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變了

家鄉變了1

在中國的東南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是我的故鄉——晉江。

家鄉變了

白天,寬敞平坦的公路上,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彷彿長龍飛舞。晚上,霓虹燈變幻出不同的圖案,道路兩旁的路燈閃閃發光,好似銀河落人間。

春天,走在世紀大道上,兩旁的綠化帶綠柳成蔭,許多高大的建築物,掩映在綠柳蔭中,紅綠相間,景色格外迷人。往來車輛如同穿梭一般,兩岸城市的馬路猶似縱橫交織的河道,紅綠燈便是浮在水面的航標;那喇叭聲聲是浪潮喧譁,那張張笑臉恰似朵朵浪花。

公園裏,四季常青的松柏樹、剛吐出嫩芽的楊柳、還有那些剛吐芽的小樹,組成了公園裏一道靚麗的綠色風景線。工作了一天的人們,來到公園裏享受春光,感受春天的舒適。他們有的躺在草坪上,與大地親密接觸,有的跑步,有的練太極……春天最溫暖的是太陽,給晉江人們送曖的是黨。

夏天,最不能少的,那當然是到海邊玩水。這幾年,晉江政府對海濱遊樂進行規劃整改,晉江的海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海邊污染減少了,海水藍藍的,清清的。當夏日的黃昏,來到海邊,只見夕陽斜照,把整片大海和天空都染成了金紅色,從遠處望,水天合一,陽光灑滿了大地,沙子在陽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耀眼,美麗極了。在金黃色的沙灘上,有許多五彩繽紛的貝殼,它們靜靜地躺在那兒,沙灘上的沙子軟綿綿的,踩上去就像在被子上一樣,十分舒服。

然而,這樣景色撩人的晉江,曾經也是那樣的貧窮落後。奶奶常常跟我說,三十幾年前,晉江是個窮地方,那時候,人們每天早出晚歸地到田裏幹活,吃的是地瓜,晚飯才能加入少量的米。穿的呢?姑姑穿不了的,退給二姑姑穿,二姑姑穿不了了,就給爸爸穿了。正面穿舊了,反過來穿;破了,就打個補丁。

如今,晉江已是中國的品牌之都,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有“中國鞋都”、“中國食品工業強縣”、“中國陶瓷重鎮”、“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的美譽。晉江人民富起來了,這座“東海之濱,海峽西岸”的美麗富饒的小城——晉江,她在用她詩一般的話語告訴全世界:晉江大美,大美晉江!

改革開放給家鄉插上了翅膀,晉江在變化,晉江在前進,晉江在發展。身爲晉江的小主人,我們要努力讀書,將來才能爲晉江作貢獻,把晉江建設得更加美好。

家鄉變了2

在二十年前的一天,一個小女孩滿臉淚水,整整要離開家鄉二十年……如今,這個小女孩已經長大了,要回到自己的家鄉。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提着行李,笑容滿面準備回到家鄉。二十年前,當我離開時,家鄉只是一個小小的農村,不知現在是不是仍然有着鄉村田園的氣息。

一路上,坐在火車上,窗外的景色格外迷人。湛藍的天空,彷彿被添上了一道色彩;路邊一叢叢的小草,只如此迷人,翠綠的草叢中點綴幾朵野花;八月的桂花香,迎面撲鼻而來。

火車緩緩行駛着……

下了車,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發出感嘆:“我離開家鄉二十年了,沒想到家鄉變化這麼大啊!”

我剛剛走了幾步,突然一陣狂風從我身邊掠過,我那黑的發亮的長髮被弄亂了。我回過什麼神:一位男子,穿着整齊,騎着一輛只能在大城市裏看見的摩托,即使在大城市裏,也不一定能看見。這種摩托有點像賽車,目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

我整理了弄亂的長髮,擡頭一望: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這是寫字樓,那一家是新開的公司……許多白領都在哪裏工作。我走進一家公司,一進門就有一位面帶笑容,穿着工作服的小姐:“請問這位小姐,有什麼可以幫您的嗎?”我十分驚訝——家鄉變化怎麼這麼大啊,原來這只是一家玩具店,現在已經是一家大公司了,緊接着又馬上回了一句:“不用不用,謝謝!”

我走上大樓,往下望,馬路上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原來的石子路凹凸不平,現在也成了大馬路。在看看原來清澈見底的小河,如今變得渾濁不堪了,在旁邊有一個大工廠,排出來的污水都把小河污染了。看到這條小河,我不禁想起了而是與夥伴玩耍的情境。

我飛似的回到了家中,父母親的頭髮蒼白蒼白的,牙齒差不多都掉光了,臉上皺紋多了,我知道:爸爸媽媽已經老了。看望玩父母,該去看看兒時的小夥伴了。

一個人,喊着我的名字,我轉身一看:一個胖胖的男士站在我面前。我們沒有說話,他給我一張名片,我大吃一驚,站在我面前的胖胖男士,居然是小學時的班長,小栩。小栩以前是個身材勻稱的男生,轉眼前,成了個小胖。小栩是一家著名公司的總經理,這我倒不奇怪,反而有點羨慕嫉妒恨。我們聊了好久好久……

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家鄉的夜景好美好美。我喜歡家鄉,因爲家鄉有着獨特的田園味道,不論家鄉是不是有高科技。

家鄉變了3

在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山,我見過的山各不相同:有雄偉壯麗的、高不可攀的、連綿起伏的等等,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家鄉的小山。

家鄉的山不高,但連綿不斷的,一座小山挨着一座小山,好像一個個的衛士在守衛着我們的村莊。我童年時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爬到山頂去玩,採野花,摘野果。山頂很平坦,我們經常玩“老鷹捉小雞”、“二人三足”之類的遊戲,滿山追逐也不用擔心會掉下去。

這樣可愛的小山,最可惜的就是樹少得可憐。大棵的樹木許多都被一些村民砍來做傢俱或是當柴燒了;小棵的也稀稀疏疏的,不成氣候;就連草也長得不起眼。山上活動的人們多了,草也就被踩得擡不起頭來,稍微長得高一些的草,又被一些村民割回家當柴火燒了。有些村民由於家裏的人口多,分到的水田有限,而又沒有別的收入,就在山腰上開墾出一塊塊的旱田種些豆類或是薯類的農作物。座座小山幾乎沒有什麼綠色,狂風暴雨之後,山上被雨水衝得坑坑窪窪的,山腳下總是堆積着許多從山上衝刷下來的泥土。整個小山顯得沒有一點兒活氣。哎!我們都爲小山難過。

多年沒回家鄉,上次回去,讓我眼前一亮的卻是家鄉的小山。想不到從前光禿禿沒有一點兒活氣的小山,如今卻都是鬱鬱蔥蔥的。綠樹成陰的小山連綿不斷,遠遠望去猶如一重重綠色的波浪。在夕陽的照耀下,那山、那樹是如此的美麗、清秀。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不由得往山腳跑去。一棵棵不杉樹、松樹和一些不知名的小樹在微風的吹拂下,彷彿都在向我微笑。我不由得流下了歡喜的淚,家鄉的小山在以特有的熱誠歡迎我這位遊子呢。

突然,我身後傳來了熟悉的招呼聲,我轉過頭一看,噢,原來是鄰居張阿姨。我連忙跟阿姨打招呼,阿姨領我到她家去坐。在我的記憶中,張阿姨家境是比較貧窮的,但現在張阿姨卻把我領進一棟嶄新的三層小樓裏,屋內的擺設也比較齊全。在這短短的幾年裏,張阿姨家卻變了這麼多。本來張阿姨除了種些農作物之外就沒有什麼收入了,有什麼可能蓋新房子呢?我一邊想一邊走向張阿姨的屋後。我卻發現張阿姨以前種的那塊水田變成了一個大大的養豬場。我連忙問:“阿姨,那養豬場是你的嗎?”“是。”阿姨望着豬場笑了笑說。我望着那一頭頭肥肥的白豬也笑了起來。阿姨感慨地說:“要不是政府的扶貧貸款,我這豬場也辦不起來,現在我家日子好過了,真該感謝黨的富民政策啊!”

黨的領導使祖國繁榮富強,給人民帶來了新的生活,同時也爲小山披上了綠衣裳。人民永記在心。

家鄉變了4

緩緩打開《輝煌六十週年——江淮鉅變》,一股濃濃的墨香撲面而來,那令人自豪的醒目標題,那讓人澎湃的激揚文字,記錄着家鄉靈秀的山水和喜人的鉅變。《江淮農事新》、《涌動工業潮》、《城鄉滄桑變》、《發展惠民生》……,一篇篇,一段段,一行行,一句句,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

鳳陽的“大包乾”走在了全國改革開放的前列,全面取消農業稅開創了中國農民嶄新的階段,遠渡重洋的奇瑞擎起了“安徽製造”的大旗,涌動的農民工創出了驚人的偉業。上學不要錢,看病有醫保,農民也“退休”,3G手中拎……六十年波瀾壯闊,六十年江淮鉅變。

讀着讀着,一幕幕家鄉的美景也出現在我的眼前:瞧!新落成的“全椒火車站”,它坐落在縣城的南面,像一隻的`雄鷹展翅欲飛,流線型的外觀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站內,窗明几淨,座椅整齊。站前的廣場佔地約2萬平米,彩色的塑膠地面,曲折古樸的走廊,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柱,與新站相得益彰。聽!動車組來啦。它風馳電掣,“嗖”的一聲,已從這邊到了那邊,一眨眼,消失在我的眼前。

崛起的奧康商貿城蔚爲壯觀。整座商貿城內,高樓林立,富麗堂皇。商業區,休閒區,商務區,交友區,一應俱全。昔日的小小荷花塘,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商貿城,讓人刮目相看。

嶄新的滁全路更是令人流連忘返。百米寬的大道氣貫長虹,它像一條綵帶,一頭連着滁州,一頭連着全椒,將這兩座城市緊緊地融爲一體。八車道上,車來車往,川流不息;人行道上,鮮花盛開,清香四溢。漫步其間,猶如漫遊在美麗的花園;流連其間,彷彿到了人間仙境。美呀!多麼美的家鄉呀!您變了,真的變了!

緩緩合上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從悠久的歷史中走來,在改革開放中成長,向燦爛的未來邁進,這就是我的祖國,這就是我的家鄉。無論你是生在家鄉,長在家鄉,你能不爲成爲一名全椒人而感到自豪嗎?

簡評:

小作者以激揚的文字描繪了家鄉喜人的變化,抒發了作爲一名全椒人自豪的情感。文章緊扣“輝煌六十週年——江淮鉅變”這一主題,由讀到想,讀得深,感受才深,感情才真。行文首尾呼應,層次清楚。小作者能運用比喻、排比、反問等手法來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也是值得肯定的。

家鄉變了5

聽爸媽說要回鄉下老家看望年邁的奶奶,我心裏可高興啦。不知奶奶現在怎麼樣了,不知鄉下老家怎麼樣了……

一路上,深秋 涼 風拂面。我時而哼着兒歌,時而踮起腳望窗外飛馳而過的景物,有時還將頭探出車窗,對高飛的大雁揮一揮手,大喊一聲“大雁,你好”……

“快到了,坐好!進山了!”,爸爸說。我吃了一驚,“不會吧?”,仔細一瞧,是該到了。記憶中的熟悉一幕幕在我腦海中浮現……。家鄉是江南典型的小山村,四周有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壽年豐。我忍不住笑了,記得幾年前還在山裏採過蘑菇,騎過黃牛呢!這正是我熟悉的家鄉,正是我熟悉的小山村,只不過山間的曾經的泥濘小路已修成了水泥路……

閃過幾片樹林,來到村口。只見一排排“洋”房子躍入眼簾,青一色的紅磚碧瓦,整齊劃一,原來的小山村,已全都變了樣,依稀能見的是幾條主要深巷依能保持着原來的位置。更人驚詫不已的是小山村還傳來喇叭廣播聲,歌聲嘹亮,激盪人心。就在我左顧右盼之時,車子已停下,幾個年長的父輩模樣的人正在跟爸爸說話,他們臉上盡是笑容,穿着乾淨整潔。只見幾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怯生生的圍觀了上來,仔細一看,可把我樂壞了,這不正是曾經朝夕相處的好夥伴嗎?正待我要喊他們名字時,眼尖的小紅已經認出我,大聲喊:“是小明,小明!”,我急忙

跳下車,夥伴們圍着我,你一言我一語,爭搶着和我說話。

爸爸說先回老家看奶奶去,於是夥伴們簇擁着我往“老家”走去。到了“老家”,奶奶卻不在家,門前一把鎖,鄰居劉大媽笑着出來了,對爸爸說,你媽去老年娛樂中心打麻將去了。“什麼?老年娛樂中心?打麻將?”,劉大媽見我們很驚訝,於是解釋說:“最近這幾年,大家都富裕了,黨的政策好,我們村建設新農村,水泥路修進了村,家家戶戶裝上了自來水,多數人家裝修了固定電話,有的老大爺還用上手機呢,更別說彩電、冰箱啦,基本上家家都有。春耕秋收用的是現代化的機器,村裏還建立了幼兒園、醫療所、老年娛樂中心、健身房,還配備了廣播站呢!聽說啊,不久還要建一所村鎮銀行呢!……哦,你媽呢,沒事就去老年娛樂中心玩,這不,最近學會了打麻將。”。爸爸笑着說:“原來是這樣啊!”。我問小紅有空怎麼聯繫,小紅說,“這QQ號,1263632360,不要忘記哦!”原來小紅家都用上寬帶網了。

家鄉正在黨的春風的淋浴下,不斷煥發新的容顏和魅力。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愛我的家鄉,我真爲家鄉變了樣而高興!

家鄉變了6

小鳥如果沒有大樹築巢,它們就會無家可歸;小魚如果沒有清澈見底的河水養育,它們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我們少年兒童如果沒有美好的生活環境,就不能健康地茁壯成長。我希望生活在藍天白雲下,鳥語花香中。

今天,喜見家鄉的環城河得到整治,造福市民,欣欣然動筆,由衷感謝廣大市民重視家鄉建設,美化自己的家園。

—小作者的話

家鄉的環城河位於江城的城市中心,聽媽媽說它是母親河——漠陽江的分支河流,因繞城一週,故名環城河。

週六下午,春風拂面,我坐着媽媽的車子去領略城市的風光。不知不覺的到達了環城河。我鑽出車子駐足觀望,啊!眼前的一切讓我大吃一驚,這裏的變化可大哩!河岸上臨時搭建的棚架拆除了,目之所及的是兩旁從頭到尾壘起了石基,河岸上種着各種各樣的綠色植物。瞧!翠竹在迎風招展,花草樹林在含笑點頭,蝴蝶在花間翩翩起舞,美景當前,讓人一下子心曠神怡。河牀下的石頭在清可見底的河水中若隱若現,像個含羞的少女。魚兒可歡快喲!它們成羣結隊的在嬉戲,乖巧的在吐泡泡,跳皮的在翻跟斗。春燕也來趕熱鬧,和魚兒親切地打了個招呼後側身橫掠河面,尾巴偶爾沾了一下水面,波紋一圈圈地盪漾。太陽公公笑容滿面地從雲層裏探出頭來,把陽光灑在河面上,河面傾刻間像鋪了一地金子,到處波光粼粼。此時碰巧一位漁翁撐着木舟經過,我向他招了招手,欣喜若狂地跳上船,舟行碧波上,人仿如在畫中游。

正當我陶醉於詩情畫意之中,思緒讓我回想起以前環城河的舊模樣:經營服裝的棚架覆蓋着整個河面,遮天蔽日,河水又黑又髒,魚兒因爲受到污染而死在河岸邊,散發着腐爛的腥臭味。兩岸的樹木、鮮花垂頭喪氣,哭哭啼啼,滿臉汨痕。臨街的商鋪和住戶把廢棄的垃圾隨手扔到河邊,太陽炙烤着垃圾,臭氣熏天,蚊子、蒼蠅滿天飛。河面上到處漂浮着一層白膩的泡沫,風起時那些“白蝴蝶”在隨風飄揚,雨天更可怕,污水橫流…

轟隆隆!轟隆隆!吵鬧的機器聲打斷了我的回想,呈現眼前的是工人們正在河岸邊熱火朝天地幹活。漁翁告訴我,第二期的環城河污染整治工程開工啦,明年它將以最美的姿態造福市民。我不由得喜上眉梢,家鄉的建設真是日新月異,我期望家鄉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鮮,那纔是我心目中夢寐以求的理想家園。

家鄉變了7

我的家鄉是建始高坪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土嶺村,那裏山高路遠,人煙稀少。

歲月如流沙從指間滑過,我已經從一隻矮小的企鵝變得有一米四高了,這麼長時間以來,我都沒有回過家鄉。

今年堂姐結婚,媽媽要我與她同去,我忍不住小聲抱怨:“可不可以不去?”“不行”。無奈地坐上回老家的公交車。當我們在路口下車後,我的心好像被注入了從未有過的歡樂激素。

一條凹凸不平的、四指寬的羊腸小道不見了,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在羣山間蜿蜒盤旋,似騰飛的巨龍。路面像用清清的河水洗過似的,一塵不染,讓人忍不住想光着腳丫上去踩踩。根本不是我記憶中的那撒滿枯枝敗葉,躲藏着無數利石的泥濘小道。記得四歲那年我跟媽媽回老家,走路蹦蹦跳跳的我一不小心被隱藏在落葉下的利石絆倒,我的膝蓋頓時鮮血洴流,撕心裂肺的痛迅速蔓延全身,我哭着喊:“我要回家!”後來腿傷癒合了,可心中的痛卻再也抹不去。

“突突突……”有節奏的機器轟鳴聲打斷了我的回憶,擡頭遠望,原來是一臺耕田機在歡快勞作呢!瞬間那雜草叢生的地方已變成了黑黑的土地,而且被耕得鬆鬆軟軟,劃得整整齊齊“啊,真神啊!”我大叫起來。那老農也裂開嘴笑了,笑成了一彎新月。旁邊地裏一些不知名的蔬菜長得蒼翠欲滴,籬笆邊上還開着黃黃的小雛菊呢!密密麻麻的小黃菊花順着籬笆爬開去,給菜地圍上了一圈漂亮的花邊,哦,多美的圍巾呀!

興奮之中,思緒禁不住飛揚起來,記得從前回老家是總看見疲憊不堪的爺爺拉着瘦弱的老黃牛一起邁着沉重的步子在暮色中向家走來,緊皺的眉頭,沉重的嘆息已在我心中定格,我知道像爺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都累啊苦啊!可眼前早已不見勞作的痛苦,耳邊迴盪着農人們歡快的笑聲,輕鬆愜意正寫在他們的臉上呢!

一路上我的心彷彿被點亮了,昔日搖搖欲墜的土坯房不見了蹤影,紅磚小樓,白牆農舍,掩映在花紅柳綠之中令人心馳神往。那樓頂也裝上了閃閃發亮的東西——-太陽能,勞作一天回到家中讓嘩嘩的熱水沖走疲勞,怎一個“爽”字了得?

我的家鄉變了,你變得更美了,更富了,我再也不會怨你,再也不會離開你。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爲你和像你一樣的農村抹上最豔麗的色彩!

家鄉變了8

日月如梭,轉眼間已經來縣城上學多年了,平日裏很少回家,這個雙休日有空,我決定回家看看。

坐在車上,我就睡着了,過了一個多小時,我迷迷糊糊的被售票員叫醒,定晴一看,被眼前的景象大吃一驚,回想以前:坑坑窪窪的鄉村土路很難走,一下雨到處是一片泥濘;天晴了,土路露出它那猙獰的面目,坐在車上很顛簸,車一過,就像沙塵暴襲來,到處塵土飛揚 。可今天已經變成了筆直平坦的水泥路了。兩邊綠化帶上還種着松柏、柳樹,給鄉村街道增添了幾分生機。

到了老家門口,看到一座非常漂亮的小洋樓,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家以前的樣子立刻浮現在眼前:一排土木結構的廈子房裏光線又暗,冬天還要燒土炕,遇到陰雨天,又潮又溼,那情景真令人心酸······當我還沉浸在回憶中時,叔叔喊我的名字,我這纔回過神來。

看到叔叔穿着時尚的衣服,向我走來,我立刻奔上前去,挽着他的胳膊一起向家裏走去。邊走邊聽叔叔說:“你離開這幾年,村裏變化可大了,你瞧咱家蓋了二層樓 ,家電也基本配齊了,今年家電下鄉政策好,我準備再買冰箱、空調,爲了收莊稼方便,我還要買臺聯合收割機,國家補貼政策可以給我們農民省很多錢呢!”看着叔叔高興的樣子,我心裏也喜滋滋的。這時,嬸嬸喊道:“趕緊和孩子來飯廳吃飯了!”看着桌子上豐盛的雞、魚和新鮮的蔬菜,我吃得特別的有味道。

飯後,我拉着叔叔,去村裏轉轉。叔叔說:“看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你看這是李燦的家,她們家原來很窮,現在都蓋上了二層樓了,生活條件好多了。”看到這一切,我心裏特別激動,忍不住問叔叔:“那他們家怎麼變化這麼大呢?”叔叔說:“咱們村這幾年發展變化快,主要是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原來只靠地裏那點莊稼,收入太少了,現在咱們在專家的引導下,都發展起了特色農業,種上了大棚蔬菜啦 ,村西邊總共有100多個大棚,都是投資建的,有專家指導,一年下來,一個大棚平均收入二萬元呢!咱們村的羣衆都靠它發啦!”

是呀!看着叔叔滿臉笑容,看着村子裏巨大的變化。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村裏的確變了,這都是黨的好政策,這都是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巨大變化的縮影!

家鄉,美麗的家鄉,我愛你······

家鄉變了9

我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坐完公共汽車後,就是一條坑坑窪窪的小路,得坐摩托車進去,還需要半小時才能到達外婆家。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滿是泥濘。有的時候泥水濺到身手,就會非常苦惱。現在去外婆家,咦?怎麼路與以前不一樣樣了,路變得寬寬的,平平的了,而且全部都是水泥鋪的呢!坐在摩托車上一溜煙就到家了,再也沒有泥水、飛塵了。望着兩邊綠油油的稻田,一幢幢漂亮的樓房,心裏有說不出的痛快。”哈哈,”我要多來幾次外婆家!

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的學校在大西門這裏,我們的課桌是非常破舊的,而且操場也非常小,遠遠望去像一座古老的樓。我不知道它有多老了,而且學校的門口是一個非常陡的坡,放學的時候,常有小朋友摔倒。二年級 的時候,終於我們搬進新學校了。新學校離原來的地方不遠,當我面天揹着書包走進新學校那時,我就面對國旗心想,一定要好好學習。看那邊,花園裏的杜鵑花、茶花……在這麼好的學習環境下,我能不好好學習嗎?

離我家不遠有條河,以前河邊那裏都是一個個小門面,到處髒髒的,河裏飄着一層白色垃圾。一到晚上路上黑黑的,沒有路燈,而且非常吵鬧。現在那裏就像變魔術一樣,變成了一個人人都想去的地方。取名叫沿江風光帶。光聽名字就覺得舒服,早晨那裏會有人跳舞、練榆枷、散步、打太極。還有非常多我叫不出名的花草樹木,還會有輕音樂。晚上那裏五顏六色的燈光可美了,燈光倒影在河水裏,色彩斑斕,遠遠望去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在我讀一、二年級的時候,去外婆家或者走親戚都是坐公共汽車,三年級 的時候,我們家買車了,在那一刻我高興得跳起來了,以後我們去哪裏都是我爸爸開車帶我們去,當我們一家人坐在嶄新的車子裏的時候,心裏的滋味特別甜,我哼着小曲,看着車內的爸爸媽媽,看着車外美麗的風景,別提有多幸福。

你看看我們的家鄉道路越來越寬廣,高樓大廈越來越多,環境一天比一天好,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我爲日新月異的家鄉而感到自豪,爲我們繁榮昌盛的祖國而驕傲。

家鄉變了10

我站在家鄉一望無際的田野間,那金燦燦的油菜花和暗綠色的馬蘭頭漫山遍野。藍天,是那麼的可愛。我猛然想起我6歲那年回老家,那難堪的一天。

當爸爸媽媽把我抱進山村時,我捏緊了鼻子,皺着眉頭,喊着:“臭!臭!我要回家!回家!”爸爸媽媽卻安慰我說:“別哭,別哭!就一天,一天!”“什麼!一天?我還不被臭死呀!”

田野裏,沒有幾塊漂亮的地,只有一些蔬菜稀稀拉拉地站在那兒;灰暗的天空,太陽只露出了一點點影子;村道上泥濘不堪,一點兒也不平整,一踩滿鞋都是泥。

當爸爸媽媽把我抱進爺爺家時,啊!我眼前一片雜亂,牆壁上,到處都是腳印,髒兮兮的。走上樓,樓梯竟然連欄杆也沒有!房間裏,地磚、地板也沒鋪呀!山村就是這樣的嗎?爲什麼不好好改造改造呀!

這之後,我們走了,就不常來了。

可是,僅僅幾年的功夫,家鄉變樣了!今天,我們又來到了家鄉。坐在轎車裏,我們隱隱約約地聞到一股丁香花的清香,這是哪兒傳來的呀?我們如夢初醒。噢!這兒變了!道路兩旁,金燦燦的油菜花開了!漫山遍野的綠色,哦!那是大樹!“嘰嘰喳喳!”,還有好多的鳥兒!天空也變得更藍了!

車子來到了村口,我們下了車,幾乎人家的門口停着幾輛摩托,甚至還有幾輛汽車停在村口。只見旁邊幾家小店正賣得熱火朝天,店主笑咪咪的,顧客也樂哈哈的。我們剛走進村口,正在聊天說笑的村民們都笑咪咪地歡迎我們。走過小橋,嗬!白鵝!爸爸笑眯眯地對正在小河裏洗衣服的阿姨說:“這白鵝養得這麼肥呀?”“可不是!哈哈……”大家都會心地笑了。

爺爺也在一旁樂呵着,見我們來了,就連忙領我們去看剛裝修好的新房子,還一個勁地誇着新裝修的房子有多好。走進房子,哇!果真是煥然一新。牆壁可真白啊!想必是剛粉刷過。我剛走上樓梯,啊!不鏽鋼欄杆都裝上了,還安了窗戶,獨立的衛生間也裝上淋浴房。在瞧房間怎麼樣?呀喲!漂亮!真漂亮!不光鋪上了地磚、地板,天花板上還裝了大吊燈!房間裏大彩電、沙發、大櫥櫃,還有精緻的玻璃製品擺放得整整齊齊!最後我們來到了樓頂的大平臺上,原來說不想來的媽媽竟奇蹟般地說:“蠻好,明年過年在這兒過了!”房子一共三層半,三樓和頂層各有一個大平臺,既透又高,我把整個村莊都看見了。

我站在家鄉的田野間,出神地望着眼前金黃色的油菜花,眼角溼潤了,眼前的油菜花從一棵變成二棵,從二棵變成了四棵、八棵、一片、二片直至一望無際,就這樣變了、變了……

家鄉變了11

今天老師在班上通知我們:回去詢問調杳,細緻觀察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於是晚上我就問爺爺。爺爺說:“那變化可大了!這吃、穿、住、行……樣樣都在變。”

我就拿吃來說吧!這時只見爺爺臉帶憂愁地說:“那時窮啊!一日三餐都吃不飽。要挖些野菜和飯一塊煮,那飯可不好吃了。要是有一塊番薯或者玉米吃,那可高興了。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些肉,那時就想要是香噴噴的白米飯能讓我吃個飽就好了。哪像你們現在,不是吃魚就是吃肉,而且還挑食。”聽到這兒,我就忍不住問爺爺:“那您爲什麼不種點地或者想別的什麼法子來改善生活呢?”爺爺說:“我想啊!可那時不敢,如果自己種了點地,說成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讓種。就是種了也要拔掉,哪怕成熟了也拔,這叫‘割資本主義尾巴’。所以那時經濟很難發展。要不是改革開放政策好,農民哪有今天的生活啊!”

這時,坐在一旁的爸爸就接着講:“要不是政策好農村哪有這麼大的變化啊?鐵路、公路是四通八達,出門不是騎摩托車就是乘公交車,有的還自己開起了小轎車,再也不要出門靠步行,等車等半天了。而新農村是一處一處地建,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座座整潔高大的小洋樓。過去那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的土坯房很難找到了。”

這時在我家做客的姑姑說:“我小時候,買布需要布票,經濟條件好的人家過年纔會扯上一段新布,花錢請裁縫給孩子做套新衣;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還得給弟弟妹妹穿。姑姑小時候就是穿百家衣長大的。若是哪個新年穿上一件新衣服的話,就是得到了最好的禮物。穿着在夥伴們面前顯擺直到髒了也捨不得脫下呢!夥伴們更是會流露出羨慕的眼光。而現在,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服裝店,各種款式、各式面料,兒童的、成人裝、休閒式、淑女裝……王彩繽紛、眼花繚亂,打開我的衣櫃,裏面的衣服數不勝數。”

聽了長輩的這翻話後,我一想:改革開放就在我們身邊,它給我們的祖國、家鄉,以及生活都帶來巨大的變化!如今,國家對教育事業也非常重視,新建學校,而且學校的設施齊全,有寬闊的操場,圖書室,多媒體室等。最值得一提,最近幾年,國家推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免學費、書本費,使家庭經濟能力有限的學生也能高高興興的上學,減輕家庭負擔。我們生活在這改革開放的大好年代怎麼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我們一定要更加珍惜,一定要刻苦努力的讀好書,將來爲祖國的建設做更大的貢獻。

家鄉變了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還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不僅有利於傳遞親情、尊崇孝道、弘揚正能量,而且有利於傳承文化習俗。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輩。

還記得,小時候,跟着家人一起去掃墓時,經常看到人們在燒香、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大量焚燒紙錢造成灰燼遍地,濃煙紛紛,甚至引發了不少山林火災。這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還能好嗎?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在國家的號召下,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在學校的教育下,家鄉的祭掃習俗悄然發生着變化。

鏡頭一:網上祭祀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五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園開展祭掃烈士活動。在烈士墓前,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獻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小花,齊唱歌曲《烈士墓前》,緬懷烈士們拋頭顱、撒熱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師的號召下,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綠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將“鮮花”獻給烈士,並寫下自己的感受,表達我們對英烈的緬懷。

鏡頭二:綠色祭掃

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帶着我們去祭掃祖宗。在祭掃時,我卻發現,周圍的人都沒有什麼人在燒紙錢、燒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問爸爸:“今年怎麼跟以前不一樣啦?”爸爸笑着說:“過去,人們上墳燒紙、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現在,不是都在提倡綠色祭掃嗎?大家都很自覺配合啊。”說着,爸爸在爺爺的墳前敬了一杯酒,媽媽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墳前。接着,爸爸給我們講起了爺爺生前的故事,我們聽得入了迷,心裏對爺爺充滿了敬重與懷念。最後,全家人一起動手,在爺爺的墳前種了一棵樹,爸爸說:“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這棵樹就長大了。”離開時,我戀戀不捨地回頭看了一眼,“爺爺,小樹,明年再見……”

網上祭祀、綠色祭掃,真好!家鄉的綠色習俗,我爲你點贊!

家鄉變了13

寒假,我本來準備在家好好玩一個月,可我媽媽卻說:“要過年了,我們得去老家給老人家拜年呢!”唉,老家破破爛爛的,哪有在新家住的舒服啊!可爸爸媽媽的話我不敢不聽,我只好跟着爸爸媽媽回老家去了。

坐在車上,離開城區,沿着彎彎曲曲的小道,我們終於到了外婆住的小鎮。這裏已經不再是我很小時候所看到的那個樣子了,那時,我們連買個菜都要跑很遠很遠,現在這裏變成了一個高樓大廈樣樣都有的小城市了。

到了外婆家,我下車一看,天哪!原來的矮房子變成了雙層小洋房,全白色的,乾乾淨淨,牆壁上沒有一點泥土,這還是我記憶中的小土房嗎?這時,一位老奶奶走了出來,是我的外婆啊!她興奮地走過來,握着我的手說:“快進屋快進屋,奶奶準備了好多好吃的來招待你們!”

“奶奶,你怎麼知道我們要來?”

“電話啊!唉呀,我忘了跟你們說,現在家裏裝了電話,電器也多了,生活可方便了!”奶奶一邊說着,一邊帶着我們進屋。

進了屋,我看看屋裏,有電視、電冰箱,牆上的瓷磚都是新的,我不禁感嘆道:“現在農村的發展速度真快啊!”

外婆對我說:“你們先玩,我去做菜,菜馬上就做好了。”

一樓看完了,我準備去二樓看看。到了二樓,我發現二樓是臥室,我把每一個臥室都看了一遍。果然不出我所料,電腦肯定是在哥哥的房間裏,只見哥哥牀的旁邊正是一臺電腦,哥哥正躺在牀上熟睡着。我叫醒了哥哥,哥哥看到了我,非常高興,我們倆一起玩起了電腦。

“吃飯了!”一聽到“吃飯”二字,兩個小饞貓爭先恐後地跑向餐廳,看着滿滿一桌子的飯菜,我心想:這還是那個一塊土豆都要分幾天吃的外婆嗎?

“雞肉來嘍!”

一聽雞肉,我的口水立刻涌出來了,我不管那麼多了,大吃特吃起來,嘴裏的飯還沒吞下去,手上又拿了個雞腿往嘴裏塞。爸爸媽媽尷尬地坐在一旁看着我,外婆笑眯眯地,一邊給我夾菜,一邊說:“好吃就多吃點。”

爸爸媽媽說:“這樣不好吧?”

“唉呀,有什麼不好的?”外婆一邊說,一邊給我夾菜,我碗裏的菜都堆成小山了,我記得以前在外婆家,餐桌上只有那麼兩三盤菜,外婆就算全給我也堆不了這麼高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他變了,房子變得更加高大了,外貌變得更加漂亮了,連生活方式也變了,變得方便了。我愛我的家鄉,我的家鄉美如畫,我希望我將來能爲這幅“畫”添上幾筆,使它變得更加美好!

家鄉變了14

家鄉,一個意味深長而又帶着濃郁親情的字眼。提到家鄉,你可能會想到寬廣的馬路,亮堂的房屋,成片的果樹不,這不是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村莊,從我記事起,村子裏的人幾乎沒有出去打工的,他們堅守着自己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閒地過着自己閉塞的生活。因爲交通不便利,只有兩條狹窄的,崎嶇的小路。晴天,騎車從那經過,漫天風塵;雨天,根本沒法通過,因爲全是泥濘,像沼潭一樣。村裏別說有超市了,連小賣部也沒有。平時買菜,日用品什麼的,都得跑好幾里路。這還不算什麼,一到做飯的時間,村裏就像濃煙聚會似的。嗆得人都喘不過氣來,攪得我們小孩子都不想吃飯了。就是因爲這濃濃的黑煙薰得白雲天使都不願意露面了。就算太陽公公高掛在天空,天仍是灰濛濛的。

更忍受不了的是村西的大水坑,垃圾成堆,蒼蠅亂飛。人們面對此景,選擇了離開,外出打工了。

時間在流逝,我們在長大,家鄉也在悄悄的變化。村村通的馬路修道我們村,交通便利了。村中修建了柏油大街,規劃了整齊的房屋,種上了綠化樹木。有了大型超市,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人們的生活也在悄悄變化,原來的大鍋頭改成了電磁爐,炊煙散了,涼爽的空調取代了蒲扇。天變藍了,白雲又回來了。小朋友開始在街頭嬉戲玩耍了,快樂的成長着,在外打工的人又回來了。那個大水溝也變了,清澈的水中魚兒自由歡快的遊着,田間綠油油的麥田,金黃的油菜,隨風起伏,似一層層波浪。讓人陶醉其中,遐想無限。

村中廣場上音樂想起了,村民自發組織的秧歌隊跳起來了,年老的,年少的,他們跳的那叫一個帶勁。也有喜歡靜的,他們打太極,下象棋,聊家常,真是其樂融融,好不自在,好不快樂。

家鄉,蘊含着期待。家鄉,注滿了希望。我愛我變化的家鄉!

家鄉變了15

臘月二十四日,我們一家人開着小汽車回老家——福州,車子在平坦寬闊的大道上疾馳。

車窗外,一排排路燈像哨兵似的排列在路的兩旁,一幢幢鄉村小別墅鱗次櫛比,我正在欣賞車窗外的風景時,爺爺突然感嘆道:“現在的農村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呀!”我聽了好奇地問:“爲什麼呢?”爺爺望着窗外說:“你看,現在的馬路又平又寬,哪像我那個年代呀!”爺爺情不自禁地講起了他小時候的故事:

“我小時候上學的條件十分艱苦,每天清晨四五點鐘就要起牀,穿着草鞋走二三十里的山路,路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坑。一到雨天呀,坑裏積滿泥水,我穿草鞋走不了,只好光着腳從坑裏走過去。有時腳會被隱藏在泥水裏的石子劃傷,鮮血直流哇!”爺爺的眼中噙着淚花,望着窗外,彷彿又回到了那段艱苦的歲月。

奶奶也忍不住說道:“是呀,那時候的日子可真苦呀,直到七十年代,我和你爺爺省吃儉用纔買了一輛自行車”“自行車?”我

瞪大眼睛,“自行車有什麼稀奇的嗎?”奶奶笑着說:“孩子,你可別小看這輛車呀,這可是我們村第一輛自行車,引得全村人都跑來圍觀,這個摸摸車鈴鐺,那個摸摸車輪胎,把它當個寶貝似的。我每天坐着你爺爺的自行車,在村民們羨慕的眼光中去上班。”奶奶的臉上盪漾着幸福的笑容,她繼續說道,“之後,我生下了你大姑、小姑和你爸爸,這輛車依舊是我們家的重要交通工具。每次回家,你大姑坐在大杆上,爺爺背上揹着你小姑,我坐在後座上,懷裏抱着你爸爸,我們一家五口人要騎四十多裏的路才能到家。”

這時,在一旁開車的爸爸接過話匣說:“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坐自行車回家的日子,山路崎嶇不平,顛得我骨頭架都快散了。好幾次差點從車上摔下來。上班後,我用一年的工資買了一輛錢江摩托車,有了這輛車,回家方便多了,再也不用遭那份罪了。”

我恍然大悟道:“呀!還是我最幸福。現在每天都是爸爸開車接送我上學,回老家風吹不着,雨淋不着,在這寒冷的冬天裏還能吹上暖暖的空調呢!”

爺爺撫摸着我的頭,意味深長地說:“是呀!你們這一代人可是最幸福的喲!”聽了爺爺的話,我點點頭,心想:我應該珍惜這份幸福,勤奮刻苦,學有所成,將來用我的智慧和才能爲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讓農村變得更加繁榮昌盛,讓農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富裕!中國夢,我的夢,讓我們爲夢想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