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15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化石吟》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化石吟》教案15篇

《化石吟》教案1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情感和節奏韻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象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化石吟》是一首現代抒情詩,詩歌節奏鮮明,同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抒發贊 嘆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2,聯想想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化石所展現出的 一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3,討論點撥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容要點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化石圖片(魚、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自然界有很多形 態各異的化石,它們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告訴我們: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原因使這石頭一樣的東西令作者李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乃至要爲之寫下一篇詩歌呢?我們先聽讀一遍課文,試着感受一下詩歌的大體內容。在聽讀時,請大家注意詩歌的節奏、重音,從範讀中汲取 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注意字詞教學)屏幕展示讀音易錯易混的詞語,做適當點撥。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問:讀過詩歌之後,你知道了什麼?

(由學生作答)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必然導致自主閱讀的結果存在差異,此環節教師只須把握學生對詩歌瞭解的程度,不要求學 生講得很細、很全。

2、同學們從詩歌中瞭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識。那麼,這首詩歌是如何運用恰當的語言藝術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集體誦讀1、2節詩歌

問:這兩節有什麼突出的修辭方法?

(可以提示學生注意這兩小節標點符號的特點)

設問

問:通過設問得到了 怎樣的答案?

甦醒神話奇幻

甦醒:化石從億萬年前的岩石中被人類發掘出來;化石打開了人類認知地球生物進化史的大門。

這扇被打開的大門,向我們人類展示的是什麼?

是一個個奇幻的神話。

那麼它奇幻的表現是什麼?3至6 小節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讀(合作探究):

1、研讀對象:3至6節

2、合 作探 究的目標:

A、找出核心句;

B、概括要點,舉例。

3、學生分四個小組分別研討3至6節。

4、研討要點:

①第3節:

要點: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學

eg:西方,上帝造人;東方(中國 ),女媧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類人猿→類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②第4節:

要點:裹藏生命信息

通過對化石裏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當年古生物的情況,將其外形復原。

生命信息

③第5節

要點:反映生命的進發(不息)

eg:近年,在東北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明顯的地質分層,發掘出了不同地質時期的鳥類化石標本,反映了鳥類的進化史,吸引着全世界 各國的科研人員前往採擷標本,由此 可見,化石爲我們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實物依據,也爲我們展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④第6節:

要點:雕刻家、魔法師

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龍的滅絕→氣候、彗星撞地球

《化石吟》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歎服、海枯石爛”等詞語。

2.反覆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生物進化探究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揣摩品味語句,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或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感知詩歌大意。設疑探究,調動想像力,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教學過程

一、導課、解題

(導語)同學們,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他們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當我們面對這些化石,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它們似乎在向我們敘說着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板題,放投影理解化石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並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

guǒ( )藏 骸( )骨 潛( )行

軀殼( ) 猛獁( )

(2)根據釋義說出文中相應的詞語。

①稱讚而且佩服。( ) ②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③(草木)青翠茂盛。( )④奇異而虛幻。( )

(3)回憶課文,在下列橫線上填上恰當的修飾詞語。

( )的神話 ( )的真理 ( )的骸骨

( )的密碼 ( )的魔法師 ( )的雕刻家

2.聽朗讀錄音,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聽了錄音後你有什麼感受?請說一說。

仿照錄音學讀課文。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三、理解詩歌內容。

(1)小組合作完成:詩中的哪幾節是詩人對化石的吟詠?分別吟詠了哪些方面(即化石說了哪些話)?

(2)詩的第2節與結尾有什麼關係?作者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口答)

(3)化石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展開想象具體描述。

四、品味、積累(任選一句說明喜歡的理由並做好積累)

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研讀詩文,你還有哪些喜歡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提出來,共同分享。

五、課堂練習 分組朗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七、課外作業 收集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或卡片辦一期手抄報。

附:板書設計 化石吟

發問、引發聯想----抒寫遐想、吟詠化石---強調深化、迴應發問

《化石吟》教案3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結構,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③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教法、學法分析

《化石吟》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的好教材, 教學這首詩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二是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知識的興趣,進而意識到保護環境,保護珍稀動植物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想去說,要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既學習了語文,又瞭解了自然知識。教學中將採用“朗讀法”和“聯想想象法”,通過反覆朗讀,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也可進一步激發學生愛文學、愛科學的熱情。

教學設計

一. 導入

1. ”大海變爲桑田,桑田變爲大海”。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爲證呢?(----化石)。是的,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板書: 《化石吟》張鋒

2. 解題 學生交流有關化石的知識。

化石就是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美、讚頌”的意思。

3.出示學習目標(課前標示在小黑板上)

二. 朗讀感知

1.掌握以下字詞:骸( )骨 裹( )藏 蔥蘢( ) 猛( )獁( )

引頸( )長吼 烏有、 幽雅、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易於誦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方法:範讀—標節奏—個別讀—評價—齊讀

(1). 範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特點。

學法指導: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要讀出節奏韻律美(節拍、韻腳字)。反覆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請聽老師範讀。

(2).指導朗讀:出示已經劃分好節奏小黑板,以第一節爲例,強調一個詞語或關係密切的字與字之間不能停頓,如:

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

給全詩標節奏(設計意圖:落實朗讀的節奏,初步體會文章的節奏韻律美 。)

(3)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指名2個學生分節朗讀、評價

(4).齊讀課文,讀出韻律美。

3、感知內容

學生自由誦讀,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詩歌可以分爲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大意如何概括?

交流明確。

①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③詩歌分爲三層: .

(1-2)通過發問引發聯想 總

(3-6)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 分

(7)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總

科學的神奇 人類的偉大

或者: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小結並板書

4、再次指導朗讀,爲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各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一遍。要求讀好詩的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2、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使用了排比的修辭,通過連續的六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連續不斷地問句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詩的最後一節和第二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詩歌把化石稱爲“你”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這道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首尾圓和。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一人稱,感覺親切。

4、合作探究,沉睡了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研讀3—6節,學生互相提問題,討論問題組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怎樣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明確:造物主即是上帝,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就是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說否定世間萬物是由上帝所造的觀點。平凡的真理指的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所說的生物是由低級向高級,低等向高等進化而來的觀點。)

c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因爲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每組討論一個題,然後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第⑤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啓迪意義。

邊交流問題,邊結合課文內容揣摩朗讀課文的語氣和語調。例如,第六小節作者讚美的感情達到高潮,應該用充滿感情的、高昂的語氣和語調朗讀。可指名學生有感情的、個性化朗讀。

5、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遍朗讀要讀出讚美的語氣和充沛的感情。

四、質疑釋疑: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化石吟》教案4

學習目標

1.瞭解化石,理解、積累“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

3.培養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可續行)

學習活動

一、課堂導入

1、欣賞影片《冰河世紀》中猛獁的圖片

2、欣賞古生物化石圖片,瞭解什麼是化石。 用猛獁的圖片引出《冰河世紀》動畫影片,問學生看過《冰河世紀》嗎?影片中將逝去的世界描繪的那麼清晰,那同學們知道,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情況下,我們怎樣瞭解那逝去的世界呢?(化石),對,是化石。那什麼是化石呢?欣賞古生物化石圖片,再次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瞭解什麼是化石。

(《冰河世紀》這部影片,學生都很熟悉,用影片中的猛獁象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引出化石。)

二、解析題目

當詩人張鋒見到這奇異的化石的時候,讚歎不已,詩興大發,吟詩一首,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化石吟》。題目中的“吟”字是什麼意思? 學生思考“吟”的意思 (通過題目瞭解本文的題材,是讚頌化石的一首抒情詩。)

三、明確目標 出示教學目標:

1.瞭解化石,理解、積累“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

3.培養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生讀教學目標

( 通過學生讀教學目標,瞭解學習本文應掌握的教學任務,爲更好的學習本文做準備。)

四、字詞識記 (讀一讀,寫一寫)

(1)、讀準字音

(2)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讀一讀,背一背)

依次出示幻燈片

1、讀準字音

裹( ) 藏 蔥( )蘢

卓( )越骸( )骨

潛( )行 軀殼()

猛獁( ) 悄( )然

引頸()長吼 猛獁( )

2、請找出相對應的詞語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

③稱讚而且佩服。( )

④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⑤(草木)青翠茂盛。()

⑥奇異而虛幻。() 通過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和背一背,實現教學目標1,也爲學生朗讀文章奠定了基礎。

五、暢讀詩歌

個別學生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等方式進行朗讀詩歌。

1、出示詩歌第一、二小節與第六小節,讓學生自尋朗讀技巧後,教師明確朗讀要求

(1)、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2)、讀出重音強調的詞語。

(3)、注意停頓,讀出節奏。

通過反覆朗讀,讓他們掌握朗讀技巧,並進一步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瞭解詩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暢談詩歌 感受疑問語氣的句子,瞭解其作用,進行仿句練習,並根據提出的問題朗讀其小節,理清本文的結構。出示問題:

1、 詩人走到博物館時,對化石產生疑問,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出來?

2、 仿句練習 用(1)“最早的-----是怎樣的?”(2)“最早的-----怎麼-----?”

這個句式像詩人一樣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

例句:

(1)、最早的天空是怎樣的呢?

(2)、最早的大象怎麼毛很長?

(3)詩人對化石的疑問還體現在哪一小節?

有人說“問號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通過設置的問題,讓學生朗讀詩歌所在小節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 通過仿句練習發揮學生想象,帶領他們去暢想、暢談遠古的世界。 通過再次朗讀詩歌小節,理清詩歌的結構。)

3、品味賞析 比較句子,分析其好處,然後從詩中找出

喜歡的詩句或詞語,從修辭方法、用詞等方面,說說喜歡的理由。

A、比較下面兩個句子,哪一個更好,爲什麼?

(1)、化石的存在,足以證明生物的進化,否定了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

(2)、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B、下面,請你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詩句或詞語,根據剛纔的提示,從修辭方法、用詞等方面,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1、詞語賞析:xx一詞原指.....這裏指....起到了....的作用

2、句子的賞析:這句話用...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描寫(表現等)....的特點(內容或結構上的作用、感情等) 此環節完全放手於學生,讓學生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領會分析其語言的技巧,體味科學的神奇,再次朗讀其語句,徹底實現目標2。

七、暢想詩歌發揮學生想象力,想象遠古的世界,並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述。 同學們心目中遠古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用優美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

(如果學生描述有障礙,可以出示幾張代表性的圖片,再次讓學生想象和描述。)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 此環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想象力,描繪遠

《化石吟》教案5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要求

1.有感情地頌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美,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教學難點

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用案人自主創新

一、激趣導入:

1.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化石圖片(魚、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2.PPT出示課題,並解題。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a) 檢查讀音和含義。(PPT 展示)

b) 檢查朗讀情 況。

2. 老師朗誦,要求學生注意音節的停頓,語調的變化。

3.學生齊讀課文;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問:讀過詩歌之後,你知道了什 麼?

(由學生作答)教師可適當引導到這些內容: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本詩可以分爲幾層,試概括每層的大意。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4.抽學生朗讀,教師作適當指導。

三、插上想像的翅膀

哪一節詩歌最能引發你的想像?你聯想到 了什麼?請用精彩的語言描述出 來。

四、精讀出真知:

1.第一節詩中運用連續問句有什麼好處?

2.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詩中起什麼作用?

3.你怎樣理解第4節中“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的?

4.第5節中“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 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怎 樣理解?

(學生四人組討論後回答)

教師備案:

1.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的思維,使讀者和作者一去起去想象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既引起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3.古代的生物雖 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已化爲烏有,但它們作爲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 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 爲生命基本物 質的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4.不是寫人。這一節中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流,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轉星移,無論多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高級演化。“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

五、品讀延伸:

1.找出詩人讚美化石的句子,用概括的語言 說說詩人讚美化石的原因。

2.面對復原的恐龍和猛獁,你想說什麼?

七、拓展閱讀:艾青的《魚化石》

八、佈置作業:

a) 完成練習冊。

b) 試背誦詩歌。

《化石吟》教案6

學習目標

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

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品位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

學法指導

學習本詩時,要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在查閱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調動自身的想像力,去理解詩歌的內容。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要培養起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奇幻 ( ) 裹藏 ( ) 蔥蘢( ) 卓越( ) 骸骨 ( ) 潛行 ( ) 軀殼 ( ) 檔案 ( )猛獁 ( ) 幽 yun ( ) 海 kū( )石爛

引jǐng ( ) 長吼

將橫線處的漢字表述替換詞語

(1)前些天我參觀了一個寧靜美觀而不落俗套的地方 ( )

(2)這件事他做的讓我們稱讚而佩服 ( )

(3 )《哈里·波特》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奇異而虛幻的世界 ( )

(4)青翠茂盛的樹木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 )

3.判斷正誤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 ( )

(2)《化石吟》是一首稱讚化石的抒情詩,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 ( )

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理解什麼是化石,2什麼是古生物化石,3理解“吟”的含義。

答:

4給全詩分層,5並概括分段大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6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生命之驅的證據,7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8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答:

9 詩歌運用什麼手法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

學習·研討

練習·延伸

純金難留

(美) 弗羅斯特

自然的新綠是純金,

她這種色彩最難保留。

她的新葉象一朵花;

但只能持續一剎那。

然後就還原爲葉片,

樂園就這樣沉入哀怨,

曝光就這樣墮人白晝,

是凡純金都難留。

1.這是一首讚美青春的詩,詩人將青春比喻爲 表現了青春的珍貴與美麗。

2.“是凡純金都難留。”美好的青春難以長留,詩人暗示我們 。

3.請寫出你所掌握的勸人惜時發奮的詩句 。

《化石吟》教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3、發掘文中寫法上的閃光點,並即時進行寫作練習。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發掘文中寫法上的閃光點,並即時進行寫作練習。

【教學媒體】

錄音機,實物投影,計算機。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自己喜歡的化石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3、發掘文中寫法上的閃光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生物進化的歷史上,關於誰是鳥的祖先,學術界曾有過曠日持久的爭論。1861年,考古人員在德國境內發現了一塊生物化石,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鳥類是由蜥蜴進化而來的”這一觀點。1986年,美國的考古學家在德克薩斯州發現了一種比“始祖鳥”還古老7500萬年的鳥類化石,並推翻前面的觀點。顯然,是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向我們一一講述着億萬年前的奇幻神話。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詞)

2、朗讀:

老師範讀或播放錄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劃出停頓,並初步休味文章的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

個別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示範朗讀(找2~3名學生),其他同學可給中肯的評定。

全班齊讀。

3、請小組討論以下問題,並選代表發言:

⑴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⑵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研讀賞析

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基本的瞭解,我們還應細緻的研究本詩在寫法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對我們的寫作有指導意義。請小組討論完成,看哪個小組的發現最多。

老師給予指導提示,同學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掘:

結構上的特點:

語言的運用(選取你喜歡的句子來賞析)

老師最後小結:

1、結構上的前後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如:第一節和最後一節,第三,四節先講動物後講植物,而第六節也是先寫動物,後寫植物。

2、過渡句的作用。如:“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肉體早已腐朽化爲烏有”。

3、語言的生動,形象。如:運用比喻“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四、作業

結合本節課所總結出來的本詩的寫法指導,利用課前自己所查的圖片資料,或創作一首詩歌,或發揮想象,編寫一個小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結合第一課時所總結出來的本詩的寫法指導,展示學生創作。

教學過程

先給學生展示兩篇範文,再讓小組交換看小組其他成員的作品,小組討論選出小組內最優秀的作品,通過多媒體展示,每個小組展示完畢,則由師生共同評論。

附範文:

琥珀

布封

這個故事開始在很久很久以前,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一個夏天,太陽暖暖地照着,海在很遠的地方奔騰怒吼,綠葉在樹頂上颯颯地響。

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裏快樂地飛舞。後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那裏長着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味。那個小蒼蠅停在一棵大松樹上。它伸起腿來撣翅膀,刷那長着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因爲它飛了大半天,身上已經沾滿了灰塵。

忽然有個蜘蛛划着長長的腿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個蒼蠅當作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划着長腿(要划動那八條腿,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沿着樹幹下來,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

“哎呀!”它想,“這個小東西身子並不大,除去一雙綠翅膀,一對觸鬚,剩下的就很少了。不過少雖少,總還是一頓美餐。要是我不小心,被她那大眼睛看見了,她馬上飛開,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說不定會餓上一天呢!”

小蒼蠅不住地撣綠翅膀,刷圓腦袋,一點也不知道蜘蛛越來越近了。

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着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上滲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陽光裏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彩。

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

松脂繼續滴下來,蓋住了原來的,最後積成一個松脂球,把一對小蟲重重包裹在裏頭。

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的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幾千萬綠翅膀的蒼蠅跟八隻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裏,掛在一棵老樹上。

後來又有變故發生了。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沒了。波浪不斷地向樹幹沖刷,甚至把樹連根拔起,樹就斷絕了生機,慢慢地腐爛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沒在海沙下面。

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海風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濤把海里的泥沙捲到岸邊。有個漁民和他的兒子經過海灘。那孩子赤着腳,踏着沙土裏一塊硬硬的東西,就把它挖出來。“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來,“這是什麼?”他爸爸接過來,仔細看了看。“這是琥珀,孩子。”他高興地說,“有兩個小東西關在裏面呢,一個蒼蠅,一個蜘蛛。這是很少見的!”

在那塊透明的琥珀裏面,兩個小東西還是好好地躺着。我們可以看見蒼蠅的翅膀和蜘蛛的長腿,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還可以想像它們當時在粘稠的松脂裏怎樣掙扎,因爲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多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並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

(選自《千字文名篇導讀》)

魚化石

艾青

動作多麼活潑,

精力多麼旺盛,

在浪花裏跳躍,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進了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

地質勘察隊員在

岩層裏發現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連嘆息也沒有,

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

對外界毫無反應,

看不見天和水,

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凝視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訓:

離開了運動,

就沒有生命。

活着就要鬥爭,

在鬥爭中前進,

當死亡沒有來臨,

把能量發揮乾淨。

《化石吟》教案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學習朗讀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並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或參觀調查有關自然、有關化石的內容,進一步瞭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爲學習文章做鋪墊。

【教學步驟】

一、精心導入

1、可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2、也可用音樂導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象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萬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出示並板書課題。

課題:《化石吟》 張峯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大屏幕出示,學生朗讀或默記目標內容。)

二、感知內容

1、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蔥蘢〔cōng lóng〕 奇幻〔huàn〕 潛行〔qián〕 裹〔guǒ〕 雅幽〔yōu yǎ〕 藏〔cáng〕 海枯石爛〔kū〕 骸骨〔hái〕 猛獁〔měng mǎ〕 引頸長吼〔jǐng〕 月轉星移

2、(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波瀾。請聽老師範讀。(配樂範讀課文)

3、有感知纔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屏幕投影出示):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歌如果分層,可分爲幾層,大意如何概括?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四人小組討論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幫助學生明確。

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詩歌分爲三層:(1~2)通過發問,引發聯想。

(3~6)具體抒寫,無限遐想。

(7)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4、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教師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爲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對文章主旨有貼切的把握。

2、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學生齊讀或自由讀。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5、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第⑸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啓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不做任何概念性定論。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小結: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 珍貴的 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 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做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象合理,賞析有道理即可。

3、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

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象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式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麼呢?除 此之外,還能想象些什麼?

⑴ 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⑵ 拓展延伸:

① 教師出示錄象或圖片,做下水文,介紹某種古生物。

②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四、延伸作業

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爲《遠古的遐思──讀(觀)XX有感》。

《化石吟》教案9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通過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根據第四單元的主題——科學,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1、有感情的誦讀課,把握內容,體會感情。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3、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1、導入新課:播放歌曲《木魚石的傳說》,在歌中有一句歌詞,“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就這句歌詞提出疑問:“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理解,使學生明確:石頭雖然沒有生命,但在特定的歷史、特徵、環境下,也會保存和傳遞一些信息,留給後人去研究。這就是會唱歌的內涵。通過這一階段探索性的討論,使學生對課文中“化石也能說話”這一問題找到一個答案,爲學生本詩打下思想基礎。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和幻燈機展示一幅化石圖片,讓學生對化石的特徵和形成過程有更分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新課講學:在這一環節中,可分兩步走:第一步是重點句析。學生朗讀課文後,教師可提出問題:“在這首詩中,你認爲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句詩?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以這種形式,通過討論、分析、朗讀、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對文中的重點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爲後面對詩的整體把握和思想內容的理解打好基礎。第二步是整體把握,結構分析,內容解剖,從三個方面入手: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歌。

(2)理清層次,明確結構。全詩可分爲發問、抒寫、迴應發問三部分。分析結構,讓學生對詩的結構作以瞭解。

(3)體會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內涵,體味詩歌韻律,能有感情的朗讀本詩。從而達到本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說、去讀,不要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化石吟》教案10

教學目標

1.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教學重點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教具多媒體

時間

安排圖片導入(2分鐘)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鐘)精讀課文,品味探究(20分鐘)小結(2分鐘)佈置作業(1分鐘)

課後

小結在本詩的教學中,巧妙藉助吟誦法和聯想想象法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鮮明地體現了想象的層次性,激發學習熱情。

備註

教 案 內 容

一、導入

展示一組化石圖片。提問:它們是什麼?什麼是化石?看到後你們有什麼想法?今天我們來學習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瞭解“吟”的意思,本文中的“吟”指什麼?

2.讀詩時要注意的問題

3.聽課文範讀

4.除了讚美之外,詩歌還表達了什麼感情?

板書:好奇 讚美

5.生讀詩歌,點評

三、精讀課文,品味探究

1.化石有哪些地方值得詩人去吟詠、讚美?請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證明生物進化

保存生命信息 魔法師

記錄生命檔案 雕刻家

重現遠古世界

2.詩人不僅對化石洋溢着讚美之情,還充滿着好奇之心,從哪些詩句可以感受出來?請有感情地讀一讀!

3.浮想聯翩:詩人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這樣的疑問的,你們能猜一猜嗎?你看到這些化石時,能像詩人一樣提出自己的疑問嗎?

4.逝去萬載的世界會重現嗎?從詩中哪些語句可以表現出來?

5.妙語連珠:你心目中的遠古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你能像詩人一樣用優美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嗎?

6.沉睡億年的石頭說話了沒有?從詩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

7.奇思妙想:如果你就是一塊化石,請生動地講述一下你神奇的故事。

8.詩歌的最後一節和第二節構成什麼關係?好在哪裏?(生男問女答讀詩)

9.齊讀全詩

四、小結

逝去萬載的世界不能重現,詩人看到了。沉睡億年的石頭不能說話,詩人聽到了。這有什麼祕訣嗎?(想象)展示愛因斯坦的名言

五、佈置作業

查找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或其他古生物的短文。

《化石吟》教案11

【導學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美、韻律美。

3、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內容,瞭解化石所展現的億萬年前神奇的生物世界。

4、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2、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媒體使用】

【教學過程】

一、預習領先一步

1、走進作者

張鋒,國家級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學博士。

2.背景助讀

原載雜誌《科學24小時》1982年第2期,後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整部作品以詩歌的形式,宣傳科普知識。

3、給加點的字注音。

guǒ( 裹 )藏 cōng lóng(蔥蘢 ) 骸( hái )骨 長吼( hǒu ) 萬載( zǎi ) 奇幻(huàn) 潛(qián)行 猛(měng)獁(mǎ) 卓(zhuó)越 軀殼(qiào)

3、解釋下列詞語:

悄然: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骸骨:屍骨 造物主:萬物的創造者

日轉星移:形容發生極大的變化。 化爲烏有:虛幻,不存在,一切都消失了。

二、課堂小試身手

問題一: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問題二、詩歌一開始就連續用了六個問號,請問這樣設計在文中起何作用?

明確:通過連續不斷地問句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激發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

問題三、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明確: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緊承上文的問句並引出下文對遠古世界的想象和描寫。

問題四、能否找出詩歌第4、5、6節中的比喻句一兩例,並說說你的理解。

示例:①“(化石)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作者把化石承載的信息比作“珍貴的密碼”,生動地體現了化石在揭示生物進化歷程的重要性和珍貴性。

②“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作者把化石上的痕跡比作人的“皺紋”,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化石所歷經年代的久遠和歷程的豐富。

③“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作者把大自然比作“魔法師”、“雕刻家”,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大自然的神奇作用。

問題五、有兩節詩歌之間的關係很特別,你能找出來並說說它們有什麼關係嗎?

明確:第二節和第七節。兩者形成前後照應關係,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

問題六、結合整首詩歌內容,加上你的聯想和想象,說說最後一節中,“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曾經是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說的最主要的事情(觀點)是什麼?

明確:①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

②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問題七、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詩歌共七節,可分三層。其中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引發讀者想像。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問題八、從修辭、詞語、感情等方面入手品析詩歌(讓學生舉手發言,自由暢談,教師從中引導,同時提醒其他學生在課本做標註)

(1) 從修辭方面:

比喻:“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把生命信息比喻成“密碼”形象生動)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把化石比作人臉的皺紋)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擬人:用第二人稱“你”指代化石,顯得自然親切

(2) 從詞語方面:

“冰冷”既符合化石的真實狀態,又能表現真理的冷靜。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寫出了生命的“不息地”進發的特點。

(3)從感情方面,把握兩個感嘆句: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三、習題訓練鞏固

1.指出下列句中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①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

②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

①擬人 ②比喻

四、課後反思

省略

《化石吟》教案12

【教學目標】

1、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關於科學方面的詩歌,對於文本的內容,學生很容易掌握,但對於內容的理解,需要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瞭解。所以,學習時應讓學生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以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大海變爲桑田,桑田變爲大海。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二、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或放錄音帶、學生自讀課文)。

學生聽讀,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學生找出自己認爲的生字。

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可以分爲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2、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讚美了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第1、2節爲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爲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爲第三層,迴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呼應。

3、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兩遍,體會詩歌的特點。

三、重點研討

1、指名朗讀3~6節,思考問題:(投影顯示)

⑴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⑵ 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⑶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你是怎樣理解的?

⑷ 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獁的復原圖片)

2、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然後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3、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質疑釋疑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可考慮教室直接上網,或讓學生到電腦室裏上網)

利用網絡上網,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化石網站。

六、佈置作業

自己收集化石圖片、資料等辦成手抄報,在班內交流。

【教學反思】

通過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以及對課外知識的收集,增加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瞭解,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熱情。但是這也對老師和教學的外部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爲老師更應該瞭解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化石吟》教案13

課題:化石吟。

課型:詩歌。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頌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②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③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把握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美,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化石圖片(魚、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自然界有很多形態各異的化石,它們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告訴我們: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原因使這石頭一樣的東西令作者李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乃至要爲之寫下一篇詩歌呢?我們先聽讀一遍課文,試着感受一下詩歌的大體內容。在聽讀時,請大家注意詩歌的節奏、重音,從範讀中汲取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詩歌的朗誦)

(注意字詞教學)屏幕展示讀音易錯易混的詞語,做適當點撥。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問:讀過詩歌之後,你知道了什麼?

(由學生作答)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必然導致自主閱讀的結果存在差異,此環節教師只須把握學生對詩歌瞭解的程度,不要求學生講得很細、很全。

2、同學們從詩歌中瞭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識。那麼,這首詩歌是如何運用恰當的語言藝術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集體誦讀1、2節詩歌

問:這兩節有什麼突出的修辭方法?

(可以提示學生注意這兩小節標點符號的特點)

設問

問:通過設問得到了怎樣的答案?

甦醒神話奇幻

甦醒:化石從億萬年前的岩石中被人類發掘出來;化石打開了人類認知地球生物進化史的大門。

這扇被打開的大門,向我們人類展示的是什麼?

是一個個奇幻的神話。

那麼它奇幻的表現是什麼?3至6小節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讀(合作探究)

1、研讀對象:3至6節

2、合作探究的目標:

A、找出核心句;

B、概括要點,舉例。

3、學生分四個小組分別研討3至6節。

4、研討要點:

①第3節:

要點: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學

eg:西方,上帝造人;東方(中國),女媧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類人猿→類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②第4節:

要點:裹藏生命信息

eg:通過對化石裏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當年古生物的情況,將其外形復原。

生命信息

③第5節

要點:反映生命的進發(不息)

eg:近年,在東北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明顯的地質分層,發掘出了不同地質時期的鳥類化石標本,反映了鳥類的進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前往採擷標本,由此可見,化石爲我們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實物依據,也爲我們展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④第6節:

要點:雕刻家、魔法師

eg: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龍的滅絕→氣候、彗星撞地球

5、小結:

綜合3至6節的內容可知,化石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認知逝去的世界,正如詩歌所言:“逝去的世界說了話”。其實,化石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等待着我們去發掘,化石已經甦醒,化石也剛剛甦醒,這個甦醒與第2節的“甦醒”前後照應,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價值。正如第7小節所總結的:它還有很多令人神往、驚訝的故事等着我們去領略。

三、情感體悟

詩歌是要表達感情的,詩歌當中哪些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呢?

要點:吟、請、神往、驚訝……→對化石的尊重、珍惜、熱愛、研究

《化石吟》讓我們認識到化石是人類很好的老師,是一部極妙的教科書,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進化史和地球變遷史。

我們不僅要尊重、珍惜化石這樣的自然文化遺產,我們也應該同樣尊重、珍惜我們人類創造的人文遺產,比如:敦煌莫高窟。

四、作業

1、請大家在課後去發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自然和人文遺產,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和研究它們?

2、小作文

A、假如我是化石……

B、假如我是恐龍。

作業說明:

題目1可以結合奉節本地的情況來談,這兒有著名的白帝城(人文遺產)和天坑地縫(自然遺產),也有很多其他的重要而知名的遺產:三峽中的摩崖石刻(人文遺產)、古巴國遺址黃金洞(人文遺產和自然遺產兼而有之)、風箱峽懸棺(人文遺產)等。這個題目有一定難度,要做適當的指導。

題目2比較適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初中生在這個題目上面應該能夠有話可說。

《化石吟》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運用正確的誦讀方法反覆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精練性、音樂性的特點。

2、感知詩歌內容,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3、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和教學目標2

三.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學設想:

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音樂美,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瞭解這首詩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詩歌,整體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本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我們來探討一下,到底介紹了哪些知識?

二、檢查預習:

a) 檢查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的讀音和含義。

b) 檢查朗讀情況。

三、老師朗誦,要求學生注意音節的停頓,語調的變化。

四、學生朗讀詩歌,探討問題:

a) 詩歌主要寫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b) 詩歌的主體部分是哪幾節?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詩的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

c) 人們認識自然界的演變過程中,化石起着什麼樣的作用?

d) 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五、抽學生朗讀,教師作適當指導。

六、組織學生探討問題,明確答案。

a) 這首詩主要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b) 詩歌的主體部分是3—6節。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化石重現了一個逝去萬載的令人神往而奇幻的生物進化世界。

c) 化石起到了保存物種生命信息的作用。

七、佈置作業:

a) 抄寫課後詞語。

b) 朗讀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詩歌,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瞭解詩歌的主要手法,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步驟:

一、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詩的第一節連用了四個反問句,有什麼作用?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是指什麼?(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思考)

2、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3、請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一下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二、再讀詩歌,品味語言:

1、詩歌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各舉一例,並說明作用。

2、詩歌的語言講究含蓄,包含的內容卻很豐富,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a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化石引起人們想象出生物進化的歷程)

b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化石證明了世界是物質的)

c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化石能夠記錄生命演化的歷程)

三、三讀詩歌,總結詩歌的內容、特點。

四、拓展閱讀:艾青的《魚化石》

佈置作業:

課後習題三

《化石吟》教案15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設想:

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體會詩歌的音樂美。要聯繫生物學知識,充分調動思維活動,要注意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化石瞭解多少?(學生回答)看來大家對化石有一定的瞭解,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可以逐漸認識遙遠的過去生物的形態、結構、類別,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生物起源、演化、發展的過程,還可以恢復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各個階段地球的生態環境等。面對化石我們會產生許多遐思,今天讓我們走進張鋒的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看看作者面對化石抒發了什麼感情?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裹藏(guǒ) 骸(hái)骨 潛(qián)行 軀殼(ké) 猛獁(mǎ)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幽雅)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悄然)

③稱讚而且佩服。(歎服) ④(草木)青翠茂盛。(蔥蘢)

⑤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海枯石爛)

2、、聽配樂範讀,要求: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3、根據範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小組內一聽一讀式交流。

5、朗讀展示。

6、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理解題目的含義: “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從結構與內容上看文章是如何展開的呢?

示例:本詩共七節,可分三層來理解:1、2節是第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3、4、5、6節是第二層,爲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具體內容。最後一節爲第三層,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

三、問題探究:

學生自己根據對課文的整體掌握提出問題,教師加強引導。

預設:

1、你覺得第一、二節作者採用問句的形式有什麼作用?

提示:詩歌1、2節,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排比),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後引出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3、爲什麼第3節中用“你”這一人稱?

“你”指代甦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自然。

4、你喜歡哪些詩句?爲什麼?

示例:“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爲我們打開了探索生命科學的大門。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發揮想象說一下)

生命的起源。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火,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岩橫溢。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後來,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又隨着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彙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生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生命由於營養方式的不同,一部分進化成爲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植物,另一部分進化成爲沒有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這些藻類植物和原始單細胞動物就分別成爲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

人類的出現。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於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裏過着樹上生活。後來,地球上一些地區,氣候變得乾燥了,森林減少了。在這些地區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來尋找食物,經過漫長的年代,它們就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的人類。仍然生活在森林裏的古猿,經過漫長的年代,有的滅絕了,有的就逐漸進化成現代的類人猿。

6、齊讀課文,思考: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示例:讚美了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7、你學到了那些寫作技巧?

示例:開篇採用問句的形式,引發遐想;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等。

課堂小結:

詩歌,作爲一種文學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於記憶等優點。作爲說明文的一種表述形式的科學詩是藉助詩歌向人們傳播知識和信息,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又煥發了藝術性。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啓迪,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作業:1、積累本課所學字詞。

2、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