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小橋作文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小橋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小橋作文7篇

家鄉的小橋作文1

故鄉的小橋,彎彎的在故鄉的小溪上靜靜的躺着,和家鄉古老的村莊一樣,聆聽着泉水四季跳動的牧歌。

那橋也許已有幾百年了吧,我是從爺爺口中聽到它的,在他還未出生,他的爺爺就說在他爺爺的口中聽說了它。

小溪兩岸,每每到了春天到處是鳥語花香。小孩們就在這一岸採花,跑過橋又到另一邊去了,身上被花瓣貼得像個花仙子,那抖落的花瓣紛紛揚揚隨孩子們的歡笑、跑動,灑落在小橋上、路上,原本灰暗的道路頓時活脫脫地變成了一條通往村莊的歡樂之路。路過的大人們笑了,他們又何嘗不曾這樣走過呢?走過小橋他們又笑了,他們又何嘗不曾被自己還是孩提時的大人所笑呢?花瓣隨小溪流去,也將那笑意越帶越遠。

每天早晨,無論天氣如何,各家主婦們都要在小橋旁,俯下身子,打上一桶水,擰回家,燒飯洗漱。小橋就在清晨第一抹陽光射映下,一次次目送主婦們熟悉的身影,遠看一綹綹炊煙的升起。故鄉在它的照顧下從甜美的夢中甦醒。

偏僻的故鄉,以至於與外界交流的通道就是的它,每年冬天的氣息還未散去,男人們就外出打工了,鄉人們都會打一碗溪水給他們喝了再走。之後,男人們走過小橋離開了故鄉,那故鄉的溪水已溶在他們血液裏。

小橋成爲最後一個爲他們送行的,也是第一個迎接他們的。年底,村子裏那時真熱鬧,無處不在高掛的紅燈籠,外出了一年的男子漢在女人的照料下,用酒量出他們的身價,量出他們的豪爽,量出他們家庭的溫馨。小橋也換了新裝,煙花在小橋四周升起,故鄉燈火通明,小橋在一團和氣中抖擻抖擻它那矍鑠的身子。

小橋看過村莊幾百年的盛興,一代代人的成長,承擔着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責任。它,不時入夢,故鄉的風,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那古老的遊戲,一切還是那麼親切。

不知不覺,太陽從東邊跑到西邊去了。小狗可能是不想讓美好時光離去吧,衝着它直叫喚。老人們從田裏荷着鋤頭回來了,孩子們牽着牛回家了,婦女們拎了一桶水回去了,小橋在喧鬧中沉寂下來了,一個個泥腳踩出生活的旋律,故鄉的傍晚從小橋開始了!

家鄉的小橋作文2

夜深了,如鉤弦月高掛空中,冷冷的清輝灑在靜謐的小院裏,給小院增添了幾分清雅。兒時的記憶,乘着夏夜的翅膀,在我的腦海裏忽閃着,猶如風中飄飛的樹葉,總也揮之不去。尤其是故鄉的小橋流水更是時時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那時,故鄉的小橋,是由幾塊青石板拼成的,又窄又小,窄得只能容得下兩人通過。清清的河水總是滿盈盈的,從石板下穿洞而過期。到了雨季,一場不大的雨,就能使河水漫過小橋。每逢此時,我和幾個小夥伴便喜歡光着腳丫,踩在青石板上,任流水嘩嘩地衝過腳面,唱着一路歡歌奔向遠方。有時我們也並不只是安靜地站着,而是扭動着身軀,兩隻腳丫還不時地變換重心,晃得那青石板發出“哐當、哐當”的節奏聲,將快樂渲染得淋漓盡致。

青石板的縫隙中,不時會有田螺的觸角探出來,於是,我和小夥伴低頭把手伸進石縫,把它們一個個掏出來,放到罐頭瓶裏,回家養着。小河裏最不缺的就是小“麥穗”魚,站在小橋上,感受着河水的清涼,彎腰將雙手潛在水中,等魚游到跟前,突然一捧,水漏盡,那小魚卻留在了手中,任小魚在手中拼命地蹦跳,直到它累了、倦了,才把它放到罐頭瓶中,與田螺爲伴。

時常會有幾隻小蜻蜓悄悄地飛來,停在我們身邊的河草上,那小巧精緻的樣子,讓人不忍心碰觸。但我們還是忍不住內心的那種衝動,悄悄地、躡手躡腳地,伸開雙手,想把它撲在手心。可它們機伶極了,只在水草上稍作停留,便飛走了。我們光着腳丫追,它們飛飛停停,飛進蒲草叢,飛進荷葉間,還不時地折回來,飛到我們眼前晃一晃,再飛進去。這下可把我們激惱了,但我們又無可奈何,站在蒲草外,急得直搓手。我們是不敢進去的,因爲深深地蒲草叢,總是給我們這些膽小鬼以無盡的遐想。

柔和的夕陽照在河面上,遠處的趕鴨人,“嘎嘎”地喚着鴨羣上岸了,空中由遠及近傳來大人們的呼喚聲,我們也該回家了。雖然興致未盡,也只好捧着裝滿魚蝦的罐頭瓶,戀戀不捨地告別這條充滿童趣的小河。

如今,故鄉的小河雖無了那滿盈盈的河水,但童年的記憶依然在我心中靜靜地流淌,陪伴着我在時間的河流裏編織出許多色彩斑斕的夢想。

家鄉的小橋作文3

故鄉一別兩年多了,真想念小溪上的那座木橋。今天我終於又來到了它的身邊了!

清清的小溪水把環山如壺的'壺山鎮一分爲二,而木橋又把這兩半古城連成一體。遠望木橋,如同一條水上長廊。蓋着青瓦的橋頂,把木橋的輪廓從蔚藍的天空勾畫出來。中段突起的高出一個亭子般的屋頂,檐牙高啄,翼然欲飛,整座橋古樸而不呆板,勻稱而不單調,簡直無處不是智慧的結晶。

我拾級而上,踏上木橋,橋身全是木的,橋頂的瓦分爲兩層。中段,頂部突出高聳,八根大柱的上方都刻着浮雕:梅花鹿的頭藏在樹葉裏;獅子的頭向着河面,正在傾聽水聲;唯有盤坐在蓮花上的菩薩正面對着來人,可憐菩薩的臉已在十年動亂的時候砸毀了。

從橋上往下看,橋墩的頭是尖的,尾是方的,正如一隻渡船。站在西側橋墩的上方,恍惚間,“船”將載着你緩緩前進。再往左右望去,整座橋彷彿悄然上行… …日頭偏西,木橋連同橋上的人都清晰的倒映在潭裏,有人在橋上走,影在水中游。橋下看橋,另有一番情趣。橋墩是用青條石砌成的,恰似一柄巨斧。十墩九孔,橋墩上層層疊着大圓木,中間架着八九根倆人才能環抱的巨木。然而這些圓木竟看不到一隻鉚釘——其實這座百餘米長的橋全是用一個一個的木樁連接而成的。更爲奇異的是,在橋上走,你聽不到腳步聲;在橋下,腳步聲卻十分清晰而響亮,若是單車騎過,更是一串驚雷。

故地重遊,勾起了我多少回憶!多少時光,我揹着書包,天天打這兒經過,我曾經和小夥伴們一起邁着大步量過橋長,可是誰也量不準;我們曾驚訝於我們幾個人還圍不攏的大圓木;曾議論過橋下究竟是哪個神仙丟下的戰斧;我們還曾經張着嘴聽一陣陣由遠而近或由近而遠的“雷鳴”;曾站在橋上看那“船”緩緩移動。我總以爲“船”會駛過秧苗青青的田野,駛過開滿野花的大山,把我帶到一個美麗而遙遠的地方。

木橋,就像一首詩,叫我百讀不懂,我每次登臨都有新的體味,新的思索,新的發現……

家鄉的小橋作文4

住在這五光十色、車水馬龍的城市裏,我的確享受到了現代文明的厚待。可是住久了,不由想起永遠鐫刻在我心靈深處的故鄉的那座小橋。

我的故鄉是一個幽靜、清新的小村莊,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條小溪從石縫中潺潺流出,像一條雪白的絲帶,纏繞着這古老的村莊,伴着它走過滄桑歲月。清清的小溪正好從我家門前緩緩流過:春天,看落花隨流水逝去;夏天,在水邊與小夥伴們摸魚捉蝦、嬉戲玩鬧;秋天,在岸上欣賞水汽氤氳、四處瀰漫;冬天,那河底的水草隨溪水飄蕩,如多情的女子,讓冰冷的寒冬充滿溫馨。

要想到小溪對面,得踏過一座小橋。這座小橋是農村中最常見、最原始的那種,橋面由四根圓木平鋪而成,一共三節,下面有兩個石制的橋墩支撐着。小橋究竟何時而建,由誰而建,早已無從考證。在小橋的兩端有好幾棵古樹,滄桑而遒勁。而在小橋、古樹旁邊,散落着許多人家。這不正是馬致遠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嗎?

遠遠望去,小橋彷彿是吉他上的琴絃。春天,農民們帶着種子從它上面走過,到田裏去播種;夏天,姑娘們從它上面走過,到田野裏去耕耘希望;金秋時節,人們又從它上面走過,挑着豐收的喜悅,挑着“黃金”與“白銀”。

這時的小橋雖負擔很重,但它吟唱着小曲,分享着人們的快樂。

每次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我總喜歡站在橋上,仰望天空,看雲捲雲舒,聽風起風落。遠處松濤陣陣,像拍岸的驚濤,一波一波地傳過來,在寂靜的小橋上滾動。

風停了,四周一片寂靜,偶爾傳來一兩聲“唧唧”蟲鳴,夜拉開了帷幕。

月亮升起來了,在橋面上投下淡淡的銀光,小橋靜靜地躺着,像是冰雕玉砌而成的。月光投到橋下的溪水中,彷彿是月姑娘撒下了無數乳白色的珍珠,那麼空靈,那麼閃亮!

近年來我很少回故鄉,但小橋的風采已永遠鐫刻在我的心中。

啊,家鄉的小橋,多想再與你相見!

家鄉的小橋作文5

我愛家鄉那座古樸別緻的小橋,它在海遊街的石洋溪上,也不知是什麼橋名,也不知有多少歲月,現在,我們去瞧一瞧吧。

遠遠望去,它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就像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流淌的溪水,石橋的旁邊長滿了青苔和小綠草 ,看上去它飽經了風霜。再湊近一看,橋面是用鵝卵石砌成的,橋頭刻着四隻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石獅子,就連欄杆上也刻滿了龍、鹿、白鶴等動物,真是惟妙惟肖。這座橋是這樣 古色古香、小巧別緻。我站在橋頭往下看,呀!橋下小溪裏的水真髒啊。和這美麗的橋很不諧調,這時,橋老人對我訴說着往昔,頓時,老態龍鍾的橋老人就顯得精神矍爍 ,那時,下面的溪水是那樣的清澈,它們無拘無束地流淌着,歡唱着,當人站在橋頭往下看,人和橋洞立即映在靜靜的清水中,水中有橋洞的影子,人影又在橋洞的影子中,是呢麼的清晰,那麼的和諧,那麼的清麗,就像一張珍藏的老照片。清清的溪中,依稀可見那悠哉悠哉的小魚小蝦,這時,一葉小舟劃過橋洞,那艄公還和在橋邊洗衣、洗被、淘米的熟人打着招呼呢……那橋還是孩子們的好去處,他們在橋上玩耍,在橋下游泳、垂釣、捉魚、摸螺螄、抓毛蟹……真是其樂融融啊。到了夏天的晚上,橋上橋邊到處是乘涼的人們,有講故事的、有下棋的、有數星星的、還有的在愜意地躺着,什麼都不想,那涼絲絲的風,輕輕盪漾的水波轉眼就把人們帶進了夢鄉……

目睹今日,橋老人顯得那樣的疲憊、無奈,它嘆息着,傷心着,難過着,橋下的溪邊的混濁不堪,橋邊、溪中到處丟滿垃圾,天一熱,發出陣陣臭味,小魚小蝦遠離而去,往昔的一切不復存在,難道我們不該捫心自問嗎?認爲的破壞環境,讓我們一起努力來還一個美麗的往昔。從我做起,保護環境,改掉惡習,不亂扔垃圾,少放污水,只有大家共同來治理,未來的水纔會變得更清,橋會變得更美。那時,橋老人一定會發出甜甜的微笑。

我愛家鄉的小橋。更愛清清溪水上的小橋。

家鄉的小橋作文6

作爲一名公路人,我平生見過許許多多的橋。見過鋼筋鐵骨的公路橋、見過披鎧掛甲的鐵路橋、也見過嬌若游龍的鐵索橋……但令我至今不能能忘懷的,卻是家鄉那座長虹臥波的小石拱橋。

家鄉的小橋是青石砌成的拱橋。橋面已不再平整,橋中間至今仍然保留着不知那個朝代留下來的道道車轍。橋兩邊是撫摸光滑了的石欄石柱,東西橋頭各有兩尊張牙舞爪、威武兇猛的大石獅。它們似乎就是保護小橋的警衛,遠遠地就讓人望而生畏。河水清澈見底,大大小小的卵石歷歷可數。魚兒在石上休憩、小蝦在水草中嬉戲……馬致遠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也莫過於如此吧!

小橋是家鄉人心中的聖地,也是我孩提時的啓蒙課堂。最令人難忘的是炎炎夏日。入夜後,小橋邊涼風習習、月影婆娑,人們三三兩兩地坐在橋邊的大柳樹下乘涼。我最喜歡的莫過於聽李清廉爺爺說書、講故事了。李爺爺是前清的舉人,學識淵博,他評三國、說水滸、講西遊,還有劉海砍柴、牛郎織女等神話。尤其是講到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羅通掃北的故事時,老人陰陽頓挫、扣人心絃的語調,令我終生難忘。從那時起,我便逐漸養成了渴求讀書的習慣。

小橋是村裏連接外界的主要通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據李爺爺講,這條路是達西秦而扼川隴的咽喉要道。家鄉的橋原先是木的。當年曹操追趕張繡時,由於水漲橋塌,曹操遂令大軍排起一字長龍,將石料從終南山下一塊塊傳遞下來,才建成了如今的石拱橋。無論小橋建於何時,但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卻是十分明顯的。據說,當年老子入關、李白奉詔、白居易赴任……都從這座小橋上走過。往事塵封,小橋無語。只有那雄偉的石獅、飄拂的楊柳、潺潺的流水,見證着小橋上發生的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

小橋是滄桑老人。千百年來,它經歷着大自然的春夏秋冬風雨雷電,承載着家鄉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用永恆的愛和不變的心,忠實地庇護着家鄉的山山水水……

又是月上柳梢時,小橋邊的柳樹還好嗎?河水還清澈嗎?誰又在小河邊說書、講故事……

哦,家鄉的小橋!

家鄉的小橋作文7

領略過長江大橋的雄偉,見識過鐵索長橋的驚險,然而,我卻總是惦記着家鄉的那座小橋。

那是一座極其普通的橋,普通到連名字都沒有。我也曾詢問過它的名字,但得到的答案卻如出一轍——不知道。可能根本就沒人爲它取名字吧。

那是一座拱橋,彎彎如月,橫跨再清澈的河水上,真是“虹橋臥波”。橋上覆着些許墨綠色的苔蘚。而橋下,河水輕輕流過,不時蕩起幾圈漣漪,似乎是小河微笑時露出的小酒窩,但又有着幾縷惆悵。

清晨,細細的露珠散落在青苔上,微弱的晨曦盪漾在綠波上,如夢似幻。傍晚,夕陽西下,附近的炊煙裊裊,繞着周圍的樹木打轉兒,此情此景,不正是白樸與馬致遠兩人所見的合景麼?——“輕煙老樹寒鴉,小橋流水人家”。

每年春天,橋頭總會鑽出些許野草。這些野草大多都很矮,細細瘦瘦的,但卻無一不是挺直腰桿,無一不爭先恐後地成長。它們一直都在努力,努力地在這枯瘠的橋頭奪得生存的權力,向去年的草炫耀力量,給明年的草樹立榜樣。草,便是這樣一代一代地生存下去;橋,便要看着草春來秋去,繁疏盛衰……

看着,看着,這橋也老了。是的,它的確是老了。原先堅固挺拔的護欄,倒了;原先光滑整潔的橋面,斑駁了;原先橋下輕輕流淌的河水,也變成“涓涓細流”了……

但它卻依然佇立在這裏,爲人們提供過河的便利,即使無名也罷了……

當你在路邊看到這樣的小橋,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橋?難道你就沒有聯想到,那彎彎的橋身就像是爺爺彎曲的駝背?難道你就沒有聯想到,那倒塌的護欄彷彿是爺爺那掉的差不多的牙齒?難道你就沒有聯想到,那斑駁的橋面,如同是爺爺那蒼老的面龐?難道你就沒有聯想到,那流淌的河水與“涓涓細流”宛然象徵了你爺爺曾流下的汗水與眼淚?

他受了如此多的磨難卻依然支撐起一個美好的的大家庭,難道不是與那橋一樣偉大麼?

我終於明白,爲何此橋無名:支撐着這人世間的絕大多數是平凡者,他們默默無言,任勞任怨,卻很少有人記得他們姓什麼叫什麼。

也許這便是此處無名勝有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