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簡析

《化石吟》教學要重視對詩歌韻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加強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爲烏有,但它們作爲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一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高級演化。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爲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讚歎大自然的高妙嗎?“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裏,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呢?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最後一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拓展閱讀:《化石吟》導學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培養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美。

2、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課前準備】

1、歌曲《木魚石的傳說》。

2、網上收集有關化石的資料。

3、編排小話劇:《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第一環節:《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導入: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請欣賞小話劇《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投影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學生甲:大家好,我是無頜魚類化石。我主要沉積在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岩石裏,距今已有大約五億年的歷史了。那時我生活在鹹水環境裏,由於我沒有頜,科學家稱我爲無頜類。我的身體外面披有鎧甲一樣堅硬的外骨骼,所以我不能游泳,只能生活在水底沉積物中。應該說,我是一不會游泳的魚類,我是最古老的魚類化石了。

2、學生乙:大家好,我是“始祖鳥”化石。我殘留有翅膀,嘴裏有牙齒,翅膀前端有爪,並有着像蜥蜴一樣的由多節尾椎骨組成的長尾,我的出土使許多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振奮不已。不少人堅持的“鳥類是由蜥蜴進化而來的”的觀點,就在我身上找到了依據。

3、學生丙:大家好,我是總鰭魚化石。我原是兩棲類的祖先。話說1938年12月的一天,印度洋裏有條漁船,在靠近非洲東海岸的較深的海里,捕到一條奇怪的魚。漁人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奇怪的`魚,它大約1.5米長,長得倒不難看,全身鋼青色,眼睛深藍色,最特別的是它身子下面的鰭很大,有點像腿,這條新奇的魚,實際上是一種很古老的魚,人們叫它矛尾魚,說它“古老”,是因爲它幾乎和3億年以前生活的我一模一樣,也長着獨特的胸鰭和腹鰭,這些鰭的內部骨骼,跟青蛙等兩棲動物的四肢骨骼很相似。此外,還有能呼吸的鰾。其實,我的家族在發展中分爲兩支:一支登陸生活,演變成兩棲類,例如青蛙;一支留在海洋,也逐漸演變,大部分種類絕滅了,矛尾魚就是這一支的一個代表。

4、學生丁:大家好,我是大象的祖先猛獁化石,我原是大象的祖先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作爲大象的祖先,我的體形比象要大,嘴裏伸出的獠牙比當代的象牙要長得多。因而,從外形上看,我的確給人一種青面獠牙的兇猛感覺,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樣溫馴謙和。我的屍骨殘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的。1901年,一位獵鹿人發現了我的完整屍體,在發掘現場,人們發現我是保持一種“坐姿”死在一個堅硬的大土塊上,頭骨有損傷,肌肉中有明顯的充血現象,胃中尚有沒消化的食物──樹枝和青草,甚至嘴裏還有一束沒來得及嚥下去的青草。那麼我是怎麼死的呢?那是在遠古時代的某一秋日,我漫步在別廖佐夫卡河的河岸邊,不時用長鼻子將青草和樹枝捲進嘴裏,突然,河岸邊的土層因河水的長期浸潤,承受不了我這龐然大物的體重而發生坍塌,我束手無策地陷了下去,當我奮力掙扎總算支撐着站立起來的時候,又有大批沉重而堅硬的巖塊砸在我的背上,我就這樣遭遇了滅頂之災,陷入深淵中最終是窒息身亡而變成化石的。

二、第二環節:詩歌朗讀比賽

導入:有一首抒情詩,詩人運用擬人手法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這些會講話的奇異化石,這就是張鋒寫的《化石吟》,下面我們分組美讀這首詩,請同學們合作交流設計最佳美讀方案。請各小組推薦代表到講臺前朗讀詩歌,其他小組同學注意領會並給予點評,多提優點給予鼓勵。

三、第三環節:品味鑑賞詩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