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遙遠的記憶作文

兒時的印象裏,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牛。

不算遙遠的記憶作文

一來,牛對於農家人來說,是頂呱呱的好勞力。犁耕耙種,拉車打場,樣樣農活兒離不開它,特別是秋收農忙時節,耕地這種最累最重的活兒,牛可是絕對少不了的主力,大忙的日子裏誰家沒有牛便會急的團團轉,低頭哈腰的上完東家去西家給人家說好話借人家的牛差。二來,牛在當時算是農民家裏最值錢的物件了,而且每年還會爲它的主人生下一個小牛犢,賣了錢便是一家人一年的生活開銷,孩子上學,老人看病,修房蓋院也便有了依靠。母親好多次跟我說過,我上學花的都是牛犢錢。因此,農家人對於牛有着特殊的感情,再窮的日子,每逢過年農家人也不會忘記給辛苦了一年的牛喂上一兩個大白麪饅頭,也算是對牛的一種犒賞和感恩吧。

牛很忠誠,雖然比起騾馬乾活是慢了些,但有着不驚不燥的踏實。秋收時節,田間地頭到處能夠看到牛的身影和聽到農人“得得,冽冽”的吆喝聲,農人手裏的鞭子經常在牛屁股上叭叭的打來打去,滿是一痕一痕的紅印,但牛絕不會像騾馬那樣一拉不動便撂挑子,使倔子,甚至幹出踩踏人的事情。記得小時候,村裏坡地多,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往往需要不停的幹上一個月,經常能看到牛腿上被牛套磨的血漬漬的場景,有幾次讓人看着心疼,便找些破布把牛腿磨爛的地方給包上,但父親說起不了多大作用,因爲耕地的時候一拉套還要被磨,我就用布條把套包起來,只是希望少磨一些磨輕一些,心裏也是一種安慰。在牛身上發生過這樣真實的事兒。一年收麥子,主人套牛駕車拉滿滿一車麥子不小心一側車軲轆滑進了溝裏,這牛竟四腳拔地,瞪眼怒目,拉直了套用力撐着硬是不讓不讓車子掉溝裏去,主人沒辦法只好回家拿來斧頭砍斷了牛套,棄了車子,纔算保住了牛的性命。這事在周圍幾個村都成了焦點新聞,人人都誇獎牛的忠誠,此後我的意識裏對牛的堅毅、牛的隱忍有了更多的尊敬之情,也慢慢懂得了一點堅強和韌勁兒。

記得我家養的最早的'那頭牛是父親從很遠的山裏走了一天的路買過來的,到我家裏一年一年的延續了很多代。父親母親都很勤勞,對牛也總不虧待,每逢農活不忙,母親總要割草,一籮頭一籮頭的割,很多次看到母親弱小的身軀上揹着比自己個子都高的草垛,在田間地頭顫顫崴崴的身影,鼻子總是陣陣泛酸。由於父母餵養的精心,我家的牛在村子裏總是數一數二的肥,讓很多人羨慕,可誰知道這裏頭流有多少母親的汗水。牛肥自然吸引偷牛賊的目光,那年夏天家裏養的肥牛被偷去了,家裏像失去了一根支撐的柱子似的,空氣都凝聚了,母親一連幾天消沉,吃喝不下,後來,母親愣是一口一口的草料把沒被偷走的五個多月的小牛犢養大,並且繁衍了後代,一直延續到現在。

現在,農業機械越來越發達,又快又省事兒,牛也漸漸沒了用武之地,而且村裏人在外邊有工做,都嫌喂牛費勁兒麻煩,喂一年牛不如外邊打份零工賺的多,很多的人家也慢慢不養了,即使養牛的也純粹變成了一種產業。父親母親年齡也大了,我也曾多次動員把牛賣了,母親總捨不得,說家裏要是少了這牛總會感覺空落落的。現在回村裏,牛也只剩不幾頭了,但關於牛的記憶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當遇到不快不順不開心的時候,便會從記憶深處升騰出來,教人如何再堅強、踏實和忍耐一些,而且每每見到牛,也總會生出一份感恩之情。畢竟,牛,爲莊稼人的日子做出了貢獻,見證了村子的變遷。

以往農忙時節,最多的記憶就是田地間彎腰弓背、揮汗如雨勞作的人們。農活是下力氣的活,日頭烘曬下幹一天回來便會腰痠背疼。有很多次放學我下地幫忙,晚上經常渾身疼的睡不下。很多下地幹活的男人喜歡穿背心,後背上便會被太陽曬成一個黑黝黝的背心圖案,當時覺得很好笑,也覺得心酸。那個時候打麥要靠人工一塊一塊的割,一塊一塊的拉,一場一場的碾,人們總是一天起早貪黑,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有時候忙的顧不得做飯,便啃口饅頭喝口涼水湊合,困了就倒在麥秸堆上打個盹,或者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吸袋旱菸便又忙碌開了。秋收更是一年中忙碌時間最長的季節,白天地裏忙碌,晚上趁着月光一家人還要坐在院子裏一個一個的掰玉米,兒時很多關於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憶都是在院子裏度過的,銀白的月光瀉在院子裏的玉米堆上,勞累了一天的父母晚上總是熬到半夜,然後站起來捶捶後背走進屋子從紙包裏拿出一個月餅,掰成不均等的四份,大塊的給我和姐,算是對我們勞動的獎賞,有時候咬着牙堅持就是爲了得到那份香甜的月餅,很多時候一覺醒來還能聽到父親母親吱吱嗦嗦掰玉米的聲音,第二天早上天不亮,便又聽到母親做飯餵雞的聲響。正因爲幹農活太苦,上輩人最簡單最實用的教育他們的子女的辦法,就是“不好好學習就戳牛屁股”的老話,讓子女們早一天跳出農門,不當這汗灑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便成了上輩人最大的心願。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村裏人的日子在省吃儉用中有了一些原始積累,漸漸好轉起來。換了農具,再後來通了電,用上了脫粒機,買了三輪車,每年的農忙時節便大大縮短了,也省了很多的笨力氣。近年來國家對“三農”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不僅破天荒的取消了歷朝歷代的皇糧國稅,減輕了農民負擔,而且種糧、買機具都有補貼,這對於農民來真是不敢想像的事兒。現在的農忙時節大都用農機,人們不費太多的力氣,三五天抓緊收拾完,便去做別的營生去了。

在以往,冬天是農人最閒的時節。冬天人沒事幹,盡吃老本不賺錢,人便悶的慌,閒的無聊就靠着牆根着曬太陽,或圍着火堆烤火,人多了閒言碎語便多了,東家長西家短的,總會生出些事端,給寧靜的村子添了許多熱鬧。小時候放學回來,經常能看到聽到一些人家吵嚷打鬧的聲音。有的是兩口子爲家務事兒吵架吵到了門口,有的是爲兩家的宅基地互不相讓,有的是妯娌間爲父母養老出錢的事爭短論長,有的是爲兩家的孩子打架父母幫腔,而且罵的難聽甚至婆媽、下流。剛開始想不明白,爲什麼村裏人怎麼這樣不講文明,怎麼這樣斤斤計較,爲什麼爲一些營頭小利便詛爹罵娘,爲什麼兄弟之間爲老人養老的事就能大打出手,爲什麼夫妻經常吵罵打鬧,後來漸漸明白了,很多的恩怨都是窮惹的禍,很多的氣都是從沒錢生來,農忙的時候顧不上這些陳芝麻濫穀子的事兒,到了農閒,人的心想多了,便會計較的更厲害。再說,有錢好辦事,富家親上門,不是說錢能決定一切,但在貧窮的年代,兜裏沒錢,日子的確不好過。

現在,村裏的人們都在想方設法幹活賺錢,平常回村裏,房子是越來越寬敞高大了,可村子卻越發的冷清了,年輕人都出去了,能幹動活的人都出去找零工幹了,沒出去的便在村裏建了養豬場、養雞廠發展養殖業,聽說有幾家去年買了小汽車的。前兩年,村裏實行了合作醫療,羣衆看病也可以和城裏人一樣報銷,再也不會出現以前很多村裏人小病拖大病熬的狀況了,而且兄弟妯娌之間爲老人看病出錢鬧彆扭的事兒少了。前段時間聽說又要實行農村養老保險,人過60歲每月可以按時“領工資”,着實讓上了年紀的老人高興了一把。村裏也很少聽說爲一些雞毛蒜皮而吵嚷的事兒,用村人的話說,划不來,有那吵嚷的心思和力氣,還不如去找一天活幹賺張活錢來的實惠。看來,“倉懍實而知禮節”,人有事幹了,有錢賺了,家境好了,心氣自然便順暢了,過日子的心情便大不一樣了。也相信隨着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文明和諧之風將會更多吹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