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浣溪沙·清潤風光雨後天

宋代:晁端禮

清潤風光雨後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閒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譯文:

清潤風光雨後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閒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註釋:

清潤風光雨後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閒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kūn)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蝶夢:《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爲蝴蝶。”後因稱夢爲“蝶夢”。鯤弦:即鵾弦。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夏日雨後,風光清潤。綠窗前薔薇初謝,琉璃瓦如美玉生煙。下片抒情,閒情寄夢,幽怨入曲,而結以小樓月圓,不盡之情復歸於寫景,彌覺雋永。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浣溪沙·楊花

[明代]陳子龍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高高的專門送別的章臺旁繚亂飛舞,在重重的簾幕前的春天陽光中翻騰,可憐啊,它這樣無境止地光泊,但又有怎樣的辦法不讓它飛揚。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光搖灑落於花叢陰影下,又被溫熙的和風吹拂到華美的高樓的西邊,如那在天涯光泊流離的旅人一樣,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註釋

百尺章臺:典出韓翔的愛情故事,詳情參見韓掬《章臺柳》及妻柳氏《楊柳枝》(本書第十二輯)的註釋。“章臺”,原系漢長安的街道名,多設歌樓妓館,遍植楊柳,唐宋詩詞中卻成了秦樓楚館的代名詞,吟詠中常用之。

重重簾幕:喻指陳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礙。“春暉”,指春光。

玉樓:華麗的樓房;亦指仙人居處。

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間的情意。

賞析:

上片“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是對柳如是處於名妓生活的寫照。這裏明寫楊柳,暗喻柳如是之姓,語意雙關。“百尺”,指柳如是當時居住高樓,名望甚高,難以攀折。“撩亂飛”,”思緒撩亂紛紛之意。“重重簾幕”,指柳氏所居之深宅大院,甚爲豪華。“弄春暉”,指舞弄着“春色”,正在走紅。整個兩句,描寫柳如是當時在妓女界的名望、地位及其豪華生活。對這位功名未就、生活拮据的年少書生陳子龍來說,自然既存愛慕之心,又”憐惜之意。遂”“憐他漂泊奈他飛”的感慨。柳如是幼年即爲周道登玩弄於股掌之上,年十五流落風塵,漂泊的命運猶如楊花柳絮,引起陳子龍的憐惜與同情;加以對柳如是深情相愛,但由於自己生計尚不富裕,家”嫡妻把持,無法將柳如是救出水火,結爲鸞風,在這無奈之中,只”像楊花一樣,任他隨風飄蕩了。

下片“淡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這裏將柳如是的未來生涯,繼續比作楊花柳絮,作動態的描述加以警告。此處“淡日”,指暗淡的日子。“軟風”,指柔和的微風。就是說,不須要強勁的風,即可輕輕地將花下的絮球吹到樓邊牆角,了它殘生。這裏”着深刻的含義,作者向他的戀人柳如是提示:不要只看到在這青春盛日,被那名流學士競相追逐的繁華似錦的生活(指上片“重重簾幕弄春暉”的盛況),還須想到日後年老色衰,漸漸爲人所棄的暗淡日子裏的悲慘處境。上片一個“弄”字,下片一個“殘”字,上片渲染“春暉”,下片揭示“淡日”,一前一後,遙相唿應,一喜一悲,相互映照,很是值得玩味。最後以“天涯心事少人知”作結,含蓄”致,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就是說,我的這一番心事,是很少”人知道的,您可知否?真是語重心長,含情脈脈,其中蘊藏着多少感人的肺腑之言!至於此處的“天涯”,究竟指的是:人在天涯,寄語情懷;還是人在咫尺,心懷天涯之事?又,這番“心事”,究竟指的是:戀情堪慮的心事,還是事業抱負的心事?都未明言。所”這些,留給讀者去品味吧!

陳子龍在這短短的小令中,感情豐富真摯,筆調高雅蘊藉,非大手筆莫能爲之。由此即可看出他真情實感及其文學才華。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3

浣溪沙·消息誰傳到拒霜

消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景倍淒涼。

銀蒜押簾人寂寂,玉釵敲竹信茫茫。黃花開也近重陽。

古詩簡介

《浣溪沙·消息誰傳到拒霜》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該詞運用了渲染法和點染法。詞的上片描寫深秋遠眺之景,下片寫女子在屋內百無聊賴,俱表現了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全詞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表達了詞人對昔日情人的思念之情。

翻譯/譯文

究竟是誰傳來消息說木芙蓉花開的時候那人就會歸來?長天一色,兩行大雁緩緩斜向南飛去,晚秋的景緻益發淒涼。

蒜頭形的銀製簾墜壓着簾子,有人寂寞地獨坐閨中,玉釵輕輕敲着竹,而心中的人蹤跡杳無,菊花又盛開了,眼看重陽就要近了。

註釋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⑵拒霜:木芙蓉花,俗稱芙蓉或芙蓉花,仲秋開花,耐寒不落,故名。

⑶銀蒜:銀製的蒜形簾押。蘇軾《哨遍·春詞》:“睡起畫堂,銀蒜押簾,珠幕雲垂地。”

⑷玉釵敲竹:用玉釵輕輕敲竹,表示心事難耐,藉以排遣愁懷。唐高適《聽張立本女吟》:“自把玉答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一作“玉釵敲燭”。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年間。詞人在重陽節到來之時,爲了抒發對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詞。

賞析/鑑賞

文學鑑賞

從詞的內容來看,這是寫重陽節到來,詩人又深切地懷念起往日的情人來了,他彷徨不安,躊躇難耐,遂賦此以排遣孤寂無聊的幽情。值得注意的是詞全從對方落筆,這就加倍地表現出他那強烈而深摯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上片寫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開,斜燕南飛,而徵人消息杳然,無人傳遞,倍感秋色淒涼。此處秋景其實清爽:拒紅霜,晴空碧,雁斜飛,並無黯淡之狀。元代白珽《西湖賦》雲:“秋榮不淡,拒霜已紅。”然而木芙蓉性頗耐寒,且能“千株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雖時至晚秋而紅豔如故。唐李羣玉《九日》詩云:“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黃昏殘陽,斜雁向人,色彩昏暗,氛圍悲涼;而此處則是碧空如洗,天闊氣清,斜雁南飛,氛圍開朗。思婦眼中之秋景乃“有我之境”:或許徵人有約中秋返家團聚,此時拒霜已開,不見人歸,雖花紅而難令伊人心暖;常言鴻雁傳書,如今雁羣斜飛未傳徵人消息,雖天碧亦是傷心碧,只能令伊人心傷。因此,淒涼的並非秋色,實乃思婦心境。

下片寫室內情形及愁緒:簾幕低垂,因以銀蒜相壓而紋絲不動,伊人寂寞難熬,只能以玉釵敲竹派遣煩愁。敲竹的細節刻畫乃詞人獨創,此處伊人以玉釵敲竹,其聲極不堪,其情更愁慘,確是奇絕之筆。結局寫菊花盛開,時近重陽,徵人歸期乃“信茫茫”,既與首句意象呼應,又啓人聯想:伊人獨守閨房,心境淒涼,愁思如縷,已是“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九日》)全詞景情俱到,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讀起來淒涼孤苦,使人惆悵不歡。

這首詞在意象使用上主要採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對“秋”的渲染。不知何時,思念的人在遠方傳來消息說秋天會回到她的身邊,於是秋就超出本身作爲季節的含義,成爲了相見的時間,成爲期盼的季節。這詞中首先是“拒霜”花開,然後“兩行秋雁”,後更直接說“晚秋風景”、“黃花開”以及“近重陽”,這些都在刻意點染季節。可以說這首詞是通過渲染秋來突出愁,要表達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達情感外,詞中還恰如其分地運用了點染法,對“閒”進行了很好的點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淒涼,萬事無心,百無聊賴,無盡空虛,尤其是“玉釵敲燭”一句,表現的何等空虛。詞中通過渲染和點染的結合,表現出客觀世界的“秋”以及淺層內心世界的“閒”,從而將深層次的“淒涼”表達出來。

名家點評

著名漢學家、紅學家吳世昌《詞林新話》:“此必有相知名菊者爲此詞所屬意,惜其本事已不可考。”

清代文學家顧貞觀:“容若詞一種悽婉處,令人不忍卒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明代:夏言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騰春夢繞天涯。

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譯文: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騰春夢繞天涯。

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註釋: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měng)騰(téng)春夢繞天涯。

瞢騰:睡夢迷糊矇矓。

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受風:被風吹動。

賞析:

庭院日斜,綠陰花飛,簾低乳燕,池塘鳴蛙。正是春深夏淺,宜人天氣。作者扶醉一夢,夢覺已月上紗窗。其中“瞢騰春夢繞天涯”一語,透露出渴望擺脫世務羈絆的心情,但寫來曲折委婉,餘韻不盡。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父老爭言雨水勻。

眉頭不似去年顰。

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頭新。

譯文

村子裏的父老們都爭先恐後地對我說,今年風調雨順,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他們不會再像去年那樣緊鎖眉頭地發愁了,也不會再愁無米下鍋,而讓甑子積滿着灰塵。

樹枝上的鳥兒歡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勸我多喝幾杯,桃樹的嫩枝上已經綻出嬌豔的花朵,十分逗人喜愛。梨花開滿樹,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給它新添了一頭白髮。

註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這首詞是平韻,四十二字。

勻:這裏指雨量適時適度。

顰(pín):皺眉。

殷勤:態度熱切。謝:告別。卻:語助詞,用在動詞之後。甑(zèng):瓦制炊具,可以用於蒸飯。“甑中塵”謂無米下炊,甑中積滿塵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

撩(líao):引逗,挑弄,招惹。

小桃:即桃樹。

無賴:頑皮,淘氣。

白頭新:白色的新花。《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頭”喻之。

賞析: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他以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爲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他卻於中年蒙受讒劾。慶元六年(1200),在瓢泉邊,田園的恬靜和村民的質樸使得辛棄疾深爲感動,靈感翻飛,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6

浣溪沙·晚逐香車入鳳城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

翻譯

傍晚時,我追逐着她的香車,一直跟隨到京城裏,一陣東風吹來,將繡簾斜斜地掀起。終於看到她回首相視的容貌,嬌美的眸子閃着盈盈笑意。

不知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對她傾訴衷腸?佯裝作酒醉的狂徒,隨着車行踉踉蹌蹌。隱約聽得車中人的笑語,嗔罵“這生好輕狂”。

註釋

香車:華麗的車子。

鳳城:京城,帝王所居之城。杜甫《夜》

詩:“步蟾倚杖看牛鬥,銀漢遙應接鳳城。”

仇兆鱉注引趙次公曰:“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後言京城曰鳳城。”

斜揭:輕輕地揭開簾帷。“慢回”

句:漫不經心地回眼相顧,含羞帶笑。漫,隨意地。

消息未通:指與車中美人的情意未通。

便須:即應。

佯醉:僞裝酒醉。“依稀”

句:好像聽到車中女子責怪說:“太狂了!”太狂生,大狂妄了。生,語尾助詞,詩詞中常用,乃唐宋口語。李白《戲贈杜甫》

詩:“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爲從前作詩苦。”

創作背景

從張泌的出生經歷及詞中所言鳳城(長安的美稱)來看,此詞應是張泌早年宦遊於長安所做。

賞析

花間詞詞風穠豔,辭藻華麗,多爲閨閣香豔之詞。張泌現存的九首《浣溪沙》亦多寫深閨繡闈,憐香惜玉,散發着脂粉氣,但這首《浣溪沙》卻別富情調,生動活潑。

這首詞寫一募小小喜劇,魯迅在一篇雜文中曾戲謂爲“唐朝(應爲“五代”)的釘梢”。封建時代男女防閒甚嚴,而在車馬雜沓,上女如雲,男女界限有所混淆的遊春場合,就難免有一見鍾情式的戀愛、即興的追求、一廂情願苦惱發生,難免有“釘梢”一類風流韻事的出現,作爲對封建禁錮的積極或消極的反應。

首句直入情節:在遊春人衆歸去的時候。從郊外進城的道路上一輛華麗的香.車迤儷而行,一個騎馬的翩翩少年尾隨其後。顯然,這還只足一種單方面毫無把握的追求。也許那香車再拐兒個彎兒,彼此就要永遠分手。只留下一片空虛和失望——要是沒有後來那陣好風的話,“東風”之來是偶然的。而成功往往不可忽略這種偶然的機緣。當那少年正苦於彼此隔着一層難以逾越的帷幕時、這風恰巧像是有意爲他揭開了那青色的繡簾。雖是“斜揭”,揭開不多,卻也夠意思了:他終於得以着見他早想見到的簾後的那人。果然是一雙美麗的“嬌眼”,而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慢回嬌眼笑盈盈”。這樣眼風,雖則是“慢回”,卻已表明她在簾後也窺探多時。這嫣然一笑。是下意識的勾引,是對“釘梢”不動聲色的響應,兩情相逢,生這場即興的迫求勢必要繼續下去了。

這盈盈一笑本是一個“消息”,使那少年搔首踟躕,心醉神迷,但沒有得到語言上可靠的印證,心中小踏實,故仍覺“消息未通”。而進城之後,更不能肆無忌憚。“消息未通何計是”的問句,就寫少年的心理活動,頗能傳焦急與思索之神。情急生智——“便須佯醉且隨行”。醉是假的,緊隨不捨纔是真的。這套“誤隨車“的把戲,許能掩人耳目,但瞞不過車中那人。於是:“依稀聞道太狂生!”

香車駛入長安了,正當男的左右爲難,要不要繼續跟蹤下去之時,東風來幫忙,它掀起馬車的布簾,裏面露出了少女的容顏,女主角正在笑嘻嘻地看着他呢,原來流水也有情,男主角燃起了希望,但少女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沒有交談,男主角無法明確,只好繼續跟着馬車行走。可是在城裏面,這樣明目張膽地跟蹤女性車駕太囂張了。愛情是智慧的催化劑,靈機一動,男主角假裝喝醉了,跌跌撞撞地跟着馬車行走。這種小算盤可逃不過少女的心思,少男模糊地聽到少女在車裏笑罵:這個男的啊,太輕狂了。劇情到此戛然而止,留給讀者的則是豐富的想象。少女對少男的心意怎樣,是佯怒實喜呢,還是其他?兩人之間會不會演出紅拂夜奔或待月西廂的劇情呢,則更讓人期待了。這突來的一罵富有生活的情趣。魯迅說:“上海的摩登少爺要勾搭摩登小姐,首先第一步,是追隨不捨”,“第二步便是‘扳談’:即使罵,也就大有希望:因爲一罵便可有語語來往。所以也就是‘扳談’的開頭。”(《二心集·唐朝的釘梢》)這裏的一罵雖然不一定會馬上引起扳談,但它是那盈盈一笑的繼續,是打情罵俏的罵,是“大有希望”的“消息”。將詞意推進了一步。

詞到此爲止,前後片分兩步寫來,每次都寫了男女雙邊的活動。在郊外,一個放膽追逐,一個則秋波暗送;入城來,一個佯醉隨行,一個則佯罵輕狂。前後表現的不同根據在於環境的改變。作者揭示出男女雙方內心與表面的不一致甚至矛後。戮穿了這一套由特定社會生活導演的戀愛的“把戲”。自然產生出濃郁的喜劇效果。此詞不涉比興,亦不務爲含蓄,只用白描抒寫,它開篇便入情節。結尾只到聞罵爲止,結構緊湊、簡潔。所寫情事,逼肖生活。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捲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裏的落花那麼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裏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蕩奔流。

註釋

⑴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後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後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後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後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編織之簾。或爲簾之美稱。《西京雜記》:“昭陽殿織珠爲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玉鉤:簾鉤之美稱。

⑶依前:依然,依舊。春恨:猶春愁,春怨。鎖:這裏形容春恨籠罩。

⑷悠悠:形容憂思不盡。

⑸青鳥:傳說曾爲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裏指帶信的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幸有三足鳥爲之使。”注:“三足鳥,青鳥也。主西王母取食。”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⑹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處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裏用《漢書·高帝紀》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爲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爲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爲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賞析: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着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詞的開頭頭先來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爲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爲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捲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蕩。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裏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裏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着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爲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鬱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悽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裏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爲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最後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廣。“接天流”三個字讓人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脈相承的。另外,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於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滿“春恨”的人事內容究竟具體何指。據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五載:李璟即位,歌舞玩樂不輟,歌師王感化嘗爲之連唱“南朝天子愛風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闋並手書以賜感化,其中就包括這一首。這樣看來,詞中的春恨就不是這位風流天子對景抒情的一般閒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危苦感慨,“青鳥”句也不是“思美人兮天一方”的濃情豔想,而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託了。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8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宋朝 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闢寒無。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註釋

懶:《花草粹編》作“慵”,《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薰爐:玉製(或白瓷制)的點燃薰香的鴨形香爐。薰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瑞腦:一種香料名。

朱櫻斗帳:斗帳,覆鬥形的帳子。

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綵線盤結而成。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爲“通”之誤。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貴族女子傷春情態的小調。運用正面描寫、反面襯托的手法,着意刻劃出一顆孤寂的心。

上片首句寫人,“髻子傷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實卻是極重要的一句心態描寫:閨中女子被滿懷春愁折磨得無情無緒,只隨意地挽起髮髻懶得精心着意去梳理。接下來兩句是寫景,前句“晚風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極工巧,它使得寫景之中又點出了季節時間:習習晚風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經冬的寒梅已由盛開到飄零之時。春愁本就撩人,何況又見花落!後句“淡雲來往月疏疏”寫淡淡的浮雲在空中飄來飄去,天邊的月亮也顯得朦朧遙遠。以“疏疏”狀月,除了給月兒加上月色朦朧、月光疏冷之外,彷彿那還是一彎殘月,它與“淡雲”、“晚風”、“落梅”前後相襯,構成了幽靜中散發着悽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片運用了由人及物、由近及遠、情景相因的寫法,深刻生動。

下片通過富貴華侈生活的描寫,含蓄地反襯傷春女子內心的悽楚。前兩句寫室內陳設極盡華美“玉鴨薰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鑲嵌着美玉的鴨形薰爐中,還閒置着珍貴的龍腦香,懶得去點燃薰香;織有硃紅的櫻桃花色的、覆蓋如鬥形的小帳低垂,上面裝飾着五色紛披的絲穗。這裏主要寫室內的靜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鴨薰爐閒瑞腦”中的一個“閒”字,不就閃現出女主人公因愁苦無緒,連心愛的龍腦香味也懶得聞嗅了嗎!結尾是一個問句“通犀還解避寒無”,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氣的犀角,名“闢寒犀”,據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開元二年冬,交趾國進犀一株,色黃如金。使者請以金盤置於殿中,溫然有暖氣襲人”,該句意思是說:試問這隻金燦燦的闢寒犀角,現在還會不會再把溫暖宜人的氣味釋放出來?句中“還解”的一個“還”字點出了這樣的內容:往昔之時,這隻犀角曾盡心盡意地爲男女主人布溫驅寒;而今伊人遠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應感傷,你到底還知道抑或忘記了爲孤獨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詞人假借向犀角的設問,進一步刻劃詞中人觸物傷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轉、搖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細紋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邊漸漸擴展的漣漪。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攤破浣溪沙

納蘭性德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攤破浣溪沙

一霎燈前醉不醒,恨如春一夢畏天明。淡月淡雲窗外雨,一聲聲。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又聽鷓鴣啼遍了,短長亭。

攤破浣溪沙

林下荒臺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歸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翻譯】

風中的柳絮殘飛刀水面化作浮萍,

河泥中的蓮花雖然剛勁果斷,但是它的莖卻依然會絲絲縈繞不斷;

別離時拈一花一瓣贈與對方,記念以前的事情.

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

現在真的後悔以前的多情;

回到以前傷心離別的地方,淚水禁不住悄悄流下來.

【賞析】

忘了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對方忘了你。

“你既無心我便休。”據說有個人看到這句詩,頓時大徹大悟,從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罷,無情也罷,佛說紅塵中人出家叫大徹大悟,其實如今只怕衆生會說出家人還俗叫大徹大悟。

我說,欲|望就像海水,只會越喝越渴。

什麼叫做大徹大悟,觀點不同,無法勉強。究竟哪個算是大徹大悟,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只願天下人人快樂。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譯文

在高高的專門送別的章臺旁繚亂飛舞,在重重的簾幕前的春天陽光中翻騰,可憐啊,它這樣無境止地飄泊,但又有怎樣的辦法不讓它飛揚。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飄搖灑落於花叢陰影下,又被溫熙的和風吹拂到華美的高樓的西邊,如那在天涯飄泊流離的旅人一樣,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註釋

①百尺章臺:典出韓翔的愛情故事,詳情參見韓掬《章臺柳》及妻柳氏《楊柳枝》(本書第十二輯)的註釋。“章臺”,原系漢長安的街道名,多設歌樓妓館,遍植楊柳,唐宋詩詞中卻成了秦樓楚館的代名詞,吟詠中常用之。

②重重簾幕:喻指陳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礙。“春暉”,指春光。

③“憐他”句:眼看楊花(喻柳如是)隨風飄零,卻又無可奈何。

④“淡日”句:意爲楊花之飄零,使天空迷濛失色,似乎黯淡的太陽是在花影中滾動。

⑤ 玉樓:華麗的樓房;亦指仙人居處。東方朔《十洲記·崑崙》:“其一角有積金爲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玉樓十二所。”

⑥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間的情意。

賞析:

作者:佚名

陳子龍與柳如是有段哀婉的情緣,時在公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間。由於子龍之妻張氏的不容和其它種種原因,兩人只得分手。於此前後,凡關涉楊柳之吟詠,大致是陳子龍抒露此段情愛之作。這闋小令即借詠物以寫情,是對分手之初的內心複雜難言之苦澀的自我咀嚼。難言每與無以名之的“莫名”共生,人到陷入此類心境時遠較長歌當哭更爲不堪。

詞人在此小詞中表述了相思、阻隔、無望之哀,更濃重的是對“他”的憐愛憐惜。倘若沒有一種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緣,分手不會有太難磨滅的痛苦。既是紅粉知己,又是兩情投合,卻無力永成連理;更何況明知所愛者際遇哀苦,飄泊不能自主。難以預料亦不堪想象此去將會落得怎樣的命運安排時,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雜摩蕩,最無法言語以傳。“憐他”句的動人處,正在於從“理還亂”的情思裏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層,傳述了難以盡傳的心靈悸動。

下片的重心是特定的心知和默契。“滾殘花影”、“吹送玉樓”都是飄泊無主的她可能的前路和必然的歸宿,但可以肯定,她不會墜落於混溷,她能自愛、自立、自強的。“澹日”兩句的意象選擇是嚴格的,字面明寫,句外有暗示。“殘”和“送”均系被動,身難由己,然而絕無自暴可能。這種判斷來之於對“心事”從另一角度言,其實不是單方面的,乃是他倆情緣中結撰起來的,他人不知“我”能知。詠物而寫人,固不大易,寫人而傳神魂、寫心靈,又得句句不黏不脫於“物”,自更難乎其爲。王士禎早年學詞遍和過“湘真”之作,體驗甚細,在《倚聲初集》和《花草蒙拾》中對陳子龍詞讚歎無已,他用“不著色相,詠物神境”八字評此詞,是得“意”之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雨過殘紅溼未飛。

珠簾一行透斜暉。

遊蜂釀蜜竊香歸。

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沈微。

一春須有憶人時。

譯文

雨後幾朵殘花還溼漉漉地掛在枝頭,沒有隨風釀散凋落。一帶疏籬,透進星星點點的斜暉。那些竊香釀蜜的蜂兒遊蕩夠了,都忙着回窠了。

房屋中空寂無人,只有窗外的竹樹在晚風中搖擺。薰衣的香篝裏,水沉的香氣經過一暉天,已經變得很稀薄了。屋中主人在暉個春天中總有懷人的時候吧!

註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一作《浣溪沙》,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

殘紅:凋殘的花,落花。

斜暉:亦作“斜輝”。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遊蜂:釀來釀去的蜜蜂。

賞析:

上片是這位少婦從閨中往外看所見到的景象。暮春時節,一陣微雨過後,幾點凋殘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溼在花枝上,所以還沒有隨風飄落,似乎是留戀這美好的春光,依依不忍離去。淡淡的斜暉,透過一帶疏籬把她最後的光輝灑向大地,也灑向殘紅。光和色的'交映,這暮春、殘紅、黃昏、落照,對於這位忍受着青春消逝與閨房寂寞的少婦,是一種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內心難以言狀的感觸。

但春天畢竟是美好的,充滿活力的。勤勞的蜜蜂在百花叢中穿來穿去,帶着採集的花粉的芳香滿意地回到蜂窩。它有了收穫,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麼了,這與少婦的正在期待構成心理上的對比,更增添了少婦春閨懷人的空虛感和寂寞感。寫景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過片,少婦的目光由室外轉向室內。空間的轉移,使她的情緒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金屋”,借用漢武帝金屋藏嬌故事,這裏借指華麗的房屋。“衣篝”,指薰衣的薰籠。“水沉”,即沉水香,一種名貴的香料。黃昏時候,斜暉靜靜地照着這座華麗的房子,室內空蕩蕩地,除了這位少婦外,寂靜無人,靜得可怕。只有風吹竹影,參差搖曳。亂,搖曳不定的樣子。薰籠裏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殘煙嫋嫋,縷縷餘香。女主人公無精打采,懶得再去添香。竹影搖曳不定,也攪動着這位少婦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緒撩亂,真是“剪不斷、理還亂。”這搖曳不定的竹影,這若有若無的香菸,更烘托出金屋的空蕩、寂寞。

經過前面對室內室外環境的渲染、烘托,靜態與動態的交互作用,這位終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婦,由眼前的春暮花殘、黃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悵空虛的情懷,已不難體會。結句似應仍從閨中少婦着筆,進一步深化主題,但作者卻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筆頓住。第六句轉向用作者與讀者的口氣代閨中少婦剖白內心世界:“一春須有憶人時”。春天過去了,花也凋殘了,遊蜂也開始釀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婦也該是懷人的時候了。結句輕輕點明懷人,如畫龍點睛,使全篇皆活了,這是作者用筆妙處。

唐代詩人劉方平一首《春怨》詩:“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梨花滿地不開門。”主題、情景都與此詞相類似,而比較起來,此詞抒情筆觸更爲細膩,藝術手法多種多樣,搖曳多姿,更富於藝術感染力。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屏

清代:納蘭性德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譯文: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

一陣濃郁的香氣飄來,吸引我靠近畫屏,窗外繁茂的枝葉將影子投在窗櫺上。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人世間,使我身心疲憊,心裏就愈發覺得你的珍貴。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我們還沒說話,相對無言,惆悵不已。纔開始說話,我已經語無倫次,於是惱恨今夜的月光太亮,我的窘態暴露無遺。

註釋: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qīng)。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畫屏:繪有彩畫之屏風。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měng)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商略:原爲商討之意,此處謂交談。懵騰:迷糊、陶醉。唐韓偓《馬上見》:“去帶惜懵醉,歸因困頓眠。”

賞析:

這裏描繪了一個戀人初逢的場面。上片前二句寫景,渲染環境氣氛。後一句由景轉到人,寫的是男子看到戀人時微妙的心理變化。下片緊接上片,對相逢場景進行描繪,寫的是相逢後乍喜乍悲,心緒慌亂的複雜情感。全詞描摹細緻入微,表達感情真摯動人。

上片前兩句“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主要是通過前面的景物,渲染當時的氣氛。有了前面兩句的鋪墊,接下來的第三句“風波狹路倍憐卿”,才真正切入正題,描寫兩個人初見時的情景。

下片寫兩個人見面後的情景。前面兩句“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通過兩個細節,表達了兩個人相見後那種乍喜乍悲、慌亂無緒的複雜情感。

結尾一句“只嫌今夜月偏明”,既是寫景,更是抒情,用今夜的“月偏明”之景,表達出了“偷戀”者那種矛盾而複雜的心理狀態。

或者天不從願者太多,在愛情裏波折的納蘭,連見戀人一眼都需要扮成僧人偷偷入宮、其實曾經的兩小無猜、蘭窗膩事,都因鴛鴦零落不復存在了:但是情難忘卻,戀人被選人宮,納蘭仍然抱着她會被放出來、他們能夠團圓的希望。而此次與戀人的會面又更堅定了他的信念。這就加深了他後來的苦痛。

正是,往事不可再來,袖口香寒。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宋代: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雲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悽迷。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鷓鴣天

宋代:楊無咎

蕙性柔情忒可憐。盈盈真是女中仙。披圖一見春風面,攜手疑同玳瑁筵。

揮象管,擘蠻箋。等閒寫就碧雲篇。風流意態猶難畫,瀟灑襟懷怎許傳。

水調歌頭(壽樑多竹八十)

宋代:趙必{王象}

百歲人能幾,七十世間稀。何況先生八十,蔗境美如飴。好與七鬆處士,更與梅花君子,永結歲寒知。菊節先五日,滿酌紫霞卮。

美成詞,山谷字,老坡詩。三逕田園如昨,久矣賦歸辭。不是商山四皓,便是香山九老,紅頰白鬚眉。九十尚入相,綠竹頌猗猗。

南鄉子

宋代:呂勝己

斗笠棹扁舟。碧水灣頭放自流。盡日垂絲魚不上,優遊。更覺心鬆奈得愁。

行客語滄洲。笑道漁翁太拙休。萬事要求須有道,何由。教與敲針換曲鉤。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浣溪沙·江村道中

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

濃霧知秋晨氣潤,薄雲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譯文:

金燦燦的十里平疇,飄來撲鼻的稻香,紅豔豔的木槿花開在農舍的竹籬旁,迎風搖曳的毛竹又青又長,青黃相間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掛在枝頭上。

秋天的早晨霧氣漸濃,溼潤的空氣令人清爽。正午的薄雲又遮住了太陽,更不用隨從張蓋護住我的戎裝。

註釋: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②疇(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豔,可做欣賞植物,也可以作爲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

④飛蓋:用以遮蔭的篷蓋。

⑤戎(róng)裝:詞人當時爲四川制置使,故戎妝出遊,帶有隨從張蓋遮蔭。

賞析:

上片三句詞人以顏色變換爲線索,先遠後近,凝具匠心。第一句寫遠景,金燦燦的十里平疇,稻香撲鼻。第二句稍近些,紅豔的木槿花後,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風搖曳。第三句寫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掛滿枝頭,青黃相間,低頭搖晃,招人喜愛。好一派豐收景象。充分體現了這位著名田園詩人在描繪江村美景方面的才華。

下片旨在寫詞人的旅途感受。時已初秋,晨霧漸渭,空氣溼潤,即使到了中午,因薄雲遮日,也漸覺涼爽宜人。末句寫詞人舍車騎馬,戎裝而行,飽覽這迷人的秋色,寄託了詞人對於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5]詞中描寫了詞人身着戎裝巡行在“江村道中”所見優美的田園風光。一個秋天的早晨,詞人戎裝出遊。江村的早晨,濃霧瀰漫,秋氣涼潤。太陽出來後,濃霧散去,只見十里平川,稻穀飄香;村莊周圍,槿花盛開,細長的竹枝隨風飄舞;村後小山坡上掛滿或青或黃的累累碩果,好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詞人一路巡行,興致極高,走在太陽底下,連隨從爲他打傘遮陽他都不需要。作爲一個負有守土重任的封疆大吏,詞人在看到防區內這一派美麗而又豐饒的田園風光時,既充滿了欣喜與熱愛之情,同時也平添了保家衛國的信心和力量。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雨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裏,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註釋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中,味苦,可作藥用。紅蓼:開紅花的水蓼。

整鬟:梳理髮鬟。

含嚬(也作“顰”):愁眉不展。浦:水濱。

愁煞(shà):愁極了。棹(zhào)船郎:撐船人,即船伕。

帆盡:船已遠去,不見帆影。以“帆”借代船。

賞析

薛昭蘊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浣溪沙》卻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

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水邊長着紫紅色的蓼花鷗跡雨行,描繪出渡頭的蒼涼、寂寞。在這樣的環境中,卻孤零零地站着一個盛裝的佳人。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雨聲,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雨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這些並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境的蒼涼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飄袖野風香”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幹什麼的懸念。“整鬟”,在這裏不僅有盛裝的意思,還包含着“女爲悅己者容”的意思。

過片“不語含嚬深浦裏”承上啓下。“不語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飄袖”的佳人,這是承上。爲什麼“不語含嚬”,這是啓下,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緊接着“幾回愁煞棹船郎”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着眉,默默地立在渡頭,又不要擺渡、放舟,所以“愁煞”船伕。這裏並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放船自適”、“臨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極甚之辭,不過“愁煞”在這裏是“爲難了”、“難壞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輕很輕的。詞的最後一句,拓開一層講:“燕歸帆盡水茫茫。”說在佳人默望中,燕子歸去了,江上的征帆過盡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點明瞭懷人的主題,暗示了佳人的癡情和痛苦,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結束了全詞。最後一句,從表面上看來,燕歸、帆盡、水茫茫,都是寫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懷人之情,卻緊扣讀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語”中。這樣以一個饒有餘味的畫面結尾,既合水鄉秋景,又關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薛昭蘊

薛昭蘊,字澄州,河中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王衍時,官至侍郎。擅詩詞,才華出衆。《北夢瑣言》:薛澄州昭蘊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