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戀花賞析

  柳永

柳永:蝶戀花賞析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採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上片寫登樓佇望情景。以細風、草色、煙光、殘陽幾個關合着相思離愁的意象,組成一幅黃昏春望圖。上片以“春愁”爲核心多層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態,筆意婉約。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寫詞人情深志堅。“擬把”、“強樂”三句辭意頓折,寫詞人慾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謀求醉而忘憂,歌而暫歡,以擺脫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卻落得個“還無味”的`無聊和空虛,可見其春愁之濃深、刻骨,竟無法排遣。最後揭明詞人對待“春愁”的果決態度:“終不悔”。“爲伊”,方始畫龍點晴地道破春愁難遣,爲春愁憔悴無悔的隱祕:爲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的堅貞情愛,我亦值得憔悴、瘦損,以生命相托!語直情切,挾帶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蕩氣迴腸。全詞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志誠男子的形象,描寫心理充分細膩,尤其是詞的最後兩句,直抒胸臆,畫龍點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國維稱爲“專作情語而絕妙者”。

【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柳永《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柳永其生卒年未見史籍明載,據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蹟新證》,約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於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代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 《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天性風流,才性高妙,由於父親柳宜身爲降臣,所以科場上失意,衆紅裙爭相親近;他不屑與達官貴人相往來,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樓,寄情風月,醉臥花叢,憐香惜玉,直把羣妓當倩娘……他是最風流卻又最坎坷的一代詞壇高手。祖籍河東(今屬山西),後移居崇安(今屬福建)。現今武夷山市上梅鄉白水村人。

【註釋】

(1) 佇倚危樓:長時間依靠在高樓的欄杆上。佇,久立。危樓,高樓。

(2) 望極:極目遠望。

(3) 黯黯:迷濛不明,形容心情沮喪憂愁。

(4) 生天際: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

(5) 煙光:飄忽繚繞的雲靄霧氣。

(6) 會:理解。

(7) 闌:同“欄”。

(8) 擬把:打算。

(9) 疏狂:狂放不羈。

(10)強(qiǎng)樂:勉強歡笑。強,勉強。

(11)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譯文】

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杆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飄忽繚繞的雲靄霧氣掩映在落日餘暉裏,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爲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