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過程:

小學語文《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範文

一、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有誰願意來背一揹你記住的古詩?有沒有李白寫的呢?(靜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詩還真多呀!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李白還有哪些瞭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號稱詩仙現存詩900多首風格飄逸、豪放想像豐富、氣魄雄偉)

二、緊扣題眼,品詞析句。

師:李白五歲時就開始讀書習字,讀了很多書,二十六歲起離鄉遠遊,走了大半個中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望廬山瀑布》就是他暢遊廬山後寫下的。

1、師範讀全詩。全班自由讀。

2、學習生字,分別是廬、瀑、爐。

3、全班齊讀這首詩。

師:讀題目,誰能用這個望字組詞?你覺得在這兒應該用哪個詞更準確些?解釋題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師:我們來看看廬山,看看廬山的瀑布。(看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師:這些都是靜止的圖片,現代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在課堂裏了能領略到廬山和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色。請看光碟。

師解說: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邊。廬山山峯重疊,非常雄偉壯麗。其中有一座山峯叫香爐峯,因爲山上常有云霧籠罩,在陽光照耀下有紫色霧氣升騰,像正在焚香的香爐一樣,故取名香爐峯。看這就是著名的香爐峯。廬山一年四季景色優美

看完後,請你來誇誇它。(觀看後指名回答)

師:對,誇得真好!我們來看看李白是怎樣誇的?

4、指組讀第一句詩。讀註釋①和②。除了這兩個詞,詩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說整句詩的意思。讀。

5、總結學法:讀詩句、看註釋、說意思。

6、根據以上學法自學二、三、四句詩。

7、彙報自學情況。

爲什麼要遙看?

飛流、直下說明什麼?

怎麼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麼意思?

師:學到這,還有什麼疑難的問題嗎?請提出來。(質疑解答)

師:現在誰來說說全詩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讀自悟,深入理解。

師:你覺得詩中哪些字用得妙?爲什麼?(生、掛、飛、落)

師:輕聲背誦詩,想象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誰能用啊,――真――的句式來表達廬山瀑布給你的印象。此時此刻,你最想對李白說什麼?背誦、注意重音,再讀古詩,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

指導默寫。

四、總結學法:(出示小黑板)

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1、讀詩題,介紹作者

2、讀詩句,理解詩意

3、再讀詩,體會感情

4、背誦默寫

五、佈置作業。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瞭解詩句的意思。

2.過程方法目標:學習如何讓解讀詩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熱愛古詩文,學會全面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詩意,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景象。

課時安排

1課時

相關資料

背景資料: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描寫山的詩歌: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2.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4.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5.《望廬山瀑布》《大林寺桃花》

教學過程

一、導語(由介紹詩人入手)

師: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光輝燦爛、歷史悠久,燦爛的古文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值得後世人們的不斷探索,反覆學習。而古詩文則像是這個巨大寶庫中的一顆璀燦的明珠,熠熠生輝,永放光芒,創造出這光輝文化的先人們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認識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蘇軾)

1.簡介蘇軾(重點介紹他的成就及詩風)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其中的一首詩。(出題解題)

3.簡介詩的生成背景。(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意境)

在蘇軾四十九歲時,當時已經被貶到黃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貶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時,途經江西廬山,廬山的奇美秀麗景色讓他詩興大發,作了五首記遊詩,這首是最後一首。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同桌互讀,檢查預習情況,互相指正。

(設計意圖:因爲本首詩沒有生字,學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間指正,讀好,也能落實互相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培養。)

(2)指名讀,師作適當的鼓勵評價。

(3)全班齊讀古詩。

2.再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

A、根據註釋試着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小組要說明自己是用什麼方法學習的)

B、在學習過程中,試着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解決。

(師巡視,對各小組的學習作必要的指導。)

(2)反饋小組學習情況

師:剛纔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現在老師想聽聽來自各小組的彙報,告訴老師你們讀懂詩意了嗎?小組運用了什麼好辦法理解詩意的?

(指名各小組代表說,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及時表揚、推薦好的方法)

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抓住嶺、峯的不同概念體會廬山景象的多變。讓學生運用簡筆畫描述。

(根據學生的.感知特點,形象認識能較快幫助他們區分理解。)

出示小練習

(1)在括號裏填上表示看的詞語

在遠處_______,在近處______,在高處_______,在低處______,廬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此項練習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詩意,降低理解難度,同時又落實了語文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2)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廬山的變幻莫測)

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指名讀讀這句詩,並說說詩意。

理解緣並指導寫法。糹緣(右上部分是兩筆:撇折橫折)

師:此山是指哪兒?作者爲什麼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生:因爲他就在廬山之中。

生:因爲他就在廬山之中,所以視力受限,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

生:因爲他離廬山太近了

┉┉

(4)指導朗讀,要求讀出作者感慨的語氣。

3.復讀古詩,結合實際體會詩中所含的哲理。

(1)師:同樣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卻有着不一樣的樣子,你們有過和作者一樣的感受和經歷嗎?

(生結合實際舉例說說)

那麼,你們認爲作者僅僅只是在說廬山嗎?你們從中受到什麼啓發了嗎?

(有了前面的例子作鋪墊,學生很快就能說出:要想全面認清一個事物,必須要全面地、客觀地認識,多角度觀察。)

(2)出示練習2

看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們要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悟出的道理)

(設計意圖:強化難點的突破,變深奧的道理爲學生的內化動力。

(3)指導朗讀。

4.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5.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