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案

【導學目標】

《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案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美、韻律美。

3、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內容,瞭解化石所展現的億萬年前神奇的生物世界。

4、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2、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媒體使用】

【教學過程】

一、預習領先一步

1、走進作者

張鋒,國家級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學博士。

2.背景助讀

原載雜誌《科學24小時》1982年第2期,後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整部作品以詩歌的形式,宣傳科普知識

3、給加點的字注音。

guǒ( 裹 )藏 cōng lóng(蔥蘢 ) 骸( hái )骨 長吼( hǒu ) 萬載( zǎi ) 奇幻(huàn) 潛(qián)行 猛(měng)獁(mǎ) 卓(zhuó)越 軀殼(qiào)

3、解釋下列詞語:

悄然: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骸骨:屍骨 造物主:萬物的創造者

日轉星移:形容發生極大的變化。 化爲烏有:虛幻,不存在,一切都消失了。

二、課堂小試身手

問題一: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問題二、詩歌一開始就連續用了六個問號,請問這樣設計在文中起何作用?

明確:通過連續不斷地問句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激發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

問題三、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明確: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緊承上文的問句並引出下文對遠古世界的想象和描寫

問題四、能否找出詩歌第4、5、6節中的比喻句一兩例,並說說你的理解。

示例:①“(化石)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作者把化石承載的信息比作“珍貴的密碼”,生動地體現了化石在揭示生物進化歷程的重要性和珍貴性。

②“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作者把化石上的痕跡比作人的“皺紋”,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化石所歷經年代的久遠和歷程的豐富。

③“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作者把大自然比作“魔法師”、“雕刻家”,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大自然的神奇作用。

問題五、有兩節詩歌之間的關係很特別,你能找出來並說說它們有什麼關係嗎?

明確:第二節和第七節。兩者形成前後照應關係,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

問題六、結合整首詩歌內容,加上你的聯想和想象,說說最後一節中,“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曾經是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說的最主要的事情(觀點)是什麼?

明確:①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

②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問題七、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詩歌共七節,可分三層。其中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引發讀者想像。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問題八、從修辭、詞語、感情等方面入手品析詩歌(讓學生舉手發言,自由暢談,教師從中引導,同時提醒其他學生在課本做標註)

(1) 從修辭方面:

比喻:“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把生命信息比喻成“密碼”形象生動)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把化石比作人臉的皺紋)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擬人:用第二人稱“你”指代化石,顯得自然親切

(2) 從詞語方面:

“冰冷”既符合化石的真實狀態,又能表現真理的冷靜。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寫出了生命的“不息地”進發的特點。

(3)從感情方面,把握兩個感嘆句: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三、習題訓練鞏固

1.指出下列句中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①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

②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

①擬人 ②比喻

四、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