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包容的作文六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容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包容的作文六篇

包容的作文 篇1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人的胸懷。——雨果

人具有很多品德。包容也是其中之一。包容它含有寬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包容的品質。包容不是先天性就有的,它關於人的德性,也關於人的見識,有德,有識的人才能有包容,德,識靠不斷的學習,修行才能獲得。曾有人問包容從何學?便有人曰:“對自己嚴,對別人要寬。嚴於律已,寬以待人。”自己的言行雖然對別人或社會傷害不大,我們也不能對自己寬容,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對他人的言行,如果不涉及大的利益,我們都可以包容。只有對別人包容才能得到他人的包容。

回首歷史。宋太宗包容二臣。宋太宗在北陪園飲酒,臣子孔守正和王榮侍奉酒宴。二臣喝得酩酊大醉,互相爭吵不休,失去了臣子的禮節,內侍奏請太宗將二人抓起來送吏部去治罪。但太宗說:不,派人送他們回家去。第二天,他倆酒醒了,想起昨晚酒後在皇上面前失禮,十分害怕,一齊跪在金鑾殿上向皇帝請罪,宋太宗微微一笑,說:“昨晚,朕也喝醉了。”宋太宗裝糊塗,既表現了大度,又收買了人心。

以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一切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蔡哀候的妻子和息候的妻子是姐妹。一次,息候的妻子回陳國探親,回來時路過蔡國。蔡哀候說:“她是我的小姨子,我應該與她相見。”但見面後,蔡哀候對她非常不禮貌,並把息候的妻子留在蔡國,不讓她回息國。

息候聽說後怒火上升。派使者對楚文王說:“請您出兵討伐我國,然後我向蔡國求救,當蔡國出兵後,請您派兵滅掉蔡國。”

楚文王答應了,按計行事,把蔡國的部隊打敗了,俘虜了蔡哀候。

蔡哀候把息候的妻子獻給楚文王,並請求楚文王滅掉息國。於是楚文王又派兵滅掉了息國,帶着息候的妻子回楚國去了。

同樣的,彼此不相互寬恕最終導致的是兩個國家的滅亡。如果當初息候不發怒,不請求楚文王打敗蔡國。以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蔡哀候把自己的妻子留在蔡國。或許這段歷史就會改寫,也不會導致兩國間的滅亡,最終誰也沒得到好處。

包容是理解人的體現。只有理解別人,才能包容別人。當同學無意中觸犯了你,瀟灑一笑是包容的表現;當師長錯責你時,無須辯個是非黑白,要知道他們最終目的是爲你好。生活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的時候,想活的輕鬆,就得學會包容;想學會包容,首先做到理解。

包容是友誼的開端,是真誠使然。金錢買不到的友誼,利劍逼不出友誼,權勢造不出友誼。唯有付出真誠和包容,友誼纔將屬於你。用真誠對待他人,你必須包容別人的過錯,你也必定會陶醉於友誼釀成的醇酒中。

包容的作文 篇2

包容有寬容、大度的意思,是人們內在的一種道德品質。懂得包容才能坦然處世,享受生活的美好。不會包容,氣量狹小的人就無法體會到這份樂趣,因爲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煩惱與不快,這使他們無法看見生活美好的一面。

包容可以化解矛盾與衝突,換回和諧與美好。唐人李翱所寫的《李文公集》中有一篇寓言:駿馬咬傷國馬,而國馬仍行走自如,但駿馬卻因羞愧而絕食。最後國馬用它寬大的氣量包容了駿馬,駿馬恢復如初。這則寓言中的“國馬”用它的氣量包容了咬傷了它的駿馬,化解了這場衝突,換回了和諧美好的結局,可見包容確實可以化解矛盾衝突。

包容可以讓你看破成敗,坦然處世。曾經有一位科學家,他的研究總是因爲各種原因而失敗。但每次失敗,他總是對自己說:“幸好事情沒有比這更糟糕。”最終,他獲得了成功。分析這位科學家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正是因爲他懂得包容,才使他有了這種積極的心態。坦然處事,不憂不懼,才能看破成敗,獲得成功。而且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普通人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失敗中度過的。如果我們懂得包容,包容他人犯的錯誤,包容自己所遭遇的挫折,你就會發現,生活依舊是美好的。而不懂得包容的人,遇事惱惱,見人耿耿,怎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學會包容,這樣才能看破成敗,坦然處世。

包容不是天生就會的'。道德素養是學包容所必需的。試問:如果你連基本道德都做不到,那還有什麼資格去談論包容?夏元吉先生曾經說:“我幼年時,有人冒犯我,我沒有不發怒的。長大後開始在神色上忍讓,然後在心裏剋制忍耐,時間久了自然習慣不與人計較。”這說明包容確實需要學習,才能學會。

包容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大智慧。不管是爲人還是對事,懂得包容才能處世坦然。包容能讓你化解矛盾,看破成敗,體會生活美好的一面。這種道德高境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包容的作文 篇3

法國著名的文學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不就說明了兩個字——包容嗎?包容是種美德,是人自身的一種修養,中國人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我們要懂得包容。包容,有利於己,有利於人,更有利於社會。

包容,有利於己。三國時的周瑜,英姿颯爽,意氣風發,卻只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華而自夭,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試想一下,如果他沒有這等狹隘的心胸,而是包容對待任何事情,觀時待變,以他公瑾之才,是否可以助孫權平定江東進而一掃天下呢?這樣,他周公瑾便可名垂青史。這足以說明包容的重要性。

包容不僅有利於己,還有利於人。有個小姑娘要開音樂會,在報紙上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在她的面前。小姑娘驚恐萬狀,抽泣着說:冒充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出的曲子彈給她聽,並加以指點,最後爽快的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已經是我的學生了。就這樣,李斯特的包容成就了小姑娘的一生,讓她對音樂如癡如醉。

包容大度,更有利於社會。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鮑叔薦管仲”的故事吧。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後,他的兩個兒子爲爭奪王位而戰,鮑叔幫小白公子,管仲幫糾公子。交戰中,管仲曾兩次射中了小白衣袋上的鉤子,小白險些喪命,後來小白做了齊國國軍,即齊桓公。

齊桓公執政後,任鮑叔爲相國,可鮑叔心胸寬廣,有知人之明,堅持把管仲推薦給桓公,並說:唯管仲能當任相國要職,我不如他。齊桓公也是個心胸寬廣之人,採納了鮑叔的建議,重用了管仲。從此,管仲輔佐桓公,數年間齊轉弱爲強,成爲春秋前期中原最發達的強國,齊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古人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則大”。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裏,總要與人相處,和外界發生各種關係,因此建立和諧關係是很重要的。要建立和諧關係最要緊的是包容大度,所以我們多一點包容,世界就會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攜手,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

包容的作文 篇4

從前,小水滴和大海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隨着時間的增長,大海越來越壯,完全不把小水滴放在眼裏了。

大海經常數落小水滴,對它冷嘲熱諷的,小水滴又傷心,又氣憤,於是就離開了大海。大海還是像往常一樣認爲不就少了它一個嗎,還會有大量的水滴來爲自己增長呢!可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向大海想的那樣簡單,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水滴家族的人就對大海一清二楚了,知道了這件事後,都不願到大海那裏去了。

漸漸地,大海越來越小,他每天都在想這是爲什麼,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小水滴,想起了小水滴傷心的面孔,想起了自己那驕傲的神情,此刻的大海非常羞愧,它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他朝小水滴走時的方向喊:“小水滴,我錯了!我再也不會驕傲自大了!原諒我吧!請你回來吧!”這時,小水滴帶着同伴們微笑的來到了大海身邊,小水滴與大海緊緊相擁,從此它們的友誼又回到了從前那樣了。

爲人處事,能容則易,包容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源自人心的善良,仁愛於慈悲。

包容的作文 篇5

寬容是什麼?是對他人的諒解與關懷嗎?是一種對家人及朋友的責任嗎?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呢?感覺它是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若有似無的存在。

從小父母就經常對我說:“做人要懂得寬容。”當我想繼續問什麼是寬容的時候,往往被其它的話題扯開去,只能活生生的嚥下去,到後來就漸漸淡忘了。直到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我讀懂了寬容。

學校,我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乖學生,在同學中一點也沒有存在感,可能只是字寫得比較端正吧。有一天,班級出黑板報,寫字的同學正好請假,我突然就被班長叫去寫字。當時我心跳加速,暈乎乎地走到班級後面那塊油光發亮的黑板前,我的臉像着火似的在發燙。班長用手比劃了一下我需要寫的範圍,叮囑我字的顏色和大小,把內容給了我。因爲是第一次在黑板上寫字,一時間很不習慣,似乎粉筆都不聽我使喚,寫好的字左看右看都不順眼,一筆一劃也像是透露出我的心虛,只好反覆的擦了寫、寫了擦。

直到放學了,出板報的其他人都走了,只有我還在拼命地寫着,我整個心神都沉浸在書寫之中,彷彿在做一件神聖的事。正當我退後欣賞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這誰寫得字,醜的連他媽都認不得吧!”聲音並不大,卻刺得我耳膜生痛,心裏不由燃起無名之火,手一僵,連拿一隻粉筆的力氣也沒有了。我實在太過膽小,只能在心裏暗暗地咒罵:“她怎麼能這樣說我呢?她可能連我都不如呢!……”我沒敢回罵過去,只是忍了,忍到她走了,才若無其事的繼續完成我的使命。

過了幾天,在某節課上,老師因爲什麼事情,厲聲呵斥了她,她當場就哭了。課後,我見她獨自一人坐在座位上,用手背輕輕擦着眼淚,揉着紅紅的眼睛。我靜靜地看着她,奇怪的是並沒有幸災樂禍,反而很是同情,隨手抽了一張紙巾遞給她。她感激地朝我笑了笑,輕輕說:謝謝你。我突然覺得世界真美好。

我把這種心情告訴了爸爸,爸爸意味深長地說:“你看,這就是寬容的力量。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你的心中就開滿了鮮花,即便有荊棘,它也能磨礪你的心靈,讓你變得更強大。”

是啊!我讀懂了寬容,她是一種選擇,“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容。”

包容的作文 篇6

小草,需要陽光的溫暖;珍珠,需要貝殼的保護;土地,需要雨露的滋潤……

記得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是一個豔陽高照、風和日麗的日子。班主任江老師走進來,熱熱鬧鬧的教室頓時變得安安靜靜。老師走上講臺,手裏捏着一本記錄稿,微笑着對我們說:“這幾天,我們全校要進行捐款活動,大家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錢的出錢。這本記錄稿就交給班長來保管,如果現在有錢的話,能捐多少捐多少,就可以到班長那裏捐錢去了。”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的零花錢,毫不猶豫地投進了那個信封中。這條捐款的隊伍排成了一條長龍,班長將每個同學的名字記在本子上,並寫上所交的數額。由於我今天沒帶錢,所以只能明天交了。

第二清晨,我把從爸爸那裏拿來的百元大鈔交給了班長……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全校師生集中在操場上,每個班的班長都拿着一個信封,陸陸續續地走上主席臺,要把裝滿“愛心”的信封投進了愛心箱。終於輪到我們了,可是,信封像一個頑皮的小傢伙,怎麼塞也塞不進去,班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塞了進去。

那一天,我們都覺得自己長大了,覺得自己有點兒像大哥哥、大姐姐了。因爲我們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心裏有了一絲絲溫暖的感覺。

愛,能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