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母的希望作文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父母的希望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父母的希望作文6篇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1

這周比上週有進步,偶爾會爭着做家務,比如拖地、扔垃圾等,父母呼應勿緩做得比較好,但是路遇長,疾趨揖做得不是很好。

這周是樂樂上小學的第二個星期,上小學後,每天放學後,樂樂會主動喝水、做作業。有一天,放學回來的路上外婆跟她說話,她沒有回答,回到家後能主動向外婆鞠躬道歉,並承諾以後會改。真的很棒!並且上週在小小主持人班上,經過自己努力,最後獲得了主持之星的稱號,全班只有2名哦!

靈靈剛開始學弟—子規,很多方面需要提醒才能做到,希望再接再厲,通過以後的學習能成爲董事,懂禮貌的孩子。平時這方面我們自己也很少注意,也希望能跟靈靈一起進步。以前靈靈很少提幼兒園發生的事,但知道了“出必告,返必面”後,這周經常將幼兒園的事告訴我們,希望能跟弟—子規一起成長。

自從接觸弟—子規後,黃問傑進步雖然不是很大,但在我們的提醒下知道要尊敬長輩,例如喝飲料前會想到先給奶奶倒,吃水果前也會想到讓奶奶一起吃,生活中我也經常跟他玩善惡大拷問遊戲,基本上能分辨是非,但是行爲上明知是惡還是會犯錯,關於通讀弟—子規我之所以給他畫了圈,是因爲本週雖然他還不會跟我一起讀,但是坐在我旁邊靜靜地聽着,所以給他鼓勵一下,自從接觸弟—子規後對我本人是受益匪淺,我會帶着他一直學習下去。

本週開始上1年級了,學校裏事情多了,弟—子規就忘記讀了,下次要改正。本週的進步就是每天晚上吃好飯會幫媽媽一起洗碗了,而且洗得比較乾淨,要表揚一下,也會主動幫媽媽擦桌子,希望能堅持下去,繼續努力!

這周孩子的表現有一定改觀,隔壁奶奶跟他打招呼,他會說奶奶好,其中有一次我們回家碰到三樓的外婆在樓下聊天,他走過去在我不提醒下說外婆好,以前他都不理人的。現在看完電視能主動把電視機關掉,還能每天讀一遍弟—子規了,但在路遇長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有時候還是有點任性!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2

星期四我佈置的家庭作業是:讓孩子回家後,和父母交流了解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今天收週記時發現很都家長在本子上寫上了自己的期望。

張曦心的家長寫道:讓孩子長大當一名老師。

馬昌興的媽媽:想讓馬昌興當解放軍。

宋潤康的媽媽:我想讓我的孩子長大後做一名醫生,可以去救助無數的疾病患者,讓他們重新獲得健康的生命

孟猛的媽媽:孩子長大後……長大是肯定的,人從小到大是一個漫長過程。成長過程中會碰到或多或少的磨難,作爲母親我會幫助鼓勵他度過困難時期。一個孩子的成長家長是他的第一個老師,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老師、榜樣。首先孩子長大後成功不成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必須成仁,從古至今,忠孝是放在第一位的,爲人必須忠誠,對待老人必須盡孝。有忠有孝纔會有朋友,纔會受到大家認可、尊重。至於孩子長大後會做什麼工作,那是以後的事。事業的成功是有很多方面促成的。他想做什麼,想成功就必須付出,超出他人的付出纔會收穫他人收不到的成就。總之一句話,付出就有收穫,想成功必須先成仁。

李章曼的爸爸:希望我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爲能對國家、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趙瑞琪的爸爸: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作爲家長我希望趙瑞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是一切的前提。其次,要有崇高的品德,這是做人的根本。再者要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這是獲得知識的基本條件。

有以上方面做基礎,將成爲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能成爲國家有用的人才。

至於選擇何種職業,要琪琪自己去選擇,只要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只要自己快樂,就足夠了。

祝琪琪: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一個無限快樂的人!

張德龍的媽媽:讓孩子成爲一個有才的人。

米朋昊的媽媽:我希望我的兒子長大能成爲一名卓越的科學家,並獲得諾貝爾獎!

王思怡的媽媽:我希望孩子,能成爲一位白衣天使解救所有的病人,健健康康的生活。

盧雲萱的爸爸:我希望女兒長大以後能成爲一名國家宇航員,去探索神祕的宇宙。

朱小雨的媽媽:孩子一生的幸福是父母提前要考慮的,但是我們不能決定孩子的夢想。一開始,我想讓孩子當醫生,但她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設計師,要設計出像鳥巢呀,國家大劇院呀,這樣宏偉的建築。”我笑着對她說:“你的夢想非常好,要實現他,就必須要有堅實的文化基礎和豐富的想象力。”她點點頭說:“媽媽,我會好好學習的。”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3

我喜歡聽爸爸訴說他的童年。他的童年是艱難的……

爸爸對我訴說着他的童年:“在爸爸小的時候,是沒有空調的,那時只有電扇,所以夏天非常炎熱,比較窮的人家只能用扇子,很窮的人家還沒有扇子呢。沒扇子怎麼辦,就只能坐在大樹的影子下乘涼。而且那時候呀只有黑白的相片呢,所以很多東西都不能照得很清晰。那像你啊,現在有電腦,有空調,還有打印機等等……爸爸那時還沒有的學電腦呢。是工作以後才學的呢。爸爸小的時候成績可好了,總是排在前幾名呢,可不用爺爺奶奶操心了……”

我對爸爸的瞭解

我的爸爸學東西可快了,它是工作以後才學的電腦,可是他懂得卻比我多。大人嘛就是大人,懂得知識就是比小孩多。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認爲爸爸對電腦還沒有我對電腦那麼拿手,打字幾秒鐘就打完了,可爸爸偏偏去用五筆輸入法,要他用微軟輸入法,他不用,偏偏去用五筆輸入法,害得打個字都要好久,我真替他着急。我會做普通網頁,他不會,想教他,可是他常不在家。他對電腦最拿手的就是遊戲,玩起遊戲來可以從7點晚到深夜,他常泡在電腦裏,一泡就是好長好長的時間,他不常輔導我的學習,除非我問他這個字怎麼讀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他還會給我答覆,但有時他玩電腦玩得太入迷,我問他它頭都不回,只會說三個字——查字典。

我爸爸常吃“醋”,因爲我常常陪媽媽,所以看見他在一旁不理不睬就知道,他吃“醋”了。看他那神情還像是被我冷落了樣的,又好像我偏愛媽媽。所以這使我良心不安我爸爸有點兒懶,就是有時媽媽不在家,我和爸爸在家,如果冰箱裏沒有剩飯剩菜,就要我訂飯吃,因爲離我家不遠處有一個茶餐廳。我想他不願做飯的原因就是,兩個人在家做飯做菜又吃不了多少,所以乾脆不做了更好。

我的爸爸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見我過美好生活和學習突出,每次考試在班裏拿前3名,雖然我做不到每次都拿前三名但是我會努力的,我不會辜負爸爸對我的希望。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4

孩子從一出生就是帶着父母的希望誕生的,父母給孩子設定了很多規劃,很多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也需要孩子去實現。孩子要學習這個,孩子要學習那個。父母決定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並且要求自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代有一代的夢,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現在的孩子們則成了一臺考試機、一臺成人夢的複印機、一張鋼琴凳、一雙紅舞鞋、一隻小青蛙、一支油畫筆,反正想讓孩子是什麼,孩子就得變成什麼。惟獨不是父母自己。

現在的家長過去是由父母帶大的,現在的孩子則是在幼兒園和學校里長大,孩子過早掛上月票或騎上山地車,奔波在城區街道上,從一個封閉的圈子再鑽入另一個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課就像狼在追羊,不僅使他們沒有玩的時間,也減少了與成年人交往的機會。而傳媒、電視給孩子的信息,明星對他們的影響,卻遠遠超過父母。孩子基本上與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隔離了,爹媽在幹什麼他們並不清楚,也不瞭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於好奇,父母才偶爾帶他們參觀一下自己的工作場所,只是出於禮節,纔去見見祖父母。正是周邊環境的封閉,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習氣。

當年父輩們80%都是自己去上學,現在只有7%的孩子是自己去上學。爲了讓孩子能遂父母的願,家長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爲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費和支出的意向上,爲孩子的開銷或孩子的選擇意向竟佔家庭比重的22%~40%。父母們由於“出了血”,一不如意就衝孩子大吼大叫:競爭,競爭,否則掃馬路去!孩子們則根本不當回事,心裏在嘀咕:你也沒混出息。兩代人的衝突,好像他們面對的不是同一個時空,也不是同一個社會。與上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簡直太不幸了,孩子從小就進入一個太緊張的時代。大人們只是想着孩子小學要擇校,中學要重點,大學要名牌,一路殺過去,出國、留學、找個好工作。可人們似乎忘了,他們還是孩子,他們要玩,要歡樂,還要聽故事

在一項對上海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中小學生的學習時間過長,平均作業量超過國家規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學生除了上6節課之外,還要完成教師、家長佈置的作業,加上參加學校夜託班、提高班、家教輔導班等,共計454小時,人均每天學習時間總計爲1054小時,大大超出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學生每天學習時間6小時的規定。

家長不管自己是什麼職業,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讀點兒書。學生家長的普遍心態是:與其讓孩子閒着做其他事,不如讓他們多做功課……孩子做其他事,家長不放心,只有做作業,家長才放心。

際關係的淡漠、環境污染,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孩子們在享受父輩們幼時從未享受過的豐富的物質及精神產品的同時,也正在承受着父輩們想象不到的精神壓力。

他們從踏入小學校門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而學校、家長傳統而片面的教育觀念,以分數高低論英雄、以升學率高低論優劣的不適當教育觀念,嚴重妨礙了教育者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這種過分關注智育和分數,實際上是剝奪了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不正常的生長環境。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5

暑假期間,西藏中學組織同學們到雲南參觀,大家興奮地拍照留念(左二爲作者)。

“藍天麗日,每一片陽光,總是那麼親切,勤勞的人們在這裏生息,千百年來的風霜匯聚,更迷人……”都說藏族同胞能歌善舞,儘管我個人的聲樂天賦似乎有負於這樣的讚許,但從藏族人民主流講,這是一種讚許,也是客觀評價,所以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詞來開始我的故事。

作爲一名藏族女兒,我一直認爲,我們民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是一個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民族。我愛我的民族,也愛我國其他55個民族,一種血肉情意已經深入我的骨髓。

時間是最稀缺和寶貴的資源,36歲的我已經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短短的人生經歷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經歷,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青少年時期的故事。

我是一個地道的拉薩姑娘,在我小的時候,拉薩的漢族同志特別少,我身邊的大人們都把人羣作這樣的劃分:他是國家幹部,他是居民。民族幹部子女和漢族同志接觸得多,會講漢語,居民們都不會。我們家裏只有父親是國家幹部,我們又住在居民區,所以只有爸爸會講漢語,我上小學的時候一點兒漢語都不懂。那時我和弟弟以爲“新娘子”是一句罵人話,吵架的時候會經常對罵“新娘子、新娘子”。

有意思的是,儘管我和母親都不懂漢語,但我上小學時,我母親堅持要我到漢族班去讀書,她覺得學習漢語非常重要,學習漢語會有更好的前途。現在想來,我母親作爲一個普通的藏族婦女還是很有遠見的。然而可想而知,我的小學一二年級過得是多麼艱難。

小時候的我非常靦腆且固執,雖聽不懂漢語,但不哭也不問,大家給我起了個外號叫“泥菩薩”。我們班上有個和我一般大的漢族女同學,我很喜歡她,每次她跟我說話我都特別高興,我也能感覺得到她也非常願意和我在一起。儘管倆人語言不通,但下課時我們總會湊在一起玩。她有時看着我,會邊說着什麼邊指指我的衣服,又指指她的衣裳。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麼,當時我的理解是她在和我比誰的衣服漂亮。我那時有一件父親從內地給我買回來的花上衣,我覺得特別美,爲了跟那個女同學比漂亮,我一直穿着那件上衣,每次母親要給我換下來洗的時候,我都又哭又鬧。遺憾的是,還沒等我學會漢語,那位女同學就和她的父母調回老家了。又過了若干年,我才明白,那個女孩當時是在和我比誰的衣服乾淨而不是漂亮,可當時的我一點都沒明白,想想很是慚愧。

12歲那年我小學畢業了,因爲成績優異,我順利而光榮地考上了內地西藏班_重慶市西藏中學,我是第三批內地西藏班的學生。從此,我開始了11年的內地求學生涯。

12歲就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可我沒有絲毫的憂傷。父母親教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要“學成歸來”。可那時的我對“學成歸來”一點概念都沒有,“大學”對我而言是十分空洞的概念,我只知道要學習好纔對得起父母。

離開拉薩的那天是1987年9月14日,我記得非常清楚。那天早上,我穿上了母親爲我準備的新衣裳,心裏一個勁地盤算着到了內地要吃電視裏見過的叫不上名的特別精美的食品(後來我才知道那叫藕和湯圓)。我們在拉薩市教體局的院子裏集合,父親出差在外,是外婆、母親和小姨來送的我。100名學生有很多家長送行,院子裏有歌聲、歡笑聲,也有哭泣聲,哈達在人羣中飄舞。幾個大人組織我們排隊,說是去機場的班車到了,於是大家就開始依次上車,這時很多剛纔還在嬉笑的學生開始哭泣。隨着汽車緩緩啓動,車上車下已經哭成一片,我在車上看見送我的母親和外婆、小姨都淚流不止,還不停地對我說照顧好自己,一時間我也被悲傷的情緒籠罩了。

這一分別就是整整4年,思念和孤獨感常常縈繞着我。我算是非常幸運的,父親出差時順便看過我幾回,我則每週給父母寫一封信,而我的同學中有許多人在這4年中沒有任何人來探望。儘管承受了與親人分離的煎熬,但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內地西藏中學,我們有最優秀的教師,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和老師之間建立了親人般的感情,同學之間也情同手足。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假期裏,學校還組織我們遊覽一些名勝古蹟。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探討人生和理想,那個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雄心勃勃,有的想成爲人民教師,有的想成爲企業家,我們盼望着長大成人的日子,期待着有朝一日建設家鄉報效祖國。學校每年在白公館渣滓洞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就此展開的人生觀大討論活動,尤其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了深刻影響,我們渴望着自己成長爲有良知、正直和對社會有益的人。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6

“家”是個充滿了愛與溫暖的地方,也是充滿了批判與指責的地方。

天下父母心,所有做父母的,哪個不是盡心盡力地在教養孩子、疼愛孩子?儘管父母已經竭盡心力了,孩子還是會給父母出些難題。父母尤其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是用同樣的方式教導小孩,但是不同的孩子就是會有不同的反應,譬如說:爲什麼有的孩子生來就乖巧聽話,有的孩子卻總是要搞叛逆?有些父母甚至對某些宗教的說法很認同,例如“有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有的孩子可能是來討債的。”父母對孩子不同的表現,顯得相當無奈,最後只能承認:“每個孩子,的確有不同的個性。”但是,讓父母不能釋懷的是“縱然每個孩子的個性有所不同,天賦也各有差異,但只要好好的努力,都會有不錯的表現,做個學生,就該讀書,該爲自己負責,這些道理可都是一樣的啊!”

父母常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你考的好不好,我們其實並不介意,問題是,你盡力了沒?”這句話聽起來,挺有道理的,好像做父母的,是多麼的明理與寬大,你看!我們做父母的並不是很在乎你的成績喔!我們所在乎的,其實是你求學的態度啊!想想看,你的態度夠認真嗎?你真的盡全力讀書了嗎?父母說這些話,真是用心良苦!因爲想要讓孩子對自己的學業負起責任來。所以孩子啊!讀書可不是爲父母讀的,是爲了你自己而讀的啊!你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負責,考試的成績我們可以不計較,但是請問:“你盡力了嗎?”

當父母問孩子“你盡力了嗎?”這句話時,背後的含義,其實帶着一種強烈的質問,要求小孩應該要自我檢討。意思是說:“問問你自己吧!盡力了嗎?你對得起我們嗎?對得起自己嗎?你想欺騙誰啊!如果真的盡力了,怎麼會考成這樣呢?所以好好的想一想吧!”父母簡單的一句話,聽來是非常的有道理,但卻也爲孩子帶來極沉重的負擔。父母一般會說“怎麼說?難道孩子不該學習爲自己負責?孩子將來是否能功成名就,是否能吃香喝辣,難道我們做父母的要負責嗎?我們這句話哪裏說錯了?”

沒錯,每個人都應該爲自己負責,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擔當,每當我們自己表現不理想的時候,就會開始檢討、反省自己,想要知道“究竟是哪裏做錯了?究竟自己是忽略了什麼地方?事情到底是在哪一個階段出了問題?”這一連串的檢討與反省,其實經常讓我們徹夜難眠。我們的教育早就告訴了每一個人,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所以在父母與孩子的心中,父母的希望作文 都有着一把共同的度量衡、有着社會所公認的標準,用來評判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又是不好的。孩子當然也會不斷地檢討自己、反省自己,孩子會想:“我是怎麼了?我怎麼又做錯了?爲什麼我總是做不好?爲什麼我總是比別人差?我真的已經盡力了嗎?也許我剛纔不該打盹的!我纔讀了一個小時的書,怎麼就休息了?我真的是太懶惰了!聽媽媽說,王媽媽家的小孩,只要一拿起書,就會讀到三更半夜,人家是多麼的努力,我卻經不起瞌睡蟲的襲擊,居然一下子就睡着了。像我這樣的懶惰鬼,功課怎麼會好呢?而且,我剛纔也不該偷看漫畫的,雖然是很想看,但是看這些東西對功課有幫助嗎?我真是對不起父母,他們那麼辛苦地工作,我真是太不孝順了。”像這樣充滿了自責與愧疚的話,我不知聽過多少的孩子說過了,看得出來,他們是多麼希望自己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啊!所以當父母露出失望的神情時,孩子就會開始暗自開“檢討會”,不斷地質問自己“你盡力了嗎?你盡力了嗎?”

這句話最大的威力在於,“檢討會”會沒完沒了的開下去,由於罪惡感的作祟,孩子在檢討完之後,會再一次地重複檢討自己,孩子會不停地問自己:“我真的盡力了嗎?”最詭異的是,每當你愈是批判自己,你就愈可以找到更多自己不好的地方。於是,在過多的檢討與反省後,孩子就有可能讓自己產生出更多的內疚與罪惡感。許多父母告訴我:“我們真的一點都沒有要求孩子,但是孩子他的自我要求很高,也不知他的壓力是哪裏來的?我們常要他早點睡,但是他卻堅持還要讀書,他自己的壓力大,我們也沒辦法!”請問,孩子的自我要求很高,是來自於哪裏呢?也許孩子已經很累了,也很想去睡了,但這時內在批判的聲音就會出現來督促他:“你盡力了嗎?你這樣就算盡本分了嗎?”於是神經再度的繃緊“好吧!就再多讀一會兒吧!免得考得不夠好,對不起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