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的讀後感【精】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精】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老人與海》一書,深有所感悟。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已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在進行了一系列自我安慰後,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捕魚,他遇到了一條很大的魚,經過一番搏鬥後,又遭到鯊魚羣的攻擊,終於把那條大魚的一部分拖上了岸,人們紛紛稱讚聖地亞哥老人。

在老人和魚搏鬥時,他爲什麼自始至終沒有放棄要抓到它的信念?因爲它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而他在年輕的時候,各方面生活技能都很熟練,他想證明自己寶刀未老,能捕到大魚。

在現實中,也有人類似於聖地亞哥老人,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殘疾,只能靠輪椅前進,但他沒有因爲殘疾而放棄生活,沒有因爲殘疾而自卑,而是勇往直前,參考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感悟生活,寫出一篇又一篇的名作,然後不斷獲獎,成爲一個文學界的奇蹟!

通過聖地亞哥老人和著名作家史鐵生的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不放棄,認真對待每一場挑戰,併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告訴你自己:“我能行!”,輸了不氣餒,贏了不驕傲,就算有一點挫折,不要害怕它們,那只是暫時的,你還有精神上的力量。陽光總在風雨後,如果你堅持下去,那麼勝利者一定會是你。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2

暑假裏,我讀了《老人與海》。整個故事險象環生,扣人心絃,但我內心始終充滿着感動與敬佩之情。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美國著名黑人小說家海明威所作。

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年過六旬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條馬林魚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呀!老漁夫與它奮戰了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把馬林魚給刺死的。可是老漁夫似乎不太幸運,他又遭遇了鯊魚羣的襲擊。經過了殊死的搏鬥,到最後馬林魚被鯊魚吃得只剩下了一副魚骨架。 結局雖然不是很圓滿,但就是這一副光禿禿的骨架卻足以證明老漁夫生命的硬度!我認爲他是名副其實的強者,值得人們敬仰和讚頌。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裏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非常敬佩這位老漁夫,因爲他這時候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是他仍然向着更大、更遠的目標前進。而他那捕魚失敗了84次也不放棄的勇敢、無所畏懼、英勇頑強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就不禁想到自己:以前,做什麼事只要遇到不順利,就會退縮或放棄。在學習上,我只要考試不理想就喪失信心,認爲自己以後考不到好成績。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成功悄悄地躲在像老漁夫這樣一次次的拼搏之後。

《老人與海》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示:面對打擊、挫折和失敗,一定不能氣餒或放棄,而是要勇敢面對,不斷地追求夢想,這樣纔會成功!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3

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我就明白了一個大道理。

故事講了一位老人他雖然年紀很大,卻一直起早貪黑地捕魚。他有一個朋友,是個男孩子。每天,他們都天還沒亮就到海上去捕魚。可是,他們在海上待了40天,一條魚都沒抓到。孩子的父母只好把孩子送到另一條船上,於是,老人每天孤身一人在海上捕魚。又過了44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嘲笑他。可是,老人知道他一定會捕到大魚的。

終於,在他出海的第85天時,一隻足足有1000多斤重的大馬林魚上鉤了,老人根本拉不住。於是,大馬林魚拉着老人和船在大海上游了進三天三夜,最後,老人憑藉豐富的經驗獲得了勝利。可是,在回家的途中,幾條大鯊魚盯上了那條大馬林魚。當老人把它們一一趕走,回到家鄉時,那條大馬林魚成了一副白骨。老人意識到自己失敗了,就決定再次出海捕魚······

這本書的大道理是:“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再大的挫折,只要心中有必勝的信念,最終都會獲得勝利。所以,遇到挫折不要灰心、不要絕望,因爲我們不能被自己打敗。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4

有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去學習呢?有沒有因爲一道數學題不會,而哭泣煩惱呢?有一句老話說的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戰勝自己,最後的大贏家,就是我!

魚不管怎樣想要脫離老人的糾纏,老人都沒有放棄,有時候,我們遇到了難題,自己就放棄自己,就會垂頭喪氣的說不會算了,我想了很久,爸爸媽媽拿錢供我們上學,而我們遇到了困難就會退縮,永遠成不了爸爸媽媽心中的希望,有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驕傲地說,他打多少分,我聽到了,心裏好不舒服,我心想,爲什麼不能讓爸爸媽媽驕傲地說我打多少分!所以,我從那以後,立下了志氣,我一定要比別人強,雖然說能戰勝自己就能戰勝別人,沒有他人的成功,我怎樣努力學習、我怎樣戰勝自己!

老人雖然把自己的戰利品拿回家,雖然沒有肉,那也是他打到最大魚的見證,雖然他每天只有咖啡度日,但他活得依然很快樂,不是嗎?

雖然高山擋住了我前進的的道路,但是我有堅持不懈的腳步,我相信,只要我堅持,努力,就會成功,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凱歌邁向遠方!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5

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書中講的是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 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

也就是說,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鯊魚纔是勝利者,魚大勁也大, 《老人與海》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

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終於把大魚刺死,但我不能被征服,在我眼裏,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因爲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拴在船頭,這都已經無所謂了,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 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可是。

曾經爲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 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6

描寫漁夫釣到大魚的小說並不少見,但能像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樣描寫細緻入微情節引人入勝的,大概也只有這一篇了。

這部小說的主人翁是一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

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出海遠行,終於獨自釣到了一條超過一千磅重的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了,它拼命掙扎,把老人和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盡,最後被老人制服。因爲魚太大,老人的小船裏放不下,他只能把大馬林魚殺死並綁在小船的一邊。但在歸程中,綁在船邊的馬林魚一再遇到鯊魚的襲擊,老人爲了保住自己的勝利果實,不得不一次次地和鯊魚爭鬥,但是由於寡不敵從,最後老人回到港口時船邊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魚脊樑骨。儘管老人沒有把完整的大馬林魚帶回港口,但他在海上與馬林魚和鯊魚鬥智鬥勇的精神令我敬佩。“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老人是這麼說的,更是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這也是海明威要告訴我們的。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7

學完《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我心中無限感慨。作者通過一個個畫面爲我們展示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情厚誼。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原名吳慶恆的老人,他無兒無女、愛人早逝,老人視海鷗爲親人、以海鷗爲伴。他每年冬天都來喂海鷗,十幾年如一日風雨無阻。雖然一個月只有三百多塊錢,卻拿出一半的錢來喂海鷗,老人日常生活非常節儉,連公交車都捨不得坐,步行二十餘里來喂海鷗。正是因爲老人這樣無私的付出,獲得了海鷗的信任和愛戴。他對海鷗毫不吝嗇,給它們買最愛吃的餅乾,或是買來雞蛋親手做給它們吃。老人還給海鷗起了名字,和它們說話,當老人撮起嘴向它們嘖嘖呼喚時,海鷗馬上飛過來把他團團圍住。十幾年來,海鷗和老人就這樣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廣告,人類爲了吃魚翅大量捕獵鯊魚。在罪惡的魚翅加工場,人們只割掉魚鰭,而鯊魚的屍體卻在血泊中無人處理。當人們爲了象牙捕獵大象時,一頭驚恐的小象不知道媽媽已經死了,用腿和鼻子不停地推媽媽,發出焦急的呼喚希望媽媽能帶它回家。

動物和人類其實應該像老人與海鷗一樣和平共處並且建立深厚的友誼,可是由於人類的貪婪,破壞了生態平衡、違背了自然法則。同時我們也遭受了自然的懲罰:洪水、沙塵暴、泥石流……讓我們保護動物、熱愛自然,享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藍天白雲、鳥語花香……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8

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輕輕合上這本書---《老人與海》,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着它奔向那波濤洶涌的大海。這本書,帶給我生活的信心和麪對生活的勇氣。

《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寫道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但在歸程中一再碰到鯊魚的襲擊,於是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是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在別人眼裏是失敗的,但是在我看來他卻是成功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考試的失敗而失落,苦惱,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爲朋友和家人的些許斥責而厭倦,甚至自暴自棄。但是,自從我認識了老漁夫後,想想他,再想想自己,就會認爲自己生活中的挫折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人生誰沒有失敗過,最重要的是在失敗過後一定要重新勇敢的站起來,積極的去面對,尋找失敗的根本原因,並改正。

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尋找自信,不輕易言棄,像老人一樣,即使力氣和肉體上失敗,也不能使自己的信心和希望破滅。作文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9

這樣度過了48天,好不容易纔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因爲老人擲叉時扎到大馬林魚身上留下了一圈圈血液,讓鯊魚聞到跟了過來,老人儘管奮力與它們搏鬥,可最終還是寡不敵衆,讓鯊魚吃了大馬林魚,只剩一副魚骨架。而老人依然將它拖了回去,且在途中沒嘆一口氣。讀完後,我若有所思。

老人那麼大年紀了,卻還有一顆樂觀向上、堅持不懈的心。屢遭挫折卻沒有灰心;而我一遇到一個小小的難題或一次漫長的等待,就哭爹喊娘,或者直接放棄,都不敢去挑戰困難,面對現實,這和書中的老人相比,那相差何遠啊!作者海明威在書中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在世人看來,鯊魚吃了大馬林魚,糟蹋了老人50幾天的勞動成果,他們纔是勝利者,在我看來,老人才是贏家,雖然千辛萬苦後的成果被鯊魚一口咬掉,可是他並沒有向任何事物屈服,這種剛強的性格、無畏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崇敬,因此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最高最遠的自信。人生中很多時候被困難所折磨着,或者希望破滅了,多數人選擇的都是放棄,向困難屈服,只有少數人堅持,用自己不屈的信念敲開了成功之殿的大門,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向老人桑地亞哥學習!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0

今年暑假,我讀了許多書:《閃着淚光的決定》,《冰心作品選》等等。其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是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

主人公桑提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第八十五天時竟釣到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他靠自己年邁的身體,與馬林魚競賽着,沒有一分一秒能放鬆,直到馬林魚拖了小船遊三天三夜後筋疲力盡,才被老人殺死綁在船的一邊,不幸的是:歸程中遇到鯊魚襲擊,回到港口後,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脊骨了。

雖然老人最終沒有得到魚肉,只帶回一副魚骨架,但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在捕捉馬林魚時的可貴精神。在海上十分危險,馬林魚只要躍出海面,老人隨時可能會被甩進海中,但他沒有,他戰勝了馬林魚,戰勝瞭如海浪一樣一波又一波的困難,也戰勝了自己。堅持了整整三天三夜,這是多麼的困難呀!我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記得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過一句話:“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挫折,也要向老人一樣不退縮、不放棄,迎難而上,不低頭。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堅持不懈、永不放棄、不怕挫折、大膽面對,一切困難就都能戰勝。

所以,我們要向桑提亞哥學習,向張海迪學習,向霍金學習,向張丹學習,不言放棄,擁有堅強的意志與精神。我喜歡《老人與海》這本書,它授予我了一個大道理。你呢?喜歡嗎?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1

我讀過不少課外書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獨自出海打漁時,釣到了條大魚,卻拉不上來。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他仍不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只剩骨架的大馬林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老漁夫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我。正是因爲有了這種精神,他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

想想我自己,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小困難,就退縮了。遇到複雜的題目時,沒有仔細地分析和認真地思考,就急匆匆地做下一題了,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難題是不對的。和老漁夫比起來,這點困難算得了什麼?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漁夫一樣,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絕不能半途而廢,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步得更大,成長得更快。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2

我是個感性的人。

上完《老人與海鷗》,心靈深處的那根琴絃又被深情的手指靈動地撥想了——那震撼人間的情那感動天際的愛始終縈繞在我的心畔。就那海鷗圍繞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嘶聲鳴叫、瞻仰肅立的畫面,相信所有目睹了的人無不爲之動容的。

文章語言平時,但情感動人至深,感情基調比較好把握。在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孩子們水到渠成的理解了,很快就把自己融入到了文章描寫的語境情境中。體驗了文本的情,品味了其中的味,於是,就連平時比較落後的孩子,體驗的也是這麼的到位,更是用自己的讀表現出了文本的情,表現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文本寫得動人,孩子們精彩地讀同樣令人爲之一動。就這樣,在與孩子們相互感染下,我們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下課之際,仍然感覺到了孩子們的意猶未盡。這些,同樣令我感動。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去敬老院“獻愛心”。說是獻愛心,可這些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向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平時在家實踐的少,勞動大掃除時所有的缺點都暴露無遺。可是那天,從出發時孩子們高漲的情緒就知道,此次前行,他們定有在校、在家時沒有的收穫。

一到敬老院,民政所的工作人員早早在那等候了,而且爲這些孩子們準備好了糖果之類的小禮品,院裏所有的老人都到門口來迎接我們。着實讓我們頗受感動。我們也只是想給孩子們一個鍛鍊的機會,可政府人員卻這麼關心和重視。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3

老漁夫就是在失敗中站起來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爲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他在失敗中堅持着,不願向失敗低頭。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於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次:“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沒錯,你可以在失敗中倒下,但絕不可以向失敗低頭。因爲人的本性是不允許的!寧可在挑戰中死去,也不可以在懦弱中苟活,這就是你在面對失敗時應有的勇氣與決心。要不斷地鼓勵自己,相信自己,那就算敗下陣來,也只能算是失敗,而不算是被打敗,不是嗎?用父母一句最普通最常用來鼓勵我們但卻最正確最偉大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因爲你曾經努力過,就不會後悔了!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4

一向想讀這本書<老人與海>,最終如願以嚐了。每每讀到這類外國的書,總覺得怪了點,但卻並非不是一種樂趣。但我覺得這本書讀得似乎比其他書更吃力些,硬着讓一個正興奮着的人靜下心來去讀一個老人3天的行程,似乎很困難。但它辦到了。

當我意識到是,已經看完了整本書(雖然很短)。我的不耐煩去了,只明白舒了口長長的氣,不知是因爲最終看完了此書,還是替老人順利回到家而開心。之後回想起來,我在吃力地啃咬下那些文字時,看到老人84天沒補到一條魚,心裏似乎籠着一大片茫茫的煙霧,看到老人爲了補大馬林魚而堅持了一天一夜,柔軟的沙發椅坐起來也讓人腰痠背痛,如坐鍼氈,看到老人吃生魚,既悲涼又不可思議,看到老人同鯊魚搏鬥,我似乎也拿起了棍子,看到老人童年的非洲的夢裏的獅子,彷彿在那夢中的不是他,而是我,倚着船欄,看着海岸高處凝望的獅子^^

正如其他優秀的作品一樣,它給我帶來了深深的震撼,絕非來自文字的華美,而是心靈的,讓我對像所有其他讀者一樣都不能不產生這樣的感情:尊敬。如果一個人有老人的堅持,optimistic,這樣堅強而透徹的,質樸而樂觀的,高尚的心,無論是在一個普通漁夫的身上,抑或是農民,醫生,工人,等等,我都要義無返顧地堅持着一情感。直至某一天,我也能得到這樣的心,即便僅有一半也足夠用了。

以此書此文,激勵高一時的自我,不忘堅持,永遠樂觀!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5

學過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我寫了一篇讀後感,最讓我感動的是: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作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進,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從這段話中我體會到海鷗非常捨不得離開老人,它們正在用特殊的方式來留戀老人。

“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是爲了給老人送餐,跟海鷗相伴。”我讀出了老人對海鷗的深情厚誼。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從中我讀出了老人衣食很簡樸。

“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從這段話中我讀出了老人和海鷗之間的默契、配合和諧。

“在海鷗的鳴叫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紅嘴“”老沙“”公主“……”從這段話中我讀出了老人給海鷗起名,把老歐看作自己的兒女,寫出了他們之間的友誼。

只要你對動物好,動物也會對你好。老人對海鷗就像嬰兒眷戀着母親的懷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