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後感(集合10篇)

弟子規後感1

讀完<<弟子規>>後,我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它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的規範。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誠實守信。

讀弟子規後感(集合10篇)

“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意思是父母所喜歡的東西,要儘量去準備,父母所不喜歡的東西,要小心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壞習慣)。每次放學回家,都不主動寫作業,都要爸爸媽媽催個兩三遍纔回去做,完全缺乏時間觀念,把時間一點點的浪費了。我決心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做一個讓爸媽值得讚許的孩子。

讀弟子規後感2

一、 個人素質

在第一節課上,老師就提出“不學禮,無以立”。那麼一個“禮”字就集中體現了一個人的個人素質。“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教育下一代,那麼教育當然是爲了提升“個人素質”。這裏引用《弟子規》裏的話來說明個人素質的主要內容。“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把“孝”擺在首要位置的。

(一) 孝弟

“百善孝爲先”這句話也同樣將“孝”字放在一個首要位置。那麼我們的古聖先賢爲什麼會一致這麼認爲呢?

不難理解,在這個世界上顯然父母對我們的恩德要大於任何其它人。是他們孕育、生育、養育、教育了我們。我們如果有一丁點的感恩心,那麼首先當然應該回報我們的父母。而“孝”才使得“考有所養”得以實現,才使得我們不必爲以後年老而擔憂,只要我們的子女是心存孝道的。

“孝”擺首位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孝道開,百道皆開”,即其爲其它任何一種“素質的基礎。也不難理解。假如一個人對給予他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盡孝的話,那麼他對別人的態度還會好到哪裏呢?而反過來,當他能細心地關照父母,體恤父母的辛苦,進而就能慢慢的理解別人。

(二)謹信

謹信則給出了一個人立身安命的第二件法寶。這件法寶主要用於涉身處世。“信爲人言”,“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在對“信”字的認識上可以說“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同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交往。

(三)仁愛

仁愛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人素質培養的一個終極目標。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期對整個都心存仁愛,那“孝弟”與“謹信”自然便也會做到了。“仁愛”可以看作是“孝弟”和“謹信”的推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能夠做到這些,那麼“仁愛”當然也就不難。

二、人際關係

“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是“大同”,爲此當然要處理好社會關係。在“中國傳統文化” 中,將人際關係劃分爲“五倫關係”,即君臣關係、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並且指出了“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

(一)父子關係

在這裏“父”與“子”都是代名詞,指代父母與子女,還可以擴展到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係。父子關係中要做到“父慈子孝”,即父母應該慈愛子女,子女應孝養父母。需要說明的是“慈愛”是廣義的,它至少應含有以下意義。 養育。父母對子女理所當然負有養育的責任。

關愛。“關愛”不等於“溺愛”,是要照顧好,並培養好。

教育。教育不是靠邊口頭傳授而是身體力行,“上有所施”纔會“下有所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子女的發展。

(二)夫婦關係

這裏“夫婦關係講述了從擇偶到相處的一系列的規則。

1、擇偶。擇偶的標準應該是賢德,而不是金錢、地位、容貌等。

2、過程。交往的過程應依據自然的發展規律,即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結婚的發展規律。

3、相處。重點突出相處的言語、行爲、心地、感覺。愛的言語應該是正直的,愛的行爲是成全的,愛的心地地無私的,愛的感覺是溫暖的。

以下三種關係,只要把握“仁愛”兩字便可處理得當,故簡略介紹。

(三)君臣關係

泛指上司與下屬的關係。

(四)兄弟關係

泛指長幼之間的關係。

(五)朋友關係

這是一種最廣泛的關係,可以認爲“普天之下皆朋友”,也只有這樣才能“人無倫外之人”。

學好“中國傳統文化”,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現在,我明白了中國傳統文化所教導的內容纔是真正的“素質”所在。那麼我就要將它學好,並將它光大。當然其實真正難的不是學而是做。現在就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吧??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啓蒙讀物,大約成書於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經》來歷無從精確考證,但一經問世即廣爲流傳,實際上成爲了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而且經後世學者不斷增補,歷久彌新。《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爲“三百千”。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獲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稱爲“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爲素材,講述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許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爲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認爲,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污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 經歷,纔會有所成。

讀弟子規後感3

讀了《弟子規》一書,使我獲益良多。作爲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擔任着多種角色,妻子、子女、母親、教師,如何在這種物慾橫流的.今天找到方向,我想這本書給我們的啓示很大。

一、孝敬之道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爲先”。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可到底怎麼做到孝呢?就如弟子規中所說“入則孝”,就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時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因爲這樣我們的父母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孝”的另一個方面,我認爲還要照顧好自己,時刻關懷自己,不要讓父母擔心我們的生活。關心家人,關注自己!我認爲這就是孝的根本體現。

二、教育之道

作爲一名教師、一名家長,我們擔負着教育子女、教育學生的重任。因爲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重來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爲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等負責,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僅僅要教給他知識,也應該教給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養。當然,這要求我們自己就應該有一份積極的人生態度。另外作爲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對學生應更多一些情感撫育、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讓他們從我們身上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不論是教師、家長哪種身份,我們既要教會孩子懂得“長者立,幼勿坐。長着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餘”的禮節,又要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心態。

三、處事之道

作爲生活中的一份子,單位中、家庭中做人處事的方法關係到我們與同事與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讓我進一步明白了一個道理,便是對待工作和生活應該在把握節奏的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話多說,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們言多必失,做人應該謹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們要想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而絕非什麼御人之術。謹、信、仁三點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麼事情都要時刻謹慎,而且要遵守承諾並且要對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誠相待。立身處世謹言慎行,做人處事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業務水平的提高,從容面對各種工作和壓力,從而感受到快樂。

讀了《弟子規》一書,它讓我們明白許多人生道理,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也會使我們對幸福的詮釋迸發出無限的感想!

讀弟子規後感4

讀,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讀,它讓我們學會做人言行要謙虛,做人要誠實守信。要求自己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當我讀到的時候,老師解釋句子的意思是‘學習他人的優良品質,同時注意改正自己的缺點。’

讀弟子規後感5

最近,爸爸讓我讀了《弟子規》,使我受到了許多啓發,也從中學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親仁,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在孝這方面的行爲,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就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有時爸媽叫我有事,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等!”然後又去做自己的事。這是不應該的! 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 柔吾聲。”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着面孔,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對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錯了我,而我沒有做到“怡吾色 柔吾聲”,只是板着臉孔跟爸爸媽媽講道理!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是無價之寶。對照自己,在這些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因爲我的時間有時在聊“QQ”的鍵盤上慢慢地流走了;有時在看電視的遙控器上偷偷地溜走了……

《弟子規》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使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它將鞭策我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弟子規後感6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兩名話的意思是說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要我們幫忙,要馬上去做不要拖延時間,父母教育我們,要恭敬地聆聽,當做錯事時,父母責罵時,應當虛心接受。在現實生活中我呢,媽媽叫我洗衣服,我只答應個是,又埋頭鑽進了書海里。有一次媽媽講一題非常難的奧數題給我聽,我卻拿了本漫畫在底下津津有味的看,便不時傳來嘻嘻哈哈的笑聲,媽媽轉臉看了我一眼,發現我正在看漫畫書,非常生氣,走上前來拿走了我的漫畫書撕成了3半,我火了,向前和她吵了一架,現在想來真是後悔呀!

我的好朋友楊星月告訴我什麼叫“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溪可焉”。那天我和楊星月說好到我家一起做作業,早上還好,可到了中午就下起了大雨。我想楊星月一定不會來了,這時門鈴響了,我開門一看,呀是楊星月。只見她臉上全是泥巴和未乾的雨水,她還跟我說她今天一吃完午飯就出發了,可走到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我不知說什麼好,急忙讓她坐下,還拿了條毛巾給她。

《弟子規》一書是我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歡它。

讀弟子規後感7

寒假老師讓我們讀了《弟子規》,通過讀弟子規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今天,吃午飯時,我看見媽媽還站着,我就想到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如果長輩還站着,晚輩不應先坐下;長輩坐定後,允許我們坐纔可以坐下。於是,我等媽媽坐下,對我說:“坐下吃飯吧!”我才坐下。

開始吃飯了,我想到了“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對飲食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適可而止,不要吃過量。我就把蔬菜、土豆和肉都夾在了碗裏,吃飽了,我就把碗筷都收拾好,端進了廚房。

晚上睡覺時,我換上睡衣,我想起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到污穢。”帽子和衣服應當房子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髒。我就把我的衣服全放在了牀頭的凳子上,準備睡覺。

今天我收穫不小,很開心。

讀弟子規後感8

四年級的我吃完飯總把碗筷一推,就去找小夥伴們玩開了;巴不得一天換三套衣服,殊不知我是瀟灑了,可爸媽跟在我身後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一把一把地清洗我玩耍時留下的污漬;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偶爾還會耍個小性子,卻從沒考慮過父母的感受,我想這正所謂“德有傷、親心傷”吧。

每當我作業遇到難題時,爸爸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題思路,教給我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我養成靜心思考的習慣;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時,媽媽總是靜悄悄地出現在我的身邊,聆聽我的煩惱,給我出謀劃策,幫助我克服成長路途中的一個個小麻煩,而我卻時常覺得媽媽是天下無敵最嘮叨的媽媽,想來真是慚愧;我在爸媽的一次又一次地鼓勵中從失敗走向成功,或者根本算不上成功,但在他們的眼裏,他們的天下無敵最棒女兒更加無敵了。我知道他們疼愛我,但並不嬌慣我,我之前怎麼可以想不到呢?爸媽一直說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很自責,連父母我都不能好好地孝順,我怎麼能算是懂事的孩子呢?

爸爸、媽媽,書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後還要多讀書,不僅是《弟子規》。我會從孝順你們開始,善待奶奶,善待同學,以良好的德行作爲目標,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分擔壓在你們身上的生活重擔,作爲你們的女兒,我很幸福,但你們笑了,我會覺得更加幸福!

讀弟子規後感9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就是《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古典文學,是聖人留給我們的教誨,它教我們應該怎麼樣做人和做人應該具備什麼,我們應該珍惜這本古典文學。

俗語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交朋友先要讓他相信你,而弟子規會告訴我們怎樣讓朋友信賴你,如果你做到了,你將有許多好朋友,因爲他們信任你,雖然我做的不太好,但是我會努力把它做好的。我有一個好朋友,她即是我的好朋友,又是我的表姐。記得有一次,我和表姐約好一點點鐘去新華書店看書。姐姐總是讓我信賴,因爲姐姐總是說到做到,除非姐姐不能出門。

這次也不例外。我從表姐這也學到了誠信。那我更應該要該誠信,讓大家對我有信心,還有一次,我和堂妹一起去買本子,可是我等了好久,堂妹也沒有來,我想不等她了吧!要不然我也買不成本子了,可是做人又要有誠信,我應該怎麼辦呢?這上疑問在我腦中排旋。

於是,我做了一個果斷的決定,我就打了一個電話給堂妹,原來堂妹她玩忘池,現在又在寫作業,沒有來了。我只好一個人去買本子。我覺得堂妹沒有誠信,不過我相信堂妹以後會有誠信,也有很多朋友的。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能懂的誠信。

讀弟子規後感10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僅陶治了我們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們的修養,使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很規範。在《弟子規》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增進了對許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觸深的,就是《入則孝》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