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弟子規的演講稿彙總五篇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生活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的演講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弟子規的演講稿彙總五篇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

《弟子規》這本書擺放在我家書架上最好的位置上,我伸手就可以拿到,不象其它的書,需要我搬來凳子晃悠悠地踩上去才能夠到。這本書在我出生前就已經擺在我家書架上了,聽媽媽說,它到家裏比我早,是爲了我,纔有的它。

媽媽說,我一歲多,剛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時,媽媽經常盤坐在牀上,後背靠着一個大靠墊,把我舒服地抱在懷裏,打開《弟子規》,抑揚頓挫地讀給我聽:“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媽媽把句子讀得很美,語調高高低低的,我雖然什麼也聽不懂,但是也許錯把它當成媽媽唱的歌了吧,往往聽得入了神,停止淘氣。

一年級的每個早晨,我坐在教室裏,和同學們一起讀《弟子規》,琅琅的讀書聲淹沒了小鳥的嘰嘰喳喳聲,心靈變得像天空一樣湛藍清澈,我們的語文老師會給我們細細講解“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含義,老師是這樣講解的:如果身體有所不適或者受到損傷,就會讓父母爲我們擔憂;如果在德行上有缺欠,就會使父母感到丟臉。老師還會給我們講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含義: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都非常重要。老師一邊爲我們講解含義,一這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

《弟子規》告訴了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比如早晨,已經到了起牀的時間,我多麼想在暖和的被窩裏多躺上一分一秒,不去理會即將開走的班車,可是聽到媽媽的呼喚聲,我立刻就起牀穿衣,因爲我知道“父母呼,應勿緩。”在教室裏,如果我拾到一支筆,我先要問清楚有誰丟失了東西,如果找不到失主,我會把它交到老師手裏,因爲我知道“物雖小,勿私藏”的道理。

如果我是數學本上的一條直線,《弟子規》就是不讓我歪斜的直尺;如果我是漫遊在原始森林裏的探險者,《弟子規》就是指引我方向的指南針。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本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中國好多人聽說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規》,前者更加註重於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規》纔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規》是作爲國學課的啓蒙課本的,因爲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爲人才,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篇幅不長,全文共計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廚師、接物、求學應該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長輩,對兄弟姐妹一定要團結友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衆相處時一定要平等博愛,學會換位思考,須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情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於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社會優勝劣汰的法則。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這綠色的春天裏,我們學校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在這期間,我認真的讀了《弟子規》。

這本書是古代大臣至聖先師孔子所寫,裏面主要是教人怎麼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講信用……但在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還要數這句: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讀書時,有三個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實際行動跟着一比,簡直是天然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每次讀書或做作業,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這點讓我的內心非常的慚愧!每次我做作業,都不專心。不是玩筆,就是看窗外的風景。

深深印在我腦海裏的還要數那一次:二年級時,數學老師中午給我們佈置了15題基本計算題讓我們回家做。我一到家,準備開始做時,一開始下定了決心,開始還不到五秒就忘得一乾二淨,就像《哆啦A夢》裏的野比大雄一樣!

我才做了4題就已經開始不耐煩了,於是我就在題目上稀里嘩啦地隨便寫了幾下,就蓋上本子了。誰知下午批改出來後就前面認真做的4道題是對的,其他全是錯的,就因爲這事,被老師批評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樣纔會專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無缺!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是〈弟子規〉中餘力學文中的一段,它主要講了:

學習與實踐是不能分開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實踐之上。另外,讀書時,要全神貫注,注意力應高度集中,眼睛要緊盯着書,還要大聲朗讀,這樣纔會提高讀書的效率。

合上書本,我們來談談我的理解:實踐和學習有着緊密的聯繫,如果光學習,那就是死讀書,不會將知識靈活應用,這就與紙上談兵沒什麼兩樣。我們知道:紙上談兵造成的後果是無法彌補的。但是,如果只實踐,不讀書,那隻能按自己的見解做事,不知別人有何經驗,教訓。因此,實踐和讀書必須兼備。

另外,我還有這樣一個讀書事例:以前。我讀書從來不整本整本地讀,通常只看八九頁,就扔到書櫃裏,看另一本書了。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我這種讀書方法叫“殺書頭”,這樣很不好,不利於培養持之以恆的毅力。因此,我才改正了缺點,開始整本地精讀。

讀書可以增長智慧,增加知識。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收穫最佳的讀書效果。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以簡潔的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我們概括出來的精神財富,它教導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與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爲人子,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爲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成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寶貴的時光。

講到這裏,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話語了吧。沒錯,就是“朝起早、眠遲、易至、惜此時。“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這句話是歌德說的,他說得沒錯,如果我們不珍惜時光,就浪費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好時光,大家千萬別忘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吶。

爲人子女,對父母要時時關心、處處留意。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爲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母把牀被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爲父親溫暖被窩,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來要向父母請安,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安心。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來說,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該知恩感恩。一個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正所謂“百善孝爲先嗎?

“孝爲會意字,一個“老字,加一個兒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個“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揹負着一個老子。

試想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受過《弟子規》的教育,任由着自己的習氣來成長,長大以後,這個習氣已經變得根深蒂固了。因此,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這種良善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只是這一個孩子啊!他會影響身邊所有的人,甚至是影響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學好這本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中講訴了太多的道理,讓我們再慢慢品味,從實際行動中驗證吧!

人人都學《弟子規》,如果我們都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那麼,我們的校園該是多麼的快樂、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安定、和諧,讓我們爲做過美好的明天而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