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公開課教案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運用白描手法遠近景相交,有聲有色,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公開課教案吧。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作者筆下的田園風光,分析本詩中作者蘊藏的情感

2.通過本詩,初步瞭解陶淵明田園詩歌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

初步瞭解陶淵明田園詩歌的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題探究法、對比例證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表現田園風光的音樂,將學生帶入課堂情境

二、誦讀詩歌

1.讀對字音 2.讀準節奏 3.讀出韻味

三、初識特點

1.學生找出詩中描寫田園生活場景的句子

2.總體感知這些詩句所體現出來的語言特點:平淡

3.古人評價

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宋)蘇軾《與蘇轍書》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

淵明詩所以爲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朱熹

四、細品平淡

(一)平淡中見美

1.先看一組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中的詩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山居秋暝》)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輞川別業》)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積雨輞川莊作》)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田園樂》)

小結:詩中有畫

2.改寫《歸園田居》(其一)中描寫田園生活場景的詩句:

南山方宅十餘畝,東籬草屋八九間榆青柳碧蔭後檐,桃紅李白羅堂前

暮垂曖曖遠人村,日落依依墟里煙狗吠 深巷中,雞鳴 桑樹顛

3.鑑賞詩句

4.列舉作者其他詩歌

歸園田居(其三) 歸園田居(其二)(節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總結:陶淵明的詩的語言很少設色,很少煉字,意象尋常,多用白描,且多寫田間農事,語言平淡、自然天成,摒棄了纖麗浮華的敷飾,露出了真樸淳厚的美質,在隨心隨性,質樸無華中體現出一種賞心悅目的美

(二)平淡中見情

1.引導學生分析本詩中蘊藏的作者情感: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以及迴歸田園後的喜悅,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厭惡

2.平淡中如何體現上述情感

(三)平淡中見人

1.“文如其人”,具有平淡特點的陶淵明詩歌如何體現他的爲人

2.古人評價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爲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爲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蘇軾《書李簡夫詩集後》

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

——鍾嶸《詩品·宋徵士陶潛》

陶詩合下自然,不可及處,在真在厚

——沈德潛《說詩睟語》

3.宋代的蘇軾對陶淵明及其田園生活極其推崇,在其晚年貶官期間曾創作了大量的《和陶詩》,但體現其爲人的仍然是他的豪放詞

和陶歸園田居(其一)

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

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爲不二價,農爲不爭田

周公與管蔡,恨不茅三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

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

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閒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

(四)平淡中見理

1.理趣:“熟悉的地方也有美”

2.如何發掘我們周圍的美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1.作文:選擇日常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場景,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體裁不限,題目自擬

2.閱讀:推薦閱讀《風流去》(鮑鵬山著)中寫陶淵明的文章《種豆南山》

拓展閱讀:課文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作者在晉安帝義熙元年,主動辭去了彭澤縣令,決意退隱田園,從此不再出仕。次年寫了《歸園田居》組詩五首,描寫自己離開官場時的愉快心情,讚美躬耕生活和田園風光。本詩是《歸園田居》組詩中的第一首,敘述棄官歸田的原因、歸田之後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開頭四句是詩人棄官歸田之時對自己的志趣與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對自己棄官歸田原因的交代。“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是說世俗的阿諛奉承詩人一樣也沒有學會,反而喜歡寧靜、淳樸的田園生活,因爲他覺得自己的本性是與大自然相通的。這裏寫的是詩人向來的志趣,也表明他後來的出仕並非本願。“適俗韻”,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與周旋應酬、鑽營取巧的本領。

“丘山”則代表遠離官場仕途的田園山林。“適俗韻”前綴加“少無”,“丘山”前飾以“本愛”,表現出詩人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是對自己仕宦生活的'追悔。說自己進入污濁而又拘束的官場,是“誤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時迷了心竅,纔不經意間糊里糊塗入仕的,心中有幾多懊悔與感慨。說自己離開故園山林入仕竟然那麼長時間,真是不可思議。這裏麪包含了對故園山林的幾多眷戀。“三十年”應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爲江州祭酒到辭官之後寫此詩的這段時間。

詩的五、六句借“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比喻自己思戀舊居,不喜在外做官。這是詩人棄官歸田之因,表明他厭倦官場舊生活、嚮往田園新生活。其中“羈鳥”、“池魚”比喻不自由的仕宦生活,“舊林”、“故淵”比喻田園。

詩的七、八句以“開荒”、“守拙”點題,寫自己從此真正迴歸園田,過上村居生活了。其中“守拙”迴應“少無適俗韻”,“歸園田”迴應“本愛丘山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詩人置身“南野際”,平靜安祥地過上農家耕種生活,透露出對官場的厭棄與蔑視態度,也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一種不妥協的抗爭行動。

詩的九至十六句借對村居之景的描繪,抒寫詩人歸田之後的快慰心情。“方宅”四句狀寫自家庭院的景物,這是近景,靜態地描寫田地與草屋的數量、堂前檐後的桃李與榆柳的生長情況。“曖曖”四句描寫院外村落的景物,這是遠景與中景,動態地描寫籠罩在炊煙之中的遠處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聲與桑樹顛的雞鳴聲。這樣一幅安寧靜謐的田園風光圖被詩人描繪得遠近錯落、動靜相宜、有聲有色。詩人正是要借恬靜優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環境抒寫自己擺脫“樊籠”、“塵網”之後如釋重負的輕鬆與歡欣。這裏語言質樸真淳、清新雋永,音節鏗鏘,極富自然之情趣,引人悠然神往。

最後四句寫居室之樂,以出樊籠、返自然呼應開頭,收束全詩。“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二句,由繪景轉入敘事,由狀物轉入寫人,表現出詩人無官一身輕的悠閒自在。“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寫詩人一旦沖決羅網、迴歸自然的無限欣喜之情,道盡歸田之樂。“返自然”既指歸耕田園,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又指回到原來的自然本性,過上順應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是點題之筆,有力地揭示了詩的主旨。

全詩以追悔始,以慶幸終,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與怡然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