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對教育者的啓迪

一、前言

《春夜喜雨》對教育者的啓迪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漢姆雷特”。人們對於文學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這多是因爲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而造成的。《春夜喜雨》是杜甫的千古佳作,詩歌用字精妙,意境雋永,充滿了對及時而來的春雨的喜悅之情。詩歌中的“潤物細無聲”一句常被用來形容教育方法。一首詠雨的詩歌爲什麼會與教育聯繫起來,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本文從教育者的角度再次賞析此詩歌,試圖找到合理的解釋。

二、教育角度的賞析

詩歌第一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開篇一個“好”字,詩人喜悅之情躍然紙上。這一句詩人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春雨應時而發,不早也不遲。這個雨要是來的早些,則作用不大,來得遲些,萬物得不到滋潤。而正在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要的水多,雨就下了,就下得恰到好處。

這句啓迪教育者,教育也要講一個時機。這裏的時機有兩層含義:1、人的智力發展是有一定過程的。例如,幼兒智力沒發展到一定程度,注意力很難集中,這時候就強迫讓他們學這樣,學那樣,不但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可能還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2、人的理解能力、情商水平,受到其知識積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沒有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是沒法產生質變的。如果條件還不成熟,要想引導受教育者突破瓶頸,提高思維水平,轉換思考角度是很難的。因此對於人的教育必須要等到智力的準備和知識的儲備都夠了,而且被教育者本身努力過,還不能突破,這個時候就可以給予指導和幫助了。這種教育方法就是孔子說的“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如果我們不管客觀條件,而做指引,可能的結果無非是兩個,第一個是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第二個,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終於達到了效果。然而浪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就是不經濟的,沒有效率的。因此我們從這句詩中可以領悟到做教育要講究時機問題,要講究效率。在恰當的時機做恰當的事,會使得事半功倍。因此教育者必須注重教育時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的教育者做了很多嘗試,花了很多心思,想了很多辦法,但是效果都不好,就是沒有注意觀察時機。時機沒來的時候,教育者要創造條件,靜待時機的出現。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描述的是風夾着雨,輕輕的飄灑下來,幾乎聽不到聲音,然而經過一夜的持續,就滋潤了萬物。這一句可以啓迪教育者要注意工作的方法。“隨風潛入夜”,雨是隨着風悄悄的,不知不覺的來的。就如教育不能光憑說教,而是藉助着各種事由,創新各種形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無形的影響受教育者。這種教育可以是“身教”,可以是通過生活中各種活動爲載體,讓被教育者在不知不覺間就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震撼,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潤物細無聲”說明雨還沒有大到能聽到聲音,但最後又達到了滋潤萬物的效果,那肯定是有一定時間的積累。這給教育者的啓示是教育是個長期性,持續性的工作,需要耐心。特別是進行思想教育,受教育者的想法不是短時間形成的,而是長時間加工的結果,要讓其改變,必然會有漫長的`過程,這時候更要注重潛移默化,猛烈的批評可能會導致反感情緒,更難達到效果。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描寫的是下雨天,雲層很低,天更黑了。天越黑,把江上漁船上的火襯托的更加明亮。這句可以理解爲教育就如一盞明燈,即使環境再惡劣,也給人以希望。也可以解釋爲教育者在惡劣環境下的一種堅持。這種堅持在市場經濟對教育界的衝擊下,顯得特別寶貴。

教育方法也對了,教育規律也遵守了,教育者又是果敢的堅持着,那麼就有效果了:“曉看紅溼處, 花重錦官城”。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花兒嬌羞的帶着露珠,重重疊疊的鋪滿了成都的大街小巷,美麗非凡。

三、“道法自然”

通過以上教育者角度的賞析,這首詩彷彿通篇就是在寫教育。從教育的規律到教育的方法,再到教育者應該有的態度,這一切具備過後,最後必然會收到“花重錦官城”一樣的教育效果。

詩歌只是客觀的描繪了春雨應時而發以及春雨帶來的改變,沒有談“教育”,但春雨應時而,潤物無聲的規律,與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應遵守的教育規律卻有許多相同之處。教育者在教育實踐中,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由”,必須以受教育者本身成長的規律施以教育,方能得到“好”的效果。因此詩歌描述的內容與教育能夠緊密聯繫的原因就在於:萬事萬物都遵守自然之規律,人是萬物之精靈,當然也要遵守此規律。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一種具體體現吧。

《春夜喜雨》教學反思

古詩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語文材料的精華,所以從小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讓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整個教案設計就從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後拓展。

上課時,我從同學們會背唱的歌曲小雨沙沙入手讓學生知道人們因爲對春雨喜愛,爲她寫歌,大詩人杜甫因爲也喜歡春雨,爲她寫詩了,同學們頓時興趣盎然,人人爭着想知道這首古詩的內容,這樣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採用不同方式的讀,體會詩中的韻味。通過課外查找資料、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培養了他們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然後在課堂上進行大膽的展示,使學生體會到自學的快樂。

對於本課,我重在感悟這個環節,我主要是通過“讀”來使每個學生進行自我感悟。以讀爲主是當今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讀爲本”、“以講助讀”,而且對古詩的學習,更要通過朗讀這一主要形式來讓外部語言轉化爲內部認識。所以,我鼓勵學自讀自悟,大力提倡“以讀代講”,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讀詩中思考、在小組中討論、在班級中展示自我,從而培養他們對古詩的語感。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學生課堂習慣養成不好。