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反思

《陋室銘》是一篇簡短的文言文,文章通過對陋室的環境、主人的交往和主人的生活情趣三方面的描寫, 表現了陋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是一篇銘文,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銘》反思

  《陋室銘》反思篇一:

《陋室銘》是唐代劉禹錫所寫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來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一、想出新穎的導入方式吸引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劉禹錫的《陋室銘》運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知道劉禹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導入部分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本文的寫作背景,讓同學們瞭解到這是一篇不畏權勢的戰鬥檄文,從而帶着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

二、分層次的朗讀教學貫穿文章的始終。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講完背景故事後,學生已有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我於是進行範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產生閱讀的慾望。2,學生自由讀,這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初步進入文本。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情感。讀後學生帶着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麼地方應該重讀,什麼地方應該輕讀,什麼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讀課文,就不僅讀出了情感,更讀出文章的韻味。

三、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

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爲主的方法,而採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書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後同學們互相解答。對於重、難點教師適當點撥、強調。

但可惜的是這個環節安排的時間太少了。文言文畢竟是一種與現今實際使用的活的語言相去甚遠的古代書面語,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連字面意思都還沒有搞懂,就很難理解此文的深層含義了,因此掌握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應該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可是,我因害怕設計的內容上不完,有意縮短了這個環節,使很多重要的字詞沒有得到解答,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感到遺憾。

《陋室銘》反思篇二: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秉承“高效課堂的模式”的理念,重在學生的先學,課堂上處理學生不理解的內容。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因而我將課堂最大化的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掌握文言詞彙,體會本文語言特點,此爲教學重點;短文使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主旨定爲教學難點。通過上課,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注重了文言的朗讀教學,但對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不到位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讀準字音。在學生預習朗讀了課文的基礎上,讀課文,重點掌握讀不準的字音。2,學生再讀,把握課文的節奏和韻律,並強調重點長句的斷句。 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節奏和韻律。讀後學生帶着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麼地方應該重讀,什麼地方應該輕讀,什麼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全班齊讀,配合音樂,再次感受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分析完文章之後,我設計了同學帶着對作者這種高尚情操的`理解讀,但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進行朗讀指導,只是草草讀了一遍收尾,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高效課堂模式貫穿始終,但老師課堂放手不夠,講解稍多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重在學生的先學自學,課堂上只解決疑難的不理解的問題。在預習時學生首先朗讀課文,把課下注釋上有的拼音注到課文裏,並查閱重點字詞的拼音,在課堂上我們就強調一些易錯詞的拼音。但在讀的過程中還是強調了好幾遍,讀了好幾遍,佔用時間過多,完全可以讓學生強調後,在黑板板書就可以完成。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把自己覺得疑難的字詞勾出來,上課時就只解決疑難字詞,對於大家知道的課下注釋有的就不再強調。在教學中,又擔心學生掌握不紮實,又進行了了對句翻譯,佔用時間過多,而且沒有必要。最後要求學生預習時帶着對文章初步的理解把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留下來,上課時在分析完成之後如果還沒有解決就提出來,班內解決。

三.巧妙的設計提問,引導學生逐步走入文本,但對重難點的分析突破不夠

在重點讀析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文的大問題“陋室爲什麼會被稱爲陋室?你認爲它陋還是不陋?”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並在文中圈畫相關詞句。我給了學生將近三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基於“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

可能是學生的課前預習比較充分,在“陋”和“不陋”這一問題上並沒有引起太大的爭議。學生能找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認爲和作者交往的都是有學問的人,“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可見劉禹錫的平時生活很充實;而且課文中還舉到了諸葛亮和楊雄的例子,劉禹錫將自己的房屋和他們的放在一起,孔子也說了他們的房屋不陋,所以學生認爲“陋室”是“不陋”的。在難點的突破上,我又迴歸到“銘”這種文體,作者做《陋室銘》的目的是什麼?學生也說到一點,但我沒有仔細分析引導,只是把答案生搬硬套的教給他們。當時在課堂上應該對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沒有做到正是因爲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通透。

四.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

在疏通字詞這個環節,我改變了以往以老師串講爲主的方法,而採用同學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鼓勵學生從書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然後把學生認爲重要的或疑問整理到黑板上,同學們互相解答。對於重、難點教師適當點撥、強調。這種方式改變了過去老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讓學生成爲了課堂的主人。在質疑解惑環節,直接讓學生提問題,學生解決,老師只點撥和引導。

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節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課也是圍繞着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難點的突破與到位上。

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註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言爲我所用。

無論是哪個方面的關注,其實最終都要歸結於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的解讀,只有將這兩者都解讀通透了,並有機結合,才能上出精彩的課,才能上出真正適應學生的課。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或不足正是今後教學中應該反思與提高的地方。我會沿着“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課堂!

《陋室銘》反思篇三:

《陋室銘》是唐代劉禹錫所寫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來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本課的教學過程大致如下。

課前演講沒把時間把握好,耽擱了一兩分鐘。用《古文觀止》導入,本可新穎,可惜不知是聽課的緊張氣氛是影響了學生還是我,講的不傳神,學生聽得很麻木。板書課題,讓兩個劉家女孩回答問題。劉豔上黑板寫了劉禹錫,而劉紫楚回答其人其事,實在沒想到她沒多預習,有點答非所問,頓時打亂我的佈局,差點沒hold住。力挽狂瀾之餘竟忘記了有關“銘”的講解。接下來課文的多種朗讀還算順利。課文字詞翻譯講解匆忙了一點,只對“上”“入”“勞”“白丁”“何陋之有”稍作分析,可惜遺忘了“之”字在倒裝句中的重要,本可水到渠成的事情疏忽了,實在可惜。對課文講解有點凌亂隨意。以劉禹錫三搬住宅終住陋室的故事引入,以劉禹錫想對欺壓他的上級說什麼引出文章主旨句,圍繞主旨句如何成功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一,山水的比興;

二。陋室景友生活;

三。古人類比,成功反擊欺壓他的人。讓對手無可奈何七竅生煙,讓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劉禹錫你真是 的人呀,由學生補充詞語,概括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最後點到託物言志,這也是本課重點之一,小練筆以一位名人拿着某件能託物言志的事物來拜訪劉禹錫爲題,可惜難度偏大,不能覆蓋全部。但劉豔,賀孝江,覃梅,譚小強,回答還是很好。

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心理素質不行,不光我,還有學生。

二。細節把握不到位,演講耽擱教學時間等

三。隨意性太強,語言缺少嚴謹。有利有弊,以後需注意。

四.學生積極,我代替太多,甚至提問題。

五.沒有照顧後排境況較差的學生。

六,學生“出奇”,師生方能“制勝”。課堂的出彩常常在學生的奇思妙想。

經過同事們熱心地指導之後。我決定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口水話要少。雖然其他老師讚美之詞較多,這既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也是鞭策。在進步的同時,一定要看到潛藏的危機。語文教學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