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瀋陽故宮作文錦集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瀋陽故宮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瀋陽故宮作文錦集五篇

瀋陽故宮作文 篇1

今年寒假,老爸帶我去了瀋陽故宮,我很開心。

剛一進門,我就看見了1個大大的宮殿,寶座上有2條龍頭朝向寶座,像活的一樣。我知道了“龍”表示古代的皇上,“鳳”表示古代的皇后、妃子。“龍”還表示另一意思,那就是“龍”代表我中華民族,我都是“龍”的傳人。

我和老爸繼續往前走,幾乎每個宮殿裏都有“龍”和“鳳”。我對老爸說:“你知道努爾哈赤的後金第一都嗎?”老爸說:“不知道。”那就讓我告訴你吧!努爾哈赤的後金第一都,是新賓的赫圖阿拉城,然後遷都瀋陽,最後到北京。

今天,我真開心!我不僅僅知道了努爾哈赤的住處,還把關於努爾哈赤的其他住處告訴了老爸,這樣我和老爸就能知道更多清朝的事。

瀋陽故宮作文 篇2

星期天我和媽媽還有姥爺一起去了瀋陽故宮。去故宮之前媽媽給我講了故宮的歷史,我對故宮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可是到故宮聽講解員們的講解才知道故宮裏有這麼多鮮爲人知的故事。我現就給大家講一講故宮裏的有趣故事。

第一個是“八字”的故事。故宮裏的建築最特別的要數它的門和柱子,他們都是下寬上窄的成八字形,崇政殿外有十個亭子,一邊五個亭子,兩邊亭子排列成外八字。滿族人爲什麼喜歡八呢?因爲滿族人是少不了八旗的,靠着八旗的力量贏得了天下。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清朝“清”字的來歷。原來清朝的“清”是這個“青”,代表着從草原來的民族。後來努爾哈赤跟明朝打仗的時候發現明朝的“明”是日月“明”,五行中代表“火”的意思,而“青”代表草,火可以燒草,這怎麼能打敗明軍呢?努爾哈赤就非常聰明的“青”字邊上加了三點水,就成了後來的清朝了。也就有了故宮鳳凰樓三層樓的故事,每一層代表一滴水,三層代表三滴水。水大可以滅火。

第三個是殿低宮高的故事。瀋陽故宮爲什麼宮高殿低呢?第一因爲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努爾哈赤先打仗後有家。第二個原因是滿族人有這樣一個習慣,他們長期草原上生活,爲了防止野獸的襲擊,所以把住處修得很高。到故宮以後,他們把這個習慣保留下來,把宮建了高處,把殿建低處。而北京故宮正好相反。還有一件事就是努爾哈赤接見大臣的時候是坐炕上的而不是坐龍椅上的。

這就是遊瀋陽故宮帶給我的收穫。拉幕吧故事講完了。

瀋陽故宮作文 篇3

今日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到瀋陽旅遊的我有幸參觀了這座工業城市中的“中國第二故宮”。

瀋陽的故宮實際上是清朝入關前由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羣之一。瀋陽故宮佔地6萬平方米,與北京故宮72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簡直是天差地遠。但比起北京故宮的殿宇巍峨,富麗堂皇,瀋陽故宮則更顯玲瓏有致,風格獨特,結構緊湊,比北京故宮千篇一律的雕樑畫棟更具特色。

瀋陽故宮最獨一無二的宮殿就是大政殿。這個宮殿是一個融和了四種族元素的建築。它的屋頂是八角攢尖頂,屋頂和屋檐組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皇帝頭上戴的帽子一般。表姐開玩笑地說:“如果我去和這個大政殿合張影,就相當於把清朝皇帝的帽子帶回家啦!”這一妙言反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隨後,我進入大政殿內部參觀。只風宮殿正中央有一個金碧輝煌的高臺,高臺上設有一個雕刻着龍鳳、祥雲等圖案的精美龍椅,龍椅在陽光的映射下,表面的鍍金層閃着金光,異常耀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坐在龍椅上,目光炯炯,野心勃勃,那銳利的眼神如同刀鋒一般,他遙望京城,彷彿又在醞釀着一個新的作戰計劃……

“喂,我剛纔聽了導遊講解,很有意思哦!”表妹的一聲“呼喚”把我從無限沉思中拉回現實世界。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就不由分說地拉着我,帶我去聽導遊講解。“你們看,”導遊指着大殿內環繞着龍椅並支撐着大殿屋頂的幾根琉璃柱。“這幾根裝飾着精細、華美且具有象徵性圖案的琉璃柱,是典型的滿族風格。”隨後,她又領着我來到大殿門前,“大家知道這座宮殿的哪個地方是按漢族的建築風格來建造的呢?”於是,衆人冥思苦想,卻得不到答案。導遊見狀,便揭開謎底:“答案就是大殿門前的兩根高大、刻有巨龍的紅漆木柱。中國古代有‘以龍爲天’的說法,所以在兩根擎天柱上分別刻上一條巨龍。大家注意門前漢白玉臺階和欄杆上的花紋,這就是藏傳佛教的圖案了。”“還有一種族元素呢?”我不禁提問。“大家仔細觀察,會不會覺得大政殿的結構有點像蒙古包嗎?”說罷,我都恍然大悟。“原來大政殿既有滿漢之風,又有藏式花紋,還有蒙古式結構,不知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沒想到古代的人們所掌握的技術已如此高超,並應用(得)如此純熟,真是難得!”我不禁暗自讚歎。

瀋陽故宮,真是瀋陽市一顆燦爛的明珠,藝術的瑰寶!

瀋陽故宮作文 篇4

在暑假裏,我們去了瀋陽故宮。

我們從大清門進入故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崇政殿,威武而又莊嚴的崇政殿是黃色批閱奏摺的地方,我彷彿看到一個勤政愛民的好黃色在深夜還在批閱奏摺,身邊點着一支快要燃盡的蠟燭……離開崇政殿我看到“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原來這是鳳凰樓---皇帝讀書的地方。

走進一看,下面一共有二十四個臺階,象徵着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皇上每天都在上面走很多次,代表着長壽。登上鳳凰樓,放眼四望,莊嚴的故宮建築羣別緻地坐落在周圍,真有股居高臨下的感覺。過了鳳凰樓,我們來到後宮,這是皇上與妃子居住的地方。這裏住過著名的孝莊皇太后,現在看這裏的設施很簡陋,待再當時是老百姓不可奢望的。穿過後宮,來到大政殿,這是故宮政治權利中心,皇上與大臣都在此辦理國家大事。大政殿有八扇窗戶,黃色辦公時要全部打開,代表八面來風、八方歸一。從整體看,大政殿的'外形就像一個蒙古包,有着濃郁的滿族氣息。

轉過大政殿,來到後花園,這裏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讓人流連忘返。走累了,也捨不得離開,踏着見證歷史的石板,乘着百年大樹的陰涼,感受着歷史的變遷,文明的傳承,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瀋陽故宮作文 篇5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沈陽市全體市民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今天我爲大家介紹的就是沈陽的風景名勝之一的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有樓臺殿閣各式建築70餘座,由20多個院落組成,總計房屋300多間。故宮按自然佈局分爲中路、東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極時期的大內宮闕。南端是大清門,也是故宮的正門。向北依次是崇政殿、鳳凰褸、清寧宮,它們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式的附屬建築。

大清門是日常朝會時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羣臣謝恩之處。明朝著名將領洪承疇降清後,就從此門進入,受到皇太極的接見。大清門東側這處建築叫祖廟,祖廟是愛新覺羅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廟也稱太廟。

崇政殿前,東西各有五間廂樓,東爲飛龍閣,西爲翔鳳閣。殿後是一個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約4米的高臺,臺上是皇太極極其后妃的寢區。沿臺階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輝煌的高樓----鳳凰樓。它的原名叫翔鳳樓,直到1743年纔有鳳凰樓之稱。鳳凰樓是清寧宮的門戶,也是皇帝策劃軍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與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樓爲三層,是三滴水式建築。每層深廣各三間,周圍有迴廊,下層的門洞是聯絡臺上臺下的道。風凰樓既是後宮的大門,又是整個宮殿建築的制高點。在樓上觀看日出,極爲美妙。所以鳳樓曉日、鳳樓觀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觀。鳳凰樓正門上額的紫氣東來金字橫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筆。

清寧宮兩側是東西配宮,東配宮有關雎宮、衍慶宮;西配宮有麟趾宮和永福宮。東西配宮均爲皇太極和妃子們居住之所。清寧宮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壘起,低於屋背的煙囪,人們從正面是看不見的。從清寧宮這一系列建築中,我們可以發現沈陽故宮的兩大建築特點:一是保存了濃厚的滿族特色即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二是宮高殿低,清寧宮及其四所配宮均高於皇帝議政的崇政殿和東路的大政殿。這是因爲清朝奪取政權前,滿族是一個牧獵民族,受生活習慣的影響,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處,以防野獸和洪水的侵襲。這與北京故宮恰好相反。

清寧宮高臺之後是後苑,也叫御花園,內有碾磨房、二十八間倉、後宰門等建築,是皇帝膳食的供給區。並有地下窨道與清寧宮相通。

在崇政殿、清寧宮高臺兩側有東所、西所。東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等。東所是東巡時皇帝后妃給太后請安之處,也皇太后的寢宮和存放實錄、玉牒之處;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極殿、繼恩齋和崇謨閣等。西所是東巡時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聖訓》、《滿文老檔》的地方。崇謨閣的建築形式是別具一格的,它爲捲棚式建築,是在清乾隆年間增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