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微感動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舌尖上的微感動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舌尖上的微感動作文3篇

舌尖上的微感動作文1

太陽把光芒灑向人間,將溫度傳遞到葉梢;葉子把那份溫暖化爲養料,把能量傳遞給花朵;花朵將那動力化爲恣意的美麗,將豐碩傳遞給果實;果實心滿意足地墜入泥土,把希望傳遞給明天……食物傳遞的就是一份煙火嫋嫋而不絕的美好。

從前只是被舌尖上的中國裏那醉人的色彩吸引,鹽漬的醉蟹,一條好久才製成的火腿,鮮亮的顏色彷彿讓人們隔着大熒幕都能聞到香氣。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美好的背後都有一個被手藝人傳承的故事

其中有一次講了一對做麪條的陝北老夫婦,住在黃土溝溝的窯洞裏,不會做別的,就會做一手面條。爲了製作地道而又筋道的麪條,他們常常深夜輪班去翻、晾。一個特寫鏡頭讓我看到了老人臉上的皺紋,如春風吹皺了一汪水,瞬間讓我覺得一碗麪原來也有故事,原來也有滄桑。如今,麪條多在現代化的大工廠裏製作,美觀,效率高。而手工麪條費時,費力,利潤低。但是老人不以爲然:“機器做的麪條有啥味道?”爲了留住這份手藝,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幫二老揉麪團。正是因爲有這份兒匠人精神在裏面,我們纔可以品嚐到那麼多有歷史底蘊的美味啊!

那次回老家,鄉親送了我們一袋子野菜,蔫蔫的沒有生氣。可是媽媽將這袋野菜視若珍寶,在廚房裏忙忙活活,端上來一盤蒸菜,拌上蒜泥和香油,嚐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清香。媽媽看着這菜的眼神兒,流淌着溫柔的光,將它的歷史娓娓道來。小時候村子裏的人只有紅薯啃,“無鮮肥滋味之享”。姥姥就常常下地挖野菜,給飢餓的兒女嚐個新鮮。姥姥去世已是許多年,但媽媽仍然記得貧乏的年代姥姥做的家鄉吃食。時至今日我才能品嚐到從姥姥或者更早的前輩那裏流傳下來的食物,感受到親情隨血緣流傳下來的美好。

誰說食物就沒有情感和溫度呢?只要大家用心去體會,你一定能品出其中與衆不同的味道。焦黃的炸豆腐,鮮紅的湯底,酸甜的招牌鯉魚,亦或是一碗平淡的麪條。傳遞一份脣齒飄香直抵舌尖,傳遞一份美好直達心間。

舌尖上的微感動作文2

俗話說:“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不吃飯哪裏來的力氣工作?所以人們自古就對美食特別執着,也有許多人去探究美食中的奧妙。

北京的烤鴨、日本的壽司、美國的快餐、重慶的火鍋都是世界各地的美味!有的注重味道,像重慶的火鍋;有的則側重營養,像美國的快餐。雖然我並沒有品嚐過這些美食,但也認爲它們是超級好吃又美味的食物,不過我始終覺得媽媽做的飯菜是最有味道的。

小時候,我的家裏並不富裕,不如其他家庭那樣每頓飯都有肉食,媽媽覺得我和弟弟妹妹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既要吃的好點又要有營養,所以媽媽隔三差五的去村子裏買一隻兔子或者殺一隻自家養的雞,給我們做大盤雞吃。食材很普通,只有土豆和雞肉或者兔肉,再加一些調料,但媽媽做得非常認真,總能做出獨一無二的味道。

在我的記憶裏,媽媽每天早晨都會烙幾張雞蛋餅—雞蛋和麪攪拌均勻,再切一些蔥花加進去,最後做出一張薄薄的圓圓的雞蛋餅,不僅好吃又營養!雖然雞蛋非常有營養,但我自小不喜歡吃煮雞蛋,所以媽媽才做了雞蛋餅。

當然啦,我最喜歡的是媽媽手工做的紅薯麪條!只要我週末回到家紅薯麪條是我必吃的食物,我認爲紅薯麪條加上媽媽採的野菜是最完美的搭配,讓我吃了還想吃,愛不釋口、欲罷不能!

逢年過節,媽媽的飯菜花樣更是數不勝數、美味不斷!媽媽總能用簡單又普通的材料做出最美味的食物,每次我都能從食物中體會到媽媽的用心,聞出關愛的'味道,品嚐出滿滿的幸福!

但現在媽媽的腿不小心受傷了,躺在牀上不能動,也沒有辦法爲我們做美味的食物了。所以我自己學會了做飯,我也想像媽媽爲我們做飯一樣給她做一頓飯。食材很簡單,調料很特別—只是麪條加上我滿滿的感恩和期望。

媽媽做的飯給了我感動,我做的飯給了媽媽關愛!

舌尖上的微感動作文3

又想起了媽媽做的麪條、菜湯、雞蛋餅。在我看來這就是人間美味。

先說說這麪條,將水和麪按一定比例,朝着一個方向攪拌,面和好後放在板上,用擀麪杖把麪糰擀圓。然後把面片拿起一層一層地疊好,每層之間撒上點玉米麪後就可以切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切寬些或切窄些。麪條最好在大鍋裏煮,開鍋後撒上蔥花。瞬間香氣瀰漫了整個屋子。白白的麪條,香香的蔥花讓人看了口水直流。現在大多數小賣部裏都有面條,再也不用那麼辛苦的擀了,可總缺少麪條的滋味。每次感冒的時候,媽媽總會爲我做一碗手擀麪。

還有菜湯。現在的人幾乎頓頓可以吃到肉,可在我小時候頓頓吃肉是不現實的。沒有吃的,媽媽就會拿顆白菜,把菜葉多的那一部分切下來,切成絲,鍋中的水燒開後把菜放進鍋中,等菜五成熟後往鍋裏撒面。面不能撒太多,太多了就會很粘,也不能太少,太少了就和水沒區別了。母親每次撒面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

最費事的就是雞蛋餅了,母親擅長的是和麪,父親拿手的則是攤餅。做雞蛋餅和麪是最重要的。面和得太薄或太厚都不行。母親按照兩個雞蛋,一碗麪,一碗水的比例去攪拌,時不時的往裏面加面或加水。如果喜歡也可以往裏面放一點蔥花,放少許的鹽。面和好後就該攤了,先倒上油,等油熱了從盆裏舀一些面,放入鍋中快速把面抹成圓形,過一會就把麪餅翻過來,這時你會看到翻過來的這一面已是金黃色了,時間不長,一張香噴噴的雞蛋餅熟了,迫不及待的想吃兩口。

從小就開始吃父母做的食物,可不知怎的,從沒有吃厭過。因爲這裏面有愛的味道,讓我感到溫暖。無論身在何方,它永遠讓我牽掛,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