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弟子規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生活中,演講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薦】弟子規演講稿

弟子規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教練、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初三一班的藍奎樟,在此我很榮幸能夠代表六棟樓來和同學們分享學習弟子規後的心得,以及感受。

《弟子規》原名爲《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淑敏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以五個部分而成,分爲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並正式改名爲《弟子規》

《弟子規》於20xx年2月進入校園,至今已快一年了,相信同學們對《弟子規》也有自己的感想,我認爲“弟子”就是學生,父母的孩子;從廣義上來講,“弟子規”就是每一個人,“規”就是規範、道理。自從弟子規入校以後,學校少了隨手亂扔垃圾的人多了主動揀起垃圾的人;學校少了講粗言爛語的人,多了尊師愛幼的人。我認爲《弟子規》要從小做起,從孝做起。這是我接觸弟子規以來最深的感觸。孝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所以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在中國,父母無時無刻不再關心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老是這麼說:“好好讀書、好好吃飯、出門小心一點兒、不要感冒了——”但是他們去從來不讓我擔心他們的身體;每次他們總是重複着那句話——我們不用你擔心,你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了。我清楚地知道,我無法也不可能讓父母爲我放下心來,因爲我無論我有多聽話,或是有多麼快樂,我永遠都是他們的兒子,永遠都是他們心中最難割捨的、長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除了行孝之外還要泛愛衆,論語中有句話是:“欲人愛己,必先愛人。”由此可見泛愛衆的重要性。

除了要泛愛衆之外,還要以“信爲先”這裏就給我們的老師、教練和同學們敲了個警鐘。比方說教練、老師答應或承諾學生說你要做什麼事,但是你去忘記去做了或者是沒有去做都會造成學生對你的不良印象。而同學們也要以信待人,如果你沒有信用,別人就會看不起你,你就會沒有朋友!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學好、學透徹《弟子規》,並落實到生活中去吧!他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建設和諧校園、一起譜寫青春的樂章吧!!!!!!

弟子規演講稿2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計算機11班的xxx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閱讀此書的點滴體會。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們達到的準則,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學習,如何講文明禮貌。

《弟子規》篇幅短小,共有360句,1080字,卻蘊含豐富內涵。總分爲七大部分,分別爲: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渾文。“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中要聽從父母、愛親人,家人有困難或者生病,要盡心盡力的幫助、照顧;要聽父母的話,不與父母爭吵。做到這一點會讓我們的家庭氛圍更加和睦、溫馨。

“謹”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處處留心,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裏,小事上也可以體現你的性格,做人必須從小事做起。這使別人眼中的我們十分文雅,成爲一個謙謙人子。“信”告訴我們要時時講誠信,誠實守信是做人本分,要直言不諱,不要喜怒無常。“泛愛衆”告訴我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勿喜新厭舊,要愛每一個人,要心胸寬廣。“親仁”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不要勾心鬥角,這就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餘力學文”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它告訴我們聽講時要認真,學習時要努力,寫作時心態要端正,要心無旁騖。

人應活到老,學到老,能學習的人,是最快樂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謹慎行事,努力學習,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中暢遊,充實自己,提高生活品質,使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更幸福,更美滿。

中國是禮儀之邦,她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禮儀之邦應爲禮儀之民。我覺得現代人開始重視禮儀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希望我們祖國在不斷強大的同時,她的人民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弟子規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謹慎做事,從小事開始!》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這便是《弟子規》的第四部分《謹》。它三字一句,文字淺顯,朗朗上口,好讀易記。從中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爲人處世的道理。

那麼,作爲一名七年級新生,有那些事情是需要謹記於心的呢?弟子規中說:“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是呀,時光匆匆,爲人子,早上就要儘量早起,晚上就要晚點睡覺,因爲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因此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寶貴時光。趁現在精力旺盛,要一鼓作氣,多讀書,多瞭解中國的文化傳統,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西漢時期的匡衡就是這樣一個珍惜時間的人。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鑿壁借光的故事吧!匡衡是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小的時候家境貧寒,但它爲了讀書。就鑿通了鄰居家的牆,藉着射過來的一縷微弱的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後來不負重望,在大馬司史高的推薦下,被漢元帝封爲郎中,遷博士。這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呀!由此可見,珍惜時間是多麼地重要。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說的真對,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我們都是學生,穿衣不用太過花俏,要依着自己的身份穿。學校要求全天日地穿校服,那麼每天早晨出門前,我們是否應該檢查一下:紅領巾是否帶歪?校徽是否扣上?清清爽爽地出門,每天才會擁有一個愉悅的好心情。

將《弟子規》的要求熟記於心,我們就從身邊的點滴小事開始做起!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4

《弟子規》這本書擺放在我家書架上最好的位置上,我伸手就可以拿到,不象其它的書,需要我搬來凳子晃悠悠地踩上去才能夠到。這本書在我出生前就已經擺在我家書架上了,聽媽媽說,它到家裏比我早,是爲了我,纔有的它。

媽媽說,我一歲多,剛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時,媽媽經常盤坐在牀上,後背靠着一個大靠墊,把我舒服地抱在懷裏,打開《弟子規》,抑揚頓挫地讀給我聽:“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媽媽把句子讀得很美,語調高高低低的,我雖然什麼也聽不懂,但是也許錯把它當成媽媽唱的歌了吧,往往聽得入了神,停止淘氣。

一年級的每個早晨,我坐在教室裏,和同學們一起讀《弟子規》,琅琅的讀書聲淹沒了小鳥的嘰嘰喳喳聲,心靈變得像天空一樣湛藍清澈,我們的語文老師會給我們細細講解“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含義,老師是這樣講解的:如果身體有所不適或者受到損傷,就會讓父母爲我們擔憂;如果在德行上有缺欠,就會使父母感到丟臉。老師還會給我們講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含義: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都非常重要。老師一邊爲我們講解含義,一這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

《弟子規》告訴了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比如早晨,已經到了起牀的時間,我多麼想在暖和的被窩裏多躺上一分一秒,不去理會即將開走的班車,可是聽到媽媽的呼喚聲,我立刻就起牀穿衣,因爲我知道“父母呼,應勿緩。”在教室裏,如果我拾到一支筆,我先要問清楚有誰丟失了東西,如果找不到失主,我會把它交到老師手裏,因爲我知道“物雖小,勿私藏”的道理。

如果我是數學本上的一條直線,《弟子規》就是不讓我歪斜的直尺;如果我是漫遊在原始森林裏的探險者,《弟子規》就是指引我方向的指南針。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本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弟子規演講稿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很高興能爲你們解讀《弟子規》,願我的拙見能帶給你們想要的收穫。

在《弟子規》中,“謹”單獨構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這部分要求孩子從小養成謹慎小心、規矩低調、有自我尊嚴的生活習慣。

今天早上我解讀的是“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意思是說早晨要早起,晚上要適當地晚睡,年老是非常快的事情,朝華易逝,你要珍惜眼前的一分一秒。

先給大家講一個《論語》中的小故事吧——

孔子的學生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正好要找他。別人告訴他:老師,宰予在睡覺。孔子很生氣,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意思是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牆壁無法粉刷。對於宰予這個人,責備還有什麼用呢?

孔夫子基本上是溫文爾雅的,動怒的情況不多。如果我們去看《論語》,這大概是老夫子比較動肝火的一次,這個話說得很重,要傳達的意思無非還是要大家珍惜光陰。

說到珍惜光陰同學們一定聽過過“囊螢映雪”“懸樑刺股” “聞雞起舞”的故事吧,可我今天不說這些故事,我要給大家講一個聞“季”起舞的故事。季先生每天早晨四點半起牀,幾十年如一日。所以北大校園裏有一句話,聞“季”起舞。雞還沒起呢,季先生已經起來忙半天。很多人一直不明白,說季先生,您過去遭受過那麼多挫折,有十幾年還不讓您工作,您又擔任了一百多個學會的會長,經常要開會,您怎麼能寫出那麼多東西啊?季先生哈哈一笑,說當你們起來用早餐的時候,我已經工作了三個小時了。《季羨林文集》長達二十多卷,他的大量論文和文章就是這三個小時寫出來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就是要求孩子們愛護生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早晨起來,要洗臉,還要漱口;上洗手間後,要洗洗手。

提到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不禁想到臺灣作家劉墉的一篇文章《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文中寫到兩幅畫面:在臺北市一家大型停車場,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姐,給她的狗擦屁股,只見那位小姐擦完,打開車門,先把剛用完的衛生紙放進車裏,再把狗抱上車。還有在紐約中央車站,一位穿着華麗的貴婦蹲在大廳中央的地上,當着旁邊上千經過的人,用衛生紙擦她剛剛打翻的咖啡。

同學們,畫面中的漂亮小姐不亂扔紙屑,華麗貴婦自掃咖啡的行爲丟人嗎?不,她們反而更讓人感到,令人肅然起敬。由此我想到我們中有的人睡前醒後不洗漱,飯前便後不洗手,更有甚者,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在公共場所吸菸破壞公共環境,真是害人害自己。要知道,一個人的生活衛生習慣並不是一個人的事,它還是一種社會公德的表現,我們中學生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同學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個小故事如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們的方向,一本好書如一縷溫暖的陽光,照耀着我們的心房。好好閱讀我們手中的《弟子規》吧,願這本書能做大家成長中的夥伴,學習中的搭檔,生活中的朋友,帶給你“沙”的溫暖,“花”的芬芳,爲你們插上自由的翅膀,飛向成功的遠方……

弟子規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弟子規,從小做起,從孝做起。這是我學習《弟子規》以來最深刻的感受。

講到孝,任何人都不會不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親和母親如今已是天命之年。二十七年前,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年齡,他們相知、相愛,一直相守到現在。他們沒有一天懈怠,把近三十年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的付出;父親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和愛護着他們的孩子,我和弟弟;他們從來都是關心我和弟弟認爲是最簡單,並且重複了一千遍、一萬遍的問題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好好吃飯、出門多加些衣服、不要感冒了…………;但他們卻從來不讓我們擔心他們的身體,每次也總是重複同樣的話我們用不着你們擔心,你們把自己照顧好就可以了;到現在,母親和父親還在爲我和弟弟勞累奔波。我和弟弟都清楚地知道,我們無法,也不可能讓父親母親爲我們放下心來,因爲無論我和弟弟有多麼的聽話,更或是有多麼幸福的生活,但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兒子,永遠是他們心目中最難割捨的,長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父親和母親頭髮已經花白,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我的外公和奶奶。外公今年已經84歲了,奶奶也剛過了第78個生日。父親和母親,包括外公和奶奶所有的兒女對兩位老人都非常的孝順,他們的晚年過得都非常的幸福。外公最近腿腳不好,父親和母親雖不在身邊,但非常關心老人家的身體,經常寄錢、打電話詢問外公的情況,幸好外公的腿病已經慢慢地好起來,奶奶身體一直很好,這是我們一大家人最感欣慰的事情;深深地感謝我的父輩親人賜給了我和弟弟這一代後輩們如此仁孝、和諧的家庭環境,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幸福的生活。你們不僅是我們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後輩也會像你們孝敬外公、奶奶一樣尊重你們、報答你們、愛你們!

我偉大的父親,我善良的母親,我和弟弟深深的向二老鞠躬,我們永遠也報答不了你們的養育之恩,也不敢忘記你們的諄諄教誨,我們將用一生來履行對你們的諾言,用一生來孝敬你們…………

爸爸、媽媽,我和弟弟愛你們!

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7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誠實的語言需要信任的耳朵來傾聽,更需要善良的心靈來領會;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來發現,更需要道德的大夏來支撐。

而弟子規就是教我們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我們爲人子弟,在家裏要孝順父母;離開父母要像敬愛兄長那樣與人相處;處事謹慎誠實,對大家友愛相處,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都要到以後,還有剩餘精力就去學習文化。同學們,雖然我們沒有先人那麼好的道德修養,沒有闡明完美、光明的德情,沒有使人民受到感化,成爲新人,沒有達到道德上完美無的理想境界。但是我們可以以古爲鏡,以古爲師,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這也應了《弟子規》裏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跟躋。”

百善孝爲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地上有一塊髒兮兮的手帕,我連忙拿起手帕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手帕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同學們,我們要多讀《弟子規》,多學古文化,爲祖國報效,爲班級爭光,爲自已,爲老師,爲家長增光。

附:《感恩一切》歌詞

感恩每一滴水珠,她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隻花朵,她帶給我芬芳。

感恩每一朵白雲,編織我的夢想;感恩每一縷陽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感恩親愛的父母,給與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教會了我成長。

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弟子規演講稿8

“受傷而煩惱;道德傷人,令人慚愧。”是弟子。"

《條例》中有一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帶來悲傷。我們的品德缺失,會讓父母覺得丟臉,沒面子。”這句話給了我最深刻的見解

深深的,回想起自己做過的事,總是深深的自責,因爲我知道,給父母帶去悲傷,讓父母丟臉,是對父母極大的不尊重。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儘管父母反對,我還是堅持去野外玩。爬山的過程中,不小心被一塊玻璃刺傷了腳。還好有個大同學幫我扛到醫院通知了我

我的父母到達醫院時,已經包紮好了。看到我流血的腳,媽媽急哭着問我疼不疼。看到媽媽這麼着急,咬着牙輕鬆的說:“媽媽!”

爸爸,沒事的。一點都不疼!”醫生還安慰她媽媽說:“只是個洞。沒關係。小心不要讓她的腳碰到地面。會好的更快。”母親擦了擦眼淚,答應道。

回到家,媽媽心疼的看着我的腳說:“姑娘,真的疼嗎?”他也十分焦慮地說:“唉!這個什麼時候好?”爲了減輕我的痛苦,我媽媽拒絕讓我下牀。

不僅抱着我大小便,還親自餵我。閒坐着的時候,我媽怕我傷口疼,就用扇子輕輕扇我的腳。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顧下,我的腳恢復得很快。

就是這樣。但是折騰了幾天,我媽圓圓的臉明顯瘦了。要不是媽媽堅持要出去玩,要不是我沒有照顧好自己,媽媽也不會這麼擔心,比如

這種悲哀,現在想起來,真的不應該!

我的腳好了以後,我媽因爲我缺課很多,不得不送我去補習班。因爲我不喜歡補習班的老師,所以我經常在補習班大聲說話。補習班的老師說我的時候,我就是

老師不忍心大聲反駁他。她打電話給她媽媽,讓她帶我回去。她氣喘吁吁地走過來,馬上道歉:“對不起,老師!”!請讓我好好教訓她一頓

別逼我帶她回去!老師拒絕了,媽媽說:“老師,我可以再給你一些錢嗎?”老師不耐煩的說,“求求你,放我走,我把你交的學費退了!"

我媽說了一大堆好話,老師不肯挽留我,我媽只好帶我回家丟人。回到家,我媽也沒說什麼,只是坐在椅子上哭。看到媽媽哭,心裏很不爽。

現在想想,我媽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好,可我的品德缺失不僅讓我媽沒面子,還傷了她的心。想起我媽想給我請老師,想起我媽淚流滿面,我後悔了,我真是個不孝的姑娘!

感謝《弟子規》,它讓我明白,如果你對父母有不好的感覺,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身體受損,免得父母擔心你;如果孝敬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培養良好的品德,免得父母以你爲恥。

弟子規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我每天都詳細的看《弟子規》,但是發現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很多不足。

《弟子規》說:“羅列經典,有固定的地方,讀與讀,還原。”

“雖然有緊迫性,但量工整,有缺陷,補上。”但是我一定是反對書的。我的桌子上有練習本、練習本、漫畫書。所有與學習有關的和學習無關的書都放在我的桌子上,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有時候找一本加急的書比去天堂還難。現在要清理乾淨,保持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還說:“出去了你會說,但你會面對。”但是我出去玩的時候經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出去玩,沒告訴媽媽。當我回到家時,我媽媽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演講。看了《弟子規》,我就知道我做錯了。出門要跟媽媽打招呼,回家要跟媽媽說。所以媽媽不用擔心。

看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演講稿10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的演講主題是:學“弟子規”歷行前人教誨

第一次聽到“弟子規”是在電視劇裏的一段童音朗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文格像三字經,覺得好奇,上網一看才知道“弟子規”是儒家文化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我卻不知,感覺慚愧,便認真拜讀了全文,頗有啓發。“弟子規”教我們學會感恩、睦鄰、謹行、誠信、泛愛衆而親仁。對古人的教誨學習、力行的越徹底,就越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進而改變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

“入則孝”,一個人知孝道、會感恩,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就可以溫暖許多人。自幼受到父母的寵愛,力盡孝道,是我們的本份,我們更是企業的一員,是企業給了我們放飛理想的空間、充實的生活,清晨,推開窗戶,放眼綠綠的禾苗,藍藍的天,欲滴的露珠,還有哪厚重的國網公司形象牌,我們感恩上天給我們幸運,使我們在歡快和自豪中度過了美好的一天又一天。入夜,夜幕中的天空繁星點點,街道村莊萬盞燈火,我輕點鼠標,描畫着一天的成就,享受着夜的溫馨與寧靜,我們充滿了感恩,感謝企業、感謝領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施展的舞臺,想着明天要做點什麼,應該做點什麼來回報。

“出則弟”讓我學會謙恭、知規矩和睦鄰。企業是一個大家庭,家有衆多父母和兄妹,在不同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着,爲我們的家添磚加瓦,創造着財富,我們沒有理由不互相[本文來自]尊重、謙恭有禮、團結合作,更不應該斤斤計較、相生怨恨。同行的路也許坎坷,讓我們看到互相攙扶的身影,同行的路也許會有失敗,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句鼓勵的真誠,同行的路也許終有不幸,看到你的身影我才更懂得珍惜幸福,正因爲有了你我在一起,我才心生了依靠和踏實。

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學習“弟子規”是在耕耘們的思想,規範我們的行爲,促使我們養成一種好的習慣。要“謹”行、從“信”,特別是我們營銷窗口人員更要在行爲舉止上“衣貴潔、步從容、立端正”,在工作中“事勿忙、勿畏難、勿輕略”,在待人接物中“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要即知即行,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爲和諧。從“謹”做事,從“信”做人。從我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哪一天起,我總感到一種飽滿的情緒,那是一份激情,更是一種責任,這份責任便是我對企業的承諾,不管多難多重,我都要負責守信到底。古人云:“經營之道在於誠,贏利之道在於信”,誠實守信也是我們企業搏擊市場賴以生存的前提。企業只是一個概念,它必須由我們這些員工來充實、堅守、和體現,我們要共同承擔起這份責任,使企業形象更爲光輝和偉大。

泛愛衆而親仁,我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企業,多年來爲無數人們帶來光明和便利,爲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動力基礎,它的光輝歷史永載史冊。同時我們的家庭也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成員來源複雜、新老觀念時有碰撞、不公現象還很普遍等等。這些問題短時間還難於解決,這就更需要我們大家處處體現出“泛愛衆”的高尚品德,不要因爲父老兄妹中的先天不足就厭惡、嫌棄,也讓我們鄙夷哪些阿諛奉承的行爲,“親仁”而避小人,人人爭做“泛愛衆”的君子,放下滔滔私心,關懷大衆,仁厚待人。12學弟子規行文明禮演講稿

讀罷這千餘字的文章,感慨萬千,仔細想來,這和分局先後開展的各類讀書學習活動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繼而在工作中把持應有的道德情操,關注細節,完美覆命。“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們要學到“弟子規”的精髓,併力行,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工作,回報企業,爲電力事業的發展,爲國家的繁榮富強多做貢獻。

謝謝大家!

共2頁,當前第2頁12

弟子規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沒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學會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隨然我從小就讀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而每次被老師或家長誇獎一句就驕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我都沒有人生目標,所以我纔不會努力去辦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後我要按《弟子規》裏的規矩認真學習,認真去感悟,認真去實踐。

我每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裏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啓蒙經典之一《弟子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讀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記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規》時是在父母大學網的有獎知識答題時。爲了更好的參加活動,每天都更加認真去讀《弟子規》並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書中的第字每句,每讀一遍,自己對《弟子規》又加深了一遍理解,總之每多讀一遍,收穫都會多一點。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

弟子規演講稿1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 做文明人》。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聽着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着讀起來。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文明。

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它如茫茫大海上的航標燈,給我們指明瞭人生的航向。它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不說是字字珠璣,也稱得上句句精闢。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爲先。孝是一切善德仁愛的本源,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之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我雖不能效仿古時花木蘭替父從軍,不能效仿小鐵梅替爹擔的八百斤。但這3年多來我用心照顧病重的父親和公公,用弱肩擔起了兩個家庭的重擔。那是20xx年9月的一天我的父親出車禍了,腦細胞受損。當時感覺天旋地轉了,家裏的頂樑柱倒了,弟弟遠在南京服兵役,妹妹又有十個月的身孕,母親悲痛的血壓高到暈倒,生活讓我不知所措。但是,作爲長女,我必須堅強起來,我們還要生活,我們還是那幸福的一家。週轉幾家醫院,治療無望,父親被斷定爲植物人,從此不再說一句話。悲痛欲絕也無能爲力,只好從醫院回家,每天晚上兩個小時一次鬧鈴,起來翻身拍背,多少次在父親耳邊呼喚,看似堅強的背後,滿滿兩本日記已經盛不下我對父親的思念,再多的淚水也改變不了現實,相信有奇蹟,但要堅持去做。每天早上5點半便起牀,開始了一天忙碌而辛苦的生活。做早飯,收拾房間,幫父親洗手擦臉、抽痰、喂藥、擦屎端尿,然後去上課。怕父親得褥瘡,便每天兩次一早一晚爲父親擦拭身體,給父親做按摩,幫助他活動筋骨。 兩年後,病牀上的父親永遠走了。還沒等我從悲痛中走出來,八十歲的公公又因腦出血住院了。在昏迷了半個月之後,公公終於醒來了,但是半身癱瘓不能說話。這年的春節,我在醫院爲公公端屎端尿,盡心照顧老人。同室的病友都以爲我是老人的閨女,羨慕得不得了。這時候我公公啊啊的會對我伸出大拇指,不管怎麼樣,這都是應該做的。現在,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轉便轉院到醫專養護中心。每個週末我都要接公公回家給他洗臉擦身、喂湯喂藥、端屎端尿。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爲人子女最痛苦的事。 恩格斯爲了不讓生病的母親煩心,把本應屬於自己的鉅額資產轉讓給弟弟們,他說:“我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只有一個母親。”只有我們盡心盡力了,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父母,這就是孝,就是文明。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謹信。

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是一切美德的基石;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長輩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鉤後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漢人季布,誠實守信的化身,被人稱作“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一諾千金呀。即使在心裏的承諾他也一定做到,因此他先後得到項羽,劉邦的重用;東匈奴不失信於大唐,兩國交好,澤被百姓;同仁堂歷經三百多年不衰的祕訣是以誠信爲宗旨,對顧客,對職員,對股東,對中華民族的藥業的誠信開創了同仁堂的輝煌成就。

也許有同學會安慰自己說,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有長大呢!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當你把果皮紙屑扔到乾淨的校園時,你誠信了嗎?當你不認真訓練,不完成作業,做值日偷懶,在同學面前吹牛時,你誠信了嗎?當你對同學的承諾,對父母老師的保證,對他人的應允沒有做到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爲了一時的虛榮心,考試舞弊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看見老人上車而假裝閉目養神時,你誠信了嗎我們真的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誠信! 這就是不文明!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諧——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和諧者,爲德行高尚者,自然爲人們所敬仰。人類以互助合作爲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此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我爲人人,人人爲我,這纔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今天你微笑了嗎?就是教我們做一個能和諧人際關係的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在校園愛集體愛所有人,不以大欺小,關心幫助呵護小同學,這就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有餘力,便應珍惜時間多訓練多學習,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見賢思齊,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着一天比一天減少。就會變得更有德行,就會成爲一個文明人。 仁、智、禮、義、信,只要人人能做到了,我們就擁有和諧家庭、和諧社會!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一起誦讀並牢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吧!這是我們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們一定會置身於《弟子規》的文明世界裏!我深信,有它了,我們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13

《弟子規》是我上大班的時候早上上學路上我和媽媽背的。每天背一小段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全文。學完《弟子規》,你會知道很多道理。比如:“父母來電,不應該慢下來;父母,不要偷懶。”父母叫你的時候,你不能慢動作。父母打電話給你,你不能拖拖拉拉。“你在哪裏說話,先信,騙又騙,你能怎麼辦?”也就是說,你說的應該是實話,而不是廢話。“讀書有三種方式,你要誠實,要相信。”是用心、用眼、用口去閱讀,從而專心閱讀。“心中有疑惑,就跟着筆記走,問人,求真相。”就是把自己不會的寫下來,有時間就去找別人請教。

《弟子規》裏有很多古代孝子的故事。我想向他們學習。還有九個《三國演義》人物的故事,我很喜歡看。以後我會把《弟子規》中的原理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

弟子規演講稿14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感謝您對我校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學校根據工作的需要,從 20xx年2月開展“誦讀《弟子規》、規範言與行”的讀書活動。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的精髓,也是一把幸福和諧的人生金鑰匙。師生們在誦讀的同時,可以從古人的經典中尋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品質,激發他們崇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爲此,我校制定了具體的讀書方案,並利用晨讀、讀書活動、班會等時間具體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中的“孝、悌、謹、信、愛、仁”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讀《弟子規》,背,理解,踐行《弟子規》,使學生受到了中華文化經典的薰陶。

學生學習《弟子規》“有餘力,則學文”,“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內容,能明確學習的意義和方法。

我們把對《弟子規》的誦讀與師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從坐、立、走、着裝、說話等方面入手,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瑾》中有這樣一句話“冠必正、紐必結”,是要求帽子要帶端正,衣服鈕釦要扣好。

我們把《弟子規》作爲文明禮儀的學習內容,開展“古人教我懂規範”活動。發動學生在《弟子規》中找《守則》、《規範》的影子。通過從古文中找事例,從古人身上學精神,使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弟子規》教育中,我們重視師生關係的和諧建設。正如《弟子規》所述“兄道友,弟道恭,事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着重引導學生如何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能運用《弟子規》的內容分析、解決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難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我們在師生理解《弟子規》的深刻內涵之後,還將開展了讀《弟子規》演講賽、讀《弟子規》讀書筆記和徵文的評選,讓師生們在讀中思,思中寫,寫中悟,悟中行,使讀書、做人、習文於一體,增加學生語言積累量。

今後,我們將繼續開展好誦讀《弟子規》的活動,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師生的人文底蘊。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弟子規演講稿15

弟子規,從小做起,從孝做起。這是我學習《弟子規》以來最深刻的感受。

講到孝,任何人都不會不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親和母親如今已是天命之年。二十七年前,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年齡,他們相知、相愛,一直相守到現在。他們沒有一天懈怠,把近三十年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的付出;

父親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和愛護着他們的孩子,我和弟弟;

他們從來都是關心我和弟弟認爲是最簡單,並且重複了一千遍、一萬遍的問題----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好好吃飯、出門多加些衣服、不要感冒了......;

但他們卻從來不讓我們擔心他們的身體,每次也總是重複同樣的話----我們用不着你們擔心,你們把自己照顧好就可以了;

到現在,母親和父親還在爲我和弟弟勞累奔波。我和弟弟都清楚地知道,我們無法,也不可能讓父親母親爲我們放下心來,因爲無論我和弟弟有多麼的聽話,更或是有多麼幸福的生活,但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兒子,永遠是他們心目中最難割捨的,長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父親和母親頭髮已經花白,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我的外公和奶奶。外公今年已經84歲了,奶奶也剛過了第78個生日。父親和母親,包括外公和奶奶所有的兒女對兩位老人都非常的孝順,他們的晚年過得都非常的幸福。外公最近腿腳不好,父親和母親雖不在身邊,但非常關心老人家的身體,經常寄錢、打電話詢問外公的情況,幸好外公的腿病已經慢慢地好起來,奶奶身體一直很好,這是我們一大家人最感欣慰的事情;

深深地感謝我的父輩親人賜給了我和弟弟這一代後輩們如此仁孝、和諧的家庭環境,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幸福的生活。你們不僅是我們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後輩也會像你們孝敬外公、奶奶一樣尊重你們、報答你們、愛你們!

我偉大的父親,我善良的母親,我和弟弟深深的向二老鞠躬,我們永遠也報答不了你們的養育之恩,也不敢忘記你們的諄諄教誨,我們將用一生來履行對你們的諾言,用一生來孝敬你們......

爸爸、媽媽,我和弟弟愛你們!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