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魯迅故里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遊魯迅故里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遊魯迅故里作文(3篇)

魯迅故里作文1

在到達魯迅故里後,我們首先看到了一面很大的並畫着魯迅頭像和舊時水鄉美好風光的牆。而且,在牆的旁邊還有幾個銅人,其中一組的一個銅人頭戴氈帽頂帶銀圈。呀!這不就是魯迅的文章——《少年閏土》中的閏土嗎?我走近了一些看,只見他有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腦袋一臉樸實,如果塗上色,還真會被當成活人呢!

然後,我們走進了一間兩層樓高的仿古建築裏,因爲那兒是景區的服務檯,爸爸用身份證領了三張門票,我好奇地接過它,細細地看了起來,在背面,有一些文字,上面記載着魯迅故里景區在幾年建立,這些清代建築又是何時建成的。看完了背面,我開始端詳起正面來,一翻過來,我便見到了外面的那面牆和小銅人兒,然後,又有幾個紅色大字“魯迅故里”印在上面。不過,最令我感到疑惑不解是的,在門票的右邊,有幾個小格子,上面有景點的名字,是幹什麼用的。這時恰巧爸爸走了過來,我就問他:“爸爸,這幾個格子和裏面的字是什麼作用的?”他看了看說:“這幾個格子呀,是爲了方便給我們遊玩而設計的,每過一個景點,他們便會用打孔器在上邊相應的格子裏打洞,避免遊客重複去一個地方。好了,休息夠了,讓我們出發吧!”我打消了心中的疑慮,跟着奶奶和爸爸走進景區。

一走進景區,我便覺得自己好像身處舊時的紹興一樣,兩旁都有屋子,屋頂都是用黑瓦封頂,牆壁都是用石灰和黃磚築成。在左邊還有一條流淌着淼淼碧水的小河,這條河大概四五米寬,偶爾會有幾片落葉像小舟一樣在水面漂浮。還有幾條烏逢船載着遊客輕盈地在水上游蕩。第一個要去的景點,便是魯迅先生的祖居了,一進門,我們便到了客廳,雖然我只是在旁邊看,卻看到了當年主人與客人坐在位子上談論事情的情景。接着,我們走進了一條長廊,因爲這是唯一一條能夠看清全部房間的走廊。一行人順着路筆直地走去,廚房、少主房間、主人房間、地窖、書房……使我爲之震撼,尤其是主人房間,處處張顯着清朝年富貴人家的華麗氣派。隨後,我們又來到了魯迅故居,剛一進門,一陣書香便撲面而來,雖然面前的仍是客廳,但比祖居里明亮得多,我的面前似乎浮現出了魯迅先生年青時和他的哥哥周建人,弟弟周作人一起吟詩的片斷。穿過幾個房間後,我們到了百草園,令我有些失望的是,百草園在我的想象中是佈滿奇花異草的。而眼前這個園林卻絕然不同,地上只有一些蔬菜,還有幾棵老樹,再就是一口枯井,一片死氣沉沉的模樣。但是,我覺得在以前,這裏一定是百花齊放,鳥聲滿園的,我相信,通過現代的高科技手法,一定可以將百草園復原的。於是,我滿懷希望走出了景區……

遊魯迅故里作文2

走在細雨纏綿的魯迅小街,擡頭望着被時光齒輪刻畫的古色古香的民居房,迎面吹來的風夾雜着雨露、夾雜着吆喝聲,帶着魯迅的時光與追憶……

往前走大約200米,偉大的名人魯迅的故居,便映入眼簾,被雨水沖刷的迷濛的樣子,徒增了一份神祕與幽靜,彷彿見到了魯迅先生那莊重而又慈祥的面容。

輕輕跨入那扇門,再往裏慢慢地走,就能看到那樸素帶着記憶灰塵卻錯落有致的傢俱,潔淨的客廳、金桂飄香的桂花明堂,那小小的卻載過魯迅童年的臥室……

再踏進去,百草園出現在我們眼簾,明亮大方卻又有一絲荒蕪傷感。我欣喜地看看這個,深思熟慮一會兒;又瞧瞧那個,總想要瞧出那喜悅、追憶、思念的複雜感情。瓦礫成堆,雜草叢生,不時在細雨中劃落出一兩隻粘着雨露的小蟲兒,在這神聖的地方與我們共同深思、冥想。魯迅的童年就在這兒,在這曉風殘月、天朗氣清的園子中嬉戲,成長的嗎?

撐着雨傘,在煙雨濛濛中踏過一個又一個雨潭向前行,仰望一下那被煙雨包圍,卻依然雄偉、古樸懷舊的古房,嗅一嗅空氣中瀰漫着的氣息,幽幽的甜、淡淡的鹹、微微的苦、絲絲的酸、嗆嗆的辣,感受着祖國給我們的輝煌歷史與驕傲……

拐一個彎,繼續向右邊走去,就來到魯迅故里最著名的景點----三味書屋。走入門內,濃濃的古老氣息夾着書香迎面飄來,最先瞧見的是臺門斗,走過開井,小堂坐臥在眼前,不變的古味,原狀陳列,使人沉浸在濃濃的'回憶之中。再走進去些,便是魯迅先生的書屋,正中懸掛着“三味書屋”匾額。所謂“三味”,是取“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義。書香氣息在每個人心中迴盪,小小的書屋支撐了魯迅從12歲-17歲期間的求學、寫作。朝着旭日東昇,伴着小河流淌,勤奮好學的魯迅在這個三味書屋裏奮筆疾書。

穿過書屋,摸着歷史的石板,看着眼前的繁華,熙熙攘攘的人羣川流不斷,我第一次真實感受到了祖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與不變的驕傲。

繼續向前走去,來到了一條琳琅滿目、香氣四溢的美食小街。長塘角筍、茴香豆等等一些古老文化傳統美食,饞的我口水直流三千尺。醬雞吃的我滿嘴流油,炸丸子嚼勁十足,珍珠粉條、米線等等,一邊享用美食,一邊欣賞着幽深的古老建築。

邁着輕盈的步伐,向左邊跑去。如果說美食讓我欲罷不能,那麼魯迅紀念館就更讓人堪稱一絕了。剛進入大門,一股涼風撲面而來,讓人有種身臨其境之勢,窄窄的青石板路散發幽幽青光,竹絲門檻,一溜的白牆,清澈河水潺潺的環繞着,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靜靜晃悠,一切彷彿是靜止的,卻好像又是充滿活力的。

輕輕往回走,踩踏着小雨點兒,魯迅故里那幽遠綿長的文化,那古老的面容,正是祖國的驕傲,正是家鄉的傳統文化、歷史傳承。此景此情我永遠也不會忘。

遊魯迅故里作文3

初“識”魯迅是在一個下午,平素不善言辭的爸爸忽然抑揚頓挫地朗誦一大段話:“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我將大笑,我將歌唱……”我被這段樸實無華而但意境深刻的語言震撼。媽媽搬出比磚頭還厚的兩本《魯迅全集》,自此,我走近了他的世界,很想知道寫出這種文字的他曾經過着什麼樣的生活。於是在一個悶熱的雨天,我探訪了他的故里。

魯迅故里在一條古街。街首一面簡潔的白牆上,抽着菸斗的魯迅神情淡然地“看”着面前來來往往的行人。

順着街往裏走,右側一個建築的門上方寫着“魯迅故居”,這裏就是承載他幼時悲喜生活的地方麼?

經過了魯迅臥室的窗戶,往裏看。最顯眼的是一張罩着蚊帳的大牀。靠近窗戶的是一張桌子,上面放着本子、筆和墨,這就是魯迅先生學習和寫作的桌子吧!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魯迅先生坐在桌前奮筆疾書的樣子。

跨過一個圓門,就進入了百草園。裏面的幾棵大樹把繁茂的枝葉搭在了圍牆的牆頭,攀爬植物也趴滿圍牆,圍牆像被裝飾過一樣。一塊大石頭立在百草園中,上面刻着“百草園”。曾經的百草園現在已經變成了菜園,裏面種了毛豆、南瓜等蔬菜。“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魯迅兒時和他的朋友經常來這兒玩。給他那顯得枯燥的童年學習生活中增添了很多樂趣,他把百草園記錄在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

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學習的私塾。牆的最上面掛着“三味??屋”的匾額。匾的下面是一張中國畫,上面畫了一隻梅花鹿趴在一棵樹下。畫的前面擺放着一張紫檀木色大桌子和椅子。

故居旁邊就是魯迅紀念館了。紀念館裏展示了他各個時期輾轉各地的生平事蹟,還有當時以及後人對他的評價。毛主席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

魯迅生活的年代,中國積弱貧窮,是被列強欺辱的時代。魯迅與舊文化舊思想努力鬥爭,用文字揭露這個社會的種種弊端,爲中國社會的思想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魯迅曾去日本學醫,希望畢業後回國救治病人。有一次課上放映記錄日俄戰爭的幻燈畫片,看到一箇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殺頭,旁邊竟站着一羣中國人在麻木地圍觀。魯迅覺悟到,要改變中國,第一要改變中國人的精神。於是魯迅決定棄醫從文。

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還是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生活經歷了波折、苦難,可他依然勇敢面對。就如他的《野草》所說:“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