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參賽感想

特別喜歡《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因爲它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上網認真學習了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竇桂梅、王崧舟等的教學實錄、教學設計,在學校領導老師的熱心指導下,我執教了《圓明園的毀滅》的第一課時,參賽後我的感想也頗多:

《圓明園的毀滅》參賽感想

一、語文課畢竟是語文課

“真好!”幾個老師第一次聽完我的課後說,我知道那是喜歡我的課一氣呵成的情感流淌。又一次的聽課、評課後,顧校長迷惑不解地問:“怎麼你上的不是社會課?” 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但於我卻是當頭一棒!“五年級的社會書上也有圓明園的毀滅,我還以爲課本改了呢……”語文課畢竟是語文課!語文姓語,語言的.學習是語文教學之要務!語文課只有讓學生對文本充分地對話起來,才能豐富自己的語言,纔能有“一浪高過一浪”的情感浪花,才能讓在學生的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中培養語感,提高素養。朗讀、默讀、誦讀、比較、思考、討論等都是語文教學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這些方法的核心是一個“讀”字。我怎麼只注重了學生情感的體驗?接下來的備課我靜下心來,捨棄了不少“很出彩”的地方……

二、教師的情感就是一種情境

其實無論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竇桂梅、王崧舟,還是大衆完小參賽的徐老師,或是所有平日在班上執教《圓明園的毀滅》的老師,基本思路都是一樣的:對昔日圓明園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學生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上課的效果卻又不盡相同。

我認爲在課堂教學中,情境教育是通過藝術的直觀與教師的語言描繪,連同教師的情感,創設一種美、智、趣的教學情境。比起前幾次試講,這次參賽我自身就很快地入情入景,通過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將“學生”感染,共同達到全身心地沉浸在圓明園由美至毀滅的境界中。

三、模擬課不同於實課

“如果上實課,效果會好一百倍!”組裏的老師這樣說。我知道這其中有對我肯定的誇張成份,但從教的經驗告訴我,如果有學生的加入,那份神遊千古的悠然,那份沉醉其間的陶然,那份如詩似夢的幻然,在讀中會悄悄地滲進學生心靈,融入情感的血流。在讀到精妙絕侖、舉世無雙、巧奪天工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時,在讀到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時的哽咽的如泣如訴,那會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四、公開課如來了“客人”

正如我們組長侯老師所說,公開課就像過日子,如果有“客人”,怎麼也不能像自己家平日吃飯那般隨意!備教材、備學生、查資料、找音樂、制課件……想起來頭就痛得要裂開,難怪有人說每一節課都是一次“煉獄”!而且這次還要再換一節作文課,我的天呀!

可再想想,如果沒有“客人”,可能會終年“粗茶淡飯”,散淡隨意,仔細想想,正是那經常光顧的客人,使得日常的“家政技藝”一日千里。所以每次公開課前的心情就好比家中來客必定要打掃庭院、準備盛宴一樣,既有準備的緊張,更有展示的興奮。每一次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思路,每一次授課後,我都會有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收穫,而當我一次一次記錄下這些留待以後作進一步思考、完善時,我相信這種反覆的教學歷練最終化作的是對人生的磨鍊。

當一次次體驗自己備課的“勞苦”,一次次在反覆修改中的“痛苦”,所咂摸出的都是人生的原本滋味。驀然回首,會發現,在公開課上,你所成就的,不僅僅是幾節 “代表作”,而是循着這樣的路,腳踏實地走向了日常課堂的“厚實”,乃至成就着人生的厚重。(現在說出這些話時如哲人般冷醒,但不知會不會又坐着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