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讀後感(精選1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陋室銘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陋室銘讀後感(精選10篇)

陋室銘讀後感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這首流傳千古的《陋室銘》,據說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從五品)時所作。根據當時規定:通判應住三間居房,而和州知縣媚上欺下,見他是被貶的官,故意在住房上橫加刁難,最初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心安理得的住了下來,並且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知縣見了這副對聯大爲惱火,認爲劉禹錫對貶官不服,就故意將劉的住所由城南遷到城北,並將原有的三間居室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迎風,溪水流淌,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首詩:“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依然悠遊自在,吟詩作賦,便變本加厲地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這次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最後只有這一小間斗室,他氣憤這七品芝麻小縣官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命筆寫下了《陋室銘》。

《陋室銘》堪稱佳作,整篇文字淋漓盡致,妙趣橫生;揚清激濁,諷刺權貴;讀後令人感到情景相融,描述細緻,礪世磨鈍,無與倫比。不知此室何陋?但覺風流儒雅,景物鮮明,“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彷彿一幅丹青盡收眼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真是春風沂水,賓客盈門。“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更是瑤草奇葩,心曠神怡;這首不朽名篇終於流傳千古。

但這篇《陋室銘》,唐代時無論在劉禹錫自編的詩文集裏還是別人給他編輯的集子裏,都沒見到,最早則出自宋人所編的《古文集成》一書中。因此,一直以來關於《陋室銘》是否劉禹錫所作頗有爭議,質疑係浙江文人假劉禹錫之名而作。

不論《陋室銘》是否劉禹錫所寫,但此文確是一首名篇佳作。當今之世,阿諛奉承之輩,媚上欺下之徒,亦不罕見,感慨之餘特賦七律一首以志之。

陋室銘讀後感2

《陋室銘》詩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過去讀這首詩,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之我後來通讀了《舊唐書·劉禹錫傳》,才清楚劉禹錫因遭到和州縣令濫用職權,故意刁難,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他遷居。最後,在一間只有“除了一牀,一桌,一椅,就只能待下劉禹錫”的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屋子裏,寫下的這篇僅有81字、卻流傳千古的名作。這纔算稍稍進入劉禹錫的人生歷程。

劉禹錫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他先被貶至連州刺史,途中改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公元824年,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通判。按當時規定,通判應享受在縣衙裏住上三間三廂寬敞的房子。但是,和州知縣雖然職務沒劉禹錫高,卻掌握着地方實權,見劉禹錫是犯了“錯誤”遭下放的官員,就安排他到城南住三居室,讓他面江而居。

劉禹錫明知居住待遇不符標準,也無怨言,反而覺得:環境宜人,視野開闊,面臨滾滾長江,晝夜東逝的流水,江面孤帆點點,遠影若有若無,水天一色,詩性即刻迸發,隨即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表達自己謫居初來咋到的思想情懷。

而知縣小人知道後,甚爲生氣,立馬吩咐衙裏差役把他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且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縮小到百分之五十。

新居位於德勝河邊,相比於浩淼的長江,德勝河僅是一條小溪流,自然發不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嘆了!俗語說的好,東方不亮西方亮。時值春季,房屋附近,小河漾漾,垂柳依依,有長安城外的楊柳影子,況且,周遭環境還不算荒涼,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到底,我劉禹錫還是“長安不見使人愁”啊!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不“閉門思過”,更加怒不可遏,再一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住。置你劉禹錫於絕地,看你還低不低下“高貴的頭”、向我求饒、跪拜?就這樣,僅僅半年時間裏,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而且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剩下名副其實的“斗室”。

讀到此處,儘管夜闌人靜,原本心平氣和的我,突然,滿腦子如灌上了沸騰的血漿,忍不住怒罵起無恥卑鄙的知縣來!實在欺人太甚!儒家有着悠久的禮讓文化,自古倡導:中庸之道,和爲貴。得饒人處且饒人。你這個小小知縣怎麼能這樣“整蠱”才華橫溢、有“宰相之器”的劉禹錫呢?

接下去一看,才知道什麼叫:超凡脫俗、情趣高雅。什麼叫:智者、高人。什麼叫:不一般見識。儘管要江景,沒江景;要環境,沒環境;要交通,沒交通的簡陋房子,在劉禹錫眼裏,陋室一點兒都不“陋”,爲什麼呢?因爲,這陋室是我劉禹錫居住的,“我心中有佛,我就是佛”,你知縣成天心裏有鬼,終究成“鬼”。

我在此山,山就是巍巍泰山;我在此水,水就是滾滾長江水;我在此湖,湖就是浩浩湯湯洞庭湖。我在這間小房裏,此房就是天底下最好的房子。

於是,他在陋室裏,寫下了不足百字,光耀古今、拍案叫絕的《陋室銘》。並讓人勒石於門外。

我掩卷閉目沉思良久,倒有些替“七品芝麻官”的可惡小縣令,感到“無地自容”了。殊不知,古往今來,大凡善養“吾浩然之氣”者,皆能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物累。劉禹錫豈能以沒有江景豪宅、沒有柳色套房而“汲汲於貧賤”呢?小知縣終究不知道,內心強大的人,永遠不能依託外在的東西去傷害他,摧毀他,因爲劉禹錫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支撐着他的心靈。

陋室銘讀後感3

廈門有許多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現在,就讓我帶大家去看看吧!

首先,我帶大家去看廈門的美食城。剛到那裏,我就被人山人海的遊客吸引住了。心想:美食城的食物真有那麼好吃嗎?我邊想邊走到一個店鋪前,問:“媽媽,我們到這家店裏去吃東西,好嗎?”“好!”媽媽說。我點了一盤鮮肉餃子,過了好久好久,終於做好了。我饞得直流口水,拿起筷子,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啊!好嫩的鮮肉啊!”我邊吃餃子邊說。過了一會兒,肚子就已經撐破了,我讚不絕口地說:“這兒的餃子真好吃呀!”

吃了美味的食物,你們也一定想看看廈門那美麗的風景吧!現在,我就帶大家去看看廈門的一座小島——鼓浪嶼吧!那裏有茂密的樹林,經典的古老建築……其中,我最喜歡鼓浪嶼外那片碧藍的大海了。一眼望去,茫茫的大海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顯得格外美麗。一隻海鷗飛旋在海面上,就像撲進了媽媽的懷抱……

我的介紹結束了。怎麼樣?廈門比你們想象中的更豐富多彩吧!有機會,你們一定要親自去看看哦!

陋室銘讀後感4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名篇。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十一字,卻譜寫出一首陋室頌歌,一直流傳至今。全文表達了詩人高尚的品質,字裏行間都滲透出詩人獨特的人格魅力。每次反覆讀誦的時候,都能感到意味深長。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全文中我最爲欣賞的一句話。作者雖然居住的環境簡陋不堪,但卻十分重視內心的品德修養。”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我們難以想像當一個人的生活環境窘迫,但生活的信念和意志絲卻毫不動搖,並能保持一種從容的心境。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這確實是值得我們效仿和學習的。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物質文明發達,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裏。當今世界又有太多的誘惑,因而人產生了太多的慾望,而當慾望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心靈變得開始扭曲。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多少人會迴歸到心靈的平靜,去重視品德的修養呢?也許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我們所需要的一切物質,我們也可以追求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但我想今天我們所追求的僅僅就是這些嗎?我想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

從劉禹錫的這篇文章裏,我能感受到古人生活的一種境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這種淡泊、優雅的生活情懷,真的讓人充滿了嚮往。而這樣的生活,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呢?

陋室銘讀後感5

最近,我讀完了劉禹錫的《陋室銘》。文章雖短,但內容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裏,久久揮之不去,恨不得一吐爲快。

《陋室銘》是一篇銘文。它極力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形容陋室不陋,從而抒發自己的志趣。其中,“斯是陋室,唯一吾德馨”句與我產生的共鳴最爲強烈,令我浮想聯翩。

這句話的大意是:這雖然只是一間破房子,但只要我品德好,有思想,它依然會蓬蓽生輝。我從《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得知:杜甫也住在茅屋裏,且屋頂隨時可能被秋風吹走;可他不還時創造出了許多流芳百世、膾炙人口的作品嗎?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那些被抓的高官們。他們個個都有幾百甚至上千平方米的別墅、幾百萬個人財產、幾部豪車。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幾個月被抓的“微笑局長”“表哥”楊達才吧,他在體察民情時經常以笑臉示人,彷彿十分愛民;可他卻被查出至少有八十三塊名錶,九百萬人民幣的現金!他該受了多少賄、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啊!他在虛榮心的驅使之下,變成了“拜金主義者”。正是因爲他成了“拜金者”,突破了思想底線,心中只有錢,所以才被抓,自食其果。

再看看我自己,雖然沒有錦衣華食,住的也不是瓊樓玉宇,但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羣能同舟共濟的朋友;可我還總在抱怨生活如何苦、條件如何差。寫到這裏,我忍不住爲我自己感到羞愧,因爲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就會淪爲過分依賴物質條件、沒有思想的人。

因此,我想向全中國的孩子們呼籲:“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的思想決定了未來祖國的命運。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吧,這樣,祖國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陋室銘讀後感6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築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個人不須居無定所的生活,亦會讓一個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溫馨,那不僅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地盤,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個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們的港灣。

像如此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裝點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體面呢?或許並沒有那些必要,因爲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讓你的生活更加舒適,並使你能有一種潛移默化中的溫馨與存在感,何必去過多強求。唐朝劉禹錫在其《陋室銘》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也許是在他“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陋室裏隱居纔對,他在自己的陋室裏建立起自己高潔的品格,也覺得自己閒靜的隱居生活是一種志趣。在這無限的志趣裏,也才能將管絃絲竹歸類到亂耳的雜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祿視作糞土。

也許正是過這種安貧樂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對一切榮華富貴的如此淡泊,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詩篇與其樂觀、直爽的性格。

對於劉禹錫,以及同他一樣千千萬萬的文人墨客,他們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隱居在世間,而他們達到自我人生的滿足了嗎?也許他們沒有機會去達到治國平天下,但他們退而求次的樂趣卻在不同的地方體現:李白遊走於世間的山石草木之間,才能描寫出或充滿豪氣或婉轉動聽的詩篇;陶淵明在隱居生活裏與世無爭,纔有了閒靜、美好的田園詩歌……由此觀之,許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們精神上的滿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詩文字畫,都是他們在精神飽滿或對世事憤激之際的產物,它們亦是在表達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緒。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並不分貧賤與富貴,如果有的人有錢,就算是在揮霍時也應該去品味生活,如果沒有去品味與欣賞,沒有自身的愉悅與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財富的充裕,並不是精神上的滿足。人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滿足,就算是他做出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大事,那麼他也是不幸福的,因爲他不知道滿足或是慾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會走向極端。

陋室銘讀後感7

午後,女兒在讀文章,我也拿起書,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讀來卻另有一番感觸。全文81個字,字字寫陋,卻不覺得陋。開頭的仙龍寫了山水之色,實則喻陋室之主。文章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全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筆,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主人的高尚思想境界,這就突出了陋室主人不追求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也不求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更突顯主人的安貧樂道之心。以抒情的筆調錶明作者的高潔品格。

想起自己和孩子的老師,不僅再度感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者要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然近段舞鋼教育界的中青年優秀教師紛紛跳槽,不論原因如何,對教育、對學生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也許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確實處在社會的底層,走的實有自己的不得已。然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一名學者能對學生撫琴研經,教書育人,遠離嘈雜的世俗,遠離傷神的公務,尋求這個時期的一方淨土,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吾自認爲也不失是一種風雅的生活。

陋室銘讀後感8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週末,我在家裏細細的品讀這段古文——《陋室銘》,呀!真是美!作者劉禹錫僅僅用了81個字,通過讚美陋室而表現出了他那種不求功名、不慕榮利的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大家會發現,這兩句話中的仙和龍應該是突出山或水的,但是,作者卻是用仙和龍與他們的陋室相比較,突出了他們身居陋室,但是他們的行爲,語言、並不陋,突出了劉禹錫的高尚情操。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意思是: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晚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劉禹錫認爲他們都是一個個有才的學者,來和他們談論,所以,無論每個人,在他的心中,都是博學的,從這裏可以看出劉禹錫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意思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看得出劉禹錫把地位、財富……放到了最後幾位,他是一個不求功名的人,因爲他是一個追求之高雅的人。

從《陋室銘》之中,我知道了:一個人受不受人的尊敬不在於它的家是否華麗,而在於這個人人品怎麼樣。我還感受到了劉禹錫是一個不慕榮利的人,並且對這個世界有一種不求聞達的生活情趣!

陋室銘讀後感9

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今年已105歲了,仍思維敏捷,研究不輟,每天看書讀報著文,每月有一篇文章發表在國內外的刊物上。見過他的人,都會爲他那健康的身體和聰慧的思維而驚訝讚歎。

每當有人問老人長壽的祕訣,他就拿出一篇40多年前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鬱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魚羣。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的收音機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文章。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藉此鍛鍊筋骨。爲打公用電話,出門半里,順便散步觀光。仰望雲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遊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周老先生的《陋室銘》雖不及劉禹錫的原作精煉有文采,但有三個特點:豁達、幽默、樂觀。而這三點的背後又有他深厚的智慧與知識作爲支撐,這就不是一般的苦中作樂,安身守命,而是對人生的大徹大悟,對紅塵的笑眼旁觀。

其實,周有光老先生這一輩子,頗多坎坷,但他卻從不悲觀,總是以微笑相迎。他先遭喪女之痛,6歲女兒死於闌尾炎,抗戰時又差點失去唯一的兒子。面對頗多的家庭不幸,生性豁達的他,從未被災難壓倒。在他文弱的外表後面有着常人所不及的堅毅與剛強,他與命運抗爭,與惡勢力較量,擔着家庭與事業雙重擔子一路前行。

周有光老先生的《陋室銘》,是在文革期間他最困難時寫成的。那時,他被趕出專家樓,全家三代擠在兩間小平房裏,工資只留下生活費,可是他卻寫下了這樂觀幽默的《陋室銘》,與全家共勉。文革後一段時間,他被人有意無意地疏忽,大家替他抱不平,他就拿出《陋室銘》表明自己的心態。久而久之,《陋室銘》就成了他的長壽祕訣。

我愛百歲老人周有光的《陋室銘》,它能化解坎坷歲月帶來的困惑,能撥開命運不公帶來的煩惱,讓人豁達、平和,從而達到平安快樂。

假如生活的烏雲突然籠罩住你人生路上某個路段時,別泄氣別灰心,好好讀讀周先生的《陋室銘》,學學他的樂觀與豁達、睿智與堅強,像他那樣,遠離塵世的喧囂和物慾的瘋狂,讓陽光和笑聲永遠充滿生活的每一個空間,讓自己的心境明媚燦爛,活出精彩的你,一個健康長壽的你。

陋室銘讀後感10

《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陋室銘》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多麼優雅漂亮的文章,每次讀起來都彷彿置身優雅的環境、恬靜的生活,心情格外的輕鬆。

人的物質慾望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的,在人生路上,難道你就願意把這短暫的一生耗費在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上,最終沾得滿身的銅臭味,以致身心疲憊嗎?只有不貪慕虛榮,不奢求,安貧樂道,纔會有恬適的心情。儘管只有“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勞形”。

這種閒然和怡雅,正是金錢所難買的,因爲那些在物質上萬分富貴的達官貴人,很難成爲精神上的富有者,也很難有安心理得的快樂。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作者的樂觀心情是寶貴的財富。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陋室銘》最後點題說:“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是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讓我悟到,人的生活當然需要物質基礎,但人的生活更需要精神支撐,當一個人精神生活充實時,物質生活的欠缺也就不會顯得那麼不堪忍受了。

讓我們帶着淡泊的心境,在今後人生中享受那份淳樸、心安理得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