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的作文【熱門】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發現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發現的作文【熱門】

發現的作文1

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到的。許多東西等着我們用心去發現。

眼睛看到的東西就一定是真實的嗎?眼見真的爲實嗎?

還記得那次,我去城鎮的書店買書和一些資料。正當我聚精會神的在挑選書時,恍然聽見“走開走開,誰家的孩子趕快帶着,別打擾我做生意。”我擡頭一看,是一個穿着不整,衣衫破爛的小男孩,他的臉上滿是灰塵和泥土。看起來就像一隻在泥裏打滾的小花貓似的,看上去十分讓人心疼和憐憫。由此可見他應該是留守兒童或者是因爲家境貧寒才導致的吧!

小男孩如此可憐但是店員的語氣竟毫無憐憫之心。只聽見小男孩喃喃的說道;“對不起,對不起我……我只是……”旁人全都聞聲而來,我也不禁走了過去。只見店主丟了一本不值錢的破報紙,隱隱約約看到一點圖案好像是關於戰爭的,很古老了呢。小男孩連忙抱起報刊跑走,最後還不忘說一聲謝謝。旁邊的人都在紛紛議論“竟然用舊報紙打發一個小朋友,給一本書也用不了多少錢吧!”“就是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這樣,一點都沒有仁愛之心。”

我心裏也尋思着,不就是一本書嗎?不至於用怎麼古老的舊報紙吧,舊就不說了,關鍵是圖都看不清了。我對社會這兩個詞又長見識了,真的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我放下手裏的資料小聲的說;“以後我再也不來這家店了,沒想到都這般沒愛心,社會就是因爲有你們纔會變糟糕的吧!”

正當我走到拐角處時,我看到了,剛剛在店裏面那個小男孩。我急忙走上去,想給他買點東西。我走到他前面:“嗨,小朋友,你想要故事書嗎?姐姐給你買好不好?”他並沒有回答我,只是將手裏的舊報紙抱起來,似乎示意着他有書。我急忙說:“這個啊,不是書這個是過了期的舊報紙,剛纔那個叔叔騙你的。”小男孩立刻從剛剛可憐的樣子變成了另一幅面孔。眉頭緊鎖,眼裏充滿了憤怒,突然他大吼了一聲“纔不是呢,我最喜歡叔叔了,他每次都幫我到處尋找舊報紙,去讀給我爺爺聽,我爺爺聽了就不會生病了。”

此刻我呆滯了,什麼!怎麼回事?所以是我錯了?看着小男孩滿眼的淚水。我不能不相信,是我錯了……

所以,眼睛是會騙人的,但心不會。

發現的作文2

在我的記憶裏,父親似乎從來沒有抱過我,我父親是一個木匠,也是一個電工。父親是文革畢業的,因爲父親是家中的長子,那時又很難吃到一口飯,爺爺就讓父親到工場上去幫忙,混一口飯吃。父親那時只有13歲,就開始學木匠和電工,儘管人人誇他,可在我眼裏,我發現我和父親的距離很遠。

我記得我九歲那一年,下很大的雨,別的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來遞傘遞雨衣,只有我的爸爸媽媽沒來。無奈之下只好和同學披一件雨衣回去了,進了家門後,父親坐在凳子上清閒的看報紙,母親噓寒問暖地說:“有沒有淋溼?”父親卻在那裏說:“我早知道莎莎會平安回來的。”我看了父親一眼,忍住眼淚進了房。

還有一次,我該返校了,恰好踫上了大雪,母親對我說明天再走吧,可父親走進來卻說:“這點雪算什麼,以前下大雪時,我還揹着工具到先生家去請教問題呢!他還在一旁指指點點的說:‘這樣會歪的,那樣會掉的。’”我使勁地忍住眼淚衝出了家門,我真恨我有這樣一個父親。

後來,我到同學家玩,她家的電燈突然壞了,還是我幫着她修好的,她摟着我的脖子說:“真不愧是電工的女兒。”可她又怎麼知道,電工的女兒燈是自己安裝的,書櫥是自己做的呢?後來我又幫她家做了幾隻小板凳,她媽媽一個勁的誇我不愧是木匠的女兒,學啥像啥,就在此刻,我突然發現了,原來父親知道現在創業難,要學會自立自強,獨立生活,不然將來長大了,就很難早到工作,不能老依賴着母親和父親,要自己有自己的思想,要學會自己給自己下定目標,這樣,纔會有出息,纔會甩掉依賴別人的習慣,什麼事都要靠自己,要有主見。

我原先是那樣的恨父親,以爲他要把我推下萬丈深淵,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父親是愛我的,並非是我所想的那樣,要不是同學和她媽媽的提醒,也許我現在對父親的還是那種恨,而不是發自內心裏愛他了。父親!您一切都爲了我,可我竟那樣對您,您卻是多麼的寬宏大量。

我只想對您說:“謝謝您,父親!”

發現的作文3

初夏,各種花兒爭相在各自的枝頭上展現自己婀娜的身姿,鳥兒成羣的傲立在枝頭上,放出美妙的歌喉……一切都是那麼寧靜、美好。

但是,隨着“嘭”的一聲巨響,打破了這寧靜。只見一個女孩摔門而去,飛快的跑着,彷彿有什麼急事。

那個女孩就是我,昨天中午的我。昨天中午午睡,因爲怕遲到,所以叮囑媽媽要早點叫我,但媽媽可能沒有看時間或者種種原因沒能準時叫我,當我朦朧醒來,迷迷糊糊看向表,天哪!我馬上遲到了!飛快的起牀,不管三七二十一,梳了幾下頭髮就向門外衝去,走出門前狠狠地撩給媽媽一句話:“你爲什麼不叫我”!就這樣,有了開頭的一幕。

在那之後,我也曾後悔過,也曾自責過,可最終還是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憤怒過後,冷靜的回想了整件事,錯或許在我。

走在放學的路上,不敢回家,只能坐在家門口,卻不敢按響呼喚媽媽的門鈴。門忽然開了,媽媽衝了出來,口中大喊着“姍姍”,臉上滿是焦急,一見到我,卻又一掃臉上的不安與着急,擁我入懷,滴滴滾燙的淚珠淌過他的臉頰浸溼了我的頭髮,口中忙說道:“傻孩子,怎麼就在門口站着呢,怎麼也不回家。凍沒凍着呀。今天中午的事媽媽真的對不起你,今天中午本想着叫你,可昨晚因爲工作忙到兩點多,一不小心就睡着了,今天中午沒遲到吧?”“沒有。”我搖搖頭“媽媽,這件事其實是我錯了,我不該向你發脾氣,也不改不體諒你,媽媽真的對不起!”媽媽臉上閃過一絲驚愕,又忙笑着:“我的姍姍長大嘍”。

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是幸福。幸福原來就是犯錯之後媽媽的原諒,幸福原來就是心情不好時媽媽的懷抱,幸福原來就是媽媽對我的愛。

鳥兒恢復了歡快的叫聲,花兒變得更美麗了,我發現了一種從未發現的的幸福,真好!

發現的作文4

人行道上,人們匆匆忙忙地走着,冷漠的看着周圍。

馬路上,車水馬龍,司機按着喇叭,都想使勁踩一腳油門。

似乎沒有人注意到,一位老人,正步履蹣跚地走在盲道上,用柺杖一點一點試探着前方。不知誰的車停在前方,剛好壓在盲道上,把筆直的盲道劈成兩半。這對於健全人來說,並不算什麼,但是對於盲人來說,就好像是兩個世界。

越走,越近。來往匆匆的人們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位老人。是啊,自己的事情那麼多,怎麼可能關注這位老人呢?老人距離那個“攔路虎”只有大概二十米的距離了。天上的雲在漸漸移動,遮住了太陽。十米,九米,八米……眼看着就要撞上了,但就在這個時候,一輛黑色的奧拓停在了路邊。“嘿,前面有東西,小心點!”

過路人用奇怪的眼光看着這位從車上下來的司機,仍不忘了繼續趕自己的路。司機急忙跑了過來,就在老人距離那輛車不到兩米的時候,司機跑過來拉住了老人的手。老人一驚,不知所措,忙喊着:“你是誰?幹什麼?”那位司機長吁了一口氣,說道:“老爺爺呀,前面停了一輛車,把大道給擋上了,我就是怕您不小心撞到車上呀!”老人拄着柺杖,不知說什麼好,顯得十分激動。老人緊緊握住司機的手許久,說:“謝謝你呀……”

“您要去哪裏呀,我送你吧。”司機說道。老人推辭了,但是司機仍然堅持要送老人,老人只好連連道謝地上了車。車漸漸駛向遠方,一點一點消失在遠處的車海中……

擡頭,望向天空。

太陽從雲中鑽出來,雲朵飄向遠方,天空格外晴朗美麗。

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有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人性美,心靈美,自然美。這種美,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去挖掘,去發現。只要我們願意,生活中處處都有發現,都有美。

生活中的發現,生活中的美。人性美,心靈美,自然美。

發現的作文5

生活就好像一個變換無窮的萬花筒,竟然藏着那麼多的祕密;生活就好像一本圖文並茂的教科書,竟然有着那麼多的學問!俗話說的好:"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雙眼,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春天的早晨就是不一樣,春雨早已把路上的斑馬線洗得格外亮,剛鑽出土的小草也痛快地沐浴了一番,小樹苗就更不用說了,正搖擺着手,向我們打招呼呢!晴空萬里,這樣好的天氣,我怎麼能不去享受呢?於是,我決定和爸爸一起去釣魚。出發!

來到湖邊,我看見一些叔叔們也在釣魚,他們正等待着魚上鉤呢。我和爸爸到湖邊找了個最佳位置,爸爸拿出魚竿、小水桶、鏟子、還有一個木盒,我疑惑地問爸爸:“沒有蚯蚓怎麼釣魚呀?”爸爸順手遞給我小木盒和小鏟子,說:“你去挖蚯蚓吧,它們都在溼潤的土裏藏着的呢!”我爽快地答應了一聲:“ok!”開工了,我貓着腰,低着頭,在湖邊的土地裏仔細地尋找着目標。“找到了,一條又大又肥的蚯蚓。”我激動地喊着,把這條又大又肥的蚯蚓放進了小木盒裏,過了十分鐘,我用自己的慧眼又找到了好多條顏色不同的蚯蚓,蚯蚓們在木盒裏扭動着身子,我趕緊到爸爸那裏去報告。爸爸從木盒裏拿出一條紅色的蚯蚓,掛在鉤上,用熟練的動作將魚竿甩進了湖正中,我很奇怪:“爲什麼爸爸不用那一條又肥又大的蚯蚓呢?”爸爸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跟我說:“魚兒們喜歡吃紅蚯蚓一些。”我不相信,但沒過幾分鐘,果然有一條大魚上鉤了。我吵着讓爸爸換上那條又肥又大的蚯蚓來試一試,爸爸同意了。爸爸的話還真的靈了呢,時間過去了很久,湖面上還是沒有一點動靜,只是有時有一層微微的漣漪,這是因爲魚兒們吃不下嗎?我去問爸爸,可爸爸卻說,書中才有答案。懷着這個問號,一回到家,就拿起《百科全書》,在裏面我找到了答案。

一年當中,春天是用紅蚯蚓釣魚的最好季節,經過冬天的冬眠,魚需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又紅又肥的蚯蚓就是他們最可口的美食了。一般來說,魚和牛有共同的祖先,是色盲。對紅色極其敏感,只要一見到紅蚯蚓,就會大開口味,自然不理睬其他的蚯蚓了。

“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我想說:“生活中處處有發現啊。”今天,我既有一個驚喜的發現,學到一個課外知識,也享受了春天風光,與大自然親密相擁。我真開心啊!

發現的作文6

魚兒需要大海的滋養,花兒需要園丁的呵護,小鳥需要屋檐的遮蔽,幸福則需要不斷地發現……

當清晨你從睡夢中醒來,看到桌上放着熱騰騰的稀飯,那是媽媽爲你準備的,你應當發現幸福的存在;當天空下起毛毛細雨,有一把傘從你頭頂慢慢移過,那是同學幫你擋雨,你應當發現幸福的存在;當你考試沒及格,有一句溫馨的話語在你耳邊迴響,那是老師的鼓勵,你應當發現幸福的存在。

幸福需要發現。從前,有一個國王總覺得自己不幸福,就派四個人去尋找一個幸福的人,然後將他的襯衫帶回來。國王的使者碰到人就問:“你幸福嗎?”回答總是說:“不幸福,我沒有錢。”“不幸福,我沒有親人”……就在他們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從對面的山上傳來了悠揚的歌聲,歌聲中充滿了快樂……他們循着歌聲找到了“幸福人”。只見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陽下……

“你感到幸福嗎?”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願望都實現了嗎?你從來不爲明天發愁嗎?”

“是的。你看,陽光和煦極了,我肚子又不餓,口也不渴。天是這麼藍,地是這麼闊,我躺在這裏,除了你們,沒有人再來打擾我,我有什麼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個幸福的人!請你將你的襯衫送給我們的國王,國王會重賞的!”

“襯衫是什麼東西?我從來沒見過。”

幸福,她是放學後小朋友們手中的棒棒糖,她是失敗後的鼓勵,她是夕陽下相互攙扶的老人的雙手。幸福無處不在,她只需要你的發現。正所謂知足常樂,我們應該善於發現身邊令你高興、幸福的事。

曾幾何時,爲錯過一個花期而迷失自己,拒人千里;爲欣賞他人洋溢着的歡欣和快樂而顧影自憐,鬱鬱寡歡;爲好景無常且禍不單行而怨天尤人……其實,這些都沒有必要,幸福就在你我心中,就在你我身邊。

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睛。

發現的作文7

自然有着千轉輪迴的年輪,一圈圈數不清自然地年齡,但她很美,有一種高貴而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美。——題記

暑假,我和父母一起去了河南的白雲山,河南,我的`故鄉,同時也是一個美麗而富饒的地方,在那裏,我最喜歡白雲山,它之所以叫白雲山,因爲當每一個人爬到頂峯時,都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與感動,白雲那樣的純潔,觸手可及的雲,帶給每個爬山的人無限快樂與輕鬆,這時,我發現了白雲與山的美。

落葉,紛紛然然飄飄灑灑,不妒忌紅顏塵埃,作嬌滴滴花兒的守護者,總是那麼默默無聞,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從她的身影中,我發現了落葉的美。

雨是大自然的使者,輕輕灑落在無邊的草地上,溫柔地拂過我的臉頰,我知道——雨悄悄的來了,無聲無息的,讓人不易察覺。她就像少女般美麗嬌媚,輕輕披上白紗,小小的花朵,被雨滋潤着,片片花瓣像葉葉扁舟,輕盈地在水上漂浮着。

雨——停了。雨,真美!

天如碧海,雲像海上漂流的小舟,靜靜地,輕輕地漂泊,生怕驚醒了這溫順的天空,大的、小的、白的,看上去如褪了色的藍布鑲嵌了幾枚圖案,美麗極了!

小溪,“嘩嘩”的重複着昨天的老歌,但這首歌卻不覺得厭煩,反而有趣,她那潺潺的水聲在我聽來不僅僅是一首歡快的樂曲,而更像是一種無言的訴說。不過,純淨的真美!

柳樹在威風的吹拂下,舒展開了黃柳葉眉,那麼多的綠葉一簇挨着一簇長在枝條上,不留一點縫隙;那黃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每一個柳條都具有生命的活力,在顫動着,真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一陣微風吹過,柳樹的一部分樹枝沾到了水面上,好似蜻蜓點水般,靜靜地湖面蕩起層層漣漪。

美,依舊。

面對這樣如詩如畫的迷人場景,我多想化爲雨露,用自己的身軀滋潤着大自然的草草木木,我用藍天般的心去迎接着無垠的景色。

黃昏了,落日像喝多了酒的紅臉醉漢,搖搖晃晃,跌倒在山那邊,把山和水照耀的,一半通紅,一半金黃,美極了。紅霞的光好似是被籃子不小心倒了出來似的,流到了大江南北,將金色的美麗披在大自然上——美極了。

天,暗了;星空猶如星空般閃亮,仰望星空,真的,真的——很美很美,美到了我的心田,陶醉在這美景中,很久……很久……

發現的作文8

“媽,我來幫你洗腳吧。”

“啊?不用了,我自己來。”

“這是作業啦!你就配合一下嘛。”

“原來是這樣啊~好吧。”

這是我與媽媽的對話。看着媽媽由驚喜到失望的神情,我一陣內疚。我想如果不是學校佈置這項寒假作業,估計我是不會想到要幫媽媽洗腳的。也許正是因爲這樣,媽媽纔會失望。

我拿起臉盆,接好水,試了溫度。將水拿到媽媽面前,媽媽已經脫下鞋襪。我把媽媽的腳浸在水裏,這是一雙多麼蒼老的腳,膚色暗淡,毫無光澤,硬邦邦的沒有彈性,腳指甲彎曲得變了形,乍看上去如同一段枯樹,粗糙的紋理顯示了她歷經的辛苦。我捧着媽媽的腳反覆搓洗,用手來回給媽媽的腳心按摩。

“媽,舒服嗎?”

“恩,舒服。”媽媽閉上眼,一副享受的神情。

“我來給您講個故事吧。”看着媽媽,我想起今天看過的一個故事:爲了賭博,兒子趁母親外出時溜進她的房間企圖偷走母親最後一筆存款。母親由於身體不適提前回家,卻撞見了正在翻箱倒櫃的兒子。母子發生衝突,一陣扭打中兒子拿出身上的瑞士軍刀刺中了母親。兒子隨後逃竄。而母親卻在一片血泊中掙扎着,她用手指蘸着血液寫下生命最後的遺言。說到這,我問媽媽:

“媽,您知道那母親的遺言是什麼嗎?”

“我是自殺。”媽媽淡淡地開口道。

“您——怎麼知道!”我驚訝地大叫起來,眼睛睜得大大地,不可思議。

媽媽睜開眼,微笑着說:“這是做母親的本能,我們愛自己的孩子。”聽了這句話,我的眼眶溼潤了,思緒也被拉開……

小時候,爸爸外出打工,我們母女三人住在一起。媽媽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一天不知走了多少路。早上送我和妹妹去上學接着去上班,中午回來做飯,晚上接我們放學、去買菜做飯,又去加夜班。來來回回的,那雙原本細膩柔滑的腳,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年少的我曾問過外婆媽媽爲什麼這麼忙,外婆說:“你媽媽這是爲了你們啊,你們要好好學習,不要讓媽媽失望!”

“媽,你以後要好好照顧好自己哦~”我動情地說。原本那些肉麻的話,到了嘴邊,卻說不出,只能輕輕的呢喃。

“恩,知道了。”

我再一次訝然,這句話如此的小聲,她竟然聽得見!

耳畔又傳來了媽媽的聲音:“你說的,我一直都認真在聽呢。”

一次簡單的洗腳,卻讓我感受到媽媽的愛。原來,母愛無處不在,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

發現的作文9

放假了,媽媽帶無來到菲律賓看望二舅舅。我玩得可開心了。這不,一玩就“玩”出問題——雞爲啥吃石頭?原來,舅舅家養了一隻大花貓。這天,我閒着沒事就鬥起大花貓來了,玩着玩着就追了起來。大花貓似乎很害怕,一閃,就跑進了後院,我也跟着跑了進去。這時我發現,幾隻脖子油亮神態安詳的公雞正在啄米,我情不自禁地蹲了下來,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大公雞。只見一隻身穿大“花衣”的公雞啄了幾下米,突然迅速地啄起了一塊小石子,脖子一挺,就把它吞下了。咦?大公雞有米不吃,爲什麼偏吞小石子呢?上次我吃糖時不小心一下子就吞進去了,十分難受,難道公雞不怕疼嗎?我覺得很奇怪,想呀想,腦子裏的疑問越來越多,我真受不了。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恰好這天晚上,舅舅在殺雞。一聽到雞翅膀撲騰騰的聲音,中午的事情又浮現出來,我決定做一個實驗。

於是,我悄悄地遛進廚房。還好,放雞內藏的袋子還沒扔掉,我連忙一扯,將還沒整理好的雞肚子扯了出來。跑到後院準備進行研究。我準備好工具——剪子,塑料盆和一雙手套。很快的,我戴上手套,抄起剪刀,便將雞肚子剪開了。隨之,一股難聞的血腥味撲鼻而來。我只好屏住呼吸,把雞肚子一翻,仔細一看,都是一些小石子和一些半碎的米粒,溼漉漉的。難道雞吃小石子是爲了磨碎肚子裏的食物嗎?爲了證實這一點,我找來一個瓶子,倒上一點水放了一些米與小石子,蓋瓶蓋,搖了半天,打開瓶蓋一看。呀!米都碎了!原來,雞的胃不會收縮,它只好吃一些小石子把肚子填滿,借小石子的滾動把米磨碎,以助消化。啊!我終於明白了雞爲什麼吃小石子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真想把這事都告訴全世界。

從這件事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雞吃小石子雖然很多人已經發現了,但我認爲,自己的發現和別人的發現是截然不同的。

發現的作文10

“好,現在放學,可以走了!”薛老師一聲令下,班上大部分同學都有所反應。有的背起書包衝出教室,有的埋頭收拾東西,整個教室裏充斥着各種聲音。我也準備離開教室了。回頭一看,他依舊端坐於座位上,筆尖不停地搖動着,那專注的神情是周圍嘈雜環境影響不了的。我站着看了他一會兒,想起過去所見,似乎發現了些什麼……

時間退回到幾周前的下午。我問起班長最近的作息時間,他順帶告訴我說:“你不知道,張書華早上四五點就起牀了……”四五點?!我腦子一震,這時我還在被窩裏做夢,人家卻都已開始了學習。迎着寒風讀書、背書,絕不是一件易事。我常常在前一天晚上定好幾個鬧鐘,結果一個也沒能把我叫起來。我發現了一點,原來優秀的人是決心堅定、行動決絕的。

“張書華人家每兩天自己做一套卷子……”劉老師在講臺上說着。兩天一套,上學的日子裏能做到這點,實在是不簡單。卷子我也有,但做了嗎?其實並沒有。不久前的一次數學作業講評中,薛老師笑着說:“最後一題張書華還另外寫了10種方法。”10種?!1種都得我想好久了,他也定是花費了不少時間吧?怪不得他數學這麼好!縱使說是天賦異稟,也少不了長期的努力。做得多自然收穫多,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中下“笨”功夫,我又發現了一點。

“感謝張書華……”潘老師在黑板上寫着。爲什麼呢?我心中的疑團越來越大,待老師寫完後,疑團解開了——他幫老師糾正了一個字音。說實話,一開始我也確實對老師的讀音有所疑惑,因爲以往我的讀音與之不同,但是我沒有繼續“鑽”下,覺得老師說的一定是對的。可他不是這樣,他翻開詞典,把正確的讀音查找出來,幫全班同學糾正了錯誤。他在作文中寫到“自己隨身攜帶詞典,遇見不確定或不會的字詞總會查找一番”。反觀我自己,遇見不會的地方就空着,而不是去尋找答案。我發現了,真正優秀的人身上有着精益求精、細緻入微的品質。

從他的言行中,我常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穫。將種種小的發現拼湊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大的發現——優秀者所需的品質是目標堅定、樂於行動、精益求精,是珍惜時間、少說多做。

在成長之路上,我穿花尋路,入白雲深處,也有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只因有這些發現,我能時刻反思自已,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發現,找到的是何爲優秀,它們如同點點星光,照亮我眼前的路,引領我一路追風趕月,抵達“春山”。

發現的作文11

前幾天,我和全家去鄉村玩,走過一條小河,看見有一位老奶奶正在河邊洗菜,我很驚訝,在城裏,我還從來都沒有看見過有人在河裏洗菜呢!就問那個老奶奶:“老奶奶,這水不會清的都能洗菜了吧?萬一有什麼寄生蟲之類的東西怎麼辦?

你爲什麼不用家裏的自來水?”我一連拋出了這麼多問題,老奶奶耐心的用他們的鄉村語調說:“這水非常清,沒有污染,更沒有寄生蟲,我不喜歡用家裏的自來水洗菜,水太小,不過癮,像我這樣用個大籃子在池塘裏淘着多爽呀。”

看到這個清水盪漾的小池塘,我想起了我們楓丹白露小區裏的“清水塘”。它有60米寬,200多米長,比鄉村的那個池塘大多了,雖然也被柳樹荷花包圍着,但跟能洗菜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呢!而且,一年前,“清水塘”還散發出陣陣惡臭,金陵晚報、晨報等各大報紙上連續報導,“清水塘”變成“臭水溝”啦!後來在區政府、開發商等各部門努力下,花了很大勁才把它治理好,雖然不臭了,但也不清了。我媽媽的一個在這裏住了十幾年的朋友跟我們談起十幾年前的池塘,那個時候,它清澈見底、碧波盪漾、宛如明鏡,魚兒到處蹦蹦跳跳的,真的都到能洗菜的程度了,“清水塘”的名字由此而來,哎,可惜再也恢復不到那樣了。

在南京,被污染的不僅僅是“清水塘”,還有秦淮河等等等等,河流的污染情況非常嚴重。據我瞭解,主要造成河流污染的途徑主要有這幾條:一是在生活中,人們把洗滌用水、衛生用水及生活垃圾中滲出的污水等通過下水道排入河流,二是大量的工業廢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池塘,三是大氣污染。

達.芬奇有一句名言:“水是自然的駕御者,”可見水的重要。那我們怎樣才能保護我們身邊的河流呢?據我所知,現在有關部門已經提出必須抓好保、截、治、管、用、引、排七個環節的工作,“保”就是要盡一切力量保護好飲用水源地;“截”就是截流下水道的修建,把污水從居民稠密區引出去;“治”就是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及設施的建設;“管”就是加強對工業城市排污的管理;“用”就是在水資源緊缺地區,做好處理後的污水回用工作;“引”就是水資源充足的地區引入清潔水,稀釋被污染的河流;“排”就是將城鎮污水無組織排放改爲有組織排放。

相信在這七個字的指導下,南京的水環境會有很大改觀。

我提議,不僅僅要有力措施,還要大力宣傳與教育人們保護水生態環境,對於污染水環境的人要擔負法律責任,這樣,南京的每一片湖水纔會變成名副其實的清水塘!

發現的作文12

星期天,我和幾個表哥及朋友去我姨丈的農場。農場全部都是養龜的。

去到那裏,只一個個養龜的池塘呈現在眼前。那裏真大啊!我們可以看見一些龜在泥土裏挖洞生蛋。看,它們生完蛋後,把蛋埋起來就下水裏不管了。剛好那天是最後一天收蛋期,我們看見了阿姨們正忙着收蛋。她們首先拿一個鏟子翻鬆泥土,然後,把蛋夾起來,“爲什麼要把蛋夾起來?”我問了阿姨,原來收蛋時不能用手檢,只能用筷子夾。如果手一碰那蛋就有可能孵不出小烏龜來,所以要用筷子夾。

看完撿龜蛋,我又去孵龜房觀看。我看見孵龜房裏在許多龜蛋埋在營養泥裏。我想是怎樣才能孵出小烏龜?於是,我在那裏觀察。我發現烏龜跟人有一模一樣的東西,就是人一出生肚臍就有一個東西沒有收進去,烏龜也一樣,也是要十幾天才能收進去。

通過這次觀察烏龜,我發現了人用手撿龜蛋會孵不出小龜和烏龜與人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剛出生時突肚臍。

作文五:我的發現

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一棵大樹出現在我面前,我來不及剎車,不得不和大樹來了個親密接觸。這是,我發現樹根旁有片樹葉在動,翻開一看,原來是“大力士”小螞蟻呀!

咦?螞蟻怎麼在搬家呀?我奇怪了,“大力士”爲什麼要搬家呀?我帶着這些小問號回到了家,心想:還是問一問爸爸吧。我衝進房間,把發現這個問題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爸爸,爸爸笑了笑說:“中國有句俗話:‘螞蟻搬家要下雨’,你去看看天氣預報,這幾天一定會下雨的。”

我調到新聞臺,爸爸說的對,後天就下雨了。我又去問爸爸:“螞蟻怎麼知道要下雨的呢?”爸爸回答道:“螞蟻和人類是不同的,況且也不是隻有螞蟻才知道的呀,還有蜻蜓,烏鴉……只要你善於觀察,一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事情的。”

是呀,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發現,不過,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一定會發現更多鮮爲人知的事情的。

發現的作文13

羅丹曾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是的,生活中的人們常常是“當局者迷”,只顧執着地尋找鑽石,卻忘了——從身邊的礫石堆裏,也是可以發現金子的。 近來聽說了有關“《格林童話》誕生”的鮮爲人知的故事:格林兄弟爲研究民間傳說與歷史的關係,耗費5年記錄了86個故事。然而研究多年未果,索性將記錄本束之高閣。所幸他們的一位朋友發現,極力堅持,要求出版,今日大衆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才得以見天日。 聽完故事,我既感動又欣慰。格林兄弟研究史學無可厚非,但他們沒有發現美的眼睛,差點致使文壇丟失一件價值連城的珍寶,致使億萬孩童失去一個可以伴夢的天使。如若不是這位好友用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挽救善於發現的眼睛作文

了錯誤,如若不是這位好友毅然決然要求出版,我們的童年將缺失多少美夢、多少生趣呢? 不禁想起兩個相似但又不盡相同的故事。 一個是關於香港才女張愛玲的。 資深張迷都知道張生前有一部未出版的小說,張幾易其稿,卻在遺囑中要求將手稿焚燬。好在張的遺囑執行人宋以朗躊躇之下還是將遺稿付印,使張迷得以大飽眼福。 無疑,宋以朗是個聰明的商人,但是我想,在這聰明之下,更需獨具發現美的慧眼。宋正是因爲一眼看清了張對遺稿的珍視,看透了遺稿的價值,預料到即將再次席捲全城的“張愛玲旋風”,纔不同遺囑,大膽出版,使喜愛張的讀者能夠一掠文才奇女跌宕一生的剪影。 另一個故事則不禁令我有些失望與悵然: 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失事後,有幾本日記還寄存凌叔華處,本打算集結出版成《志摩全集》,卻因爲不少內容涉及林徽因,被林討回,凌叔華雖未全本交出,但出版《志摩全集》的事還是因此擱置下來,最後竟不了了之。 林徽因的做法自然是爲了維護個人情感的隱私。兩人的淵源如若公開,不僅對林自己,對於陸小曼與樑思成等人都將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於是,過度的擔憂掩蓋了林徽因對於徐志摩文字本身的審美,遮蔽了她對於文學的美的敏感,從而抹殺了日記的特殊價值,阻斷了世人與徐志摩精神上的進一步交流,致使喜愛徐的讀者沒有機會完整地讀到他雋逸靈動的文字,瞭解他人生最溫柔癡情的那段歷史。悲哉悲哉! 一喜一悲,使我更加明白,人生在世,需要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需要時時用那眼睛,發現一些“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

發現的作文14

在霧濛濛的世界裏,我發現了你。一瞬間,也就發現了世界。

——題記

雨後初晴,地面上匯成了小小的水窪,隨着腳步啪啦啪啦地響。被水汽籠罩的世界裏,一切模糊又清晰,溼漉漉地展現在眼前。

你如一縷鮮豔明麗的風,闖進了我的視野。像是頑皮得閒不住的小孩子,雨一停就跑出來撒歡兒。你在綠葉間躲藏,但是再躲也遮蓋不了你的色彩。藍底黑紋的翅膀,周圍鑲上一圈綠邊——看啊,那一圈綠色的花紋,是初春最嫩的小芽兒排成行;藍色是澄澈透明的湖水,溫柔而靜謐。如同油畫大師細細勾勒一般的細緻,又如同國畫的畫家揮毫吐墨,揮灑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

你在原地轉着圈兒,是在爲圓舞曲伴舞嗎?伴奏時葉尖上還未滴盡的水珠在往下淌,滴滴嗒。你的舞姿從容優雅,又靈動別緻,沒有固定的旋律,僅是憑着心中的歡欣,飛躍着,旋轉着。當你不動的時候,如畫一般精緻,讓人感慨造物主的神力;而當你飛舞的時候,那亮麗的色彩便成了一道模糊的光景,似真似幻。

天徹底晴了。陽光灑到水珠上,折射出琉璃般的光澤。音樂似乎切換到第二樂章,明快的節奏在你腳下演繹。你從一片葉子上輕輕一跳,落到另一片葉子上。你自在地舞着,然後,鞠躬謝幕。你注意到了嗎?身後的樹葉餘音未散,清脆的音符在空中飄動,彈奏出大自然的樂章。

你輕輕一笑,展開雙翅,向着遠方飛去。不一會兒,你便化作一個小點,如同稍縱即逝的高音符號,在我心裏留下一聲叮的鳴響,便消隱無蹤。

而我,注視着你飛遠。在這個水霧迷濛的世界,我發現了你,發現了自然原來這麼清新美好,也發現了自由是貫穿生命的旋律。只要走慢一點,稍稍駐足,你就能發現一個奇蹟,讓你欣喜而感動。感謝你,讓我發現這個世界中最真實的美麗和永恆的主題。

一路走好,親愛的蝴蝶

發現的作文15

美源自於生活,源自於社會,但更源自於人類內心最深處的美,不僅人類如此,動物也是如此。團結互助的美,高尚品行的美,都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平凡的生命美,宛如一顆定海神針,與生活息息相關。

夏日的夜晚,田野間,灌木叢裏,我們都會聽到那美妙的樂曲。請你仔細聆聽這“呱,呱,呱——”的鼓聲,那旁邊附和着的“豎琴”聲,你就會發現:原來是青蛙和蛐蛐兒!是誰爲它們在這夏日朦朧的夜晚,點亮了這臺無與倫比的“音樂會”?有嗎?當然有。

看,那飛着飛着的,閃着閃着的在尋找什麼呢?也許,夜深了,它們找不到回家的路;也許,風涼了,它們找不到爲自己遮擋的衣衫;也許,是寂寞了,使用自己那微弱、暗淡的光照亮着夏日的夜晚。夜風啊!請不要吹熄它小小的燈盞,儘管它的光太微弱、太暗淡。但它只是想憑自己薄薄之力照亮夜的黑暗。它們飛過池塘,爲青蛙和蛐蛐兒點亮了“音樂會”;它們飛過灌木叢,爲花兒們點亮那嬌美含羞的臉蛋;它們飛過煙囪頂,是爲了點亮夜晚正準備勞動的人兒……

它們一心向着光明,不爲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爲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城市裏的燈光五光十色、絢麗多彩。而它們卻不與城市的燈光媲美,因爲它知道:美源自於內心。

於是,它們便努力地向前飛行,他們不是毫無目的地飛,而是心裏有着一個大膽的目標——它要不屈地向黑暗挑戰,決心探索夜的深淺!

世界上應該有光,應該有美,正像應該有太陽,而螢火蟲的美,卻遠勝於世間的繁華景色,因爲它是“生命之最美”!

美,是無處不在的,螢火蟲的生命美,就讓我發現:做一件事,要充滿自信和勇敢,即使沒有能力,也要用盡全力!

感受美,發現美,認識美!這樣,你才能真真正正地明白美——“生命之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