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筆記範文大全

紅樓夢筆記範文大全1

隨着我閱讀《紅樓夢》的章節越多,我對人物的感情也就越深。雖然說紅樓夢中描繪了很多事件的發生,但寫事都是爲了突出人物的性格,漸漸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都浮現了出來……

紅樓夢筆記範文大全

先說黛玉吧,看第七回時對於我個人的情感來說我是越來越討厭他了。俗話說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當真不假。賈府僕人周瑞之妻應薛夫人之命把皇宮式樣的扎花送予她。黛玉得知宮花是衆姑娘皆有的,則表示不屑。對於自己的愛情與親情只懂得一味吃醋難過而不懂得主動爭取。她的性子真讓人捉摸不透既孤傲清高又憂愁自卑。在她的父親林如海過世後她的這種患得患失的性格將上映的更加明顯。這樣的人最後不剩吃虧還能有些什麼呢?

與寶玉有着“金玉良緣”之稱的寶釵爲人處世方面磊磊落落,想看寶玉的玉便直言不諱的提出來,並拿出自己的金鎖與寶玉交流。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也成爲今天流傳的話語。雖然後人有很多都批判寶釵有心計沒有人情。但我覺得她至少爲了愛與自己爭取過,雖然方式不對,但也沒有傷害太多的人。

第九回的花襲人勸寶玉努力學識,孝敬父母,還真是讓我很感動的。她從小在寶玉的身邊長大懂得寶玉的性格與心理。這在古代很少有女性能如此賢明且賢惠的。這方面也看出了寶玉性格的活潑調皮,不像封建勢力低頭,堅持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同時在文章裏的字裏行間也能看出寶玉的聰靈覺悟。

雖然紅樓裏還有許多沒有着重描寫卻又起着至關重要的人,但紅樓夢的重要人物我已經多少有些感悟了。雖然十回的作業任務完成了,但我不會放棄對紅樓夢人物的探索……

紅樓夢筆記範文大全2

再次捧讀《紅樓夢》的時候,心中滿是欣喜,雖然賈寶玉與林黛玉最後陰陽兩隔,人鬼殊途,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但我從未完整地看過《紅樓夢》,所以這次怎麼的也得看完整本書。

《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我在想以曹雪芹這樣的紈絝子弟爲什麼在家族沒落之後不進取一點,謀個差事,養活自己,而傾盡畢生所有的心血來“鑄造”這本難得一見的《紅樓夢》,榮國府內的金碧輝煌,紙醉金迷,醉生夢死,對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從未想過,又何談見過呢?

一個那麼大的家族,幾世繁榮,卻也衰敗得不讓你有喘口氣的機會。我也在想,一個堂堂闊家公子哥今日卻如此悽慘,如此悲哀,恐怕他自身也不會想到吧!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倘若不是他沒錢沒勢了,不得已寫書,也不會留下如今被人稱頌的一代鉅著——《紅樓夢》。

看完整本《紅樓夢》後,所有的人物都算是基本見過了,我最愛瀟湘妃子。我欣賞她的才華,讚歎她的清傲,羨慕她的美貌,也憐惜她的薄命。一個女孩子,在母親死後,父親患病的情況下被接到外祖母家撫養,處處都感覺得到寄人籬下的悲哀,又清高孤傲,眼裏容不得半點沙子,宿患疾病,又恐她人恥笑,她活得好累啊。她的《葬花吟》真的好妙。而我也覺得曹雪芹必定偏愛黛玉,要不然也不會給她的名字裏按上一個“玉”字。

記得很多老師都說過,你初次看了《紅樓夢》之後,細細體味,心中所想便是你看了此書後的感受。然後等再過幾個月,你再拿出來看,肯定會有不同的感覺,每次看後感覺都不一樣。

要體會別人的難處,就要多與人溝通,對待書學習該如此,對待人更該如此,這樣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不同的東西。

紅樓夢筆記範文大全3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隨着寶玉了卻塵緣,紅樓一夢終於歸結。也許是由於閱歷過淺,在這一部綿長細膩的經典面前,我竟有些啞言,如同涓涓溪流無意間初入大海,《紅樓夢》那高不可攀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學作品中,也理應首屈一指。

若是把《紅樓夢》單純地當作愛情悲劇來讀,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內涵。寶黛的愛情悲劇,固然反映了封建時代的專制和那時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痛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爲曹雪芹對封建制度的抨擊。而賈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時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賈府的興衰史,是否又可來影射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衰亡?當然,這都是一些宏觀的角度。就個人而言,賈府的命運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運?他思想的先進,又未嘗不是隱含着對功名未就的抱怨?

這些的確是讀過《紅樓夢》之後應有的共識,但從那些華美傳神的文字背後,我讀出的則大多是曹雪芹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每每讀到賈府豐裕的家產,諸如黃金幾千兩,白銀幾千兩,綢緞多少匹,總會隱隱擔心,如此富貴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續下去,畢竟“富不過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賈府中鮮見勤奮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斷,鼓樂不休,結果難逃敗落凋敝的命運。這不免爲我們敲響了警鐘: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曾經活躍於歷史風煙中的那一羣五陵少年。他們多是皇親國戚的後代,大富大貴,衣食無憂,不必考慮學業,不必操勞生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們變得百無聊賴。爲了打發難以消磨的時光,他們互相攀比,互相炫富,爲非作歹,花天酒地,結果如何?終被世人遺棄,被歷史遺忘。現今中國人常懷着一種暴富的心態,各式各樣的奢侈品難以滿足其欲千金散盡的胸懷,更爲可怕的是,這種風氣正逐漸蔓延至年輕一代的學生身上,並且就發生在你我身邊。不難想象,這種無節制的享受最終將演變成國民性,讓整個中華民族都失去前進的慾望,更難以完成復興的使命。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巴西的一隻蝴蝶揮動翅膀尚能引發美國一場龍捲風,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嘗不會釀成不堪的悲劇!我不願再進行痛斥,柏楊先生早已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我唯願獨修其身,卻又不忍責任的折磨。整個社會的大風氣,早已不是你我能夠左右的了,保持住內心的一方淨土,是周國平先生餘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讀書人的心願。我願做這樣的.踐行者,踐行着心中永遠簡樸安靜的生活,踐行着美好的祈願。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這個意思,字裏行間,他彷彿在對我們說,一切繁華都是紅樓一夢,何苦爲兒女情長苦苦糾纏,何苦爲人情世故操勞奔波,何苦爲瑣屑小事爭喋不休,何苦爲追求金錢嘔心瀝血,何苦徒增無盡煩惱。心安即是歸處。

雖然《紅樓夢》只是一部文學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寫絕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讀這樣的作品,我們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們的家庭,懂得了我們的民族國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榮辱興衰人性冷暖盡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時勢,唯願不再是個傳說。

紅樓夢筆記範文大全4

如煙往事,在指問打翻,惹塵埃四起;

如歌歲月,在風中吟唱,激水面漣漪;

如夢人生,在掌心玩轉,醉思醒紅塵…

——題記

月華如水,悄然浸滿窗楣。捧起一本《紅樓夢》,倚窗而坐,輕輕翻開書頁,一處勝景映入眼簾,我悄悄地走進了書的世界……

邁入榮寧二府,瀏覽華貴的大觀園,瞥見羣芳的芳容與鬥才,見證大家族的興與衰。不知何時我被深深吸引,因其歡歡喜喜,因其悲悲慼慼。猶記得黛玉提着花囊,拿着花鋤,在瀟湘館一般清泉流過的沁芳閘,用纖纖細手撒落花瓣,悲吟道:“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書外的我爲此緊鎖眉頭,多愁善感的女子,自命清高的黛玉,怎能不讓人牽腸掛肚?

“喲,老祖宗,”王熙鳳是人未到而聲先聞,“我可想死你了!”精明的人兒帶着甜甜的嘴巴一同倒在賈母的懷中,喜得賈母樂不可支。只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胭脂裏的英雄竟落得可悲下場!“露軒影,惆悵離情,落月成孤倚。”

“鶯兒,送這個給林妹妹,倘不夠,再來拿。”寶釵牽掛着黛玉的病,雖然黛玉對自己總是冷嘲熱諷。啊,真不愧“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難得如此大氣,難得如此寬容,不愧是我之最敬。“聲聲催,憶當初輝,新月幾流星。”

眼前掠過睛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寶玉稱“姐姐”叫“妹妹”地哄,香菱癡迷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湘雲“襁褓之間父母違”的身世與青石板上酣然的睡態……“一聲彈,指渾無語,獨自立瑤階。”

有人看《紅樓夢》望出了輪迴的悲苦;有人親眼見證了世代的變遷;有人爲大家族的興衰而遺憾心頭。而我,同樣如此,癡迷其中自拔,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三生石前,黛玉得以甘露滋潤,脫草胎成人形時,爲報灌溉之恩下世爲人,“我把這一生的眼淚給了他,便也償還得過他了……”故所謂“冷月葬花魂”,花魂是誰?是黛玉自比罷!她彷彿早已預料到自己的結局,看到了落花盡頭窮途的幻滅。

《紅樓夢》,我的心之所想,心之所向。我愛你把凡塵看的透徹,愛你把人物寫得多姿,愛你把“荒唐”寫得入木三分。一把辛酸淚,把我的生活也化作甘甜。正如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紅樓夢》,我魂牽夢縈的世界!

紅樓夢筆記範文大全5

風花雪月之事,假假真真之幻,有有無無之亂。或許沒有戰三國的雄偉壯觀,或許沒有水滸漢的忠義情深,或許沒有夢西遊的虛幻迷人,但紅樓有着一種千古不變的發人深思。

《紅樓夢》乃曹雪芹先生之心血之作——“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本書貫用北京方言,看官可透過表面用心觀測到曹雪芹先生極力反對封建思想,批判封建腐敗。讀紅樓,令人嘆爲的可不僅僅是家族興衰史,還有種種風流事,種種風流情。

“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爲人,我也去下世爲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這木石前盟,那金玉良緣,勾出了一段段風流俗事。林黛玉本就是多病身,幼年喪母,寄身於外祖母家中,少不得處處留心小心多疑。而表哥賈寶玉又是個“只愛在女兒們身邊的”。兩人一見如故,更少不了些冤家瑣事。她是一向嬌弱的林妹妹,他是始終愛女兒之潔的寶哥哥。他們日夜相伴,情味相似,厭惡世俗。寶黛之戀纏綿輾轉,可最後,也不過是“卿於新房花燭中,餘則悽然焚稿末。”

身帶金鎖的薛寶釵是位極符合封建思想的女子。待人寬厚,不得罪他人,脾氣和順。可也正因爲與林黛玉性格的反差,造就了一系列的悲劇。封建包辦婚姻不僅沒能爲賈寶玉帶來幸福,還讓他經歷了生死離別。薛寶釵從小灌溉封建婦女思想,時刻銘記着“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場所謂的婚姻,亦是悲劇。

有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錯覺,《紅樓夢》前幾十回是一場美輪美奐的精神盛宴。元妃省親建大觀園,何不宏偉?元宵衆人同樂猜謎,何不愉悅?林黛玉等人起詩社,何不自在?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衰弱往往都是從那最繁華的一瞬開始的。這一切都如一場夢,家族興衰的夢,講述封建禮教的夢。過眼雲煙。煙消雲散。最終,大觀園的繁榮僅僅止步於過去。

張曉風曾說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有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紅樓夢》不僅是一本講述四大家族由興到衰的經典之作,而且,在更多人眼裏她就是對某一個時代的回憶,能觸發人心底的溫情。“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葬花,葬的不僅是桃花,還有她居人籬下的惆悵。紅樓,夢一場,到頭來,惹得那人憔悴。

輾轉紅樓,忘不了伊細泣獨憐,忘不了伊焚稿斷癡情,忘不了紅樓一瞬卻終究夢一場。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