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案示例

李清照《一剪梅是一首思念丈夫“別愁”的詞,整理了《一剪梅》的教案,歡迎參考!

《一剪梅》教案示例

【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詞作,詞中寫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傷而又有一種淡淡的甜甜的喜悅。這首詞教學,讀懂大意和背誦難度並不大,難在如何讀出詞的情感之美。爲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可以設置情境,在情境中體味。

【教學目標】詞中情感之美。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閱讀李清照《如夢令》《聲聲慢》等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回顧學生閱讀情況:抽學生背誦《如夢令》;學生集體背誦《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設疑問:兩首詞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實生活的真實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書香門第 家庭富裕 婚姻幸福美滿 父母呵護

2.理想中的李清照 充滿希望 充滿激情 能充分享受生活

從如下幾首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來: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貴夫人形象慵懶哀傷而不絕望有一種甜蜜的感覺。如《如夢令》中人物形象。

三、後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經濟困頓 顛沛流離 家庭生活也很不幸

2.理想中的李清照 看不到希望 缺少生活的勇氣

3.作品中的李清照艱難苦恨的老婦人形象這一點可以從她後期的作品《聲聲慢》(“尋尋覓覓”)中看出來:

如“尋尋覓覓”好像總在尋找卻總是找不到,可是還是要尋找,成天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間,“冷冷清清”在尋找中失望而倍感淒涼,後面“梧桐更兼細雨”部分,完全呈現出心境悲涼難耐寂寞。讀過這些,眼前自然會出現滿臉滄桑、皮膚泥黑的老婦人形象。

四、結合上面講述,板書

前期:生活優裕 貴婦人形象 哀愁而甜美

後期:處境艱難 老婦人形象 哀傷而絕望

五、有了上述這些認識,我們再來學習《一剪梅》

1.學生齊聲誦讀這首詞並告訴學生體會詞中感情。

2.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鼓勵學生奇思怪想。

3.師生共同梳理文章意思:文中圍繞着人物活動,寫了幾個不同的情景,可以這樣來歸納:①玉簟秋寒②獨上蘭舟③月滿西樓④庭院清影

4.讀詩歌離不開聯想和想象,同學們能不能選取某個情景,來豐富來充實,在豐富充實中來品味思想感情。

5.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品味(課堂時間要讓學生活動開來。)

六、師生共同想象品味

①玉簟秋寒

詞人閒來心緒不寧,於是想到解悶的辦法,看書、喝酒或者繡花等等,但總是進不了狀態,不知道爲什麼,她心裏清楚爲什麼可是沒有辦法說出來,也沒有辦法從中解脫出來。於是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到荷花塘中走(可以聯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等句子加深學生的理解)。

②獨上蘭舟

深秋荷花塘,荷葉漸漸凋零,會不會引發美人遲暮的感覺呢?也有可能坐在船上,想到自己心上人與自己同遊荷花塘的快樂與溫馨,可現在呢?自己孤獨一人!一個“獨”字值得品味啊:以前她和丈夫月夜泛舟,借酒嘯歌的情景,那種甜美,那種依賴,那種輕鬆的感覺會從她內心緩緩流過;眼前寒風過去,偶爾聽到幾聲水鳥的撲棱聲,夜晚顯得如此沉寂的清冷。至此,一種對夫君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且會越來越濃,心也隨之越來越冷,於是,她安慰自己:還是默默走開,回家休息吧。

③月滿西樓

回家後,她躺在錦羅帳裏,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她還是難以入夢,眼前總是浮現一個熟悉的身影。“乾脆起來吧!”,她站到窗前,如水而又清涼的月色灑在院裏,也照在她的身上,她的心也隨着圓月遠去:他在哪?過得怎樣?什麼時候回家呢?種種牽掛都涌上了心頭,“爲什麼不寫信告訴我一聲呢,好狠心的人啊!”埋怨,責備,再是狠狠地痛罵,但這樣生氣又何用呢?要是有他的一封信多好啊?可是“過盡千雁皆不是,斜暉脈脈風悠悠”。失望之中,她想“這個狠心的人!不想我,我幹嘛想着他呢。”

通過這種聯想與想象,學生很自然地進入到這種情境之中,那種落寞中思念等待,思念等待中失望與怨恨都表現出來。從這裏看,李清照很像不成熟的生氣的少女!

④庭院清影

儘管夜已經很深了,她還是難耐心頭的.寂寞,走下高樓,來到庭院打發無聊時光,“花自飄零水自流”,這種細微的聲音都能夠聽出來,夜晚多麼的靜。試想,一個人在如此深的夜晚不睡覺卻出來散步,女子當中也只有很浪漫的李清照有這種閒情逸致。也許,在如此安寧的夜晚,她更能聽到自己心靈的聲音,好像也只有在這種寧靜中聽到夫君的聲音。所以說“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總結:經過想象聯想,同學們對《一剪梅》內容有了深刻認識。在此基礎上,點出文章的情感之美:思念,惆悵,擔心,孤獨,怨恨和關切都有,這些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並不會讓人感到冰冷和絕望,相反只會讓人覺得情真意切,甜美無限,這就是這首詞的動人之處。

七、拓展閱讀

運用剛纔的閱讀方法和聯想與想象,理解李清照另一首詞: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窗,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唐代司空圖認爲含蓄的主要特徵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此詞寫相思之苦離別之情,從哪裏能夠看出來?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實際上有一個指導思想:通過一篇的教學而認識一類的作品,課堂教學中,將李清照前後時期聯繫起來便於把握她作品的思想感情;另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將學生引入情境中,從情境中發掘詩詞內在的情感之美。

附錄:《一剪梅》簡析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一些詞評家或稱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樑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或讚賞其“精秀特絕”(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

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蓆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闋共六句,接下來的五句按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思念。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雲天,偏起懷遠之思。這一句,鉤連上下。它既與上句緊相銜接,寫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兩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則又由此生髮。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是縈繞於詞人心頭的。

這首詞上闋的後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詞句,如“日邊消息空沉沉,畫眉樓上愁登臨”(鄭文妻孫氏《憶秦娥》),“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晏殊《訴衷情》),“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減字木蘭花》),以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玉樓明月長相憶”(溫庭筠《菩薩蠻》),“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馮延巳《三臺令》),其所抒寫的情景,極其相似。如果聯繫這首詞的起句,還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題作《寫情》的七絕:“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詞與詩都寫了竹蓆,寫了月光,寫了西樓,同樣表達了刻骨的相思,對照之下,更覺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