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 (通用3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風俗作文 (通用3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山西北部,是一座被稱作像北歐一樣美麗的城市——朔州市。它有着很多自己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在正月十五鬧元宵,花燈、秧歌、彩車、旱船、焰火……熱鬧非凡。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了各式各樣的花燈,從正月十四至十六連續三天,每當夜幕降臨遠遠望去,樓房張燈結綵五顏六色,將整個城市裝扮的富麗輝煌。各單位也爭相製作各種各樣的燈展。供人們欣賞。花燈樣式之多數不勝數。有現代電器的也有歌頌新生活的,有宮燈、動物燈、飛機燈、火箭燈、飛船燈、有鼔燈、油餅燈······

放煙花,爲山西人民最爲喜歡的活動,元宵節期間每晚都要在廣場上進行放煙花活動。大街上人山人海都在觀看那美麗的煙花,多麼豔麗,把天空都裝扮的絢麗多彩,科技含量相當之高。

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_。“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喧天,一日狂若”。從十四到十六各區縣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裏來表演。有民間藝術,有現代藝術展示,有傳統文藝,有古裝戲花樣之多數不勝數。大型燈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傳說的,有帶有啓迪意義的……

啊!家鄉的元宵節,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坐落在安徽省的一個小縣城中——渦陽,它也被稱爲“老子故里,道德之鄉”。在我們這,每逢過節都特別熱鬧,特別是春節,是我們這最盛大、最重要的節日了!

在春節前一天晚上,我們家所有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其樂融融,代表着闔家歡樂。在這天晚上,我家中每個房間至少放了一支蠟燭,說要守歲,而小孩守歲是替長輩祈福長命百歲,一晚上都不能睡。

半夜,爸爸突然把我叫醒,讓我收拾收拾去上墳,我一看才知是凌晨三點了。我坐在車上昏昏欲睡,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到地方後,爸爸叔叔把鞭炮都纏在墳上,貼上燒的紙,開始噼裏啪啦地祭祖,還讓我們這些孩子去和大人一起磕頭,以表對長輩們的尊重。

折磨了整整一夜後,到家我也不困了。終於到了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準備磕頭要紅包。在我們這,只要過了冷晨十二點便可以磕頭,但過了中午十二點就不能磕頭了。到了春節早晨吃飯,家家都吃素扁食,因爲老天爺不吃葷,還表示不能再像以前昏昏沉沉了,要在新的一年清清醒醒,打起十足的精神學習和工作。

吃完飯後,就要貼春聯了,裏裏外外都是喜慶的大紅色,大門前還掛了兩盞會發光的燈籠,院子內貼上了各種各樣的年畫。過了一會兒,我們這些小孩便出去買鞭炮,買了一大堆回家後,我們就到處炸東西,還被大人們訓斥了一頓,說不要隨便亂炸。可我們哪聽得進去,拿着炮,一路火花帶閃電,到了奶奶家要壓歲錢。

我們還沒玩夠,就到了中午吃飯了。在這一天中午,我們都在一起吃飯,也方便於增進家人的感情,大家全圍在一張桌子上,沒有一個人缺席,有說有笑的,好不熱鬧。飯菜也十分豐盛,雞、鴨、魚、肉樣樣俱全。

到了下午,爸爸和叔叔們帶着我們一大家子的人去了老子廟玩耍,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見地上掉了把剪刀,想拿起來玩玩,但奶奶卻不讓我碰,說春節這天忌動剪刀,剪刀應該在除夕就紮起來。

晚上在吃飯前一會兒,我想起早上爸爸去別人家拜年,而弟弟毫不知情,認爲爸爸不要他的場景,又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但堂哥扔過來的一顆炮把我嚇了一跳,我拿着炮就追着他炸,到處洋溢着歡聲笑語,這真是春節特有的熱鬧。

到了吃團圓飯的時候了,我不禁默默感嘆:啊!春節真是一個美好的節日,能讓人們感受到一家團聚的快樂,讓過年更有意義,讓從古流傳至今的風俗習慣傳承下去。春節的風俗一定會讓更多的人感到快樂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祭竈,這一風俗在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這一天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我小時候見過長輩們祭竈,那一幕幕宛如眼前。

祭竈多在黃昏入夜時舉行。祭竈前,長輩們把竈臺,乃至整個廚房都擦得乾乾淨淨,無塵無污,再拿出不久前街上買來的竈王爺紙像擺在竈臺旁邊。其實,上街時買紙像不叫買竈神,而叫請竈神,以此表達對這位保護神的尊敬。接着,爺爺拿出自己珍藏許久的好茶,小心翼翼地擺上三個茶碗,徐徐倒入熱水。茶葉徐徐舒展開來,清香撲鼻而來,嫋嫋輕煙升上屋頂。給竈王爺的供品有各種各樣,除了這茶之外,還有橘子蘋果香蕉等水果,以及糖果糖瓜等甜品,爲的是一個新年新氣象,未來能吃好喝好,生活無憂,這正樸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民的心態。供品都擺好了,只見三副碗筷,三盞酒杯,那酒水茶水隨微風蕩起漣漪,好似竈王爺在細細品嚐,若有所思……爺爺又拿出三炷香來,分別插在擺好的香爐上,點上香,煙氣與茶水的熱氣交織一起,浮現出美好的願景。望着這一碗碗“美食”,便忍不住伸手去拿。奶奶看見了總會制止我,責備地說:“不許動,這可是給竈王爺打算的。”最後跪拜祈願,那時的我不懂世事,只想着能有幾個新玩具,能吃上好吃的零食。再燒掉紙王爺,滅了香,就算送走了竈王爺。

可別看這個習俗比較簡單,它可是有大寓意呀!祭竈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秦朝,相傳人們尊稱竈神爲竈君司命,是玉皇大帝命竈神掌管人間各家煙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尤其受到人們的崇敬。其實人們是要通過祭竈神向上天和家人做一年的工作總結,以表達辭舊迎新的新年新氣象,以吉祥的飲食文化迎接新年的美好,這也是人們最簡單樸素的期望。

祭竈的由來有一個傳說,說的是竈王爺原爲平民張生,娶了妻後花天酒地,敗光了家底後淪陷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來到前妻郭丁香的家裏,自知羞愧難當,想要了此殘生,就一頭鑽到竈臺底下的火炕裏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爲他還能回心轉意,還沒有壞到底,既然死在竈臺,就封他一個竈王吧。

然而,我想,祭竈神的傳統習俗之所以一直傳承至今,不只是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期待來年吃好喝好,生活無憂,更要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有宏大的目標,有積極的上進心,有憧憬美好生活的動力。惟獨這樣,我們才幹真正進步,才幹走向更高的世界!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午,溫州人家家戶戶都有草頭湯洗澡的傳統。每年這個時候,大街上都飄着一股草藥的味道。

所謂的草頭湯其實就是艾草、葛蒲、金銀花等十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煮成。在端午節這天溫州人習慣用草頭湯爲小孩子洗澡。據說,可以防止皮膚病,洗了之後不會長疥瘡,還可以清涼解毒,驅暑避熱。

端午在五月,“五”爲陽數,正逢夏至左右,天氣開始轉熱,陽氣會開始變盛,寒氣收起,一起蚊蟲蒼蠅滋生。

五月開始,由於氣候溫熱的原因,食物容易變質,小孩子容易長痱子。因此,端午節時,溫州人們就用中草藥洗澡來防止皮膚病。

記得五歲那年的端午節,媽媽跑大老遠買來了菖蒲,說要用“草頭湯”給我洗澡。

到了晚上,從浴室中飄出一股中草藥的味道,一探頭,看到盆中的液體是棕黃色的,於是上前詢問媽媽:“這是什麼呀?”我指着盆裏的液體。媽媽笑了笑“這是草頭湯,給你洗澡用的,快點進來吧。”

媽媽一邊幫我洗澡,一邊給我念詩: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遊。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麥麥,字眼學得快。吃爻重五卵,做個狀員卵。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洗完澡,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

那年之後的每年端午,再也沒有用草頭湯洗過澡,真希望這家鄉的風俗可以永遠流傳!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大家都知道春節吧?熱熱鬧鬧,從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但你們一定不知道長達半個月的春節裏,還藏着我們是所有人類的生日吧?那就是人節。

人節傳說是人的生日。因爲當年女媧依次造出雞、狗、豬、羊、牛、馬後,終於在第七天,按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這一天就成了所有人類的生日,又稱人勝節、人口節、人慶節、人七日等等。

傳說到了這一天,我們人類就要吃七寶羹。所謂七寶羹,就是由七種有特殊寓意的蔬菜做的,比如使用芥菜、芹菜和蒜苗,就分別代表了長壽、聰明、精於計算的寓意。熬粥在這一天吃,是希望我們大家幸福、吉祥、發財,祝願老人們長壽、平安、如意。

可在我們家,正月初七是吃麪條。因爲七寶羹太難做,7種不同寓意的蔬菜很難找齊。所以媽媽總是一大早就起牀,爲我們做好麪條,而且特意把面拉得很長,說吃了有長壽之意。當媽媽做好後,無論我們剩下的人多麼貪睡,媽媽總是毫不留情地叫醒我們。當我們一家子圍在桌子旁,一起吃這碗“長壽麪”的時候,媽媽纔會心滿意足地感嘆:這纔有吉祥的寓意。

隨着時間的流逝,人節這個節日已經在許多家庭都慢慢消失了,還好我家沒有。我希望所有人們都能和我們一樣:一年過兩個生日,這多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每次過年時,我都格外快樂。

因爲,只要過年,大人們就一定會去買東西,我也就可以順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問了,爲什麼不在平時買,而非要在過年時買呢?這裏頭呀,可大有講究。

平日裏,大人們都省吃儉用,雖說還不到一塊一元硬幣都捨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會隨便給我們小孩子買玩的。可是呀,到了過年就不一樣了,大人們出手都特別闊,我們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總之,小件的東西可以隨便拿。在超市裏買上了年貨,離祭祖也就不遠了。記得上一次燒祭祖菜的時候,足有十幾個盤子,最中間用的碗放了一條紅燒魚。今年,也是這樣。

和日常的吃飯不同,這祭祖的時候,可莊嚴的多。大人們在桌子正對門口的方向上擺了燭臺,和一小杯土用來插香。每個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許幾個心願,像什麼出入平安之類的,在這裏我就不多說了。把用燭火點燃的香插進土裏,再等上一會兒,說什麼請神呀,先人的靈魂呀吃飯。其實,在這段時間裏,桌上的菜不會有任何改變,也不會有筷子自動在虛空中漫步的靈異事件。外婆說,這是因爲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裏,相當於投影出了飯菜,所以對現實不會有任何影響。在這段時間裏,所有人不得看手機、電視,不可隨便講話,不然可是對它們的大不敬。吃完飯,就到了放鞭炮的時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會拿一大包用黃紙做的“錢”,有的畫着鮮紅的蓮花,有的折成元 寶。把他們放進一個紅色的爐子裏燒掉,媽媽說這些錢可以讓陰間的人花。先人們的靈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們給他們送錢。邊感嘆着,我去看那烈火,像無底洞一樣蠶食着紙,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過無形的牆,到過陰間。看着那金黃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彷彿這世間只有這朵放着金光的花可以讓事物來回穿梭於陰陽兩界,而這花又有一種奇特的包容性,讓人忍不住要撲上去。這恐怕纔是飛蛾撲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黃紙錢,我閒來無事,開始看動畫片,過了一會兒竟想起了一件比看電視還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幾天的時候,爸爸都會去買一千多塊錢的鞭炮。有些時候會少一點,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飯到現在也沒過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黃昏的餘輝,那的一抹暗紅在山尖沉寂,形成無盡的暗。隨着第一道光和第一聲炮響,黑夜的空間開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衝雲霄,隨之破碎,最後消失。有時還帶點着夜的鮮血。好似炮爲刀俎,夜爲魚肉。那砧板上的肉,的優勢就是打不碎,再怎麼切就是會很快癒合,好似對着空氣一樣。

十點早過了,放炮的人卻越來越多。漸漸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帶上了新帽子。但是,這些都沒有那用幾村的燈火做成的鞋好看,紅紅的,亮亮的。

家鄉的春節真讓人快樂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

我的家鄉在青海,那裏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示出它不同的風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在百忙之中放下手中的活來幫助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裏的環境,而是那裏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開齋節,在過開齋節的這一個月裏我們過得很開心。我們過的節日可能跟別的地方過的節日不一樣,因爲別的地方過節一天或者幾天,可我們過的這個節日是一個月的時間。

這個節日是這樣過的:凌晨3:00吃一頓非常飽的早餐,然後到了四點就不能再吃一口飯,也不能喝一口水,直到晚上8:00才能吃飯。有時候不用在自己家裏吃飯,這個村裏的每一戶人家都會讓全村的人到他家去吃飯,有很多好吃的肉啊,菜的什麼的都有。

到了晚上的時候,如果你睡不着,可以到山上看月亮。說起月亮,那是有規律的,第一天月亮是圓月的三十分之一就這樣一點一點變大,到第十五天的時候,月亮就圓了,然後一點一點的又變小了,最後的一天,月亮就又回到了第一天的模樣,那也象徵着這個節日結束了。看着月色,夏天的暖風迎面而來,心裏開心極了。

我愛我的家鄉,愛我家鄉的美景,更愛我家鄉的獨特風俗,開心的過每一個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每逢元宵節,湯圓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你瞧,那白白胖胖的小湯圓,就像一個個在湯池裏自由自在玩耍的小娃娃,他們在家家戶戶的鍋裏翻騰,咕嚕咕嚕的聲音,讓人想起來他們的模樣,口水就不知不覺的流了下去。

每年正月十五這天,我都會和媽媽一起做湯圓,當然,做湯圓要有材料,如:糯米、芝麻……剛開始,媽媽把糯米粉,水……一些東西加進去,讓我來揉麪,可我並不會揉麪,媽媽在一邊教我,不一會兒,我就變成了小白貓,面好不容易纔把面揉好,就開始做元宵裏的芝麻餡,我把一個小團面放在手裏i,把麪糰壓扁,在裏面加入剛做好的芝麻餡,揉一揉,一個湯圓就做好了,緊接着我和媽媽又做了好多,做好了,媽媽開始下鍋煮,雖然只有短短地幾分鐘,可是,我感覺,已經過了幾個小時,過了好久,湯圓終於好了,我趕忙嚐了一口,媽媽連忙說剛煮好的湯圓不能吃,燙!可我就像沒聽見似的,一口咬了下去,啊!好燙呀!媽媽,媽媽平靜的只說了一句話,誰讓你不聽我的話呢的?活該,我包的元宵雖然沒有那麼美觀,但還是非常好吃的。

我喜歡元宵節,因爲我愛吃元宵,元宵節還有一個民俗,那就是賞月。我們的課文上《北京的春節》老舍先生曾經說過:“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所以,每當夜色降臨,我總會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去賞月亮。

我家鄉的傳統節日有許多,但是元宵節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新年將至時,我的家鄉溧陽有這樣一種習俗——請車神。

在長輩們的眼裏,請車神是非常重要的年前活動,人們認爲向車神獻上美食美酒,車神便會保佑新的一年裏出入平安,雖然聽起來是一種封建迷信,但其實更多的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

要說什麼時候請車神呢?其實並沒有具體的某一天,我們這差不多是小年前兩三天,其次一定要是黃道吉日。這一天,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是最忙碌的,他們要做上一頓豐盛的菜餚,拿出香醇的好酒,爲家裏的車子貼上紅紙,這天中午不僅車神吃得好,大家也都吃的好。

今年請車神的日子正好是週末,我已經放假了,懶洋洋的躺在被窩裏不肯起牀,只聽“呼”的一聲,媽媽把我的被子掀了開來,我冷的打了個哆嗦。“懶蟲,快起來,今天我們要去鄉下請車神,你再慢點我們就不等你了。”媽媽催促道。一聽要出門,我來了精神,飛速的收拾好自己,跟着爸爸媽媽下了樓。

全家出動。開着跟我們已經有了感情的小轎車來到了外婆家,天氣格外的好,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難得的暖和,天上萬裏無雲,真是個適合請車神的好日子。去外婆家的路上就看見村上的好幾戶人家也在請車神呢。舅舅舅媽已經到了,外公的三輪車,我們家和舅舅家的轎車並排停在外婆家的院子裏。爸爸和舅舅一起搬出一張桌子,放在三輛車前面,我很清楚這是用來放上食物的。我和妹妹弟弟都挺喜歡請車神,因爲在這一天午餐會特別豐盛,而且請車神多出來的糖果可都要進到我們的肚子裏。時間慢慢移到中午,儀式也要開始了。我先幫着爸爸媽媽把寫着出入平安的紅紙貼在了車上,緊接着外婆端出了一盤盤好菜,寓意美好的鯉魚,健康的蔬菜,甜甜蜜蜜的糖果,熱氣騰騰的米飯,最吸睛的要數中間的一盤豬頭肉。三輛車放了三碗飯三杯酒,外公、爸爸、舅舅依次上前,把酒灑在地上,代表車身已經喝過酒了,又揀出一些菜和飯灑在地上,也代表着車神已經吃飽了。

下一個環節人人蔘與,只見外婆嫺熟地將紙錢紙元寶分成三份放在三輛車前,一一點燃,爸爸媽媽上前磕頭,又對我說:“大寶,快來磕頭保佑我們新的一年出入平安。”我立刻上前,用頭輕輕地點了三下地,就連弟弟也被叫去磕頭,看他可愛的模樣不禁讓大家都咯咯笑了起來。

隨後,大家圍坐在桌邊吃起了一頓豐盛的午餐,這應該是除了大小年夜飯外最重要的一餐了。

世界上可能真的沒有神,但人們依然這麼做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家人們都能出入平安,小心駕駛。這樣的一種習俗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天空微明,便聽得一聲聲鞭炮炸裂聲,似無理取鬧的小孩兒在哭嚎,這時起,春節便拉開了序幕,不比別處熱鬧,顯得分外嚴肅、鄭重。

在萬物昏睡之時,這個村甦醒了,大媽大伯趕緊去集市買鞭炮,香,花捧等祭祖物品。爺爺換上乾淨的衣物,拿着木鼓與鼓棒,二媽穿梭於廚房之中,準備迎接中午的客人,習慣賴牀的弟弟妹妹也打扮的漂漂亮亮,嘰嘰喳喳聊着天,三間平房,頓時充滿了人氣兒和柔光,忙碌而充實。

這祭祖在老家是一等一的大事,伴着雞鳴,越過草垛。我們纔來到太爺爺的墳前。墳前散落着鞭炮的痕跡,放着幾束花捧,在這片枯草地上顯得格外顯眼。親戚們圍坐一團,看墳前一箱一箱的鞭炮噼裏啪啦的響着。巨大的聲響直穿耳膜,令耳朵嗡嗡發痛。鞭炮聲停,就是正式祭祖的時候。爺爺敲着木鼓,親戚們依次跪地磕頭。包括我在內的孩子通常不喜歡這樣的習俗。我們僅知道跪拜的人姓“徐”被硬拉着拜完後,便逃也似的`跑開,在田野上撒歡兒的跑。而最重視的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每一次跪拜眼中都洋溢着認真與崇敬。他們對祖先的保佑深信不疑。

祭祖之後就是見一見住在附近的親人,我最害怕這樣的時刻。親戚總是熱情款待,邊吃邊聊,而我卻也接不上話,又不好乾坐着,渾渾噩噩的不知回答了什麼,在這個時刻最想聽到的就是“不早了,我們要回去吃飯了。”

真到了飯點,那纔是有熱鬧的感覺,爺爺家門口有個大院子,一到過年便擺滿幾十張大圓桌,桌桌坐滿了人,這樣隆重的吃飯方式通常是老人賀壽,閨女出嫁時才辦的,我們這個大家族在春節時刻也能整整齊齊地歡聚一堂。

這時候的菜都是用大鍋炒的,比我的臉還要大上好幾圈兒。這菜同福氣一般,大家分“福”吃。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在廚房打下手。二媽要炒菜,我就和奶奶守在爐邊一起烤火取暖,一邊聽老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現在想想那應該是寒冬中最暖的時刻。這個村,富了之後再回來時,這間小小的廚房便被設施齊全的集成竈代替了,那之後,老奶奶就不進廚房,只坐在門前發呆了。

每一張桌上都有大大小小十幾道菜,平日裏怎麼也吃不完的菜,不下一會兒就被吃了個精光。除了小孩子,大人們都喝上了酒,爺爺也會給自己倒上一杯。男人聊事業,女人聊家常。孩子們則用啤酒杯裝滿飲料,學着大人的樣子喝酒聊天。

下午時,一天中最清閒的時刻,看電視或玩遊戲或是滿堂的瘋跑。沒人會在今天的玩鬧中捱罵。

隨着太陽的落下,村中安靜下來,沒睡的人們仍然嘰喳的聊着天,寒風在夜晚肆虐,人們再次醒來時又是一片寂靜,春節,帶來了團圓,留下了一家人的幸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1

在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會有自己過年的習俗,而我們的習俗——放鞭炮。

在今年春節前,我們買了許多煙花、鞭炮,準備到除夕夜開始放,買菸花時我一直對爸爸說,買最大的煙花。爸爸同意就給我買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放炮。終於,等到了12點,我立刻跑下樓放炮,可是我突然有一個問題——爲什麼要放炮,於是我問了爸爸,他笑着回答說:“因爲放炮是對新一年的美好向往。而且在古代只有鞭炮,沒有煙花,所以有了一個關於鞭炮的傳說,‘從前有個怪獸叫“年”,每到除夕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後來有人知道了他的弱點——怕紅、光、響,所以人們造出了鞭炮。’還發明瞭對聯,留下穿紅衣服,守更待歲的習俗。”

爸爸講完後,我們便開始放煙花,爆竹。雖然煙花五彩繽紛,火樹銀花,但是我更喜歡鞭炮,因爲每次放鞭炮都感覺年獸已經被趕走了。

放完煙花後,我查了一下爸爸給我講得故事,原來那只是傳說,關於鞭炮的來源—爲了驅邪,一開始用鞭子抽地,後來有了火藥,製作出爆竹,因爲聲音相似,就出現了鞭炮。

這次春節不僅玩得開心,還知道了關於鞭炮和春節的故事,真是一舉兩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煙花爆竹,是春節的標誌。春節總是在這喜氣洋洋的場面中走來。可惜,近幾年來,環境問題日趨加重,鞭炮就和人們漸行漸遠了。不過在鄉下的老家,地廣人稀,院子裏大的像足球場,在城市裏模糊的鞭炮聲,在這裏卻是此起彼伏。

每到春節,舅舅都會準備上幾十個紅燈籠,沿着屋檐一排排的掛上去,金色的流蘇經風一吹,整齊有序地擺動着,配上圓滾滾胖嘟嘟的紅小燈籠,形狀極爲可愛。但,燈籠只是個開場白,令我和姐姐更激動的纔剛剛開始,院子這麼大,不整點長鞭炮來放放豈不是浪費?舅舅更是這麼想的,買的鞭炮就像巨大的車輪,嗯,燈籠到位了,鞭炮也到位了,我在心裏暗自高興,這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坐在院中等待除夕夜的到來未免太過無聊,舅舅和我們聊起放鞭炮的來由!相傳,很早很早的時候,那一隻叫年的猛獸因爲肚子餓下山來找人吃,沒辦法,人們只能東躲西藏,年夠不到,氣急敗壞,在村子裏大發脾氣,正巧一棟竹樓一不小心燃燒了竹子燒的噼哩啪啦響,年聽到這種震耳欲聾的聲音,看見紅色的火光,嚇了一大跳,連滾帶爬地逃回了山上。聰明的人們掌握了驅趕年的方法,並流傳至今。

說着說着,天空已經黯淡了下來,此時不放,更待何時?舅舅一聲令下,從倉庫裏扛出了大鞭炮,電源插上,屋檐上的小燈籠都亮起溫暖的火光,瞬間,偌大的院子裏好像心手相連。只見舅舅拿着打火機,小心翼翼地靠近鞭炮,鞭炮就像一隻紅色的長蟒,瞪着大眼,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舅舅臉上已經密密麻麻攢了一層汗水,手抖得像開啓了振動模式,只聽打火機“咔啪”一聲,舅舅一個轉身,我們立馬捂上耳朵,結果,萬衆矚目的鞭炮,居然毫髮未損,場面極度尷尬。好不容易,火苗近了導火索,吡——,紅色大蟒吐着他的舌頭,慢慢地向後燃燒,舅舅如釋重負,趕緊跑到門口躲避去了,忽然,場上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響聲,猶如半天裏起個霹靂,震的那房屋也動,天上的星星被火光嚇得紛紛逃命,妹妹的小手緊緊掐住我的腰,猶如那老虎鉗子一般不肯撒手。紅色的火花,唱着噼哩啪啦的歌,在院子中間跳舞,漆黑的夜晚已經照的如同白晝一般閃亮,火花兒在院子中央表演了五六分鐘才方罷休。

不知不覺中,春節已悄無聲息地靠近,人們三三兩兩正準備散場,不知誰吼了一句:春節聯歡晚會開始啦!大家又蜂擁而上,圍觀着電視機前的表演……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3

我的老家在廣東肇慶,那裏的過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氣氛的,只是現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現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糉了,這些東西滿街都有得賣,這個真是完全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首先,快過年了,還離春節一個月呢,家家就開始了辦年貨,全家人都買新衣服,買糖果、桔仔、水仙頭等,還有買好麪粉、花生、綠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糉(這個是肇慶特產),提前預約人手,一般都有十幾個人一起包。就講我吧,一個月都排滿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約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樂意去,因爲有得吃嘛,自己親手包的,做個記號,一會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爲一班人在包,屋主就會一邊在油窩裏炸,哈~~。試食嘛。裹蒸糉就要放在自己用磚頭在路邊搞起一個大竈,用一個或二個大窩或大水缸煮裹蒸糉,要煮12個小時才行,不能斷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後的日子裏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會發黴。

街上的行人多起來了,熱鬧起來了,特別是陰曆二、五、八是墟日,那種景象真是讓人開心,街上的彩燈、彩花、燈籠、紅旗全都掛出來,小孩子開始叫爸媽買好鞭炮煙花等着過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來放鞭炮煙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團年飯,吃完飯後就把長鞭炮掛起來,一到零點,家家戶戶都準時放長鞭炮,代表開始過年,那時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樣,”闢辟啪啪”聲,感覺整個城市都震耳欲聾。過年日子是不準掃地和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準罵小孩子,這個要到開了年才行,開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長鞭炮家家戶戶都出去走大運,就是圍着城裏走一圈子,不準走回頭路,呵呵…。。那時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煙花滿街都是,還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煙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開心。走完大運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煙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數人都不會睡覺的。大年初一早上,家裏就要煮粉絲和湯圓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園玩,初二以後都是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邊收到利是那邊就跑去買鞭炮煙花玩。

在過年一個月裏,每天都有鞭炮聲,開心的景象到處可見,天天都還在過年一樣,讓我想起都回味無窮,那時的好玩和開心,現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開始限期開放放鞭炮煙花了,不知什麼時候全中國都可以放呢?我想爲了挽回往日的中國過年氣氛,可以放鞭炮煙花的日子不長啦!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4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金昌市,甘肅很大,歷史中絲綢之路的大段就被包含在狹長的甘肅版圖中。金昌被譽爲“祖國的鎳都”,外婆就是當年從上海來到這裏的建設者,讓我很是驕傲。

這裏和上海的距離真的很遠,所以我來這裏的機會一般只能是春節,而正是這個特定時期,讓我見識到了更多的家鄉風俗,舞社火是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一個了。

那年大年初一,一大家子幾輛車,一大早就向着“九棵樹”進發,那是甘蒙交界的地方,屬巴丹吉林沙漠邊緣處。一路上真是奇景無數啊,茫茫戈壁灘上有着比“美國50號”公路更爲孤獨的公路,能見到火星一般的地貌,難怪國家在這裏建了火星模擬基地呢。隨着沙丘的出現,隨着跨過一段蜿蜒的高地後,視線一下子被打開了幾十公里的感覺,碧藍的天空下,左側是一望無際的金燦燦的沙漠,前方的天際處是一片白色的鹽湖,大家都不由得嘆出聲來“哇,太美了!”坐在旁邊的表妹更是激動地喊着“舞社火、舞社火……”視線收近,果然伴着鑼鼓喧天的聲響路上一隊“花紅柳綠”的社火隊伍正向我們走來。

急忙叫停車子後,我和妹妹瘋了似地跑向了社火那裏,只見一條金龍被舞動得騰雲駕霧一般引領着隊伍,真是佩服這些舞龍的叔叔啊,感覺這龍有着呼風喚雨的威猛。緊隨其後的是一對獅子,撲閃着銅鈴大的眼睛,上躥下跳地追逐着一顆舞動的“珠子”,很是調皮……我大聲喊着問爺爺“爺爺,怎麼會在這裏遇到舞社火呢?”爺爺說:“孩子,正月裏鬧社火是我們這裏的風俗啊!周邊的農戶通過舞社火慶賀着節日的快樂、慶賀着一年的收成,祈願着來年的美好!”“原來這樣啊,太棒了!”浩蕩的隊伍裏我看到了好多書裏的人物哦,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公,美髯怒目,威風凌凌;仙氣飄飄的嫦娥姐姐;《西遊記》裏去西天取經的師徒四人;會捉鬼的鐘馗;《紅樓夢》裏的寶玉、黛玉……真是應有盡有啊!我對爺爺繼續喊叫“這是祖輩傳承下來的cosplay嗎?哈哈哈……”爺爺笑笑說:“也可以這麼理解啊,只是,舞社火的內涵比你們的扮演要高級的多!”

回來的路上,繼續望着窗外的“星球”美景,回味着絢爛壯觀的場面,家鄉的這個風俗活動真是徹底地印在了腦海裏。想起爺爺的那句話——也許,舞社火的內涵是人們對過去的感恩和對未來的祈願吧!生活不就應該如此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5

我出生在一個美麗的城市,泰州,泰州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梅蘭芳,施耐庵,鄭板橋等名人也是泰州的,今天讓我來向你們介紹介紹泰州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除夕夜,人們通常叫它30晚上。這一天,一家人會團聚在一起,要吃團圓飯,說到團圓飯可真讓人垂涎欲滴,雞鴨魚肉一個不少。吃完飯後,一家人會坐在沙發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看完後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我們會相互道一聲新年快樂,變隨着窗外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入睡了。

大年初一早上,早上人們早早起牀,穿上新衣,坐在飯桌前,品嚐着美味的乾絲。吃完飯就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時候了“拜年”,孩子們會向長輩們拜年,因此他們就會得到許多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和“祟”諧音,晚輩們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拜完年後就可以出去玩了,晚上一家人又團聚在一起吃晚飯,晚飯後,孩子們拿着事先準備好的爆竹和自己兄弟姐妹們玩了。

初七初八春節就應該結束了,孩子們收心上學,大人們好好上班。

這就是我們泰州春節的習俗,聽到這裏,你想來我們大泰州嗎?我們會張開雙臂歡迎您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6

每逢端陽,家鄉那條裕溪河總是會和往常不一樣,五顏六色的龍舟在各自着裝統一的劃手們的驅動下,在河面上風馳電掣般地遊着,紅的、白的、藍的……猶如一條條彩龍,很好看。平時冷冷清清的河堤上變得人山人海,那是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爲自己村的龍舟隊加油喝彩。這就是我的家鄉蕪湖市二壩鎮的端午習俗——裕溪河賽龍舟的情形。

小時候,我就聽村裏的老大爺們說,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屈原投江後,許多人划船打撈他,爲防止魚兒啃食,投下糉子餵魚。後來,端午節划龍舟就成了一項習俗,流傳了下來。

別看龍舟普通,可製作起來卻很講究。首先要製作下龍(底樑),要用直徑約40釐米的老杉木加工而成的條木,用巨大榫頭嚴密拼合而成。杉木一定要乾燥,以防船身變形。然後將做好的下龍木料放到大凳上,在木料的兩頭各掛五六百斤的石頭,並在靠兩頭的位置用大而硬的木板向上頂,使船頭和船尾形成翹狀。再在龍身兩邊釘上三四釐米厚的光滑的木板,每隔15釐米左右就要打個三角形小孔,在木板下方用十幾釐米長的“草釘”固定木板。做完下龍外框架,就要接着做龍舟的座位、船槳、龍舟架、鼓架、鑼架和龍舟舵。最後,由油漆工拋光,上桐油,打蠟,使龍舟表面更加光滑,行駛起來速度更快。

我們家鄉流傳着一句俗語,“一舵,二鼓,三頭槳”。大家都知道,龍舟的舵手可不是誰都能當的,這可是一門技術活,他控制着整條龍舟的方向;鼓是龍舟的靈魂,鼓手打得越激烈,劃手們劃得頻率就越快,力度就越大;劃頭槳的人就好比羊羣中的領頭羊,經驗最豐富。不過,就算“領頭羊”再厲害,如果沒有後面劃手幫持,龍舟也不會有多快的。所以,划龍舟講究的是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

賽龍舟承載的是炎黃子孫的美好品德。我相信,家鄉的賽龍舟精神一定會流傳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7

又是一年最熱鬧最喜慶的時候。

我獨自趴在窗前,望向樓下空無一人的廣場。原本灰白空曠的水泥柱上,因爲節日的原因掛了幾隻紅燈籠,就連破舊的沒了板磚的石橋上,也應景的貼了張“福”字。一棟棟樓整齊排列,沉默地靜坐着,被風吹着搖曳的燈籠映出幽幽的紅光。

今年的年過的十分安靜啊!安靜的沒有年節的氣氛,也越發讓人懷念以前的情景了。

除夕本是個十分重要的日子,一家子人聚在奶奶家的小屋裏,其樂融融,滿庭院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在天空中綻放的一朵朵煙花,一閃一閃,似給天邊掛上了霓虹燈,墜落的星火照映出人們幸福的面容,一閃一閃,似永遠也不會停歇。耳邊被接連不斷的鞭炮聲充盈着,忽遠忽近,抑揚頓挫,此起彼伏。

推開門,一溜長長的紅炮仗靜靜躺在院中,大人拿着點燃的香頭觸及引線,火花立即沿着引線竄了過去,小孩們連忙捂耳後退。“嘭啪啪嘭……”,炸開的炮仗四處蹦跳,即使捂緊耳朵,也擋作文/不住那隆隆的震動聲。當小孩們只顧捂耳逃竄時,原本一大串的鞭炮已燃到盡頭,只剩下紅碎屑四處飄散,和那還未消散的濃煙與火藥味。

我喜歡老家的年,喜歡它那獨一無二的氣氛,喜歡它那得天獨厚的環境。

在那黃昏太陽還未消逝前,陽光象破碎的蛋黃傾泄下來,金黃的濃汁流淌天邊。一望無際的田野與天在遠處合爲一線,微風輕輕撥撩着人們的鬢髮,吹起黃河之水簌簌的波瀾。火苗在風間跳動,吞噬着金色的元寶紙錢,直到它化爲一縷細灰,隨風飄散於天地間。村民們手拿香柱,在這廣闊的天地間,祭拜着自己的祖輩們。這一刻,他們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壯闊的天地中。周圍靜默下來,只有風還在輕輕撥動人們的碎髮。遠處樹林搖動,似是天地給人們的回聲……

風聲過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來,燈籠依舊散發着幽幽的紅光,漆黑的夜晚依舊冷冷清清。我離開窗臺,默默回到了自己屋內。這麼多年沒有比在老家過的更好的年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8

前幾天是我的姐姐的新婚大喜之日,在這一天,我們家特別的忙,說到結婚,我到現在才發現,真的是好麻煩,事情好多啊,同時,我也覺得我們家鄉的風俗真的好多啊。

首先,在我的姐夫來接我的姐姐之前,我們家會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那就是:首先我得姐姐早上會在家吃點餃子,還是那種只吃餃子的邊緣,不能大口大口的吃,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是爲什麼,但是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風俗,還有就是,我的媽媽要和姐姐共同的吃一塊糖,那就是,我的姐姐把糖放在嘴裏邊,然後,咬着一半,放在我的媽媽嘴裏邊,在姐姐上婚車之前,我這個做妹妹的還要給姐姐穿婚鞋,我給她穿鞋子的時候,鞋子裏邊要放着倆紅包,那是姐姐給我穿鞋子的紅包,一直鞋子裏邊放一個,我穿鞋之前先把舊的鞋子給姐姐脫下來,拿着新鞋子,我把紅包拿出來,說,謝謝姐姐,然後把鞋子給姐姐穿上,讓姐姐穿上新鞋子,開始走心的人生,媽媽給姐姐一面鏡子,這是讓姐姐自己在手裏邊拿着,在車上把鏡子翻一翻,象徵着,新的人生開始,人生翻翻個兒,待婚車行駛的時候,媽媽在婚車後邊要微笑的擺擺手,然後送出婚車百步,這是一個送女兒的儀式,這些就是我們這裏的風俗,我們的風俗好多啊,有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些風俗象徵着什麼,但是,我覺得這應該都是一些好的象徵吧,能夠給每一個人帶來好的祝願。真心的希望姐姐可以永遠的幸福。

我相信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要發揚光大,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很和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9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小的鄉鎮——張家港市合興鎮。但在這個小鎮中,卻流傳着許多風俗。比如新娘離開孃家時,一定要痛哭,意示對孃家的依戀;來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進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門口等候多時,表示對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過年時做饅頭與吃饅頭時的情景。

在我的家鄉,每逢過年都要做饅頭。饅頭做得越多越大就說明來年的運氣越好,財氣越旺。一般做饅頭會選在過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圍着一張圓桌坐在一起,會包饅頭的包饅頭,會做饅頭餡的做饅頭餡,分工明確,井井有條。只見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個麪糰,在手心裏來回的一搓一揉,然後兩手一合,就壓成一個扁扁的圓形,把餡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邊一拗一擰,一個饅頭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練的人,就連抓起一團麪疙瘩也要一段時間。做完了饅頭,就把饅頭一個一個地放入蒸籠中。大約蒸了一個多小時,饅頭就可以出爐了,一個個饅頭熱氣騰騰,那麼豐滿,活像一個個挺着大肚子耀武揚威的將軍。這時,我們就會衝上去,搶饅頭吃,不管饅頭燙手不燙手,搶到以後就一個勁地往嘴裏塞,喲,新出爐的饅頭又軟又香,別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長得矮小,還沒來得及擠上去搶就被別人搶光了,只能在一旁傷心地哭。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就會拿着一個大饅頭,逗他說:“你不哭,我就把這個大饅頭給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聲從大人手中搶過饅頭就吃,這時周圍的人看見那小孩狼吞虎嚥的樣子,都會忍俊不禁的大笑起來。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糉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糉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糉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糉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糉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着:“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0

我的家鄉來自四川內江市資中縣的一個小鎮,有被稱爲“小資中”的美譽。家鄉每年年底就會有做香腸和薰臘肉的風俗。每逢過年佳節,最想念的就是香腸的味道,特別是離開家鄉這幾年。

在我們四川,做香腸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細選的,農家養的豬最合宜。半肥半瘦的豬肉做香腸,豬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燻肉,小腸洗乾淨留着灌香腸用。

說到做香腸,也是一門學問。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小塊小塊的,放入適量鹽,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們和勻,醃製一個小時。等肉醃好以後把洗乾淨的小腸尾端用線打好一個結,用小圓筒把小腸撐在內壁,豬肉一小塊一小塊的往裏面灌,灌到30釐米就用線打一個結,接着剛纔的步驟繼續灌豬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腸就灌好了。最後灌好的香腸拿到通風有太陽的地方曬,大概曬幾天以後準備煙燻。

臘肉是用五花肉做的,鹽塗滿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這個比較簡單。醃製幾天和香腸一起拿去煙燻。煙燻的材料是木料的鋸木粉和松柏枝葉。選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搭一個簡易棚子,爐子上放香腸和臘肉,下面燒火,火上澆木料的鋸木粉,薰得黑黑亮亮的香腸和臘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過年的風俗和各地過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食材了,主要是因爲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較繁瑣,比如說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過年是吃中午,大多數地方是吃晚上吧!雖然香腸和臘肉過年的時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個年代,有香腸和臘肉就是過年,家裏來了客人,就切上幾塊臘肉,解解饞。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廣式臘腸,和四川香腸差不多的,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自己動手做的香腸,也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1

我們國家有着許許多多的節日,比如: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春節……這些節日在每個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風俗。

春節,在我們這裏的習俗可有着一大筐!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家的親朋好友都會紛紛來到我們家吃上一頓上好的年夜飯。吃完了年夜飯以後,我們小孩子便會拿着鞭炮自由自在的玩,大人冷着在家聊天,大牌,或者看電視節目,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直到很晚我們才睡覺,臨走時還依依不捨的告別呢!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早早的便起了牀,然後便喝上一碗我最喜歡的雞蛋棗子湯,再搭配一碗香噴噴的水蒸蛋,一個早餐就這樣被我們吃光了,在一聲聲的爆竹聲中,新的一年便隨之開始了。我和爸爸就去親戚家拜年了,拜年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因爲可以收到大人們的壓歲錢,用來買我最喜歡的東西,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你想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我的腰包也會隨時變得鼓鼓囊囊的,哈哈,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因爲大人們都給我壓歲錢,每人給兩百元,腰包就鼓鼓的吧!到了傍晚時分,夕陽隨着天空中那一朵朵五彩繽紛的煙花,慢慢的下垂下落,那一刻真是太美麗,太開心了!

我們家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開始打掃屋子,然後給竈王爺上好香,保佑我們一家人一年平平安安的,被上香的時候,要非常的嚴肅,要誠心誠意,這樣竈爺就會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二十五開始做臘肉,奶奶做的可香了,我們狼吞虎嚥地吃,才五分鐘,一排五斤的臘肉就被我們吃光了,我們戰鬥力可是很驚人的!臘月二十七開始貼對聯,媽媽說貼福字要倒着貼,這樣就代表福到家了。大年初一下午,一人託個盤子,盤子上再放一個“平安”——蘋果,寓意着平平安安。大年初一走一走最親的家人家裏,初二開始走親戚家,一直走到元宵節才能結束。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風俗,你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2

說到家鄉習俗,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過年包餃子時裏面包硬幣的習俗。

就是因爲這枚硬幣的存在,我們幾乎都忽略了餃子的味道了。大家小心翼翼,細嚼慢嚥地吃着,生怕一個不小心,硬幣就滑進肚子裏了。可是在心裏,誰又都希望做那個“嘎嘣”一聲被咯到牙的“倒黴鬼”。

晚上八點,春晚開始了,媽媽一邊看着電視,一邊也忙碌地準備起包餃子。我站在桌邊,緊緊地盯着媽媽包上硬幣的餃子,悄悄地數一數它有幾個褶,努力分辨它和別的餃子有什麼不一樣,可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所有的餃子就像多胞胎似的長一個樣兒。我有些泄氣,但還是不想放棄,拿牙籤在餃子的邊上紮了個小洞。做完這一切,我便得意地專心看春晚了。

可是,餃子一出鍋,我傻了,簡直要崩潰了。一碗碗餃子端出來,哪裏有什麼不一樣?什麼牙籤扎的小洞,先不說是大海撈針,就算找到了那小小的洞也被膨脹的餃子吞噬了。我在心裏暗暗苦,這樣怎麼才能吃到那個包了硬幣的餃子呢!

既然作弊不允許,那隻能靠實力多吃,快吃,這樣吃到硬幣的可能性會大一些。我夾起了一個白花花的餃子“攔腰咬斷”,嘴裏卻只是柔軟,唉!沒有硬幣,儘管有些泄氣,但是我絕不能放棄,繼續吃。終於在吃第三個餃子時,被夢寐以求的硬幣咯了一下牙。我一蹦三尺高,開心到飛起,什麼不開心啊通通一掃而空。

可是,爲什麼過年時吃的餃子裏有硬幣?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久。問爸爸,爸爸不知,問媽媽,媽媽不知,就連年長的奶奶,也說得不清楚。因此,在好奇心的指示下,我上網百度了答案。

查閱資料後我得知,春節包餃子時包入硬幣,吃到帶有硬幣的餃子預示着在這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裏會取得財源廣進的好運。據說,這是來自於農耕文明時,勞動者對於新的一年財富的美好祈願。你說,這樣一個福氣滿滿的餃子,誰又不想吃到呢?

原來,在春節的餃子裏包入硬幣這個習俗,還有這樣吉祥的寓意啊!我要再多吃兩個餃子,多來點財富。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3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裏的各個節日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麼就由我來把家鄉的風俗介紹給大家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彝族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爲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羣結隊地舉着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我們四川的風俗都很特別,我喜歡我的家鄉!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鬥,被譽爲“東方文明鬥牛”。鬥牛當日,參鬥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併力,奮力鬥爭,觀衆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雲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在這裏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4

寒食節是一個非常小衆的節日,在這天有這個習俗的地方會禁止生活。我們家鄉在我小的時候也有過這種習俗,但是現在已經慢慢的摒棄了這種習慣,主要是因爲這一天不能生活做飯,對於一個正常的家庭來說,我們不生活做飯其實是很難的。不過我記得小時候還是很多人過這個節日的,家家戶戶都會提前的準備好第二天的食物,在這一天我們全部都是吃昨天剩下的飯菜。

寒食節是爲了紀念我們介休的三賢之一介之推的節日。介子推,春秋晉國大夫。因爲“割股奉君”之舉而名聞天下。晉文公重耳即位後,大舉封賞功臣,卻淡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祿,恥與爭功邀賞者爲伍,攜母一路跋涉來到介休綿山歸隱。有人寫出《龍蛇歌》爲介子推鳴不平,晉文公幡然悔悟,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見。晉文公情急之下,命屬下放火燒山,逼迫素以孝子聞名的介子推出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滅了,仍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身背老母,緊抱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死。重耳萬分悲痛,爲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上下不準生火做飯。

不過小時候還有一些其他的習慣,就是在當天小孩子不能出門,據說是因爲這一天爲了紀念介子推,所以我們也不能出門,要安安分分的呆家在裏。小時候我還是很討厭這個節日的,既沒有好吃的東西吃,也不能像其他的節日一樣出去玩,所以慢慢的我們這邊的鎮子也不過這個節日了,從而現在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風俗習慣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5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慣,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節目來紀念這個日子。我們這邊當然也不例外,舉行活動的節目也是非常多的。當然其實各地的習慣都是差不多的,不是賽龍舟就是吃糉子,灑雄黃酒等等。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會在門口的地方掛上艾葉和菖蒲這類東西,具體的效果我也沒有細問,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龍舟了。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我們往年的龍舟競渡是非常激情的。“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麼。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而且誰划龍舟贏了還會被人表揚,說明我們這個村的村民比較厲害。現在賽龍舟也都帶有一點比賽的性質,幾個村組合到一起,大家進行比拼。

我們每年都是如此,在岸邊上吃着糉子然後看大人們在下面進行比賽。以前我小的時候,我爸爸也是一個龍舟的選手,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了,划龍舟還是很需要體力的,我爸爸年紀不小了也就不去賽龍舟了。不過現在可以帶着我在岸邊觀看,端午節日還是快樂的度過了。每年到這個節日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有好吃的糉子有好看的龍舟,我們這也有自己的風俗和民俗,可能跟全國各地都差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的,只有走南闖北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不同。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6

重陽節是一個很傳統的節日,但是很多地方其實並不會過重陽節而是過清明節。但是我們老家就喜歡在重陽的時候去祭祖,而且那個動靜非常的大,幾乎是整個村的人都會派一個代表去感謝先輩們遷移到此的恩情,也是因爲我們都是同一血脈的人,所以大家也等於是同一個祖先的人,這也是爲什麼每年我們這裏都會很熱鬧的原因。當然重陽還有另一個含義就是敬老,這天除了祭祖,還有很多別樣的花樣供我們遊玩。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習俗這裏沒辦法列舉出來,只有自己親身來感受才能夠明白這其中的樂趣。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雖然比其他的節日沒有那麼的熱鬧,但是在晚上也會有很多豐富的活動展現我們的風俗表演,如果你也是一個喜歡遊玩,喜歡尋找民族風俗的,不妨親自來體會一下。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7

七夕這個節日其實沒有太多的習俗,這個愛情的節日其實主要是年輕人比較喜歡,也沒有太多的習慣傳送下來。在七夕的時候很多的男孩子都會帶女孩子去一些比較浪漫的地方,當然我們是住在海邊的,我們家鄉這邊有非常著名的濱海長廊,綿延10多公里的海岸線在這邊是七夕佳人的最佳去處。無論是什麼節日,只要是跟愛情有關的,這邊就會出很多的活動,也因此吸引了很多遊客和情侶來這裏玩耍。

我們這裏的人許多民俗活動都要用上石榴花枝這種當地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大多數家庭喜歡在庭院種植石榴,既美觀又實用。“石榴”可供入藥,樹皮、根皮、果肉、果皮對傷寒、痢疾、綠膿、結核桿菌和皮膚真菌有一定治療作用,特別是石榴根皮鹼有很好的驅蟲作用。在缺醫少藥的年代,海島人生活與石榴密不可分。東山島四面環海,是個重點漁區。七夕這天,漁家人總忘不了準備兩樣東西,一是前面所說的石榴,二是自家捕撈的小魷魚。小魷魚蒸熟後連同石榴放在盤碟,擺到牀前,敬奉“牀公牀婆”。牀,是哺育人們成長的搖籃。當地人用石榴敬奉“牀公牀婆”寓意多子多孫。

這也是唯一的一點我們的傳統習俗了,畢竟常年生活在海邊,需要有一點精神上的傳承。不過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可能也都是如此吧,畢竟不是一個傳統的節日,確實很難找到有七夕傳承的地方。雖然這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愛情節日,但是實際上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過西方的情人節的,因此七夕也慢慢的不受人關注了,也從此開始沒落。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8

我們家鄉每逢春節都要貼春聯。無論是住在樓房,還是住在平房,家家戶戶都要把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用來辭舊迎新,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春聯,據說起源於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據古書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宮廷裏就有人在桃符上題寫對聯了。宋代王安石的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新桃”“舊符”指的就是桃符。後來,桃符便由桃木板變成了紙張。

貼春聯這一習俗到了明代開始盛行。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歡大戶人家貼的春聯,於是想推廣,便要求每到春節時,金陵的人家都要將大紅春聯貼在門框上。有一戶人家因爲忙而沒來得及貼春聯,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視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後親筆題寫了一副春聯送給這戶人家,但這戶人家捨不得貼,把它當成“限量版”春聯珍藏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流逝,春聯的內容除了表達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之情。

貼春聯有講究,上下聯的位置不能貼錯。貼春聯時,人們可以根據橫批的書寫方式來貼上聯和下聯。如果橫批是從右往左書寫的,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則貼在左邊。

貼春聯,不僅是爲了營造喜慶祥和的氣氛,更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9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

冬至前後,村子裏到處散發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嘍!瞧,家家戶戶都像趕廟會似的,或肩扛,或車載,把一袋袋糯米陸續運到村頭。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進碾米機裏,碾成糯米粉來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進了一個個小木桶裏,白花花、軟乎乎的,沾點兒放到嘴裏,淡淡的米香中夾着一絲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後,家裏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爐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個人的臉都被爐炭映得紅撲撲的,看起來很喜慶。

不一會兒,蒸糕師傅喊了一聲:“出鍋嘞!”人羣立刻開始騷動,小孩子們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熱氣騰騰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開始了!”話音剛落,好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就挽起衣袖,圍着石臼,拿着木槌,一邊轉一邊舂糯米粉。淘氣的孩子們也會乘機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們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臉上,就變成了小花臉。

沒多久,年糕打好了,嬸嬸們就拿着菜刀,嫺熟地將一大塊年糕分成許多小塊的。吃上一口熱乎乎的年糕,香滑軟如,誰嚐了都會嘖嘖稱讚。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靈手巧的奶奶變成了小兔子、小鯉魚、大元寶……孩子們可喜歡這些了。

最後,每家都把年糕一塊一塊整齊地擺在竹蓆上,再把竹蓆託舉到通風的竹架子上。等風乾後,就能帶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嚐的是鄰里之間的那份溫馨,感受的是鄉里鄉親的那份情誼。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家鄉的風俗,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我家鄉的風俗吧!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一大早,我和媽媽到超市買了包糉子的材料。一到家我就嚷嚷着要包糉子。媽媽見我這架勢,忍不住樂了,連忙準備好材料一邊示範,一邊跟我講解要領。

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糉葉捲成一個錐形,抓一兩把糯米放進去,用手按壓結實,然後用剩下的糉葉封住錐形口,最後用繩把糉子捆綁起來,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見媽媽包糉子這麼容易,我更加手癢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糉葉,把它捲成一個錐形,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哎呦!由於我技術不過關,糯米全都“逃亡”了,媽媽看了哈哈大笑。

不行!繼續努力的跟媽媽學習才行。這一次,我細心的讓錐尖嚴絲合縫。雖然我的速度比媽媽慢了許多但總算“不露餡”。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我又遇到了難題,媽媽教我好幾次,才勉強完工。

一個成功了,接着兩個、三個……我包得越來越快,也包得越來越好。看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滋滋地,跟吃了蜜一樣甜,恨不得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糉子。

這個端午節太有意思了!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1

我的家鄉在南壘河畔,是人們尋找到的一個好地方,名叫“孟連”,這裏天氣晴朗,湖水清澈,還住着勤勞樸實的傣族人們。

傣族人民都有許多熱鬧而又有趣的風俗,其中,一年一度的傣族潑水節最爲熱鬧。

這一天的清早,天矇矇亮時,這裏的傣族人民都會去到遙遠的山上,採來鮮花和綠葉到佛寺供奉,盛來那澄碧、甘甜的泉水爲高大、威嚴的佛像洗去塵灰。做完這些後,羣衆們都無一例外地來到中心廣場上,那早已佈置好的喜氣洋洋的廣場上,都開滿了鳳仙花,給人以愉悅的心情。

羣衆性的互相潑水開始了!只見一羣羣男女老少,像一羣羣馬蜂似的,朝着對方狂奔而去,他們把手上的銅鉢、臉盆、木桶……各種各樣盛水用的工具都急忙丟到水裏盛水,人羣歡呼聲、笑聲……涌出大街小巷,孩童們拿着小桶嬉戲追逐,大人們拿着銅鉢、盆,互相潑灑,從頭到腳,全身溼透,就像個溼淋淋的落湯雞,只不過,在他們眼裏,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幸福的水,無論是那個被潑的人,還是潑水的人,都喜笑顏開,笑開了花,像陽光一樣燦爛無比。

中午,進行激烈的運動競賽——划龍舟。在寬闊的瀾滄江上,男女青年奮力划槳前進,歡呼聲、喝彩聲,響徹雲霄。

夜晚,深藍的天空中綻放着無數枝絢麗多彩的,美麗奪目的花,美麗極了!

我家鄉的風俗就是那麼有趣,那麼熱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2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民族衆多,文化深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風俗習慣,在我們故鄉,我最喜歡春節了。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這樣:除夕前幾天在外地的親人趕回家,平常寬闊的廚房,一下子變得狹窄了。我爺爺年輕時是個廚師,做飯口味極好,所以打雜的小事由我爸爸來幹。餐桌上全是堆積如山的鴨雞魚,媽媽把洗好的牀單窗簾全換好,靜靜等待着大年三十的到來。

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門,我與家裏的哥哥姐姐聽奶奶講故事,爺爺在門口煎蛋餃,廚房裏依舊蒸汽蒙面,蛋餃都煎完了,爺爺提起毛筆開始寫對聯,我很小,看不懂寫的是什麼,所以就跳過去,而是看奶奶掛燈籠。這燈籠是外頭買的,又大又紅,我小時候特喜歡。

正月初一,我老早就起來了,因爲可以拿紅包,所以我趕緊換上新衣,偷偷跟爸爸溜出去,我們家親戚忒多,所以給的紅包也特多,糖也好吃,我們走訪時都帶個包去裝小零食。

下午沒什麼好玩的,因爲奶奶就住在樓下,而且不能放鞭炮,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只能靜靜等待着漫長時光。

晚上終於來臨,一家人圍坐在大圓桌邊,熱熱鬧鬧,好不快樂。美味佳餚擺上桌,小朋友們垂涎欲滴,爺爺說完話,大家開始動筷子了,小孩子往嘴裏塞了香腸,大人開開心心聊天,小孩快速吃完飯後,奶奶就開始發紅包了,結果紅包鼓鼓的,小朋友們拿着錢去買炮仗,大朋友則點火看着天空燦爛的煙花,不盡歡呼起來,電視裏放映着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倖幸福福,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童年裏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3

在除夕的時候,很多人是在晚上吃年夜飯,在有些人的老家叫做過晚年,可是在我老家過的可不是過晚年,而是趕年。

什麼叫趕年呢?我的家鄉是充滿神奇的湘西,少數民族聚居,而過趕年就是湘西民俗一大特點。關於趕年有幾種說法,而我聽老一輩的說法是,因爲在我們老家很久以前的時候,經常有人會過來要債,讓人還錢,因爲除夕未吃團年飯的時候不能竄門,怕不吉祥。人們就把年夜飯改在了凌晨吃了,上午就不怕其他人過來要債了,是不是非常奇特。

就在早上三四點起牀,鞭炮煙花開始了,家家戶戶都忙活起來了。我們晚輩被叫醒了要給長輩拜年,長輩就給我們發紅包,當每個人人都起來了,我們要看煙花,看完了就必須吃飯了。這菜它要按規矩,最重要的就是菜一定要有十二個,寓意在這新的一年裏月月紅。長輩喝酒,晚輩喝飲料,晚輩敬長輩,要說吉祥的話,如:“祝你工作順利,萬事如意。”“祝你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等等。吃完了飯,小孩子又開始放煙花,直到天亮,過趕年就結束了。

除夕,在我老家裏,除了過趕年,還要拜山祭祖。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一起去祭祖,我們先在逝去的祖先墳前燒燒紙錢,然後點燃三根香插在墳前,再拜三下,最後再放一個鞭炮,就可以了。

到晚上八點,每家每戶都整齊劃一的打開了電視,看着歡天喜地的春節晚會,每個人都吃着熱乎乎的餃子,這期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給我們壓歲錢,這一個習俗就是家喻戶曉的守歲,我們湘西守歲的習俗是要烤大火(除夕的火、元宵的燈)守到大年初一凌晨,到時又會煙花齊放鞭炮齊鳴熱鬧非凡,這叫送年,也寓意辭舊迎新。

除夕很快很快的過去了,又可惜又快樂。可惜的是時間過的太快了,快樂的是大年初一是我的生日,過年就是這樣。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4

餃子,爲春節必不可少的美食。關於它,你又瞭解多少呢?過年包餃子的習俗你知道嗎?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鄧州人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爲藥物。它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嬌耳”“粉交”之稱。東漢時期的餃子是用麪皮包上一些驅寒的藥材(羊肉胡椒),避開病人耳朵上生凍瘡。其寓意爲更歲餃子,團圓福祿。

在包餃子時,人們經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有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

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

假如說皮餡決定味道,那麼特殊的包法會畫龍點睛。用左手拖住一片薄而不破的麪皮,在手掌中顯得小巧玲瓏,插起肉餡包在中央,將倆邊合二爲一,手心空洞用拇指一捏,一隻餃子便由此產生。國人常將硬幣賽進餃子,誰吃出更有好用。

中國人善做善吃,過年吃餃子就是我們偉大的傑作。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5

我的老家在江西,最有年味的還要數做麻餈,很多地方的人們已把傳統美食製作都用機器來取代了,但我們家鄉是傳統的手工工藝,春節前做麻餈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製作麻餈需要的原料有糯米熟米粉紅糖等,首先把新奇的糯米(當年產的)用清水泡一天一夜,一定要泡透,再把溼的糯米放到木蒸籠上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糯米倒進大石兜裏,由兩個力氣比較大的人用大米槌重複捶打成柔韌的糯米餈。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最出色的就是捶打糯米餈,這個過程惟獨有經驗的人才幹準確的把握住,捶打的太久會使糯米餈粘在石兜上,捶打的時間短糯米餈口感不好,捶打糯米餈很費力,捶打得越久才越有韌性,做出來的麻餈才更好吃。糯米餈捶打好之後放在乾淨的案板上伴上熟米粉揉成糯米糰,用手把它壓薄,裏面加入芝麻紅糖粉,這樣好吃的麻餈就做好了。

在做麻餈時,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很有開心過年的氣氛,想要製作出好吃又好看的麻餈,要注重心到手到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