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離騷教學設計

①瞭解“楚辭”和“騷體詩”的形式特點,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

②反覆誦讀,理解詩歌大意,體悟情感,培養學生初步鑑賞古詩文的能力。

③瞭解屈原的理想和追求,理解詩人愛國憂民情感和九死未悔的精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鑑賞詩歌語言,感受詩人情懷。

難點:瞭解《離騷》的浪漫主義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勾畫加註法、誦讀法、師生研討法

【教學安排】二課時

【教學內容】第一課時

一、導入: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每當讀到這首詩,就會想到在瑟瑟的秋風裏,在木葉飄零的洞庭湖邊,一位滿眼憂傷的詩人孤獨地站在那兒,他鬱郁沉重,面對着浩浩湯湯的洞庭波濤,長歌當哭,他便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屈原,一座愛國主義的精神豐碑。今天,我們學習《離騷》,走進詩人的心靈,感受他的痛苦,體味他的人生,感悟他的理想和追求。

二、詩人簡介: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出身貴族,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爲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曾做過左徒、三閭大夫等官。他心懷天下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力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成爲一個強國。但由於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矛盾,遭受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後來頃襄王即位,受子蘭等人的誣陷,被放逐江南。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攻破郢都楚滅,屈原悲憤難捱,自沉汨羅江。《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

屈原開創了一種新的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爲“風騷”,成爲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兩大源頭。

三、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漢代劉向將屈原和他的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合編爲一部詩歌總集,稱爲楚辭。楚辭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爲參差不齊,長短不拘、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

四、對照註釋,勾畫課文內容,進行自學。

五、誦讀詩歌,集體朗讀。

1、聽錄音朗讀,注意字音、節奏。

2、自讀,把握詩的節奏。

3、集體齊讀。(提示:“兮”字,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讀時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學習課文內容。

1、《離騷》的題旨,司馬遷解釋爲“離憂”,班固進而釋“離”爲“罹”,遭遇,以“離騷”爲"遭憂作辭";王逸則說:"離",別也;騷,愁也。把“離騷”釋爲離別的憂愁。

2、找出詩句中直接體現情感的詞語,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明確:哀——未悔——怨——不屈——未悔——未變

屈原的內心世界有悲憫,有怨憤,有掙扎,有動搖,更有堅定;但對楚國和君主的愛是不變的;本詩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理想和追求。

3、《離騷》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明確: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表現出了詩人剛直不阿,忠貞執着的人格。面對現實的污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寧願以死來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雖九死而尤未悔。

4、文中描寫花草禽蟲的用意是什麼?

明確:詩人將自然界高貴的草木花鳥,賦予其象徵意義,用佩飾蘭蕙表現自己的高潔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徵明君,用荷衣花帽表現高尚的節操,用方圜代表正方端直,用美玉寶劍代表人格的高貴,情感意識強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使全詩充滿高潔的審美情趣,散發着迷人的浪漫主義藝術魅力。

二、師生研讀:

1、詩中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命運?

美政理想(至善至美)、獨特個性(純潔無暇的貴族血統與心性,正直,忠正)。他不同流合污,不妥協,不放棄,呼喊、抗爭,寧死而不屈,體現出獨特的個性和勇不放棄的精神,詩人清楚地預知自己的結局和命運,但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他是一位鬥士,他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但卻表現了一種精神的高貴。

2、詩中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品格?

明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爲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3、《離騷》有什麼語言特色?

明確:首先,比喻和象徵的手法。其次,運用香花、香草的名稱象徵性的表現政治、思想意識方面的抽象的概念,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第三,全詩四句爲一層,中間加“兮”加上固定的偶句韻,迴環往復,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對偶手法的使用,使句式工整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