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白《蜀道難》分析

要求:1理解作品運用神話、傳說、想象、誇張登浪漫主義手法 2“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三次重複的作用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一口氣連用三個驚歎詞,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主題,爲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以下隨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這一詠歎反覆出現,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盪着讀者的心絃。

關於李白《蜀道難》分析

蠶叢及魚鳧古蜀國國王,開國何多麼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從歷史的角度。西當太白秦地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蜀地巔地理的角度。秦蜀兩地只又鳥飛的路而無人行的道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神話傳說。⑴//

以上爲第一段:運用神話傳說敘寫古代開闢蜀道的艱難困苦,說明蜀道來之不易,爲正面描寫蜀道的艱難險阻作了鋪墊。

上有六龍回日六龍駕車載日遨遊至此而無法超越-神話、誇張,之高標指最高峯,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江濤曲折—以水襯山,以下襯上,以水流深急襯山之高危使人驚心動魄-襯托。黃鶴之飛尚不得過誇張,猿猱欲度愁攀援誇張-極言其高險陡峻。青泥山嶺名,入蜀要道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發揮了無比豐富的想象,極盡誇張之能事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幾時還設問句始?畏途*攙巖險惡的山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地多子規鳥,啼聲哀切古代傳說子規鳥是蜀王杜宇(號望帝)的精魂所化,這裏用以渲染一種愁慘的.氣氛。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反覆詠歎,強調蜀道難的主題,使人聽此凋朱顏感嘆句終!/連峯去天不盈尺“高”字。諺語:武功太白,去天三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險”字。誇張。飛湍瀑流飛泉瀑布爭喧(兀豕),(石水)崖轉石萬壑雷飛泉瀑布,奔騰轟鳴,石轉崖崩,聲震如雷。前面繪色,這裏繪聲,寫出了山之險峻,水之壯奇。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

乎來哉 以深沉嗟嘆作結!⑵//

以上是第二段:大量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誇張,依照自秦入蜀的線路,具體描述蜀道的高、危、險、峻,充分渲染它的壯與奇。分爲三層:1極寫蜀道沿途崇山之高峻;2寫蜀道夜景、畏途#攙巖、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3極寫蜀道之險

劍閣山名,又叫劍門關崢嶸而崔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受或匪親,化爲狼與豺形勢險要,易受難攻而爲野心家割據的危險,表現了對現實的殷憂,/想象着一旦“匪親”當道:(老百姓)朝避猛虎,夕避長蛇,(因爲)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第三段:運用聯想類比的方法,由自然環境的險惡寫到社會環境的險惡,表現出詩人對於國事的擔憂。分三層:1 寫劍閣形勢之險要;2 承上寫了想象中的割據之後的情景; 3第三次發出“蜀道難“的感嘆。

《蜀道難》是最能體現李白詩歌風格的一首歌行體,大約寫於天寶元年前後。 詩中極寫由秦入蜀道路的奇險難行,歌頌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並表示了對蜀中政治形勢的隱憂。全詩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誇張的詩句爲基調,一唱三嘆,先將傳說、神話引入詩中,在想象中描寫太陽神曦和和飛禽走獸的畏難怯步以及行人的屏息長嘆,突出了蜀道的險峻,再設想入蜀的行人在蜀道上所感受到的可怕的環境氣氛,突出了蜀道的險畏,最後從自然形勢的描寫轉入到歷史教訓的提示,暗示對蜀中政治局勢的隱憂。全詩運用誇張、比喻、渲染、暗示等表現手法,時間上由古到今,景物上由遠及近,感情上由淺入深,表現了蜀道的艱險。由於詩人的豪放氣魄貫注全詩,使讀者不因蜀道艱險而產生畏懼心理,相反卻領略了祖國河山壯麗的美感。詩中寄託的政治內容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詩人政治思想的敏銳。他不是得意忘形,一味讚美山水,而是把嚴肅的政治見解不着痕跡地納進了自然景物的描寫之中。

藝術上:

一 運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極度誇張的手法,來寫蜀道的艱難奇險。“蠶叢”、“魚鳧”開國,五丁力士開山,是運用古老而奇特的神話傳說寫秦蜀阻隔之久遠,使詩歌蒙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六龍回日”、“子規啼月”又是運用美麗悽婉的神話傳說,渲染了蜀道的高峻與悲涼,使詩歌充滿着神祕的氣氛。“難於上青天”、“捫參歷井”、“連峯去天不盈尺”這些奇特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都以天的博大和高深作爲背景進行比照映襯,因而使蜀道之高險達到了極致,造成一種令人驚奇振奮的雄偉氣勢。

二 作品通過反覆詠歎來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突出主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強烈的詠歎,一開始就爲全詩奠定了雄邁的基調,當中的重複詠歎渲染環境氣氛,突出了驚歎山川壯偉奇險的主旋律,最後的再次重複詠歎則是全詩的主題的深化。這一詠歎句式成爲串聯全詩的一條感情線索,形成了強烈的抒情氣氛,這一詩句也就成爲千古名句。此外,在第二段還有“以手撫膺坐長嘆”、

“使人聽此凋朱顏”、“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等感嘆句,既是詩情的強烈抒發,又是每一層次詩意的小結,具有抑揚迴環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