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導語: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現在讓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它吧!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蘇軾的相關情況;

2、瞭解本詞的創作背景;

3、瞭解詞牌的相關知識;

4、領悟詞中營造的意境和詞人的思想感情;

5、學習蘇軾曠達的胸襟,領悟他對天下離人的美好祝願;

6、記住詞中的千古名句。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感悟詞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詞作豐富深刻的意蘊以及它在後世的意義衍射效應。

2、品味精妙的詩歌語言。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教學設想:

(一)教學流程:按照“讀——品——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感,初步學會鑑賞詩歌。

1.採用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爲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

一讀識字通詞,正確停頓斷句;二讀體味句子;三讀感受意境,曉悟作者心聲,與作者產生共鳴。

2.提供給學生較爲豐富的相關資料,經過學生討論、釋疑等自主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並挖掘其深層內涵。

3.提供相關材料,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開拓視野,深化理解。

4.提供例文,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寫作賞析文章,從根本上把握詩詞語言的合蓄凝練性與跳躍性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二)媒體設計:PowertointXP課件。

(三)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內容、步驟與教學設計意圖:

一、導語設計

溫庭筠有一首詞《望江南》,大家可能都背得出來:“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這是一首思人的詞,描述的是一個少婦對久離故鄉的丈夫的盼望,意境很美。古詩詞中有很多是表達思念之情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對家人思念的宋詞,蘇軾的《水調歌頭》。板書課題、作者。

(說明:從學生已知的知識入手,營造一個相對熟悉的學習情境,便於學生調動相關的信息儲備,爲後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解題

學生已經學過“詞”,請學生回顧與“詞”相關的知識,教師補充:

“詞”在古代是一種配合樂曲用來歌唱的詩體,產生於隋唐,宋朝進入興盛時期,成爲宋代文學的代表樣式。因爲一首詞中句式長短不一,又稱長短句,辛棄疾有詞集就叫《稼軒長短句》。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派。婉約詞派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陽修、柳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了豪放詞派,其詞作題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爲主,風格大氣、恢宏,辛棄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詞都是可以唱出來的,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有什麼區別呢?古人總結說,如果是蘇軾豪放的詞,那麼必須要一個北方的山東大漢敲大鼓,然後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如果是柳永婉約的詞,就只需要一個小姑娘拿一個快板就可以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詞都有詞牌,詞牌規定着詞的句數、字數及音律。(展示課件“詞牌”。)

(說明:溫故,並在此基礎上有所拓展、延伸,深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爲本文的學習提供相關的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