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圓明園的毀滅教案3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圓明園的毀滅教案3篇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圍繞“不忘國恥,振興中華”這一主題開展一次演講活動。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把蒐集與整理、運用資料結合起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並開展演講活動。

教學難點:

在演講的過程中做到語言流暢,儀態大方,感情真摯。

課前準備:

蒐集資料,加以整理,以備上課交流。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 朗讀課文, 體會作者強烈的愛與恨。

2、 背誦三、四自然段。

朗讀、背誦、體會作者的愛與恨。

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探索交流

1、 今天,我們將圍繞“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爲主題開展一次演講活動,同學們在演講的時候應做到語言流暢,儀態大方,感情真摯。

2、 以小組爲單位推選一名代表和老師組成評審團。

3、 按次序進行演講。每個人享有對自己欣賞的演講投支持票的權利。

4、 根據評審團的評選結果及同學們的投票情況,評出優秀演講個人若干,並總結獎勵。

推選評審團並演講。

鍛鍊蒐集和整理信息以及表達清提那的能力。

 三、總結髮言

師總結:同學們的演講精彩極了,既讓我們回顧了那段恥辱的歷史,同時又讓我們明白了不忘歷史不等於銘記仇恨,而應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學習,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學生認真聆聽。

激發感情。

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毀滅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由於拘泥於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體驗沒有充分拓展開。在課上如果安排學生動筆下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讓他們認識到了他們這一代肩挑重擔,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要讓莊嚴的五星紅旗永遠高高地飄揚。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2

近日拜讀了《該段移至末好》,該文認爲把《圓明園的毀滅》的開頭一段:“園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移至文章最後更合適一些,筆者認爲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小學生對圓明園是一座什麼樣的園林,是如何被毀壞的,毀壞的程度如何等知識瞭解較少,所以在文章開頭寫圓明園是祖國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可由此讓學生質疑,讓學生饒有興趣並帶着疑問去學習課文,其積極性就可以調動起來。隨着課文學習的深入,學生也會隨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其二,文章在講述完圓明園被毀的經過後,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爲一片灰燼”。這一感嘆句作結,給人意猶未盡之感。精妙之處在於給了學生一個無限遐想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縱橫於歷史的時空轉變中,更能激起他們對侵略者的強烈憤慨及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而特殊的結構方式正是對傳統章結構的挑戰,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很好的範例。若迎合學生的思維習慣而採用傳統的按事情發生、發展的記敘順序把第一段移至末,則會使文章變得模式化,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文章不應拘於形式,形散而神聚,對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的訓練都是有好處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該段移至末並不好。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3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下面就《圓明園的毀滅》課例來談談我是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中進行語文教學的。

教學設計思想: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要多讀、多想、多體會,獲得真切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本篇課文雖語言簡潔,但內容距離現實生活較遠,學生頭腦中缺少文中所描繪事物的表象,課文的優美詞藻在他們眼中也就成了單調、抽象的符號,尤其是農村孩子對那些名園景觀知之甚少,學生很難由文字描述展開想像。我設計的方案就旨在通過創設一個信息量大且極具感染力的網絡環境,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自身感悟、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

媒體設計思路:

爲了彌補學生認知上的不足,我製作了《圓明園的毀滅》的學習課件,其中包含名園風光(名園四十景的部分畫面)、課文賞析(對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解釋並顯示圖片,比如:衆星拱月、亭臺樓閣、山鄉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明園文物今何在》、《明園浩劫》等文章)等幾個版塊,爲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擴展性學習提供了資源,搭建了平臺。在圖、文、聲、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由這些感性認識深入到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①瞭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以及毀滅過程。

②理解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通過毀滅前後圓明園的對比,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識。

②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感受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難點:①在輝煌與毀滅的強烈對比下,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②體會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引入,提出探究問題。

讀了題目,你想了解些什麼?

(歸納總結兩個問題:①圓明園是怎樣的一座園林?②它是怎樣被毀滅的?)

(二)初步讀文,整理概括。

1.讀文思考兩個問題。

2.議答。文中怎樣讚頌圓明園?

(板書: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

(三)藉助課件深入感知。

1.學生自由瀏覽名園風光、課文賞析兩個欄目,感知圓明園的輝煌,進行自主學習。

2.說圓明園爲什麼會得到這麼多的評價?

3.感情朗讀24段,體會它的美。(欣賞、讚美、自豪之情。)

4.這麼一座萬園之園是怎麼被毀滅的?(出示幻燈文字)(感情朗讀、讀出痛恨、仇恨之情。課後練習)

5.我們應該牢記這一恥辱的歷史:(出示課件句子:有把火曾把恥辱寫在每一箇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裏烙上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一個擁有億萬雙有力的手和億萬雙淚汪汪眼睛的民族,卻只能握着空拳,眼睜睜的看着這座萬園之園化爲一片灰燼。)說說此刻心中的感想。

6.大家爲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感受?

討論: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爲什麼用較大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四)拓展延伸。

1.選讀課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2.瀏覽網站:

3.進入論壇,發表貼子(應不應該重建圓明園?)

4.以圓明園爲主題製作電子文稿,可以查閱網上資料。

教學反思

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非常投入,獲得了強烈的感受(這在交流當中有明顯的表現),這是單純靠讀書所達不到的。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間,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的學習內容而且會體驗到用多媒體形式表達和組織信息的特點,逐漸掌握通過多媒體形式學習知識的方法,最終形成一種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