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讀後感合集11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遊子吟》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遊子吟》讀後感合集11篇

《遊子吟》讀後感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這首詩是不是很熟悉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話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就是我國古代詩人孟郊所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講的是:慈祥的母親手上拿着針線,爲出門遠行的兒子縫製衣裳。兒子即將上路,她一針針細密的縫着,想着兒子在外遲遲不歸,又擔心衣裳不結實會壞。說像小草那樣的子女心意,能報答慈母那春天陽光般的恩情呢?每當我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浮現出孟郊與母親之間的濃濃親情。

這首詩是多麼感人啊!孟郊,衆所周知,他的身世是多麼可憐,他的生活是多麼貧寒。我覺得我們就是小草,母親就是陽光,她每天向我們播撒着陽光,讓我們走向光明,讓我們能看清前面的路,讓我們茁壯成長,讓我們走向未來。有一些同學,他的媽媽打他,他就不理他的媽媽了,這樣你們的媽媽該多傷心哪!你的媽媽打你,不是拿你當出氣筒。是想你通過這次教訓能變好,而不是讓你去討厭她,去恨她。母子之情是一盞永不會熄滅的燈火。爲了你,父母費盡心機地掙錢養你,一定要讓你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難道你一點也感覺不到嗎?有些人已經沒有媽媽了,但有媽媽的卻不好好珍惜,成天都在惹你媽媽生氣。颳風了,媽媽會爲你加一件外衣。看見你牀上有蚊子叮咬你,媽媽會爲你打蚊子。看見你晚上睡覺踢被子,媽媽會爲你蓋好被子。你生病了,媽媽會盡心盡力的照顧你。你去上學,媽媽會叮囑你一聲:“過馬路小心點……”如果換成別人,她絕對不會這樣做,只有你至親的人——媽媽纔會這樣做。

我的媽媽對我也是傾注了不少的愛。從小到大我的扁桃體最容易發炎了,一點受不得涼。那是初秋的一天,我在奶奶家偷偷吃了一根棒冰,誰知晚上到家我渾身滾燙,耳朵燒得紅紅的,眼睛也睜不開來了。我只好告訴媽媽我吃棒冰了。平時最愛嘮叨的媽媽急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二話沒說,背起比她少不了幾斤的我就往診所跑。伏在媽媽背上,後悔與感動交織在我的腦海中。媽媽的愛已化成一股退燒的清泉,流進我的心窩裏……

天下所有的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無私的,即使你竭盡一生的心意,也報答不了他們對你的愛。所以,我們要體諒父母,多幫助父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曾經對我們的愛。

《遊子吟》讀後感2

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讚美和歌頌母愛。尤其是我國的古詩中,這樣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我最喜歡唐代詩人孟郊的那首膾炙人口的《遊子吟》。每每讀起它,都有一種別樣的情愫在心中涌動。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在我剛回說話時,媽媽就教我讀,一遍又一遍,次數多了,雖然不解其意,但也可以背下來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它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心裏更是多了一份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慈母飛針走線,爲兒子縫製遠行的衣裳。想一想,縫製一件衣服,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裏,還不是一件相當容易的 事嗎?甚至可以去大商場裏任意挑選稱心的名牌衣物。但在那個古老的年代裏,沒有縫紉機,只能靠一針一線縫製出來。那一針一線裏,包含了多少母愛啊!想到這兒,我多想深情地對母親說:“媽媽,您辛苦了!”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臨別的時候,老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線縫得細密均勻,擔心遊子歸來遲晚,縫製不牢破綻難勘。作爲子女,我想:在我遠行的時候,身上穿着母親細細縫製的衣服,不管風吃雨打,霜寒露重,自己心裏仍然暖暖的,依然感覺母親一直在我身邊;不論大雪紛飛還是寒風呼嘯,心裏總會有一份溫馨和感激。此時此刻,我多想再一次深情地對母親說:“媽媽,您辛苦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話纔是這首詩的精髓之處。細微的小草,如何報答春天的陽光給予它的溫暖?作爲兒女,怎能報答的了母親的生養哺育之恩呢?細微的小草,如果沒有春雨的滋潤,陽光的呵護,就不會在漫漫寒冬之後破土而出,給大地帶來勃勃生機。如果沒有母親懷胎十月的辛苦,我們又從何而來?如果沒有母親那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我們怎麼充飢?怎樣成長?沒有母親的鼓勵和支持,我們如何走出失敗的陰影,勇往直前?讓我們對母親充滿感激,充滿愛,去報答母親的生養之恩,哺育之情,儘管這份情,這份愛永遠也回報不完,亦或說根本就無法回報。但我仍然要大聲對母親說:“媽媽,辛苦了!媽媽,我愛您!”

《遊子吟》讀後感3

古詩總是優美的,讓人進入陶醉。我除了喜歡讀書,還喜歡欣賞經典作品,欣賞古詩。每當朗誦起一首首古詩時,我總是進入陶醉,欣賞詩情畫意。一首首優美的古詩帶我進入古詩的天堂。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是《遊子吟》。《遊子吟》這首詩,講了兒女離別時,母親一針一線地幫他們縫補衣服,可見母愛多深。這首詩讓我聯想到我的母親。當我衣服破了時,是誰在我熟睡時幫我縫補衣服?是母親。當我遇到難題時,是誰在我身後細心指導?是母親。當我摔倒時,是誰用那雙溫暖的大手扶起了我?是母親。這一件件小事都蘊藏着母親的愛。母愛如長河,就像大海里一粒小小的沙子,一點點母愛積少成多,猶如大海。

記得有一次晚上我和媽媽一起看了天氣預報。第二天早上,我準備上學時,媽媽突然叫住我:“穎,早上會下雨,多穿點衣服吧!”“媽,你看,今天天氣這麼晴朗、陽光燦爛,不會下雨啦!”回答的是我的無奈聲。“可是昨天天氣預報說今天會下雨……”媽媽還想再說些什麼,但是我已經走了。來到學校,到處都是同學們的笑聲。“這個老媽,還說今天會下雨!切。”我嘟嚷着。可是第二節課時,暴風雨的前兆來臨了,天空垂頭喪氣地哭了,“眼淚”大顆大顆飄落下來。“沒事,等一下就停了。”我自己安慰自己。第三節課上課,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老師把窗戶和門都關可我還是冷,恨不得都鑽到桌子裏去了。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穎。”是媽媽,我欣喜若狂。老師示意讓我出去拿衣服。“喏,快穿上吧,彆着涼了。快!”我慢慢地接過衣服,熱淚盈眶地看着媽媽。媽媽爲了給我送衣服,連雨傘都沒帶,淋成個落湯雞,身上溼淋淋的。“媽!”我終於忍不住叫了一聲,“媽,快回去吧!彆着涼了。謝謝您!”“傻孩子!”媽媽只說了一句話便走了。冷風冷雨中,媽媽的身影顯得格外渺小。那時,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媽媽對我的愛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我一定會以最好的成績報答您。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一春暉。”每當朗誦起這首詩,我總能想起媽媽對我的愛。誰能幫助小草報答對太陽的恩情,我又怎樣能報答完媽媽的恩情呢?媽媽對我的愛無拘無束。我心中的那首詩——充滿母愛的《遊子吟》。

《遊子吟》讀後感4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這首《遊子吟》可謂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這首詩大意是:慈祥的母親手上拿捏着針線,爲出門遠行的兒子縫製衣裳。母親一針針細密的縫着,想着兒子在外歸期無着,又擔心衣裳不結實兒子有風霜之苦。誰說像萱草那樣的子女孝心,能報答慈母那春暉般厚博的恩情呢?詩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濃情淡化,用簡括的語言勾勒出慈母爲遊子縫製衣裳的場景,抒發了遊子思鄉念親的至深情感。

“母愛”是人類真淳崇高的感情,是文學創作的永恆性主題。如《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每逢佳節倍思親”;《天淨沙 秋思》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遊子吟》中詩人進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愛的含蘊,原來臨行縫製的遊子衣上,密密匝匝飛走的針線,竟是慈母的絲絲縷縷情思。而“遊子不言苦,家書但云安”,要解脫拋卻悲苦和哀愁,知難而前,銳意進取,創一番事業,而後冀“報得三春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如山泉沁入心脾,如深谷傳出佳音,曾喚起萬千遊子的共鳴。母愛如無疆的大海,母愛如無痕的春風;母愛是一盞永不會熄滅的燈火,母愛是月光下一針一線無私的牽掛。而或爲求學或爲創業遠走他鄉的遊子“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遊子如沐浴過春天陽光雨露滋養茁壯成長的小草,如何報答比天高比地厚的慈母的愛?

燭光下,那一針一線融注的疼愛,那盼兒早歸期冀的眼神,讀之感人肺腑,思之似曾相識。不分年代國度,母愛又何其相似。依稀中我彷彿看見母親在牀邊爲我撲打蚊蟲,蓋掖被子。彷彿聞到母親爲生病的我煮麪條,打荷包蛋的香味。彷彿又聽見母親叮囑上學的我:“過馬路小心點……”。而所有這些母親又何曾有過怨言?又何時求過回報?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深篤的,如春天的陽光滋養每一株小草一樣,即使你竭盡一生一世的心意,也報答不了這綿綿如陽光般,滔滔如大海般的愛。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我們更要從小體諒父母,疼愛父母,做父母的貼心小夾襖,幫媽媽刷刷碗,幫爸爸捶捶背。媽媽下班了,捧杯熱茶;爸爸出差了,發個短信。從一件件小事中讓綿綿的親情在和諧的社會中放大再放大。

《遊子吟》讀後感5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國涌現出無數偉大的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詩歌的歷史名碑上。他們的作品,更是被後人千古傳誦。

小時候我讀過很多的古詩,其中讓我最感動的一首古詩就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體現了一個母親對孩子偉大的愛與無限的關懷。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體諒父母,可父母仍然默默關心着孩子,無怨無悔。

南京發生的7。31空難,在清理現場時,人們發現有位叫貢紅梅的年輕媽媽雙手抱着一個九個月的嬰兒,在二十多個倖存者中,人們發現這位母親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熱血哺育懷抱中的嬰兒。”

讀這樣的文字,我的心頭爲之震撼。在危險關頭,母親唯一的念頭就是保護自己的孩子,連熱血和生命都能獻出,她還有什麼值得保留呢!在蒙受這偉大母愛的感化後,我禁不住想問問世人,我們都想回報母親嗎?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有許多家庭都步入小康。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理解父母,認爲父母爲他們做什麼事都是理所應當。

我在報上見到一篇題爲《回報母親》的短論,讓孩子們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給母親以關愛,我覺得這是“愛”的基礎工程。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愛,那他還能愛人民、愛祖國嗎?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執着的社會責任感是以“愛”開始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意”。讓我們在享受母愛的溫暖時,學會回報母親,扶平母親心靈的創傷。莎士比亞有句名言:“被摧毀的愛一旦重新修好,就比原來更雄偉,更美,更頑強。”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的愛充滿在我們生活中的點滴之處:餓了,爲我們做飯;渴了,給我們倒水;天冷了,讓我們多穿衣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們,此時此刻,難道我們不應該做些什麼嗎?

父母的歲月在時光中漸漸流逝,美麗的容貌在悄悄隱退,銀絲也慢慢爬上了額角。此時的我們,能爲父母做些什麼呢?無非是實現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罷了,但是隻要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奮發向上,好好做人,讓父母不要爲我們操太多的心,流太多的淚,掉太多的發,讓

他們感到心慰,這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激與報答!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讀後感6

我坐在窗外,呆呆的望着皎潔的月光,月光像一層銀霜,籠罩着大地。這時,吹來一陣涼風,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媽媽聞聲而來,順手把一件大衣披到我身上,關切的問:“天涼了,回屋吧。”看着媽媽那疲憊的眼神,聽着那句溫馨的話,像一股暖流流進了我的心裏,我不經吟誦起《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旋律是那麼優美,使我的心頭蕩起了一絲波漾。

忽然,我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一幅畫面,霎時間,似乎時光都凝固了,畫上:一位白髮蒼蒼的母親正拿着針線,顫巍巍的再給自己即將出遠門的兒子孟郊細細的縫補衣服,是那麼和藹可親。

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這對於他來說一生最值的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的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心裏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這裏既沒有語言,也沒有眼淚,然而一切愛的純情從詩中充溢而來,撥動了我的心絃,使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媽媽。

那是一次炎熱的夏天,作業繁多,望着作業壘成小山似的我心亂如麻。這時媽媽推門進來,端着一碟西瓜,溫和的對我說:“吃點西瓜解解渴吧!”我正巧把窩了一肚子的火撒到了媽媽身上,我衝着媽媽大聲嚷嚷:“我的作業多死了,一會兒還要複習奧數,哪像你一樣閒!”話音剛落,我就後悔了,多希望媽媽能說我幾句,可媽媽什麼也沒說,只是將這般無奈和委屈吞了下去,我清清楚楚的看見那滴淚措手不及的從媽媽眼角滴落下來,望着媽媽的背影,我想哭,淚水像斷了線的風箏滴落在西瓜上,更滴到了我的心上,我傷了一個母親的心,我是多麼大逆不道啊!心像針紮了般痛!

和孟郊比起來,整天在蜜罐裏的我們是多麼慚愧,就像“誰言寸草心,報答三春暉”這句詩,就算我們做再多的事,給母親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又怎麼能報答母親的恩情呢?現在我們都要好好孝敬自己的媽媽,不要等人已遠去時才後悔莫及。

《遊子吟》那深沉的母愛,怎能不令我感動呢?

《遊子吟》讀後感7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孟郊的《遊子吟》,這首古詩小時候就會背,也知道是讚頌母愛的,但是其中的深情卻不知曉。今天媽媽破天荒陪弟弟和我一起看了一部動畫片,名字就叫《遊子吟》。

這部動畫片是採用插敘的寫作手法,是以回憶錄的形式呈現。冬雪,黃昏,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因爲幾個調皮的孩子捉迷藏,碰倒了一個籮筐,裏面一件破爛的小棉襖罩在了小獲頭上,被其他幾個小孩子調侃,讓正下朝回來的父親聽到而引發的一段回憶。

“有一個小男孩兒,他小時候家境貧寒,穿衣破爛。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很想也穿着新衣去考試,帶着願望,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站在雲端,夢裏還出現了妹妹養的老鼠——小糕團,小糕團身上貼着一個大大的魁字,夢裏還有一臺大大的織布機。”就在這時,他被亮光刺醒了雙眼,母親的呼喊聲和雞叫聲在耳邊,他該起牀了,牀頭放着一件新棉衣。他高興地大叫了起來。而他的媽媽卻是兩框黝黑的眼圈,手龜裂皸瘃,血濡縷縷。小男孩兒看到媽媽爲他熬夜很感動,穿着新衣,心裏暖暖的,參加了考試。不僅考過了童子試,並且他一路考過了秀才,進士,在北京做了大官。

動畫片的結尾回到了現實,四個孩子們聽完父親的故事就要吃晚飯了,他們四個爭先恐後地讓母親先吃,背景音樂合時宜的唱詩“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我眼睛微微有點兒潮,鼻子也微微有點兒酸,伸手抱住了媽媽,奶聲奶氣地撒嬌“媽媽抱抱”。

動畫片雖然結束了,可是這次的觀看給我的感悟會伴隨着我終身。每個人都有媽媽,媽媽們或精明能幹,或善良淳樸或憨厚老實,甚至有的有些許癡傻。但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都是偉大而無私的。

對於我自己,我也終於體會了媽媽對我和弟弟的愛,她每天早出晚歸的無奈與心酸。即便這樣,也從未對我和弟弟有任何懈怠。每天無論多晚都檢查作業,爲了我們能幹淨整潔每天夜裏12點了還在獨自爲我們洗衣。我稍微發酸的鼻子和溼潤的眼眶頓時泉涌了。

《遊子吟》讀後感8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曾幾何時,這一首詩深深地打動我的心絃。曾幾何時,我爲這首黯然下淚。

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由古到今一直被人們所讚頌。怎樣才能報答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愛?正如這首詩所說的寸草新怎能報答陽光給它的溫暖呢?爲人子女,我們很少時間能夠照顧母親,而母親卻用了大半生的時間照顧我們,教導我們。一句嘮叨,一聲憤斥也表現了母親對我們的愛。“上學記得小心騎車啊!”“天氣變涼了,快加點衣服吧!”……每個星期回家,母親總是一遍又遍地對我說着這些話。起初,我總覺得很厭煩,而現在卻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的用心良苦,回到學校再沒有聽到媽媽的嘮叨反而不習慣。每次我的衣領沒翻好,媽媽總會溫柔得幫我翻好,然後再來一句“大個女啦,還讓媽媽擔心?”每當我的鞋子髒了的時候,母親總會趕緊幫我洗乾淨,而每當我說自己來的時候,母親總是那句對白“小孩子,什麼都不會幹,你去玩吧!”每當我聽到這些熟悉的話時,我的鼻子就像PH值<7時,酸酸的,眼淚奪眶而出。

記得小時候,我總愛向媽媽撒嬌:“媽媽,你如此對我,我長大後應怎樣報答你呢?”媽媽總是愛憐地摸着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好孩子,你好好地學習,健健康康地成長就是對我的最好的報答。”啊,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超越世上一切凡囂的最純潔的愛!

我們應該在母親的有生之年,好好地孝順母親,別讓她操心,別讓她勞氣,讓她老人家安安樂樂地度過晚年。

然而,世上總是有兩面性的。一些不孝子女竟不知道母親對自己的愛,反而罵母親,甚至打母親。哎,真是狼心狗肺呀!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上存在着這樣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我就親眼目睹過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趕他年邁的母親走,自己和老婆一起生活。要知道老人家需要的不僅是物質,還更需要精神的撫慰!退一步來講,如果有朝一日,他也爲人父母,被子女這樣趕走,心裏又是怎樣的滋味呢?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遊子吟》讀後感9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詩是詩歌的巔峯。在星光璨燦的唐詩長河中,有一首詩,雖然語言樸素,卻光彩奪目;雖然取材常見,卻意境深遠;雖然比喻通俗,卻令人深深感動。這就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母親爲孩子縫製衣裳,是最爲常見的生活圖景,表現的卻是最爲深厚的感情。媽媽對孩子的愛,就像春雨一樣,綿綿無盡,卻又無法稱量。你只有用心體會,纔會發現,母愛就是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和所有人一樣,我有一個偉大而平凡的媽媽。媽媽本來有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可是,爲了照顧自幼體弱多病的我,她毅然辭了職。從此,無論颳風下雨、酷熱嚴寒,媽媽一路陪着我,從幼兒園走到小學

這種沉邃恆遠的無私之愛,怎能不令我感動?

我去補習班上課,媽媽就默默地在外面等候,一等就是一個半小時。有一次,我嗓子嗆進了粉筆灰,連連咳嗽,臉漲得通紅。老師剛把我帶到教室外,媽媽已經把擰開蓋的水杯捧了過來……媽媽的心,就是這樣時刻爲了孩子而跳動着!

這種濃情淡化的生活細節,怎能不令我感動?

去年冬天,爸爸被車撞傷、在牀上躺了五個月。媽媽除了承擔全部家務、照顧我之外,還要看護爸爸。媽媽明顯地清瘦了,卻從不在我們面前落淚。年三十的晚上,媽媽一個人剁餡、活面、準備包餃子。我上去幫忙。媽媽笑了:“傻孩子,你會幹嘛?”我說:“媽媽,我能行!”我盡了很大的努力,還是把麪糰得歪歪斜斜,餃子的餡都露在了外面。我有些慚愧地擡頭一看,媽媽的眼角,竟然掛着晶瑩的淚珠……

這種樸素自然的真情流露,怎能不令我感動?

《遊子吟》是一篇歌頌母愛的佳作,因爲它唱出了人子的心聲。我感動於這首詩,感動於無私的母愛,感動於我偉大而平凡的母親。

《遊子吟》讀後感10

偉大的母愛,如陽光一樣沐浴着兒女們成長。它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給兒女們留下許多感受至深的印跡。對於孟郊這位長年離家在外,四處奔波的遊子來說,感受最深的莫過於母子離別的痛苦時刻。因而他在詩中選取臨行前母親爲他縫補衣衫的場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通過“線”和“衣”,把母親對兒子難以割捨的愛緊密聯繫在一起了。無論兒子遠行千萬裏,母親縫製的衣服總會穿在身上。也就是說,母親無時無地不在遮護着孩子的身,溫暖着孩子的心。“臨行密密縫,竟恐遲遲歸。”這兩句寫母親縫衣服時的情景:慈祥的母親手拿衣服,針針線線,細密縫補。惟恐兒子遲遲難歸,所以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的。但做母親的內心裏,又何嘗不盼望兒子早日平安回家呢?詩人就是通過母親所做與所想的矛盾,非常細緻地表現了慈母的一片深愛之情。最後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心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春天的陽光哺育小草,生動地比喻母親對兒子的溫暖,抒說兒子報答不盡慈母哺育之恩。

這首《遊子吟》選取日常生活的普通場景,用樸素自然,明白如話的語言,細緻而真切地突出了一個情字——慈母的愛子之情和兒子的感恩之情。千百年來,每當讀起它,都會使人心絃爲一片愛的純情所震顫,引起兒女們對母親的深切思念

遊子吟這首詩。告訴我們:媽媽的愛就像春天的陽光哺育着嬌嫩的小草,這樣無私的愛,偉大的愛,做孩子的又怎能報答得盡呢?這是分析。

颳風了,媽媽會爲你加一件外衣。看見你牀上有蚊子叮咬你,媽媽會爲你打蚊子。看見你晚上睡覺踢被子,媽媽會爲你蓋好被子。你生病了,媽媽會盡心盡力的照顧你。你去上學,媽媽會叮囑你一聲:“過馬路小心點……”假如換成別人,她絕對不會這樣做,只有你至親的人——媽媽纔會這樣做。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即使你竭盡一生的心意,也報答不了他們對你的愛。讀遊子吟,還讓我感受到了,雖然媽媽很愛我們,但是媽媽每天都很辛苦的幹活。所以我們有多幫媽媽幹活,讓媽媽減少負擔。

來吧。讓我們來回報自己的媽媽吧,也讓媽媽減少負擔吧。

記住,幫媽媽幹活,讓媽媽減輕負擔吧。從今天開始,我要幫媽媽幹活。大家也來做一做活吧。

《遊子吟》讀後感1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逢,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曾幾何時,這一首詩深深打動我的心絃,曾幾何時,我爲這首詩黯然淚下。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由古至今一直被人們讚頌。爲人子女,我們很少時間能夠顧及母親,而母親用了大半生時間照顧我們,教導我們,一句話嘮叨也表現出了母親對我們的愛。“上學過馬路小心點!”“天氣涼了,加衣服”。

在記憶最深處,有這樣一個畫面。那年冬天的一天,天很冷,忽然看見有一對母女,母親穿着一件棉衣,女兒身上也穿着棉衣,但明顯這薄薄的禦寒的衣服擋不住寒風的肆虐,小女孩凍得小臉都發青了,大概對母親一直喊冷。母親猶豫了半天還是停下了車子,將身上的棉衣脫了下來,小心翼翼的給孩子穿在了身上。小女孩腆着紅紅的小臉望着母親,大概她很疑惑爲什麼自己穿這麼多還是冷,而母親脫下來外套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毛衣竟然不冷。看着小女孩充滿疑惑不解的眼神,我再看了一眼母親對女兒慈愛的笑容。我的眼角一片溼潤,淚已經不知不覺盈滿了眼眶。天真的小女孩,你可知道爲了你,母親是在強忍着刺骨的寒風,那瘦弱的身軀雖然不足以爲自己抵抗寒風,但可以爲自己的孩子驅逐心中的寒冷,她把溫暖無私的奉獻給了你。這就是母愛,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捲大海的驚濤駭浪,可是卻令人輾轉柔腸。

這份愛特別的深刻,這份愛有一脈血緣,有一份親情,那是世上任何感情也無法相提並論的。還記得汶川大地震中在母親身上倖存的嬰兒,母親手機上動情的話語,“孩子,記得媽媽愛你”。短短几個字道盡了母親對自己的孩子深摯的感情,這就是我們的母親啊!

母愛如泉,點點滴滴都是對兒女的細心呵護;母愛如雨,纏纏綿綿都是對兒女的無盡牽掛。

然而,有些人競不知母親對自己的愛,反而罵或打母親,真是狼心狗肺呀!我就看過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趕他母親走,自己和老婆過,要知道老人家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還更需要精神的撫慰!退一步來講,如果有朝一日他也爲人父母,被子女趕走,心裏又是什麼滋味呢?

母愛是多麼偉大,我怎麼報答呢?我以後要好好學習,來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