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學生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學生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書筆記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書筆記1

《平凡的世界》——這是我迄今爲止讀過最長的一部小說,也是最認真看的一本小說。“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爲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路遙爲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爲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我費力的捧起它打開第一頁時,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吸引住了:“……細朦朦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淋淋的飄灑着……”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宏圖。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書筆記2

兩年之約,古塔山上,杜梨樹下。孫少平獨自坐在草地上,靜靜地又焦慮地等待着,等着他親愛的曉霞準時赴約。即便他在前一天被告知曉霞在洪災地區爲救一個小女孩而被洪水捲走,無生還希望。但是,他還是抱着幻想,抱着絲絲希望:也許曉霞還活着,她正趕往這邊與他在這杜梨樹下相見。雖然理性告訴他這是在自欺欺人,曉霞已不在我們這個世界裏,永遠回不來了。但是他也依然覺得曉霞在另外一個世界裏大聲向他念着那句:只有風在歡舞,還有我作伴。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也許在世俗人眼裏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笑話。論家世,一個是市委書記的女兒,從小就生活在不愁吃穿的城市家庭;一個是地道的農民世家,從小就在貧窮與飢餓的包圍下成長。論職業,一個是從大學出來的省報記者;一個是高中畢業的煤礦工人。是的,在物質世界裏,他們兩個是天壤之別,是兩條永遠不可能有交集的平行線。但是生活偏偏給了那些世俗人一大記耳光,讓他們清楚地看到這兩條平行線不但相交,還相互糾纏在一起了。

在生活中,他們不但是相互愛慕的伴侶,更是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的知己。分隔兩地時,他們藉着來回的書信來傾訴自己內心豐富又真誠的情感;重逢相聚時,他們談天說地,憧憬未來,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對於田曉霞來說,孫少平不止是一個平凡的挖煤工,他有一個與她一樣的另外世界,在她面前,他不像別的男生那樣無盡地唏噓自己的本事,炫耀自己的家世(當然他的家世並沒有好炫耀的),而是真真切切讓她感受到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對身爲勞動者而感到的自豪。而對於孫少平來說,田曉霞就像是他行走在黑暗道路上忽然點亮的一盞燈,時刻給他溫暖,給他希望,給他活力。她雖生活在優越家庭,可絲毫沒有嬌生慣養的大小姐習性,更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相反她的大大咧咧,親和隨性,善良真誠,以及她那霞光般的美麗笑容都讓孫少平爲之欽佩,爲之傾心。

可嘆生活就愛捉弄人,在他們正式相戀不到兩年時光,便硬生生地將他們拆散,陰陽相隔。多麼痛心的結局,他們憧憬的美好未來還沒有一一實現,就被生活狠狠地一掌擊碎在這塵埃裏。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書筆記3

在繁花盛開的世界,他們以夢爲馬,化作不平凡。

——題記

平凡與不平凡,似乎是兩個站在天平兩端的詞,但沒有人規定你生來就該站在哪端。命運終是由自我掌控的,即使剛開始是平凡,但只要拿出足夠的力量,挑戰不可能,天平就會向你傾斜。你的身後是平凡,但頭頂卻是一抹藍天。

在路遙的著作《平凡的世界》中,孫家二兄弟孫少安,孫少平就切實地證明了這句話。

老大孫少安從小跟着父親幹農活,幫着操持家事。如果甘於平凡,也許他一輩子都是一個老實的莊稼人,但孫少安沒有滿足於當前,他知道自己還能再次向前,在經歷了無數次磨礪後,終於開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燒礦窯。也許當所有人都停留在平凡的世界時,他邁向了不平凡。老二孫少平在學校吃的是丙等的飯菜,自幼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但卻因書成爲了有文化的人。與他哥哥一樣,終不甘平凡,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成爲了一名有文化的礦工且收穫了愛情。

路遙把目光定在那個遙遠而又普通的雙水村,發現了其中的不平凡。

成功在你的頭頂,你只有下定決心不斷向上,纔會觸到天。平凡與不平凡就在一念之間。所有人都是一樣的,音樂聖人貝多芬,足球天才梅西—————前半生都和我們一樣,但他們敢於突破,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成長起來,收集不平凡的力量,終成爲了偉大的人。生活在那個窮苦的村莊裏的人,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孫少平,孫少安,因爲二兄弟給他們指明瞭道路。他們的世界也許是平淡的,但他們樸實,憨厚。還讓自己的路旁開出燦爛的花。

你無法改變平凡的世界,但卻可以去改造那個原本平凡的你,用你的“不甘平凡”去捅破外面的那層繭,去掙脫困住你的不自信。人不能滿足於現狀,不能一直在原地踏步,就像白領們每天按時上班,下班,做着千篇一律的事,以平反的態度平凡的活着。但有些人卻不甘平凡,總在向前,他們想要鶴立雞羣,想刷新他們原本全灰的世界,而這些人就像花園中那些奇異的花,笑到了最後。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不平凡的書,書中的人,像田曉霞,潤葉,孫蘭香,用自己的經歷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不願在人身後,在相互扶持與一路堅持中,走向不平凡。

也許不甘平凡,一路向前,纔是真正的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書筆記4

在高中時,我曾經迷戀過《平凡的世界》一書,我被路遙筆下煤礦工人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至打那以後,我深深的愛上了煤礦、愛上了煤礦工人,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一層淡淡的薄霧裹着一片濃濃的詩意,青藤般地依附在我少年時代的情懷裏。

也因此,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我毅然選擇了煤礦電子應用專業;大專畢業,在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場中尋覓工作時,我又無悔地選擇了煤礦行業!這輩子,我鐵了心要與煤礦結下這不解之緣……

很幸運,20xx年9月,我和許多支援礦區建設的院校畢業生一樣,滿懷激情和憧憬的來到了張集礦這片熱土,成爲一名綜採電器維修工。初到張集礦時,看着井下那條條寬敞明亮的巷道、那威武成排的液壓支架、那轟鳴不斷的採煤機運轉聲,還有那礦井地面隨處可見的綠草、鮮花、碧水、拂柳,無論你是遠觀還是近賞,從每個角度上都會隱現出詩情畫意般的景緻,移步景變……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由衷的感到,能成爲張集煤礦的一員,是我們年輕一代人的莫大幸福!也就從那一刻開始我也更加堅定了要以滿腔的熱情以及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來投入到生產工作中去,同時我堅信,在張集煤礦渡過的每一天,必將會成爲我今後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記得有人曾經這樣說過:“以你的聰明和才智,無論你在哪片土地上挖掘,你都能挖到金子,但是你必須得以煤礦工人的心態去挖掘!”對此,我深有體會。畢竟,煤礦是一個艱苦的行業,對此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我相信,在生產一線工作多年的我,會比別人更懂得勞動的珍貴與價值;會比別人更懂得從勞動中去體驗那份自豪與快樂。在井下生產工作中,無論多苦多累,我都沒有過怨言,因爲我深深地懂得:再好的種子,也只有紮根於肥沃的土地,才能快速地茁壯成長;成績再優秀的學生,也只有在最艱苦的一線去磨練,才能更快地掌握專業知識,我願意把自己的根深深地紮在張集煤礦這片沃土裏。

選擇了煤礦就意味着選擇了平凡、選擇了奉獻。我願做那一名最平凡的張集煤礦人,默默地奉獻着我的青春和汗水。

很榮幸,能成爲煤礦工人的一員!

更榮幸,能成爲張集煤礦的一員!

選擇了,我從未後悔過!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書筆記5

生命裏有着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雨浸風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鬥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

貧瘠厚重的黃土高原上曾經有這樣一羣苦難的人,他們機械式地生活,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今天一個政策可以塑造他們,明天一個決定也能夠摧毀他們。幸運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只能提心吊膽的生活着,不敢有一絲作爲。他們樸實平凡的就像腳下的土地、風中的塵埃,他們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身體裏蘊藏着無窮無盡的力量。但他們守舊、落後、睏倦、貧窮,就像煙波浩渺的海綿上隨波逐流的船隻,沒有方向,沒有出路,人生只能任由命運擺佈。這種無助的感覺就如同青藤紮根在心裏,越揪越緊,以致讓人窒息。

本書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中心,形象地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爲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

當少安因爲無錢讀書而退學,獨自承擔起家庭,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麼的讓人惋惜,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爲了家裏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他的潛意識裏認爲自己給不了潤葉幸福,他知道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他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在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

當少平在村裏不當教師後,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不願一生只爲填飽肚子而活着。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着他到外面闖蕩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爲正式的工人,最後又獲得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盡心盡力地幹活,成爲一名優秀工人。但是,這一切絕不是靠運氣。在他闖蕩過程中,他背上的疤,告訴我們他付出了多少;他破爛的行李,告訴我們他的生活有多苦;黑夜中微弱的光芒,告訴我們他的求學精神有多麼頑強。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着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