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護村河作文

人們常說:“野人懷土,小草戀山。”是的,我離別家鄉隨父母移居瀋陽已8年有餘了,童年時代的家鄉仍常常勾起我的美好的回憶……

家鄉的護村河作文

記得家鄉有一條護村河,清清的河水繞村流過,在村子後面注成一個大窪,那裏長着好多好多的蘆葦,由於這個原因,家鄉的人們便把自己的村子命名爲“蘆營”。

當萬物復甦的春天來臨,河裏的冰層化盡,蘆葦便“春風吹又生”了。這時,我們小夥伴們便來到河邊,透過碧綠的春水看那嫩嫩的葦芽,有紅的,有綠的,但大部分是白色的。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就像山坡上那一望無際的雨後竹筍。我們還進行數葦芽的競賽,看誰數得最多。我因曾在城裏上過幼兒園,能數到100棵,但這在小夥伴們看來卻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們那時還都沒有上學呢!

等到蘆葦長到有三四片葉子時,我們便開始做葦葉笛了。將蘆葦的芯慢慢地抽出,把最外面的一層輕輕扒下,再照原樣捲起就做好了。有時我們就在河邊組織合奏隊,讓我當指揮,我便學着城裏王叔叔指揮樂隊演奏的樣子,神氣十足地拿起指揮棒,把手一揮:“開始!”大家便一齊使勁地吹起來,“嘀嘀嗒嗒”各種音調摻雜在一起,太棒了!

夏天的小河更是我們這一羣光屁股孩子的快活天地。

我們常舉行遊泳比賽。小夥伴們一字排開站在河邊,葦生當發令員,“預備—跳!”大家便“撲通、撲通”跳進水裏,爭先恐後地向對岸游去,嘿!還真有點“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氣熱。葦生的水裏本領最棒,他會仰泳,能像小英雄雨來那樣把小肚皮露出水面。遊得最快的照例擁他爲冠軍,讓他騎在岸邊那棵老柳樹的大歪脖子上,可神氣了!

有時,我們把十幾棵蘆葦攏起來當馬騎;有時又把一棵粗蘆葦褪得只剩頂上兩片葉子,便成了一杆地道的矛槍,耍起來也是挺威風的;有時我們還截一節蘆管,用小刀挖上孔,削平一頭,做成葦笛,吹起來更是別有風味的……

當然,最有趣的還數捉葦喳。葦喳是一種水鳥,據葦生的爺爺說,只有長蘆葦的地方纔有這種鳥,它嘴巴長長的`,叫起來“喳喳”的挺好聽。葦喳的巢就用四五棵蘆葦攏成。當我們在葦叢中發現葦巢時,便讓葦生幾個水性好的帶上捕葦喳的網子,悄悄地潛水來到葦巢底下,瞅準機會,猛地躍出水面,將網子一扣,收緊網口,任葦喳在網裏撲騰也無濟於事了。這樣捕來的葦喳有時三四隻,最多不超過五隻,每次都是先盡着年紀最小的葦根、葦本挑,然後我們才肯要。那時我們小朋友們已經懂得互相謙讓了。回家才鬧着讓媽媽做上只紅布兜,好玩極了!

當我們玩累了的時候,便一個個躺在河邊綠茵茵的草地上,爭論着許多許多有趣的問題:天邊有什麼?雲是從哪兒來的?太陽上真的有火嗎?……數不清的好奇的問題,促使着我們去思考

秋風陣陣,蘆葦漸漸變黃,雪白的葦絮被秋風吹得漫天飛舞,像天女散花似地給村子覆蓋上一層厚厚的白雪。家鄉的人們便又開始忙着收蘆葦、打葦蓆了。

轉眼冬天又到了,河裏結上一層厚冰,我們又可以坐着自制的冰車滑冰了。

所有這一切,現在回想起來是那樣地熟悉,那樣地親切,就像我還站在家鄉的小河邊……

據家鄉的叔叔來信說,家鄉自黨的三中全會以來,發生着日新月異的可喜變化。小河現在已擴建成水庫,栽上了藕還養上了魚。河西建成了葦蓆加工廠,今年葦蓆出手共收人6萬元……家鄉也由全縣聞名的“壽光三大窮”之一,躍居“壽光五大富村”之首,這是多麼令人欣喜的變化啊!

啊!家鄉迷人的小河!你留給了我多少令人留戀的美好回憶;你的可喜變化又激起了我對你的無限嚮往。此時,我的心啊!早已飛到了千里之遙的家鄉,我多想親眼看看家鄉的可喜變化,看看那青青的蘆葦,美麗的葦喳,清澈的河水,勤勞的家鄉人民,……我要站在河邊,滿懷激情地大聲說:“我愛你—家鄉的小河!”過渡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是使文章前後貫通、脈絡分明的一個手段。過渡,是指上下文之間的街接,轉換;照應,是指前後內容上的關照、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