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知識積累之望嶽註釋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爲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

語文知識積累之望嶽註釋

詞語註釋

嶽:此指東嶽泰山,泰山爲五嶽之首,其餘四嶽爲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偉壯觀而聞名於世,爲十大名山之一。古時是“天”的象徵。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爲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裏指對泰山的尊稱。

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強調疑問語氣。

如何:怎麼樣。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爲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即山東地區。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 初一。

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

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造化:大自然

鍾:聚集。

神秀:天地之靈氣。

陰陽:陰指山之北,陽指山之南。

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曉:黃昏和早晨。

蕩胸:滌盪胸襟。

曾:通“層”,重疊的雲

總結:杜甫始爲左拾遺,上書言房?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爲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