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從未缺席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溫暖從未缺席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溫暖從未缺席作文 篇1

雖已是三月,但冷意未褪。窗外稀稀疏疏響着鳥叫的聲音,冷風把窗簾掀起來,來往拉扯的聲音聲聲入耳。

我從被窩裏掙脫開來,腦海裏還回蕩着昨晚與母親爭論的情形。上網課的日子讓我的心情極度焦躁。日復一日盯着電腦平板的生活枯燥無味。因爲要早起,時常來不及跟着家人吃早餐便坐在書桌前早讀。睏意撲面而來,飢餓在肚子裏盤旋,發出奇怪低沉的嘶吼。我又時常把母親幫我衝好的熱牛奶晾在一旁,上完課才驀然想起,擔心母親的責怪,急忙喝下冷冰冰的牛奶。

幾日腸胃的不適讓母親匪夷所思。物理課的難題加劇了我的煩躁。母親如往常般捧着牛奶走進房間,又催促我立馬喝掉。她見我無動於衷,上前拿開我忙亂的筆。黑顏料一瞬間跨越整紙,我壓抑在心底的怒氣一瞬間涌上前。

手肘往後撇開,緊接着便是響徹心裏的碎裂聲,熱牛奶在地上攤開。玻璃碎片閃閃發亮,光芒折射進我的心裏。

母親愣了一幀,手裏還保留着拿杯子的姿勢。她緩過神來,又驚慌失措,卻一句話也沒說,默默地打掃着碎了一地的心。此刻一回想,愧疚涌上心間。但那時的我只是強忍着淚水,冷冰冰地說:“我不想再喝牛奶了。”

那天母親再未跟我說話。我多次說出口的對不起被她冷冷地拒絕。愧疚的淚水在夜晚收拾不住。早晨起來時,淚水鋪滿枕頭,我想起與母親冰冷的對話,鏡子裏腫着眼的自己又紅着眼眶。

備忘錄裏打了十分鐘的長文致歉。複製貼罷,我便打開網絡,打開微信。

彈出幾條消息振動的聲音,不是別人,正是母親。凌晨兩點。母親說:“鍋裏榨好了豆漿。蒸爐裏的雞蛋和麪包都先加熱再吃。不要喝冷的,會胃疼的。第二天好好加油。”

一詞一句都軟綿綿地暖進我心底。眼淚又適時地在手機屏幕上連成海。形成的凸透鏡放大了字,還放大了我心裏的愧疚,放大了我以爲會缺席很久的溫暖。

我取消了粘貼的提示,在淚的汪洋裏打出一排字——好。媽媽早安。

讓多餘的煽情沉澱在簡單的漢字裏。有時候溫暖被一時的衝動害怕得嚇走。當恢復神志才發現,溫暖從未缺席,它就藏在愛裏等着你。

溫暖從未缺席作文 篇2

秉一支話筒,拓人間芳華。題記

微風輕輕地從窗戶吹進來,陽光透過窗簾斑駁地灑落一地,窗櫺邊的綠植愈加青翠欲滴。我懶懶地伸個小蠻腰。心中不由想起了那些令人沉醉的文字,在乘風而散,隨水而流的歲月裏,總有溫暖在心中盪漾

央視《主持人大賽》的熱播,給我的心裏撒下有溫度的種子。舞臺上的每一位選手,都用語言挖掘着這個時代的本真,呈現着這個世界的精彩斑斕。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大國小家》特別節目,我是本期主持人楊光舞臺上,參賽主持人楊光向大家講到了自己的經歷,小時候家境困苦的他一直有一個當主持人的夢,可他從小是個結巴,爲了練習說話,每天五點鐘起牀,含着石子練繞口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多少年後的今天,楊光在舞臺上講述自己經歷的同時,回首以前的`夢想,他真的做到了,從他的講述中,我感到一種暖,似曾相識。

其實,世間萬物,包括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在這個世界上單獨而又渺小的生活着呢,從他堅定與執着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對未來的期許。想起《紫藤蘿樹瀑布》裏:我要開花,我要發芽。這句話,也有一種別樣的心緒暖暖地流淌進我的心房,在被誤解,被壓抑,被否認的歲月中,我們只有沉澱一份堅韌,才能走過艱難而又失敗的時光。是啊,沒有含淚的播種,又怎會有含笑的收穫?

夜晚,23點。靜靜的風浮動着桌邊的窗簾,桌上暖黃色的燈光籠罩着正低頭奮筆疾書的我,時鐘滴答滴答地輕輕附和着沙沙聲,一切都是那麼寂靜。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踏上了中考的征途,每一個不起眼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在這個人人都努力向前的時光中,日夜流轉,不變的是埋頭於書山題海中的身影,我們左手持卷,右手執筆,用黑色的字跡換取鮮紅的分數,浮浮沉沉。

光影裏,我彷彿看到幾月後,考場內,窗明几淨,清爽陰涼,我和我的同學們認真思考每一道題,仔細書寫每一個字,我們用心書寫着自己的人生之路,這樣想着,一股暖流充盈了我的心房。

父母的陪伴與等待,老師的辛苦與付出,雖然我們不一定能擁抱一個美好的結局,但至少無愧於心。

細細回想,我的生命裏,溫暖從未缺席過,美好的人和事,總能帶給我安慰與鼓勵,讓我不論在春秋,在冬夏,在熹微的晨光裏,或是在月明星稀的寒夜,每當與文字相伴,總會想起他們,那一個一個在成長道路上默默耕耘的人們,他們讓我收穫了不期而遇的溫暖。從此,我追尋夢想的道路上,將會有一種暖,溫潤歲月,焐熱心靈。

溫暖從未缺席作文 篇3

思忖良久,覺得,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是那一種在口中化開的溫暖感受吧。

不可或缺的,是家鄉的味道,好比梁實秋先生的《雅舍》中,名目鉅細而精良有味的菜餚;好比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一碗一碟皆爲意境;好比林清玄的大毛蟹,一字一句都是童年的味道。每個人對食物的鐘愛不同,埋藏的不過對家鄉執着的懷念罷了。就像我,鍾愛麻辣的味道,那是我的土地給我打上的烙印,是牽繫所有人的鄉愁

不可或缺的,是思念的味道,我記得四歲的黃昏,我們圍坐在木桌旁,在老家青石的院落,吃晚飯,有盤外婆做的米豆腐,煎得金黃焦脆,細細的蔥花輕輕躺在上面,製造一種溫暖而令人陶醉的米香。入口,軟而稍糯,彈而不韌,味道再好不過了。其實外婆做的飯都很好吃,母親也愛。到現在,都在懷念,即使在艱苦的歲月,有她,便有溫暖的飯食,分外想念。

不可或缺的,是生活的味道。苦瓜苦,但苦中回甘,人生中的困境便叫“吃苦”,“先苦後甜”;有種酸溜溜的感受,叫“吃醋”;有小孩不懂的複雜的感受,是隻打翻的瓶子,叫“五味雜陳”。母親在廚房忙碌,簡單的原料能調出不同的感受,是“人生百味”。但廚房給人,總是溫暖的,不長又短的人生不概也會有暖意吧,心情快樂,做的菜才更好吃,但每個人的菜“好吃”又是不同的,這番哲理,怎不體會一番人生的樂趣?

不可或缺的,是平淡質樸的味道,是舌尖的溫暖所承載的,萬古不變的情感與人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