了原始社會;多睡一會,就好像與整個世界脫節。這個世界太大,信息太多。要想及時高效地獲取有效的信息,唯一的方法,也只有將本來大段的時間拆分,然後憑藉經驗或者他人的評論選擇那些“可能重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就是主觀原因了。現代社會的節奏是高速的,這無疑提高了生產效率,可同時也讓我們的心態變得焦慮。作爲學生,我們很少有時間去閱讀經典,我們最常關心的是上場考試的成績,上課與作業的間隙中,我們與手機爲伴。我們不再留心質樸的美好,僅僅追逐着世界繁雜的變化。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努力“在碎片中求完整”。

最簡單的便是“化片爲塊”。如果難以避免地要與大量的信息接觸,不妨嘗試一下留出一些時間調整一下身心。現在的我們已經很難靜下心來攻讀一些艱深的名著,但即使是稍有內涵和思想的小說故事,讀一讀也能帶來不少別樣的體驗,讓忙亂的心在嘈雜中有一個能安靜下來的歸宿。

若是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還可以選擇有意地減少新媒體軟件的使用頻率。“頭條”“日報”成爲了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誠然,這些軟件和網站精選出來的新聞軼事的確吸引眼球,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很容易就會沉迷於層出不窮的消息,機械化地完成“刷新”、“點擊”再“刷新”的動作,不僅浪費掉大筆時間,同時原本作爲目的的看新聞多半也沒怎麼深入瞭解。

如果說還認爲自己深受“碎片化”的困惑,借鑑一下一些叱詫風雲的“大腕級”人物也無妨。“股神”沃倫巴菲特,俄羅斯礦業、金融業大亨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等等,都放棄了使用社交媒體,以避免閒雜的信息困擾他們的思考。當然人非聖賢,做到這一步,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碎片化的生活已經來了,如何面對,則是我們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