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賞析題及答案

1、此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望,且層次清晰,試作簡要分析。

望嶽賞析題及答案

2、明人莫如忠評價首尾下句說:“齊魯到今詩未了,題詩誰能繼杜陵”,認爲這句詩無人能繼,你怎麼看?

3、後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義把此詩譽爲“絕唱”,請就此作簡要分析。

4.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一句所展現的畫面。(3分)

5.“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已成爲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6、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景物,其中“鍾”“割”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割”字好在何處?

7、“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名言。在這裏寫出了詩人怎樣的一種精神和氣概。

8、“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兩句詩爲什麼千百年來都能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

參考答案:

1、全詩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嶽思想將來的登嶽。首聯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纔好的那種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接着自我作答。頷聯兩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頸聯兩句是寫細望,細望中蘊含着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尾聯兩句寫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

2、“齊魯青未了”是經過詩人一番揣摩後得出的答案,可謂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那樣用“崔峨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裏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襯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爲魯,泰山之北爲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寫出了地理特點,寫其它山嶽時不能移用。

3、後人把此詩稱爲杜詩的絕唱,是由於此詩最後一聯詩。從這兩句富有啓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爲一位偉大的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爲的人不可缺少的`。這也是爲什麼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傳誦,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

4、大自然對泰山神奇秀麗的景緻情有獨鍾,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後彷彿被從中割斷一般,雲霞明滅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5、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和遠大抱負。

6、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寫出了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的精神和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8、這兩句詩寫出了泰山的高大雄偉,表達了詩人渴望登上絕頂的願望,同時抒發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它既表達了詩人的遠大抱負,也激勵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峯,因而能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