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通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賞析

沁園春

作者:蘇軾

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也不須驚怪,沈郎易瘦,也不須驚怪,潘鬢先愁。總是難禁,許多魔難,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歡杳杳,後會悠悠。

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書郵。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須知道,口這般病染,兩處心頭。

譯文翻譯

感情就像成串的玉珠,悔恨如同流水,嚴重時是休。不必詫異,沈郎易瘦;也不必大驚小怪,白髮先愁。總是很難禁止,許多魔難,你喜歡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想想前歡杳杳,後來悠悠。

目不轉睛的凝望。後悔上層樓。只是引起惆悵,新愁壓住舊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封卷,密寄書信。考慮到他走,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眼淚收。要知道,這般的心病,兩人心頭。

註釋解釋

連環:連結成串的玉環,比喻連續不斷。流水:流動的水,形容流逝的歲月。

驚怪:感到驚異奇怪。沈郎:指南朝梁沉約,亦借指腰肢瘦損之義。潘鬢( bìn):晉潘岳《秋興賦》序:“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後因以“潘鬢”謂中年鬢髮初白。

好事:特指男女歡會或婚配。

追想:猶回想。杳杳(yǎo):指渺茫。悠悠:指思念貌;憂思貌。

凝眸:注視;目不轉睛地看。惹起:引起。新愁:新添的憂愁。

相思:彼此想念。後多指男女相悅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伊行:她那裏。

創作背景

這首詞選自明朝萬曆刊《重編東坡先生外傳》卷八十三,《全宋詞》未錄。是北宋詞人蘇軾於早期所作,爲描寫古代女子思戀情人的閨情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 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文學家。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是其代表作之一。

賞析

上片說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況。詞作首先寫道:“情若連環,恨如流水。”起調是一組並列對句,以“連環”、“流水”爲比,是說情感如連環一樣沒有終點,迴環往復的;離愁別恨似如流水綿綿不斷,永無止境。所以,詞人說“情”、此“恨”“甚時是休”。接着寫道:“也不須驚怪,沈郎易瘦;也不須驚怪,潘鬢先愁。” “沈郎”就是指沈約。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這個細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約。後人多用“沈郎腰瘦”泛指因故腰細的男子。潘岳三十二歲見白髮,是未老先衰的標誌。後用“潘鬢”等作爲中年即鬢髮斑白的代稱。“潘”即指潘岳。潘岳在三十二歲時就見白髮,是未老先衰的標誌。後用“潘鬢”就作爲中年即鬢髮斑白的代稱。這裏,詞人用了一組扇面對句,說相思之後的具體情狀。這裏,從兩方面來寫的,首先是說腰圍減損,其次是說鬢髮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見二毛(頭髮斑白)而發愁。接着寫道:“總是難禁,許多魔難,奈好事教人不自由。”這裏,詞人點明上文所說“瘦”與“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指男女之間歡會等情事。因爲時時刻刻惦記着這許多情事,無法自主,所以纔有這無窮無盡的“情”與“恨”。最後詞人寫道:“空追想,念前歡杳杳,後會悠悠。”“杳杳”形容幽靜深遠的樣子。《楚辭·九章·哀郢》:“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興祖補註:“杳杳,遠貌。” 唐代柳宗元《早梅》詩中寫道:“欲爲萬里贈,杳杳山水隔。”“悠悠”指遙遠,或者長久。《楚辭·九辯》中有“襲長夜之悠悠”的詩句。這裏,詞人進一步點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歡”與“後會”,前歡已是杳無蹤跡,不可追尋,而後會又遙遙無期,難以預卜。這樣,更加使詞中表現的“情”與“恨”更加具體化,更加深沉化。

下片變換了角度與方位,既寫主人公一方,又寫對方,並將雙方合一起寫。過片寫道:“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謾”即莫,不要。這裏,首先,承接上片所說相思情景,就怕上層樓,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舊愁”。其次,轉說當前的相思情景,新愁與舊愁交織一起。其中,一個“惹”(觸動)字,更加表現出詞人內心集聚了無盡的愁苦。接着寫道:“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書郵。”這裏是說,在當前的相思情景下,主人公如何寫情書,寫好情書如何密封,封好以後如何祕密投寄。其中,“寫遍”、“字了”表現出如何傾訴衷情,將天下所有用來訴說“相思”的字眼都用光了。“重重”謂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祕密之意,又表明數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接着詞人寫對方接到信之後的情況。詞人寫道:“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其中,“料”字明謂假設。主人公從自身的相思,設想對方的相思。寫了對方的相思,反過來,更加增添了自身的相思。從寫作效果來說,視角的變換,由己及人,更加強調了詞人的相思之情。最後寫道:“須知道,這般病染,兩處心頭。”意思是說,要知道,這樣的相思,積鬱於心,兩處牽掛,無法解開,人生就更加的痛苦。這裏,詞人道出了雙方的共同心病——相思之苦。詞人寫到這裏就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引發讀者想象,提升了詞作的審美境界。

在藝術上,首先,鋪敘的運用,條理清楚,其次,典故的運用,含蓄蘊藉。再次,視角的'變換,深入內心。

詩文賞析

整首詞善於鋪敘,在有條理、有層次的鋪敘之後,突然插入一筆,由一方設想另一方,構成“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的妙境。

上片首句“情若連環,恨如流水”,起調是一組並列對句,以連環、流水爲比,說此“情”、此“恨”不斷無休。接着以一組扇面對句,說相思的具體情狀。依律,這組扇面對句,當以一領格字提起,此處連用兩個“也”字,用以鋪排敘說,一曰瘦,有如宛約一般,腰圍減損,再曰鬢髮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見二毛而發愁。“總是”二句,卻以散句入詞,接下句,均爲直說,點明上文所說“瘦”與“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當指男女間歡會等情事。因爲時時刻刻惦記着這許多情事,無法自主,所以纔有這無窮無盡的“情”與“恨”。最後,詞進一步點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歡”與“後會”,前歡已是杳無蹤跡,不可追尋,而後會又遙遙無期,難以預卜。“杳杳”、“悠悠”,與“連環”、“流水”相呼應,將所謂“情”與“恨”更加具體化。上片說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況。

下片變換了角度與方位,既寫主人公一方,又寫對方,並將雙方合一起寫。“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是過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說相思情景,謂怕上層樓,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舊愁”;一方面啓下,轉說當前的相思情景,新愁與舊愁交織一起。詞作說當前的相思情景,先說主人公一方,說主人公如何寫情書,寫好情書如何密封,封好以後如何祕密投寄“重重”,謂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祕密之意,又表明數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時,詞人說相思,還兼顧對方,料想對方接到情書,當如何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料”字明謂假設。至此詞戛然而止,言已盡而味有餘。

這首詞以鋪敘手法說相思,反反覆覆地說,雖只是“相思”二字,卻並不單調乏味。能有這樣的藝術效果,除了真切體驗之外,還在於善鋪敘。作者善鋪敘,就是在有條理、有層次的鋪敘之後,突然插入一筆,由一方設想另一方,構成“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的妙境。這種作法是從柳永詞中學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